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PAO2、PACO2、PH以及SAO2指标水平较之对照组均与显著差异,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95.74%)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21%),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早期呼吸机进行临床诊疗,其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高,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机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呼吸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机,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及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mmHg)、中心静脉压等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各项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0(0/55),低于对照组的3.64%(2/55),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曾柳 《现代保健》2014,(32):67-7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8.6±11.5)mm Hg、(95.8±3.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9.3)mm Hg、(79.0±16.0)%(t=-1.62、-3.24,P〈0.05)。此外,50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最终生存率为88%,死亡率为12%。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改善心率、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医院ICU收治的5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病例,同期选取5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ICU急救治疗,将最终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5.
朱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35例和肺外源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感染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住ICU期间总死亡率。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14.11±3.19) vs (10.89±2.81)、(12.81±2.88) vs(6.92±1.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1周内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25.71%vs 2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住ICU期间两组患者总死亡率比较,34.29%vs 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需针对患者不同发病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ICU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ICU中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社会,环境,生理方面的舒适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质量控制,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技能娴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舒适度更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更加娴熟有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发病原因分为肺外源组与肺内源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救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肺外源组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肺内源组(P<0.05).结论:在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时,应依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83例ARDS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常规行抗炎、对症和补液治疗,观察治疗7d后患者血气分析、脱机率、病死率.结果 83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安全脱机65例(78.3%),带机时间(7.1±2.9)d;死亡18例(21.7%),带机时间(9.4±3.8)d.安全脱机的65例患者治疗7d后氧合指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272.8±42.3、7.43±0.13、(40.0 ±7.7) mm Hg(1mm Hg =0.133 kPa)、(119.4±11.6) mm Hg、(72.5±9.2)mm Hg、( 18.2±6.6)次/min、(72.5±6.4)次/min,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71.7±22.4、6.92±0.21、(47.6±11.3) mm Hg、(156.9±13.8) mm Hg、(92.7±11.8) mm Hg、( 37.8±7.1)次/min、(80.5±8.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可以显著提高ARDS患者的脱机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齐英娜 《医疗装备》2020,(8):154-155
目的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收治的64例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死亡、谵妄、褥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及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及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缩短其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多年来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因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病死率居高不下(50%以上)。本文拟就近年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状况综述如下。一、临床应用现状1.抗生素:感染是ARDS常见诱因之一,也是ARDS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当ARDS病人无明确的感染证据时,如何应用抗生素则观点不一。以往主张对无感染者亦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5月~2019年4月于本院ICU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50例为肺外源患者,b组50例为肺内源患者,2组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及ICU临床治疗,观察a组与b组患者康复效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a组的ICU治疗时间(8.55±2.12)d、机械通气(6.68±2.11)d,b组的ICU治疗时间(12.44±2.32)d、机械通气(11.69±3.13)d,二者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内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0.00%,b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4.00%,前者明显少于后者,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之后统计总死亡率3个月之后统计总死亡率,a组与b组对比并无显著不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的生存质量及b组的生存质量十分相近,P>0.05,治疗后,a组的生存质量为(77.68±8.78)分,b组的生存质量为(60.69±8.13)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机械通气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好,肺内源则存在起效慢、死亡率高、预后差等风险,应对患者展开综合性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戴海涛  乔晓禹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32-4533,453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2例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1例和观察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组)21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尿量、APACHEⅡ评分、血清NO、ET-1、IL-1β、IL-6、CRP、TNF-α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尿量大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NO、ET-1、IL-1β、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特点,并对VAP影响因索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综合ICU和急诊ICU于2004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致ALI/ARDS行机械通气>48 h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3例患者并发VAP有98例,发病率为53.6%.其中早发性VAP有42例,晚发性VAP 56例,98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6株,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57例检出≥2种病原菌,41例单检出1种病原菌,患者昏迷、呼吸机治疗时间、有创通气、应用制酸剂、应用≥2种抗菌药物、低血清白蛋白等因素与感染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LI患者VAP发病率高,细菌耐药普遍,混合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呼吸机治疗的肺保护性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和肺保护性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患儿的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3%、83.33%,P<0.05;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8.33%,P<0.05;血气指标比较,PO2、PCO2、pH治疗前后差异不大,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O2、PCO2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两组患儿的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的结果为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快速地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对患儿肺部产生的损伤,还可以减少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保障,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60%。近年随着急性肺损伤(AU)概念的提出,呼吸机应用时机的提前及新的机械通气策略的运用,其病死率有所改善。现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1997~2001年收治的ARDS 36例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丽敏 《现代保健》2012,(22):38-39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生素、机械通气、激素、支持治疗等;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5.8%、6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40%~60%,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剂、蛋白酶抑制剂、及化痰药富露施、安溴索等药物在ALI/ARDS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认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均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多种原发疾病引起,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肺内微血栓形成,并导致肺水肿和肺微不张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其区别仅在于病程影响范围及严重度的差异[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IV)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1KDS)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本院早期ARDS30例患者,用NIV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患者在出现气管插管指征时,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最终28例患者完成NIV治疗,观察患者NIV前及后2h、8h、12h生命休征、血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患者上机后2h、8h、12hpH、PaO2、SaO2,OI、APACHEⅡ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V能改善早期ARDS患者氧合状况,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高剂量与低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将62例并发VAP的ARDS应用盐酸氨溴索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在相同的支持对症处理及抗感染基础上,低剂量组予以盐酸氨溴索30 m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高剂量组则予300m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1周后,高剂量组患者PaO2、PaO2/FiO2及CL分别为(95.7±11.8) mm Hg、(357±30.4) mm Hg、(88.4±19.2)ml/cm H2O均较治疗前升高,也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84.4±10.5) mm Hg、(249±26.7)mm Hg、(65.3±14.7)ml/cm H2O;高剂量组RAW、PIP分别为(33.1±6.0)cm H2O/(L·s)、(21.5±6.7)cm H2O较前降低,且与低剂量的(39.4±7.5)cm H2O/(L·s)、(28.6±7.0)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分别为(7.2±2.5)d、(12.7±3.3)d,细菌清除率更高,分别为8 8.33%、67.24%,死亡率分别为32.26%、4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并发VAP的ARDS患者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抗菌药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其细菌清除能力,但对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