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俊霞 《当代护士》2016,(9):117-1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活动主题,对活动前9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对比活动后的12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91.67%,高于活动前的75.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静脉穿刺流程,排除影响穿刺的因素,对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6名护理人员组成滴水圈,以"降低门诊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问题解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等步骤,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穿刺成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率由改善前的22.5%下降到8.7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61%,目标达成率1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穿刺失败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品管圈(QCC)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通过定期选题活动,提出、讨论、解决并改善工作中主要问题的管理方法[1].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患儿缺乏沟通能力,不能主动配合且静脉血管细,因而操作难度大[2].本科年轻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家长对护士穿刺水平要求高,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为了提高新分配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本科开展了以“提高新分配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显微外科静脉输液状况进行调查,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不高、液体外渗几率较多的现状,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2月至5月与2014年1月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变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手显微外科静脉输液成功率为80.0%,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3、4、5月静脉输液成功率逐月递升,分别为92.3%、95.5%、97.0%和98.0%,均明显高于1月(P均〈0.01),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对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使护理操作具有目标性,提高了护理技术,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工作更主动,从而降低静脉输液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外科静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普外科住院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静脉留置穿刺技术操作水平提高为98.8%,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9.5%,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以后,切实降低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重穿率,从改善前的11.1%下降至改善后的6.3%,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穿刺质量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设立目标;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使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提高新生儿护士执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合格率,从而确保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延长留置的时间。同时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成立护理质量品管圈,调查新生儿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全过程,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提高操作的合格率。结果 新生儿护士静脉留置操作合格率由活动前的92.7%提高至99.2%。结论 品管圈管理工具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效提高新生儿护士静脉留置操作合格率,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在职护士培训效果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现况把握、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将相关措施和规程标准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由开展活动前的70.1%提高到开展活动后的89.7%(P≤0.05),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由7.2%下降到3.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增强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体检中心降低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体检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方法。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1.47%降低到4.28%,下降幅度达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体检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儿科护士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7年5~11月收治的220例采用桡动脉采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05例采用常规方法采血,为对照组。115例由经过品管圈培训的护士进行采血,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采血不良事件以及品管圈实施的无形成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培训后的观察组的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瘀斑、误入静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培训后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面对问题的勇气等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够提高儿科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缩短取血时间,提高科室人员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深度剖析过去工作中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问题所在,改进工作方法,制定符合临床的实际措施,组织圈员开展活动。结果开展活动后,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比以前提高了15%,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使得护理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使得每位护士都能自动参与其中,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科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体现科室的团队精神,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我科以"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静脉采血满意度的方法。结果: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的89.60%升高至实施后的9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的环境,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小儿股静脉采血失败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61例门诊股静脉采血失败患儿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儿股静脉穿刺失败原因中,护士心理因素占45.9%,其次为患儿体位安置不正确或定位不准(24.6%)及患儿个体差异的影响(16.4%);穿刺失败所致不良反应依次为采出血量较少、采血时凝血及采血时皮下血肿。结论:护士要调整心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减少股静脉穿刺失败,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科的14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科的14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采用品管圈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结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且能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在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升静脉输液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升科室静脉输液的安全和质量,提升护士专科操作能力。[方法]成立品质圈(QC)小组,通过QC活动方法,针对住院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现象,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寻找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QC小组活动后,操作流程失败率由培训前43.10%降低为培训后25.40%,血管条件差穿刺失败率由培训前13.92%降低为培训后8.71%。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5.82%。[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工具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并且提高圈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积极性等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佑碧 《护理学报》2009,16(6):62-63
目的 探讨负压进针穿刺法在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100人次批量体检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选择上肢静脉粗直、明显的体检者采用无止血带常规静脉穿刺法采血,观察组护士选择上肢静脉粗直、明显的体检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进针穿刺法进行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无止血带静脉采血的使用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中,使用负压进针穿刺法,明显提高护士无止血带静脉采血的信心,增加此操作技能的使用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患者局部不适,降低静脉采血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使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从89.7%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手法有效地降低了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凝聚力,而且也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将140例静脉采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实验组采用1/2号~7号头皮针连接5 mL注射器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直接行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为88.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51/2号~7号头皮针颈外静脉采血可提高静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采血拔针后皮下出血率(以下简称皮下出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本科室216例静脉采血案例,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92例改善前案例与124例改善后案例静脉采血后皮下出血率。结果改善后发生皮下出血率比改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率,保护患者静脉,减轻临床多次静脉采血的穿刺难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