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41例冠心病心衰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 ,予以药物干预 4周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TNF α水平 ,健康对照组 3 0例 ,同时检测血浆TNF α水平。结果 :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心衰患者经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TNF 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TNF α升高 ,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说明TNF α参与了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卡维地洛能显著降低血浆TNF α水平 ,可能是其治疗心衰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4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 2周后血T淋巴细胞亚群、IL 6、TNF α水平并与 5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急性期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IL 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 5 ) ,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2周后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6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TNF α仍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IL 6对神经元损伤修复作用减弱 ,TNF α含量增高 ,促进了免疫功能改变及在脑梗死中的致病作用 ,提示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阻断TNF α的表达 ,增强IL 6的抗损伤促修复作用 ,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80例急性中毒患者 (镇静催眠药、乙醇、一氧化碳及农业杀虫剂各 2 0例 )及 2 0例正常人血清sIL 2R。结果 :急性乙醇中毒组 (AL组 )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组 (CO组 )血清sIL 2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组 (SH组 )、急性农业杀虫剂中毒组 (FI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中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L组治疗后sIL 2R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CO组治疗后sIL 2R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SH组与FI组治疗后sIL 2R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可致sIL 2R增高 ,经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IL 2R降低较非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明显 ,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免疫异常的急性中毒尤其是无特效解毒剂治疗的急性中毒是切实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的患者和抗 HBc阴性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 10 0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者分为两组 ,A组为 5 0例 ,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 HBc阳性 ,B组为 5 0例 ,HBsAg阳性 ,HBeAg阳性和抗 HBc阴性。另选 30例健康体检者 ,HBV标志均为阴性 ,作为对照组。sIL 2R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 ,丙氨酸转氨酶 (ALT)采用赖氏法。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阳性、抗 HBc阳性组血清中sIL 2R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 HBc阴性组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 .0 5 ,且年龄偏向于青少年段 ,但比较HBV DNA含量在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 HBc阴性组sIL 2R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抗 HBc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免疫耐受的状态 ,而sIL 2R可作为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指标而用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甘酶 (NAG)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活性变化与 2型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 (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 2 2例 2型DM患者 ,其中 12例伴DR ,10例不伴视网膜病变 (NDR)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 (NC)血浆TNF α、NAG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NAG活性、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DR组与NDR组NAG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DR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NDR组 (P <0 .0 1)。血浆NAG活性变化与TNF α成正相关 (r =0 .66,P <0 .0 5 ) ,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正相关 (r =0 .2 2 ,P <0 .0 5 )。TNF α水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 (FINS)成正相关 (r =0 .72 ,P <0 .0 5 ) ,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成负相关 (r =- 0 .5 4,P <0 .0 5 )。结论 TNF α和NAG共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NAG活性变化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TNF α水平密切相关 ,动态监测其活性变化对DR早期诊断和检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TNF α则对监测DR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SIL 6R和SIL 2R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 (脑出血 30例 ,脑血栓 30例 )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和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进行检测和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sIL 6R和sIL 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 ;脑血栓患者外周血sIL 6R和sIL 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1) ;脑出血和脑血栓患者外周血sIL 6R和sIL 2R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即sIL 6R和sIL 2R水平不相关。讨论 :sIL 6R在脑缺血区可诱导T、B淋巴细胞分化 ,增强免疫反应 ;sIL 2R可增强IL 6对T细胞增生的诱导作用。因此 ,脑卒中患者机体处于高免疫反应状态 ,这种高免疫反应状态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 5 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 2 6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 )及 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L 2R水平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了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中sIL 2R的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sIL 2R(U /L)为 911± 179,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者 (30 3± 2 0 )和健康体检者 (30 1± 15 ) ,P <0 .0 0 1。