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晋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97-2298
目的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3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绞窄性肠梗阻,经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充分腹腔引流,积极防治感染,均治愈出院。结论重视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均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从2004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治愈44例,死亡10例(其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绞窄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绞窄性肠梗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者仅12例(40%),且多数已肠坏死。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治愈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结论: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复杂严重,早期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应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7例纹窄性肠梗阻进行诊治分析,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57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治愈55例,治愈率96.5%。结论 临床上一旦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28例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诊断为粘连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13例(46.4%),其余15例(53.6%)单纯粘连松解、粘连松解+扭转复位、部分小肠外排列术.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CT、B超对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治疗的重视、营养的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09例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109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56例(51.4%),腹痛性质、压痛包块、腹水征、肌紧张、腹平片(或腹透)、CT和B超是早期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其余53例(48.6%)均在剖腹探查时确诊。治愈101例(92.7%),死亡8例,死亡率(7.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MOF、ARDS。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应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预防肠坏死发生,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海阳 《河北医学》2004,10(2):140-14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年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87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45例(占51.7%),其余42例(占48.3%)均在剖腹探查时确诊;腹痛性质、压痛包块、腹水征、腹平片、B超、CT等是早期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87例病例治愈70例(占80.5%),死亡17例(死亡率为19.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困难。应动态观察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预防肠坏死发生。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和加强术后ICU监护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5例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17例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7例患者由于再次发生肠梗阻而住院治疗。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对绞窄性小肠梗阻做出早期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根强 《右江医学》2005,33(2):161-162
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如不能及时就诊和治疗可能转变为绞窄型肠梗阻。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32例,其中绞窄型肠梗阻42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7%。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徐吕庆 《中外医疗》2008,27(13):139-139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36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怀疑有肠绞窄应及时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并休克的最佳诊治方法,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绞窄性肠梗阻并休克的诊治方法。结果 128例绞窄性肠梗阻并休克的病人治愈率为83%,死亡率为17%。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并休克应早期确定诊断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部多层螺旋CT平扫与腹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109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平扫及CTA检查,以病理活检或手术病检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A在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经病理活检或手术病检,109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54例为绞窄性肠梗阻,55例为单纯性肠梗阻。CTA检查的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6.36%及准确性为95.41%,均分别高于CT平扫的77.78%、70.91%、7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TA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及时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3.
邸文军  高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66-3467
目的: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总结,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2013年经治的1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疝松解还纳术,4例行束带松解术,1例行降结肠肿物切除+横结肠造瘘术。结果死亡2例,为老年患者,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损伤控制原则是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收治腹部手术后4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结果:4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均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肠绞窄或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王圆 《当代医学》2010,16(26):6-7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和仪器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粘连松解术22例次,肠扭转复位术9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7例,疝内容物还纳联合疝高位结扎术1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结肠切除术3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17.7%,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2例,急性肾衰2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其中CT检查对早期确诊有重要辅助作用,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需严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争取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京东中美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X线进行影像学检查,对肠梗阻类型、位置、病因做出判断,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 70例肠梗阻患者中,肠梗阻位置的诊断:手术结果显示,小肠梗阻49例,结肠梗阻21例;CT诊断小肠梗阻48例,结肠梗阻22例;X线诊断小肠梗阻52例,结肠梗阻18例。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手术结果显示,肠粘连45例,肠套叠25例;CT诊断肠粘连47例,肠套叠23例;X线诊断肠粘连40例,肠套叠30例。手术结果显示,绞窄性肠梗阻22例,单纯性肠梗阻48例;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3.75%、92.86%、86.96%、70.00%,均高于X线。结论 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治疗前测定47例单纯性肠梗阻和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对照130例健康成年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经手术证实的9例肠坏死者与6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结果 单纯性肠梗阻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者(P<0.01).结论 肠梗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用时4~20 d,平均12 d;1例通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应慎重,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评分及血清酶谱检测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1月~2005年6月51例行手术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及5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SIRS评分,并分析其血清酶谱的改变情况。结果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患者SIRS评分及各项血清酶学指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SIRS评分≥2,且血清酶谱有2项以上改变者在两组患者中分别为72.55%、2.00%。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患者SIRS评分、血清酶学改变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结合二者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且可以降低假阳性率,对手术指征的掌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伟彬  吴东  陈湛科  龙华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416-2417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救治经验和救治效果。方法: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40例进行积极救治,总结临床诊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例40例均行手术治疗,38例患者获得治愈出院,2例死亡;伤口一期愈合33例,二期愈合5例,无肠瘘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综合分析,早期诊断,积极内科治疗,尽早手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