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12月出院患者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9例白色念株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1.3岁,均患严重基础疾病,存在抗生素滥用、激素、化疗、侵入操作等危险因素,多发于老年人,发生率为0.5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结论: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对1605例妇科就诊妇女进行阴道拭子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培养,结果638份阳性,总检出率39.75%。其中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氏菌,链球菌属的阳性频率,分别为38.24%,22.73%,15.99%,11.29%。由于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属,莲球菌属占阳性频率为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因而明显揭示,白色念珠菌与球菌在阴道感染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病原学调查中发现,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占分离菌珠数的69%.并对十余种常见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就其临床分布及实验室资料分析,这些常见菌与感染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真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FE)病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华西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符合Duke标准且培养阳性的7例FE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7例FE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2例(28.57%)存在人工心脏瓣膜,2例(28.57%)患者既往有瓣膜性心脏病,2例患者存在心脏留置装置。7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赘生物。6例(85.71%)为念珠菌感染,其中近平滑念珠菌3例,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各1例,另1例为烟曲霉菌感染。3例经单纯内科抗真菌治疗,4例内科联合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者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2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F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医疗保健相关性患者中多见,病原菌中非白念珠菌比例上升,栓塞事件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诺卡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菌属,革兰氏阳性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腐烂蔬菜和水生环境,属于机会致病菌.诺卡菌通过吸入、随食物摄入、皮肤侵染途径侵入人体,引发诺卡菌病.人体感染主要部位是肺,通过血行播散可优先侵袭肺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动物实验证实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中存在诺卡菌结合受体,中枢性诺卡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55%[1-4].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诺卡菌全身多发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和治疗监护过程,以期为该类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诺卡菌(Nocardia)是需氧丝状杆菌,革兰染色、改良抗酸染色(脱色液为1%硫酸水溶液)均为阳性[1]。诺卡菌是机会感染致病菌,对人体致病的主要为星型诺卡菌,其他致病菌包括巴西诺卡菌、豚鼠诺卡菌等[2]。临床上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可通过带菌的灰尘经呼吸道种植于肺部而引起感染,也可经皮肤创面进入血流引起感染。本病可发生于健康人,但更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如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获得性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安钢职工总医院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42%,心血管系统疾病占46%,恶性肿瘤占12%。真菌检测中,81.5%为念珠菌属感染,高于曲霉菌属感染的18.5%(P<0.05),念珠菌属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曲霉菌属中以烟曲霉为主。患者经相应处理后,治疗有效率仅为52%。结论 RICU患者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存在较高的病死率,以曲霉菌、耐氟康唑的念珠菌感染为主,需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为71岁女性,因反复发热、咽痛、皮疹入院。予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2月后,出现气促转入成人重症监护室(AICU)。入AICU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诺卡菌重症肺炎合并菌血症,予敏感抗生素、呼吸机辅助、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毒素吸附等治疗一度好转后病情反复,最终因重症肺炎死亡。诺卡菌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若为诺卡菌血症,则死亡率极高。早期识别诊断,尽早充分治疗,有望提高诺卡菌血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 年9月我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17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对 这4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病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及其他相关病例资 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9岁,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发 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病原菌培养阳性19例,病原菌中念珠菌属感染1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1例,克柔氏念珠菌2例,光滑 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1例,曲霉菌感染1例,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培养阴性21例,合并感染24例。采用抗真菌药物及辅助治 疗后38例治愈,死亡2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多为混合感染, 且病情重、发展快,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用抗真菌药物及综合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的分布及对常用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7-12月发生医院感染念珠菌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念珠菌感染70例中,白色念珠菌占61.43%,光滑念珠菌占21.43%,热带念株菌占11.43%,克柔念株菌占5.71%。临床分离念珠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高危科室分别为呼吸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干部病房。基础病严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有极好的抗菌活性,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管理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诺卡氏菌分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诺卡氏菌所致疾病并不多见,但此菌为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感染菌,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的增加,在临床鉴定中应引起重视。在教科书中关于诺卡氏菌的内容不多,参考了国外关于诺卡氏菌的最新报道,延伸诺卡氏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病原谱和临床分布特征,为预防本地区医院内真菌感染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真菌的各类标本。