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丁质管桥接周围神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取桥接物远近端和中央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再生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板性一致,相邻神经纤维共同用一髓鞘,有髓神经纤维有分支现象,髓鞘完整,板层与板层排列紧密,轴突膜与髓鞘膜紧密相邻,间质无髓神经纤维丰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牛膝活性提取物(ABPPk)对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BPPk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5.0、10.0 mg/kg),阳性对照组(弥可保,0.13mg/kg),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行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给药.于术前1d和术后1、7、14、21、28 d行热痛阈实验,测定大鼠热痛阈值;术后7、14、21、28d行足迹实验,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28 d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大鼠复合肌动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厚度和髓鞘板层数目;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大鼠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ABPPk中、高剂量组大鼠热痛阈值、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复合肌动作电位幅度、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板层数目及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增高,各剂量组之间呈量效关系.结论:ABPPk有利于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丝素蛋白载体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动物体内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24只要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6只,其中A组以丝素蛋白载体承载NGF,B组行自体神经移植,c组应用生理盐水+NGF,D组使用空白对照.术后12周测量各组修复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轴突和髓鞘的超微结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实验资料.结果 12周后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同C、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P<0.05),同B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P>0.05);HE染色可见A、B组再生神经纤维量较多、直径粗大,D组神经纤维数量相对较少,直径细小,C组神经纤维数量最少,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生成;透射电镜观察A组、B组神经纤维髓鞘厚度较厚,轴突结构完整,D组神经纤维髓鞘厚度较薄,c组神经纤维髓鞘厚度最细小,轴突结构不完整.结论 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好,作为载体能够控释NGF,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课题组和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海藻纤维生物膜,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作制备各种复合材料。 目的:观察海藻纤维膜片包绕覆盖神经断端吻合口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 方法:切断36只雄性Wistar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随机分组:对照组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实验组行神经外膜端端缝合,将海藻纤维膜片包绕并覆盖神经吻合口远近端各约0.5 cm,形成封闭再生室。术后观察海藻纤维膜片降解吸收规律及缝合处粘连情况,组织学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锇酸染色、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术后4-6周,实验组海藻纤维膜片逐渐被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粘连较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纤维组织增生较少。两组术后1,7,14 d的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4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术后6周再生神经纤维分布规则且大小较为均一,其神经纤维数量、轴突大小及髓鞘厚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海藻纤维膜片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其包绕覆盖坐骨神经形成的神经再生密闭室可促进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再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联合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M1,GM1)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胶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将NGF、GM1、生理盐水、GM1 NGF混合液分别加入硅胶管内,术后4周、8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均高于对照组,GM1 NGF组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显著性(<0.01)。结论NGF、GM1能促进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GM1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 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 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髓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建立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腹膜腔注射抗NT3血清为实验组,腹膜腔注射生理盐水(NS)和羊血清(NSS)为对照组。采用fastblue(FB)逆行束路追踪与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髓化的情况,并运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单位面积髓化纤维的数密度、直径分布。结果显示(1)实验各组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均可观察到FB逆标细胞,但抗NT3组FB逆标细胞的数目明显少于NS组和NSS组(P<0.05);(2)半薄切片上观察到抗NT3组动物坐骨神经损伤远端,其再生纤维分布稀疏、直径小,但间质增多,有许多溃变细胞;NS组和NSS组损伤远端再生纤维数目多,分布均匀;(3)超薄切片上还可观察到抗NT3组损伤远端有髓纤维的数目明显减少,轴突内细胞器少,髓鞘薄;而NS组和NSS组损伤远端有髓纤维数目多,轴突内细胞器多,髓鞘板层结构清楚、呈致密有规律的排列。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NT3与损伤神经的再生有关,对不同直径神经纤维的髓化具有选择性作用,主要影响大直径神经纤维的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方法:大鼠38只,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右侧坐骨神经切除1cm,然后将1cm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移植于神经缺损处。 2、4、8、12周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笛生神经纤维通过近铁合口进入移植神经,术后8周通过远侧吻合口进入受体坐骨神经。术后12划体组与自体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的厚度、轴索的开矿及神经电生理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免疫排序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再生情况。方法制备大鼠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及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修复12周后应用HE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染色,Weil氏铁明矾苏木素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外膜上的微血管数和微血管面积百分比,计数单位面积的轴突数目,远端轴突密度/近端轴突密度为再生神经通过率,计数单位面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有髓神经纤维的直径。结果在坐骨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桥接体微血管的数目和微血管面积百分比等再生指标上,自体神经移植组略优于化学去细胞神经组。结论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移植可促进神经再生,但仍然不如自体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出现Wallerian变性,近端相应节段脊髓出现神经元凋亡,导致轴突再生困难,影响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效果。目前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对损伤局部的修复与刺激,而对近端神经元胞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与局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脊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只。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期3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6,8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4,8周,各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计数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均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相应节段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预防中枢神经元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优于局部电刺激。  相似文献   

11.
