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C)多态性和-1661位点(A/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87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I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CTLA-4基因-1661位点A/G+G/G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3);G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G等位基因携带者也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 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G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分析显性梅毒组(A组)共93例;潜伏梅毒组(B组)共5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C组)41例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三组TNF-α-308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238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梅毒患者中TNF-α-308 A和238A的存在过度表达,且TNF-α-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的发病及病程进展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PsV)患者外周血DNA中HCR基因第16外显子的1911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从128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32例的抗凝血中提取DNA,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鉴定基因类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HCR基因第16外显子的1911位点核苷酸存在G、A二态性,可表现为GG纯合、AA纯合、GA杂合三种基因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型、Ⅱ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R基因第16外显子1911位点的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非家系寻常性银屑病在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方面未发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性别)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ABI 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对57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403例健康对照的DNA样本进行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6887695的基因分型。使用SPSS14.0分析软件,χ2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性。 结果 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三种基因型(GG、GC、CC)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分别为42.61%、45.39%和12.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42%、47.83%和17.75%;等位基因频率(G、C)患者组分别为65.30%和34.7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34%和41.6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31和16.54,P值均 < 0.01),在慢性斑块状(543例)和急性滴状银屑病患者(32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1和12.19,P值均 < 0.01)。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患者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斑块状患者中的频率高于滴状患者。少儿发病组(35例)与成人发病组(540例)、家族史阳性组(102例)与家族史阴性组(440例)、男性患者组(341例)与女性患者组(234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IL-12B(rs6887695)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特别是与斑块状银屑病相关,但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及性别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与斑秃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2例斑秃及141例正常人TNF-α的-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结果:斑秃组-238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510、0.490和0,对照组分别为0.9574、0.0426和0;斑秃组-238G和-238A基因频率分别为0.9755和0.0245,对照组分别为0.9787和0.0213.-238G/A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斑秃组-308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18、0.0784和0.0098,对照组分别为0.9277、0.0567和0.0213;斑秃组-308G和-308A基因频率分别为0.9510和0.0490,对照组分别为0.9504和0.0496.斑秃组TNF-α-238G/A和-308G/A两位点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不存在过度传递.结论:TNF-α的-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与斑秃可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BI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对57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403例健康对照的DNA样本进行IL-2B基因多态位点rs6887695的基因分型。使用SPSS14.0分析软件,妒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性。结果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三种基因型(GG、GC、CC)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分别为42.61%、45.39%和12.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42%、47.83%和17.75%;等位基因频率(G、C)患者组分别为65.30%和34.7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34%和41.6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16.31和16.54,P值均〈0.01),在慢性斑块状(543例)和急性滴状银屑病患者(32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18.11和12.19,P值均〈0.01)。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患者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斑块状患者中的频率高于滴状患者。少儿发病组(35例)与成人发病组(540例)、家族史阳性组(102例)与家族史阴性组(440例)、男性患者组(341例)与女性患者组(234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L-12B(rs6887695)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特别是与斑块状银屑病相关.但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及性别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67例,健康对照组69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BL基因第5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清MBL浓度。 结果 67例银屑病患者GGC/GAC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GGC/GGC基因型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36,P < 0.05);银屑病组GAC等位基因频率增高,GGC等位基因频率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1,P < 0.05)。GAC型等位基因与银屑病显著相关(OR = 3.383,95%置信区间1.585 ~ 7.211,P < 0.05)。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浓度分别为(2.1937 ± 0.8163) mg/L和(3.2695 ± 1.2058) mg/L,银屑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 = 6.11,P < 0.05)。 结论 MBL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FN-γ受体2(IFN-γR2)基因氨基酸位点Gln64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及DNA测序方法,检测苏皖地区182例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对照IFN-γR2基因Gln64Arg位点多态性.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IFN-γR2基因Gln64Arg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甲损害银屑病组与无甲损害银屑病组之间Gln64/Gln64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7.5%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5.33,P=0.02);Arg4等位基因(Gin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9.3%(80.7%)和30%(7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03,P=0.02).伴甲损害的银屑病患者组Gln64/Arg64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9.8%,正常人对照组为49.1%,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P=0.01);Gln64/Gln64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57.5%和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P=0.01);无甲损害组与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在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或加重因素的银屑病组与非上呼吸道感染银屑病组之间Arg64/Arg64基凶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3.3%和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Arg64等位基因(Gin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1.9%(48.1%)和35.2%(64.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结论 IFN-γR2基因Gln64Arg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是否伴有甲损害有关,也可能与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9,(10):52-5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基因(IL-2Rα)及γ干扰素基因(IFN-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中国浙江地区145例URSA患者(观察组)及150例健康人(对照组)IL-2(rs6822844)G/T、IL-2Rα(rs2104286)A/G及IFN-γ(rs2430561)T/A进行分析。结果①URSA组IL-2Rα(rs2104286)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等位基因携带者URSA患病风险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倍(OR=2.11,95%CI=1.34-3.33,P=0.001),AA基因型较AG+GG基因型URSA患病风险增加约1倍(OR=2.32,95%CI=1.39-3.88,P=0.001);②URSA组及对照组IL-2 (rs6822844) GG基因型频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URSA组及对照组IFN-γ(rs2430561)位点均存在SNPs分布,但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2Rα(rs2104286)与浙江地区URSA相关,且A等位基因是本地区URSA的遗传易感基因;IL-2 (rs6822844)和IFN-γ(rs2430561) SNPs与浙江地区URSA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银屑病关系密切[1],TNF-α基因极可能是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在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内存在着多态性位点,尤以-238、-308位点的G→A碱基变化较为多见,通常将该位点为G时定义为TNF1,为A时定义为TNF2[2]。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6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38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早期梅毒组TNF-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6、0.074,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0.941、0.0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性梅毒组TNF-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9、0.071,潜伏梅毒组分别为0.921、0.0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可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性传播疾病     
