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是基于二维灰阶图像对心肌散在斑点回声进行逐帧追踪~([1])记录心脏收缩和舒张运动过程中心肌斑点回声的运动轨迹,从而反映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即二维应变)的一种超声心动图技术手段。基于常规2D-STI技术的心肌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al strain)是一种评价室壁运动的新手段,它经胸骨旁采集被分析者心脏胸骨旁短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的价值。方法选取48例因舒张性心力衰竭入院的老年患者,设为A组;门诊检查疑似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52例,设为B组;健康志愿者51例,设为C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各组患者左室径向18节段收缩期峰值心肌应变。结果 A、B组E/A、E/E'、LVDs、IVSd显著高于C组(P0.05);A组E/A、E/E'、LVDs、IVSd显著高于B组(P0.05)。A组18节段收缩期峰值心肌应变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反映局部心肌收缩运动异常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正>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是指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追踪心肌回声斑点的运动轨迹,自动计算出斑点的参数。左心室心肌扭转指心尖部相对于基底部沿左心室长轴的旋转运动,其可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多的信息[1]。本研究应用STI评价左心室心肌扭转和旋转角度在健康人群中的特征,并分析其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  相似文献   

4.
超声斑点追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为超声成像过程中入射超声波与心肌组织之间发生散射、反射等作用而在图像上形成"斑点"回声,心肌组织中含有众多均匀分布的斑点回声,也称为自然声学标志,每个斑点的大小约为20~40像素,其位置随着心肌的运动而发生改变,通过追踪这些与心肌组织同步运动的自然声学标志可以获得心动周期中心肌组织的运动信息[1].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勾画出感兴趣区心肌节段后,室壁运动追踪软件可以逐帧追踪心动周期中声学斑点的运动轨迹,通过定量分析获取心肌的运动信息[2].由于心肌运动的三维性,目前人们正在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心脏各节段的运动,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心脏的运动状况.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心脏功能。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移植心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中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定量动态监测移植心脏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心肌运动及心功能的微小变化,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移植心脏左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对收缩早期左室心肌运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179例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左室心肌按18节段法进行划分,按供血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4组:对照组(狭窄率=0),轻度组(狭窄率<50%),中度组(狭窄率≥50%~<75%)和重度组(狭窄率≥75%)。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获得左室壁内、中、外层和全层心肌各18节段纵向预拉伸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re-Stretch peak Strain, LPSS)和圆周预拉伸峰值应变(Circumferential Pre-Stretch peak Strain,CPSS)数据。结果 内、中、外层以及全层心肌LPSS和CPSS峰值出现于收缩早期,测值对照组为正值,轻度组最高(P均<0.05),中度组/重度组最低(P均<0.05)。结论 正常左室心肌在收缩早期会有微幅拉伸运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收缩早期心肌拉伸运动会加强,之后随着冠脉病变加重而逐渐减弱、消失甚至可能出现被动拉伸;斑点追踪技术是研究左室心肌运动无创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房收缩运动同步性。方法选取我院53例不同程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患者、39例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及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关于左室舒张功能评估的国际指南将其分为正常组39例、松弛受损组30例、假性正常化组15例及限制性充盈状态组8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房两个切面共计12个节段的纵向应变曲线,计算左房12个节段到达心房收缩期最低应变值的平均时间标准差(MTSD)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MTSD与左房容积指数(LAVI)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组与舒张受损组MT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MT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从假性正常化组到限制性充盈状态组MTSD值相对于正常组及松弛受损组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显示MTSD与LAVI显著相关(r=0.70,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评价左房心肌收缩运动的同步性。随着左室舒张功能逐渐降低,左房各节段收缩运动同步性起初平稳,后随着左房逐渐增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 HCM组35例,正常对照组30名,获取左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结果(1)HCM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增大(P<0.05).(2)HCM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增大(P<0.05).结论 HCM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均较止常组增高.  相似文献   

9.