背景: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今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BDNF的表达,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生长情况。 方法:切除成年Wistar大鼠股中部10 mm长的坐骨神经,AxCA-BDNF转染组、BDNF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溶液或空白病毒稀释液桥接坐骨神经两断端。术后3,7,14 d,1,2,4个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坐骨神经及相应脊髓节段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观察损伤坐骨神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再生的神经元及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 结果与结论:术后3,7,14 d及1个月时,AxCA-BDNF转染组损伤坐骨神经近、远端神经干及脊髓(L3~6)中BDNF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DNF组和对照组(P < 0.01)。光、电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证实,BDNF基因转染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新生神经纤维数目及其髓鞘厚度、神经联接的再形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说明经腺病毒介导转染的BDNF基因可在大鼠坐骨神经内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不仅能促进损伤神经纤维再生,也能保护损伤的脊髓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细胞自噬:指细胞在受到创伤、饥饿、缺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一过程可以无选择性地发生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真核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老化的细胞器和蛋白,以此来维持细胞生长发育的平衡。自噬过程主要的诱发因素是饥饿,即细胞营养物质的缺乏,此外也可通过一些感染、损伤、特定的蛋白如热休克蛋白、细胞因子等选择性地引发。 华勒氏变性:是指周围神经损伤后,残留的轴突及髓鞘结构迅速发生退化、崩解、吸收的过程。这一复杂过程有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细胞参与,是周围神经损伤后最重要的病理变化过程之一,影响损伤后续的修复再生。 背景:近年最新研究表明,华勒氏变性的发生与许旺细胞的自噬活动密切相关,对许旺细胞自噬活动进行调控,可以显著影响华勒氏变性的发生发展,从而改变后续的轴突再生及髓鞘化过程。 目的: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对移植片段的细胞自噬过程进行抑制,观察是否影响移植后的修复效率。 方法:获取8只雌性C57BL/6J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坐骨神经片段16条,分2组,分别于含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的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中处理72 h。取16只雌性C57BL/6J小鼠,建立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实验组(n=8)植入含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培养基处理过的坐骨神经片段,对照组(n=8)植入普通培养基处理的坐骨神经片段,术后2,4,6,8周,记录坐骨神经指数;术后8周取再生坐骨神经段,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动物实验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术后8周的坐骨神经指数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神经组织完整,对照组神经组织可见大面积空洞;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较完整的神经束结构,对照组未见完整的神经束结构;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和部分再生无髓神经纤维,对照组仅见少量有髓神经纤维与新生无髓轴突;⑤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髓鞘厚度及有髓纤维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 0.05);⑥结果表明应用3-甲基腺嘌呤处理移植前神经片段,可抑制许旺细胞自噬,有助于保留移植物髓鞘结构完整性,促进轴突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6259-2668(徐筑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壳聚糖材料制备神经导引管作为神经再生室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手术造成90只Wistar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长约15mm的缺损,A组以含有NGF的壳聚糖神经导引管桥接神经缺损,B组单纯采用壳聚糖导管,C组则不用导管,以左侧正常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4、12、24周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A、B组在促进神经再生,加快血管化进程,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规律化,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等方面均优于C组。壳聚糖是制备神经导引管的理想材料。壳聚糖神经导引管可以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再生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会释放一些信息物质,包括可溶性因子、细胞外囊泡、蛋白质、各种RNA等,这些物质能够在细胞间通讯,乃至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这些物质由细胞分泌至细胞培养液中。这种含有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并去除了细胞碎片等杂质的培养液,称为细胞培养上清。 神经再生: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神经再生过程可归纳为3个方面:受损神经近端轴突的萌芽和伸长,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再生轴突与靶器官之间突触连接的重建。神经再生分为中枢神经再生及周围神经再生。受轴突外部再生微环境的影响,中枢神经再生较外周神经再生更为困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功能恢复,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面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培养上清是否有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修复。 