胃癌组织中sIL 2R为 934± 197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胃粘膜组织 (311± 2 0 ) ,P <0 .0 0 1。胃癌按Ⅰ~Ⅳ级分期的不同 ,sIL 2R在血清和组织中逐渐增高 ,且各期之间进行比较均P <0 .0 0 1;其中Ⅰ期 (11例 )、Ⅱ期 (10例 )、Ⅲ期 (2 2例 )术后血清sIL 2R明显下降 (各自P <0 .0 0 1) ;而Ⅳ期患者 (15例 )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有所增高 ;手术切除组 (46例 ,根治或姑息手术 )术后sIL 2R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探查者或胃空肠吻合术者 (12例 ) ,术后血清sIL 2R反而增高。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sIL 2R的变化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彬  扈友庄  刘东彪 《中国康复》2004,19(6):363-364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及常规组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及TNF α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血清sICAM 1和TNF 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组 (均P <0 .0 1) ,其中葛根素组下降幅度较常规组大 (P <0 .0 5 )。结论 :TNF α、sICAM 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葛根素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 1、TNF 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 (adipon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对 86例 2型糖尿病人 (其中冠心病人 5 3例 ,单纯糖尿病人 3 3例 )进行空腹血糖 (FPG)、血总胆固醇(TCH )、甘油三酯 (TG)、体重指数 (BMI)、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空腹胰岛素 (FINS)、血浆脂联素和TNF α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FPG、FINS、TCH和TG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5 ) ,BMI与单纯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ISI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5 ) ,血浆TNF α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1) ,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1)。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血浆TNF 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浆脂联素在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而TNF α发挥损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 6 0例 ACI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2受体 (IL 2 R)、白介素 6(IL 6 )水平进行检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ACI患者治疗前后 TNFα、IL 2 R、IL 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 <0 .0 1) ,治疗后 TNFα、IL 2 R、IL 6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中脏腑患者 TNFα、IL 2 R和 IL 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经络组 (P均 <0 .0 5 ) ;风痰瘀阻、痰热痹阻、肝阳上亢型患者 TNFα、IL 2 R、IL 6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型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中风病的致病因素、病情轻重和辨证分型与 TNFα、IL 2 R、IL 6介导的炎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网络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可溶性 TNF受体 (s TNF R1和 s TNF R2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2例确诊为合并急性肾衰竭 (ARF)的 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 CVVH和 HVHF方式治疗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CVVH和 HVHF治疗过程中血清 TNFα、s TNF R1和 s TNF R2水平。结果  HVHF和 CVVH治疗 8h后 ,患者血浆中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 N)均降低 (P均 <0 .0 5 )。在 HVHF治疗期间 ,血清 TNFα水平逐渐降低 ,以治疗后 8h下降最明显 ,与治疗前、治疗后 1h和 4 h血清TNFα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在 CVVH治疗期间血清 TNFα水平以及 CVVH和HVHF治疗过程中血清 s TNF R1、s TNF R2水平均无明显的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HVHF治疗能明显增加 MODS患者的血清 TNFα清除能力 ,其对 s TNF R1和 s TNF R2等抗炎介质的影响较小。在MODS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 (CRRT)治疗方式选择上 ,更宜选用 HVHF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 40例AL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并与 2 7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AL患者血清sIL 2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经化疗获完全缓解 (CR)者较化疗前虽已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时sIL 2R表达再次升高。初诊AL血清sIL 2R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AL患者sIL 2R表达明显升高 ,sIL 2R水平的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检测 4 8例心力衰竭患者及 2 0例健康者血内皮素 (ET 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将 4 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2 6例 ,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缬沙坦治疗组 2 2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缬沙坦 80mg ,每日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 1个月。并设健康对照组 2 0例。观察ET 1、AngⅡ和TNF α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ET 1、AngⅡ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但以缬沙坦治疗后ET 1和TNF α水平下降显著 (P <0 .0 1)。结论神经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 ,缬沙坦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对脓毒症动物肝、肺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表达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与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CLP组 (2 0只 )及BPI治疗组 (2 0只 )。CLP后 12h和 2 4h处死动物 ,分别检测肝、肺、肾组织TNF αmRNA表达、TNF α蛋白水平和器官功能指标。