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物过敏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消化道是其主要累及部位。消化道食物过敏相关疾病种类多样,多为非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的诊断与IgE介导型并不完全一致。消化道食物过敏应注重口服免疫耐受的建立及合理规范用药。现结合近年的诊疗指南对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营养风险,探索合理可行的营养干预方案。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收集桂林地区3所医院中手足口病患儿;采用询问调查、体格测量并结合临床诊断,采用儿童营养不良筛查工具(STAMP评分)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与管理,以STAMP评分≥4分为存在高度营养风险。对存在高营养风险患儿实施营养干预和管理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共有192例手足口病患儿入选,存在高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8.75%(132/192)。有高营养风险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对有高营养风险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或营养健康教育,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从入院时的68.75%下降至出院时的3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营养干预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结局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和预后与患儿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应及早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明显上升, 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增加社会、家庭负担。我国儿科临床医师对儿童食物过敏认识不足,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口服免疫治疗等尚未广泛开展, 需进一步提高和规范。2020年日本更新了食物过敏指南, 现结合我国食物过敏现状, 就该指南有关食物过敏的临床分型、辅助检查、预防与管理等进行介绍, 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细支气管炎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细支气管炎患儿14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初次入院时身高、体重、病程、诊疗方案等病史资料。在治疗3年后测量患儿体格发育指标,并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Z评分;同时检测患儿骨钙素、血清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指标水平。结果细支气管炎患儿经糖皮质激素治疗3年后的生长迟缓和肥胖的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29 d患儿肥胖比例高于<29 d(P<0.05);治疗期间是否雾化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无影响(P>0.05)。相较于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发育正常患儿的血清磷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细支气管炎患儿会对其长期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敏高风险婴儿的早期营养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十几年,过敏性疾病的初级预防一直受到关注.营养干预是重要的初级预防措施.早期营养干预的措施不再强调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饮食限制,仍然强调母乳喂养,当母乳不足或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的预防效果好于部分水解配方.益生元和益生菌、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探讨饮食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河南18个地市3~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抽样,以WHO推荐使用的Z评分和多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评价营养状况;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儿童出生时的情况、喂养方法、辅食添加的种类及时间,通过问卷了解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结果 2 060名学龄前儿章低体质量、生长迟缓发生率分别为4.18%、3.06%,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82%、1.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体质量增长相关的因素有每天餐次、每餐餐量、喜吃甜点零食及进食动物性食品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食物;而与身高增长相关的因素有每餐餐量、每天餐次、进食动物性食品及乳类食品.结论 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需高度重视,对不同年龄儿童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给予科学营养.  相似文献   

7.
骨矿物质含量与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国产骨矿物质测量仪,分别对521例7岁以下正常儿,32例单纯性肥胖症及20例营养不良小儿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正常儿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宽度(BW)及骨密度(BMC/BW),均随小儿的生长发育而相应增加,且BMC及BW与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及瘦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单纯性肥胖症的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儿。营养不良儿的骨矿物质含量、骨宽度及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儿。提示骨矿物质含量可真实地反映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并可作为评价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儿童营养状况与家长营养知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营养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营养的供给是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就父母的营养知识与对儿童营养状况影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父母的营养知识是否对儿童营养状况产生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儿童消化道疾病.且可以对儿童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或加重儿童的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做的一些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发生机制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结合我国高危儿医疗诊治的循证依据,在参加编写我国首部《中国儿童脑瘫康复指南》的是础上,围绕高危儿的概念、高危儿的评定、高危儿的干预及高危儿的随访管理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我国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对高危儿的规范化筛查、干预及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2012~2015学年的营养健康状况,评价"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湖南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6~14岁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该计划实施后其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内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2012~2015年4个学年的监测数据。结果 2015年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除6岁组女性身高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外,其余各年龄组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平均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生长迟缓率呈下降趋势(P0.05),但消瘦率上升(P0.05);同时超重/肥胖率呈上升的趋势(P0.05);贫血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在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使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现象尚同时存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牛奶蛋白过敏(CMPA)儿童基本情况,探讨个体化应用氨基酸配方粉、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粉治疗后的干预效果及转归.