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52例U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共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前伸角度(FHA)和圆肩角度(FSA)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FHA、FSA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FHA、FSA降低(t2.804,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FHA、FSA低于对照组(t2.632,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UCS可以缓解疼痛,矫正不良姿势,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离心训练(EE)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40例我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患者采用离心训练作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采用离心训练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问卷(ADL)和无痛握力值(PFG)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无痛握力值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对肱骨外上髁炎,单纯的离心训练和离心训练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无痛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离心训练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离心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医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特别是头前倾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患有上交叉综合征(UCS)的大学生志愿者30名,接受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30min/次,1次/2d,7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量表、头前倾角度(FHA)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FHA角度、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可以缓解疼痛,减小头前倾角度,矫正不良体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海明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34-103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将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特定电磁波辐射器(TDP)照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64.8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KOA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冲击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Ⅲ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观察组给予冲击波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最大张口度分别为(0.95±1.15)分和(3.23±0.3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解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针灸、熏洗、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均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黄烈弥  张鼎 《中国康复》2017,32(4):319-321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在不同时间贴扎运动机能贴(KT)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5例,观察组贴扎KT后即刻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在针刺运动疗法取针后休息10min,再贴扎KT。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及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后,2组PRI评分中的感觉S、情感A及疼痛总分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VAS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85.71%,P0.05)。结论:贴扎KT后即刻开始针刺经外奇穴运动腰部可以快速有效的治愈急性腰扭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运动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VAS较前降低(P<0.05),PROM、CMS、FIM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PROM、VAS、CMS、FIM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常规运动疗法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肩部本体感觉及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峰潜伏期、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PT),观察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Z=2.09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加快(t>12.059,P<0.001),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t>3.266,P<0.01);两组的臂丛电位(N9)和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显著缩短(t>7.061,P<0.001),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8.033,P<0.001);两组CPT分级均显著降低(t>8.895,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8.913,P<0.001)。结论SET结合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贴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训练前使用运动贴布贴扎,训练后取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肩峰下缘至肱骨头中心的距离(AH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AHD,以及VAS、FMA-UE和FCA评分均显著改善(Z 3.508, t 4.544, P 0.001),治疗组VAS、FMA-UE和F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Z=-3.151, t 2.843, P 0.01)。结论运动贴布能缓解脑卒中后肩部疼痛,促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对两组患者评分,观察该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S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VAS评分、S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疗效指数、SHSS疗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疗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能较好地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浮肿,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广  权莉  林丽君 《中国康复》2021,36(9):550-552
目的:探究动作观察疗法(AOT)结合常规运动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都接受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AOT治疗,对照组观看与运动无关视频。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2组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及WOMAC中疼痛、关节功能、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2组WOMAC中僵硬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OT结合常规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在改善疼痛和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向心性压迫缠绕、运动想象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排水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能改善患者疼痛,缓解肿胀,是改善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经皮电刺激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丘脑出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丘脑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介入头穴丛刺治疗,并进行1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疗效,对比2组患者丘脑痛的疼痛程度变化、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降低,FMA、BI指数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MA、BI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可降低患者丘脑痛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以及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VAS及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16.
曹贤畅 《中国康复》2017,32(6):462-46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相同的康复训练。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加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综合疗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74例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治疗总有效率、负性情绪状态、康复进程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2周、3周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2周、3周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8.38%,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均短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能获得确切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并可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曹曼林  李韵  白跃宏 《中国康复》2010,25(3):200-201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均给予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膝关节等长收缩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在治疗中增加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接受点穴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无新的出血或梗死。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FuglMeyer(FMA)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一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部扭转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便秘、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部扭转运动治疗,共8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慢性便秘严重度量表(CS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时间、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30 s内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和运动椭圆面积、39项帕金森病测量问卷(PDQ-39)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CSS评分、TUGT时间、BB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和椭圆面积、PDQ-39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t>9.674,P<0.001),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120,P<0.01)。结论腹部扭转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便秘、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