标本使用沙保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革兰染色初步筛选,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送检各类标本有259例为念珠菌阳性结果,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最高(52.5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8.15%)和光滑念珠菌(16.60%)。不同临床病区念珠菌检出率不同,重症医学科(52.51%)、呼吸重症监护室(18.92%)和呼吸科(17.37%)最高。念珠菌检出最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50.19%)、便(26.25%)和尿液(17.76%)。212名念珠菌阳性患者中60岁及以上占95.75%。结论 院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重症医学科和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检出念珠菌最多,呼吸道最易被念珠菌侵袭,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临床应持续对住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结合院内念珠菌感染的地域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合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某院医学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检验室进行血培养真菌阳性,同时进行G实验和PCT检测者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血培养报阳时间、药敏结果以及(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变化。结果两年间共分离131株真菌,以非白念为主;报阳时间分析,白色念珠菌平均报阳时间最长为72小时,明显迟于其他真菌;药敏分析未见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伏立康唑耐药株;真菌感染后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升高,经有效治疗后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者葡聚糖水平明显下降(P0.001);PCT水平在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后升高显著,经有效治疗后显著降低(P0.001);非常见真菌感染患者PCT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血培养报阳时间、PCT水平变化程度结合(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用于不同真菌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尿液培养中念珠菌菌群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探讨泌尿系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 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临床患者尿液培养为念珠菌的实验室资料,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包含非重复分离菌株28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120株(41.96%),光滑念珠菌74株 (25.87%),热带念珠菌72株(25.17%),以及近平滑念珠菌11株(3.85%).最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共 60株(20.98%).白色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多见于女性.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为100.00%,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泌尿系念珠菌感染多见于重症患者,白色念珠菌最常见 ,非白色念珠菌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豚鼠耳炎诺卡菌引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报道1例豚鼠耳炎诺卡菌引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2010年1月—2022年1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豚鼠耳炎诺卡菌引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结果 女性患者,67岁,2020年6月30日因“反复胸闷、气促3年,加重伴咳嗽、咳痰、发热”入院,采集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进行培养,对检出病原菌进行鉴定。痰液、肺泡灌洗液有病原菌生长,经Autof ms质谱仪鉴定为豚鼠耳炎诺卡菌,临床根据病原菌结果、患者病情,给予美罗培南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病原学是疾病诊断的关键,临床应及时送检培养。  相似文献   

17.
杨敏 《海南医学》2012,23(7):36-3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68例次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568/1189);(2)568例次医院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达43.1%;(3)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多,达39.1%;痰细菌学阳性病原菌分析: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3.7%;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26.3%,其次是肺炎双球菌感染,占21.1%;(4)血培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细菌药敏分析显示对亚胺硫霉素(泰能)药物敏感性为96.5%,氧哌嗪青霉素(Tazo)药物敏感性为96.5%,丁胺卡那霉素药物敏感性为88.9%;(5)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对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0.5×109/L、化疗效果未达CR的患者容易导致感染。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易导致感染;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染最常见;败血症以大肠埃希氏菌感染为主;需进一步提高结核病原菌的检测;医院感染治疗要根据药敏实验用药,治疗上最好用加酶的抗生素;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抑制小鼠肺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研究肺念珠菌病病理改变,探讨念珠菌致肺部病理改变的机制。方法:从临床重症病人体内分离、鉴定、纯化白色念珠菌,并制备成2.0×109CFU/mL菌液;免疫抑制小鼠后经气道接种法、口饲给菌法、腹腔注射法、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肺部感染白色念珠菌病模型,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并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并取材,经病理切片观察肺部病变。结果:白色念球菌感染后小鼠出现异常行为,肉眼观肺脏体积增大、肺切缘呈钝角、颜色苍白、表面多个粟粒状灰白色斑点,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间隔增宽、间质水肿、肺泡腔扩张、肺泡上皮增生和空泡变性、肺泡腔内充满淡红色水肿液。结论:可通过免疫抑制小鼠气道接种白色念珠菌法获取肺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肺部白色念珠菌致病理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98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治愈率为80.6%,显效率13.26%,好转率为2.04%。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制霉菌素和氟康唑可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5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04年2月-2005年5月就诊于我院就诊的148例曾使用抗生素治疗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病例中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真菌检查采用直接镜检和培养的方法)。结果:55例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3-9周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真菌检查证实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结论: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过程中,抗生素的长期、联合使用极易引起真菌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的二重感染。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对预防白色念珠菌的二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