20110331梅毒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研究/刘春(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研所),齐淑贞,王千秋∥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7).-501~503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6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38例早期潜伏梅毒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显示早期梅毒组TNF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6和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DNA中IL-18基因第2外显子上游启动子1第137和第607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从82例重庆汉族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00例的抗凝血中提取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技术(PCR-SS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鉴定基因类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IL-18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37位点核苷酸存在G、C二态性,可表现为GG纯合、CC纯合、GC杂合三种基因型;第607位点核苷酸存在C、A二态性,可表现为CC纯合、AA纯合、CA杂合三种基因型。IL-18-137G/C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137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 4.54,P = 0.033),137C等位基因在重度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轻度组(χ2 = 3.93,P < 0.05);IL-18-60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轻度、中度、重度组及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18-137G/C位点C等位基因在病例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比OR = 1.76,137G/C基因型的优势比OR = 2.33。结论 儿童IL-18基因第2外显子上游启动子1第137和第607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IL-18-137G/C是特应性皮炎患儿的候选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炎症介质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寻常型痤疮患者的关联性,为汉族寻常型疮痤发病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RFLP技术研究了138例寻常型痤疮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TNF-α-308 G/A基因型的分布以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发现寻常型痤疮组基因型GG(62.40%),GA(30.40%),AA(7.20%)的频率分布与对照组(80.90%,18.30%,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22.50%)频率分布,寻常型痤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308 A等位基因的存在,增大了寻常型痤疮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6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38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TNF-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早期梅毒组TNF-α基因-23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68、0.032,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0.975和0.025,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657);显性梅毒组TNF-α基因-23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73和0.027,潜伏梅毒组分布频率分别为0.961和0.039,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114)。结论:TNF-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可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B)基因C677T多态性与银屑病患者的关系.方法:对108例银屑病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个体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C677T位点基因型,分析银屑病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分析62例接受甲氨蝶呤(MTX)治疗的不同基因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银屑病患者MTHFRC677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28.7%,C等位基因频率为71.3%,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35.78%,C等位基因频率为64.2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2例接受MTX治疗的患者中61例有效,TT基因型患者组MTX治疗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为55.56%,高于CC基因型(24.24%)和CT基因型(25%),有统计学差异(P=0.04).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与银屑病的易感性无相关,MTHFR的TT基因型与MTX不良反应作用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TAP-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尖锐湿疣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AP-1333、TAP-1637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关系。方法 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技术检测88例复发性CA患者和81例正常人对照者TAP-1333基因位点的A/G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60例复发性CA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TAP-1637基因位点的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CA组TAP-1333等位基因AA、GG、AG基因频率分别为86.36%、0%和13.64%,对照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01%、0%和20.9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04,P > 0.05),OR值 = 1.682(0.748 ~ 3.783)。CA组TAP-1637等位基因AA、GG、AG基因频率分别为3.33%、95.00%和1.67%,而对照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00%、60.00%和30.00%,在CA组,天冬氨酸(Asp)杂合型和纯合型出现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甘氨酸纯合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682,P < 0.01)。AA型:OR值 = 0.310(0.060 ~ 1.604);GG型:OR值 = 12.667(3.555 ~ 45.135);AG型:OR值 = 0.04(0.005 ~ 0.308)。结论 TAP-133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CA无关;TAP-1637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复发性CA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L-4基因-590C/T位点、Toll样受体2(TLR2)基因Arg753Gl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56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38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IL-4基因-590C/T位点、TLR2基因Arg753Gl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早期梅毒组IL-4-590位点C、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29、0.771,对照组IL-4-590位点C、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16、0.78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梅毒组IL-4-590位点C、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32、0.768,潜伏梅毒组IL-4-590位点C、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24、0.77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LR2Arg753Gln位点基因型均为GG型,GA、AA型缺如.早期梅毒组TLR2 Arg753Gln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TLR2 Arg753Gln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性梅毒组TLR2 Arg753Gln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潜伏梅毒组TLR2 Arg753Gln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4基因-590C/T位点、TLR2基因Arg753Gl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poH第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的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SLE患者抗磷脂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温州地区汉族SLE患者165例及健康体检者160例,PCR技术及DNA测序技术检测apoH第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的多态性;蝰蛇毒试验法测定狼疮抗凝物(LAC)比值,ELISA法测定其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CA)。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u247Val多态性与抗磷脂抗体(APL)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G817T位点的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患者组TT、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而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偏低。G817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LAC,抗β2GPI抗体及ACA的阳性均有关(P值 < 0.05,< 0.01,< 0.05)。GT基因型是LAC(P < 0.05,OR = 2.33,95% CI 1.18 ~ 4.59)、抗β2GPI抗体(P < 0.01,OR = 5.92, 95% CI 2.61 ~ 13.46)及ACA(P < 0.05,OR = 2.52,95% CI 1.22 ~ 5.24)产生的危险因素。TT基因型是抗β2GPI抗体的危险因素(P < 0.01,OR = 5.84,95% CI 1.69 ~ 20.20)。结论 温州地区汉族SLE患者apoH第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位点的多态性与APL产生有关,GT、TT基因型是APL产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与寻常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NKI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分别是1948、1974、1994年)至2015年8月20日收录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关于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寻常痤疮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986例痤疮患者和1074例健康对照。总体分析未发现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和寻常痤疮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与寻常痤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