方法:分离纯化嗅鞘细胞并鉴定,制备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在体外环境将嗅鞘细胞培养上清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组织块,观察背根神经节轴突生长情况;在体内环境将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应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观察坐骨神经轴突再生及髓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嗅鞘细胞纯度高达(94.4±3.1)%;②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嗅鞘细胞上清组对比,高剂量嗅鞘细胞上清组背根神经节组织块的5根最长神经轴突平均长度显著增加(P < 0.05);③免疫荧光显示嗅鞘细胞上清处理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类似,再生神经贯通缺损区域,并且再生神经排列有序,神经再生情况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④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嗅鞘细胞上清处理组再生神经轴突的数量和髓鞘厚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⑤结果表明,嗅鞘细胞培养上清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再生轴突的髓鞘化,为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嗅鞘细胞的无细胞疗法。 ORCID: 0000-0002-9558-8585(杨雨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老化对神经纤维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凋亡相关因子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随机取3月龄(成年组)和24月龄(老年组)正常SD大鼠各16只进行以下实验: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轴突数与Schwann细胞数的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坐骨神经老化时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透射电镜下可见老年大鼠坐骨神经轴突直径增加,轴突周围间隙扩大,多数髓鞘分离,部分板层结构排列紊乱、破坏甚至呈气球样变。老年组的轴突数与Schwann细胞数的比例较成年组变大(P<0.01)。两组动物坐骨神经的髓鞘与轴突均可见Fas和FasL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但老年组大鼠的Fas和Fasl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以上结果提示老化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及其配体FasL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是目前创伤外科及修复重建外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常用的神经移植、神经延长、神经桥接和组织工程等方法有局限性。 目的:比较不同负压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方法:健康成年SD 大鼠分别以 6.65,13.30,19.95 kPa压力对大鼠右侧离断坐骨神经近端行负压吸引。负压每吸引60 min,休息30 min,交替进行,连续4周。 结果与结论:术后1个月,6.65,13.30,19.95 kPa负压吸引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侧近端均有不同程度生长,且 13.30 kPa压力组生长长度明显优于6.65和19.95 kPa组;对延长的神经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延长神经的近侧部分轴突轴索较直,弯曲度较小,粗细均匀,髓鞘连续性良好,再生神经生长较好;中段部分神经纤维致密,成簇状排列,神经延长末端髓鞘成分减少,许旺细胞增殖明显。说明负压吸引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且13.30 kPa压力下更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最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于术后2周、3周、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和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观察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G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及胫前肌横截面积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结论 NGG有利于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HHK)丝束桥接体诱导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形态字变化: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SD大鼠动物模型,分别植入HHK或HHK 胶原屏障膜,术后2d、2、3、6、9、12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d到2周,断端的施万细胞去分化,沿着HHK束表面纵向分裂增殖。术后3周HHK开始降解,施万细胞大量增生:HHK周围有很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并出现轴突和大量微血管:术后6周,HHK丝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神经纤维。术后9周,HHK降解显著,有明显的神经外膜和束膜。术后12周,HHK完全降解,其部位被新的神经纤维取代。HHK丝束 胶原膜屏障膜组与HHK丝束组没有明显区别。结论:HHK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坐骨神经沿着HHK再生时在其外周就能由微血管和结缔组织形成一屏障膜,无需外加屏障膜。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 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 < 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6周取受损坐骨神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3、4、6周及对照组的坐骨神经轴突的等效直径、周长和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钳夹后1周损伤处远段神经发生华勒变性,钳夹后2周神经纤维再生。再生轴突在第3、4周时与正常轴突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第6周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