方法 收集2009年2 -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符合CMPA诊断的180例患儿为干预对象.在营养门诊对其喂养史、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牛奶回避及治疗类配方粉营养干预7d后回访疗效,指导辅食的选择和添加,并随访3个月、6个月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180例患儿牛奶过敏高发年龄段为>2 ~4月龄组(64例,占35.5%);母乳喂养者21例(11.7%),非纯母乳喂养者159例(88.3%);有家族史者32例(17.8%);男女比为1.65:1.干预7d后显效比例最高的临床症状为腹泻(61例,占83.6%).3个月后纯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6例(占46.0%),深度水解配方喂养54例(占32.7%),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为25例(占15.3%).6个月后喂养主要是纯氨基酸配方(39例,占24.9%),其次为牛奶配方粉(36例,占22.9%).结论 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免婴儿牛奶过敏,营养干预3个月内不宜喂养含牛奶蛋白配方奶粉,营养干预6个月后部分患儿可获牛奶耐受.牛奶过敏患儿喂养配方粉的转归各不相同,应结合患儿家庭经济能力、病情变化等个体化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3.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婴幼儿,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发病机制可分为IgE或非IgE介导,亦或两者混合介导。目前我国已有多项牛奶蛋白过敏的专家共识,但这些共识均未对IgE和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进行区分。鉴于两者在临床上有着明显不同,且婴儿时期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更为常见,故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儿科消化、过敏/免疫、皮肤、营养和儿童保健专业专家,针对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类型、临床特征、诊断和营养干预,参考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的建议更适合基层医师的理解和实践,涉及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问题共7大类42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复杂, 缺乏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 诊断和治疗方式单一, 常出现疾病误诊和诊断延迟,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现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总结目前关于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的研究成果, 探讨能够辅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并为该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价标准的应用及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衡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参考标准较多,有WHO推荐的生长参考标准、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针对营养过剩的肥胖标准,也有各个国家建立的本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在中国,除了WHO生长参考标准和IOTF肥胖标准外,常用的还有中国9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参考值和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值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特别是极、超早产儿是生长迟缓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人群,出院后的定期随访、早期干预和及时的追赶性生长是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改善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该文概览了近2年国内外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方面的研究热点,包括早产儿出院后随访模式、营养代谢和体成分随访、生长模式随访、神经发育随访、早期干预等内容,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临床指导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是早产儿长期胃肠外营养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结合胆红素≥34.2 μmol/L,伴或不伴肝酶异常,排除其他疾病。其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胎龄、低出生体质量、胃肠外营养的持续时间、胃肠外营养成分、感染、胃肠疾病、基因易感性等。这种肝损害大多程度较轻,停止静脉营养会自愈,但也有少数会进展到肝纤维化。尽管熊去氧胆酸和鱼油来源的、富含ω-3 PUFA(n-6∶n-3=1∶7)的脂肪乳剂可用于治疗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但临床实际仍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的策略,需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早期营养状况与生活后期的营养水平(骨营养水平、激素的稳定情况、心肺功能、脑功能、运动能力等)密切相关。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物质代谢旺盛,需要营养素相对较多,而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合理营养与合理喂养直接关系着儿童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病是一组罕见的多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学科的对症支持十分必要。线粒体病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又可继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并加重病情。营养评估及保证营养摄入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此外,营养补充剂、生酮饮食等还可以改善或稳定疾病症状。因此,线粒体病医学专家和临床营养师应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Shao J  Sheng J  Dong W  Li YZ  Yu SC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84-687
目的对具有特应性遗传背景的高风险婴儿随机进行不同方式的喂养干预,观察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发生情况,探讨喂养干预对婴儿湿疹和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方法从特应性夫妇中筛选出46例脐血IgE〉0.35kU/L的婴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23例,母乳喂养〉4个月,4个月龄内不添加任何固体辅食,随后低抗原性配方奶粉喂养,6个月内不添加鱼类、虾类食物,12个月内不添加蛋类、花生和坚果类食物;非干预组23例,母乳喂养〈4个月,或普通配方奶粉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4个月添加蛋类辅食,其他辅食添加内容和顺序无任何建议或暗示,随访至18个月。临床观察婴儿湿疹的发生情况,食物点刺试验或Fx5E或sIgE检测食物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6个月时,喂养干预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生率4.3%(1/23),非干预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生率26.1%(6/23);12个月时.喂养干预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生率8.7%(2/23),非干预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生率34.8%(8/23);18个月时,喂养干预组时婴儿湿疹累计发生率17.4%(4/23),非干预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生率39.1%(9/23),两组湿疹的发生率在各个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13.0%(3/23);非干预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34.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敏食物以鸡蛋最为常见。结论母乳喂养、低抗原性配方奶、延迟添加辅食、高风险食物回避等综合喂养干预方式可以降低高风险婴儿特应性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发生率,是对具有特应性遗传背景的婴儿有效的初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