结果 CLP后 12h动物肝、肺、肾组织TNF α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 ,分别为伤前基础值的 2 4 6倍 (P <0 0 5 )、 2 86倍 (P <0 0 1)、 2 2 7倍 (P<0 0 1) ,同时各组织TNF α水平迅速升高 (P <0 0 1)。重组BPI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肝、肺、肾组织TNF -αmRNA表达上调 (P <0 0 5 ) ,12h各组织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均恢复至伤前正常范围。此外 ,BPI组动物血清丙氨酸转胺酶、肌酐水平在CLP后 12h显著低于未治疗组 ,CLP后 2 4h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应用重组BPI治疗有助于下调TNF α的过量表达 ,从而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 ,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SIRS MODS患者活化血小板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活化血小板、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两者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SIRS、MODS患者的CD6 2P、CD6 3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 ,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TNF -α、IL - 6、IL - 8、sIL - 2R值 ,同时对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IRS、MODS患者的CD6 2P、CD6 3、TNF -α、IL - 6、IL - 8、sIL - 2R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均 <0 0 1) ;MODS组CD6 2P、CD6 3、TNF -α、IL - 6、IL - 8、sIL - 2R值均高于SIRS组 (P <0 0 1或P <0 0 5 ) ;死亡组CD6 2P、CD6 3、TNF -α、IL - 6、IL - 8、sIL - 2R值均高于存活组 (P <0 0 1或P <0 0 5 ) ;相关性分析显示 ,CD6 2P、CD6 3与TNF -α、IL - 6、IL - 8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IRS、MODS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 ,促炎细胞因子高表达 ,血小板活化与促炎细胞因子高表达正相关 ,两者均与病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施他宁 (生长抑素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浆内毒素和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采用施他宁治疗 (治疗组 ) ,B组给予一般治疗 (对照组 ) ,于入院第 1~ 7天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和TNF α。结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第一天的血浆内毒素 (A/B组 ,0 94± 0 2 1/0 96± 0 2 7EU/ml)和TNF α水平 (A/B组 ,0 87± 0 2 6 / 0 86± 0 31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内毒素 0 12± 0 0 4EU/ml,TNF a 0 0 4± 0 0 2ng ml,P值均 <0 0 0 1) ;施他宁治疗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和TNF α水平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及血浆TNF α水平升高 ,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和TNF α水平下降较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施他宁治疗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胰腺水肿及坏死的病程恢复较快。施他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VMC患者、40例DCM患者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 ;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 ;ABC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 30例正常人 (NC)对照。结果 :VMC组、DCM组血清TNF、sIL -2R、IL -6、IL -8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 0 0 0 1) ,T细胞亚群中CD4、CD8显著低于NC组 (P <0 0 5~ 0 0 0 1) ,CD4/CD8显著高于NC组 (P <0 0 0 1)。结论 :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的失衡在VMC、DC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和sIL-2R。结果 3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含量降低(P<0.05),TNF-α明显增高,sIL-2R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溶栓24小时后与治疗前知身比较:NO升高P<0.05,趋于恢复正常,TNF-α、sIL-2R仍保持高水平状态(P>0.05)。结论 NO、TNF-α、sIL-R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及时监测NO含量变化,抑制TNF-α、sIL-2R的影响,对减轻脑梗死继发性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患者血尿酸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12 2例CHF患者及 3 0例健康人 ,采用日本 2 70 0型Olympus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尿酸 (uricacid)浓度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e 6,IL 6)的浓度。结果 :(1)CHF患者血清尿酸及血浆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 ,尿酸、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心功能Ⅲ、Ⅳ级组CHF患者血浆IL 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血清尿酸浓度与血浆TNF α浓度呈正相关 (r =0 2 81,P <0 0 1) ,与IL 6浓度呈正相关 (r =0 183 ,P <0 0 5 )。 (3 )血清尿酸浓度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 (r =0 675 ,P <0 0 1)。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可以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激素对急性胰腺炎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试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和激素治疗组 ,观察各组大鼠血中炎症性细胞因子 (TNF α、IL 1和IL 6 )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 (TGF β1和IL 10 )和血中淀粉酶的水平以及胰腺病变和胰腺湿重。结果 :①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炎症性细胞因子 (TNF α、IL 1和IL 6 )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 (TGF β1和IL 10 )均明显升高 ,激素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较急性胰腺炎组均下降 ,TNF α、IL 1和IL 6在 2、 6小时时段下降最明显 (P <0 0 5 ) ,TGF β1和IL 10在 2 4小时时段明显下降(P <0 0 5 )。②急性胰腺炎组胰腺病理改变重 ,胰腺湿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经激素治疗后 ,胰腺病变明显减轻 ,胰腺湿重较急性胰腺炎组明显减少 (P <0 0 5 )。③急性胰腺炎组血中淀粉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激素治疗后血中淀粉酶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 ,的确存在着一个免疫过激和免疫抑制的先后并存的双向免疫异常状态。②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等对急性胰腺炎有多层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