新近开发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tracking imaging,STI)是从心肌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等参数方面,通过逐帧追踪感兴趣区内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细小结构在心动周期中产生的散射斑点信息,对心动周期中心脏扭转运动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映整个感兴趣区内各节段心肌的形变,属于二维应变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扭转和解旋运动,并探讨年龄对其运动的影响。 方法记录76例健康成人的左室基底部和心尖部短轴高帧频二次谐波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分别获得2个平面的旋转角度-时间和旋转速度-时间曲线,根据其平均值绘制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时间和扭转速度-时间曲线,测量扭转峰值、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扭转速度峰值及达峰时间,计算解旋率。 结果收缩期左室产生扭转运动,包括基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收缩末后立即发生快速解旋运动。老年组的扭转峰值、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明显大于中年组(P〈0.001)和青年组(P〈0.001),老年组(P〈0.05)及中年组(P〈0.05)的解旋率明显低于青年组,扭转速度负向达峰时间也延迟(P〈0.05)。 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无创评价左室扭转和解旋运动,年龄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DM Ⅰ组),19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DM Ⅱ组)及27例健康体健者(对照组)行常规二维超声,录取图像后导入EchoPAC分析软件,用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应变及扭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DM Ⅰ组及DM Ⅱ组与对照组比较,纵向应变和扭转角度峰值减小,扭转速度达峰时间缩短,解旋速度达峰时间延长、扭转速度峰值、解旋速度峰值及解旋率均减小,且随着并发症的出现差异更明显.结论 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它基于二维灰阶图像基础上,通过追踪心血管组织回声斑点的空间运动,同时对多个节段的局部心肌进行采样,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定量显示多个取样部位心肌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化曲线,进而对其运动和变形进行重建分析,因而避免了多普勒技术受角度依赖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探讨其评价SLE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SLE患者(SLE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长轴二维超声切面,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以上切面分别测量总体和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S和Sr。结果:SLE组Tei指数大于对照组(P〈0.001);SLE组左室总体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S和sr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SLE左室纵向总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早期评价SLE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运动负荷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耐量等方面的变化,为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成年HOCM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IMSRA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半卧位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获得静息和运动达峰状态下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前、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心室壁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6.045、8.699、4.399、-3.165,χ2=15.567,P均<0.05);且无论在静息还是运动达峰状态下,术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径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和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明显减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严重程度降低,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t=-6.581、6.319、6.256,χ2=23.905,t=2.379;运动达峰状态:t=-5.351、6.197、5.866,χ2=15.286,t=2.747,P均<0.05)。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增大,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7、2.237、2.376、2.861,P均<0.05)。与术前相比,常规超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和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在静息状态下无明显变化,在运动达峰状态下MAPSE甚至出现略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P=0.021);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反映心肌机械力学的指标中,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扭转(Twist)在静息时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4.010,P<0.05),在运动达峰状态下无明显变化,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在静息和运动达峰时均无显著变化。 结论PIMSRA手术安全有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LVOT-PG和二尖瓣反流、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亦明显改善,收缩功能亦无明显损害,且左心室心肌Twist减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获取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和圆周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的时间及其标准时间:Trs、Tcs、Trsr、Tcsr、Trs—SD、Tcs—SD、Trsr—SD、Tcsr—SD。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心肌分为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比较两组心肌间Trs、Tcs、Trsr、Tcsr的差异。结果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节段Trs、Tcs、Trsr、Tcsr较非心肌梗死节段延长(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对犬生理状态下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旋转运动进行力学分析,结合病理技术,探讨局部心肌旋转运动力学状态与心外膜下心肌构筑的时域变化特点。方法 8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随机分为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两组,每组4只,使用高频超声仪采集左心室前壁局部标记点(H、M、L三水平共六点)短轴切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二维超声灰阶图像并存盘,脱机应用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软件分析标记点心肌旋转运动力学状态,对同一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心外膜下心肌单心动周期内10等分点处心肌旋转位移值组间均数趋势对比分析。实验结束后,分别用10.0%KCl和32.5%的BaCl2溶液处死两组实验犬,令其心肌停留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6%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组织切片和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存图;采用球形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同一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心外膜下心肌片层结构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存在围绕左心室中心点的旋转运动,同时也存在相对的自转运动;靠近基底H水平运动呈反向,靠近心尖L水平则大部分呈同向;收缩期大部分呈长轴观,舒张期大部分呈短轴观,均呈反向旋转。②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收缩末期组:心外膜下心肌增厚,H、M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心肌纤维多呈长轴观,左右侧心肌片层大部分反向排列;L水平两侧标记点方向较一致,且多向右排列;舒张末期组:心外膜下心肌变薄,H、M、L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心肌纤维多呈短轴观,排列方向基本一致。③组间均数趋势观察:H、M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收缩早期和舒张末期心肌旋转方向较一致,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早中期呈反向旋转,左侧为逆时针方向,右侧为顺时针方向,左侧逆时针旋转位移幅度向心尖方向逐渐增加,右侧顺时针旋转位移幅度往心尖方向逐渐减弱,到L水平左右两侧均为逆时针旋转,且左侧大于右侧。④同一时刻点上左右两侧标记点处心外膜下心肌旋转位移在收缩早期和舒张末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早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心外膜下心肌左右两侧标记点旋转位移所构成的扭转角度M水平最大,H水平和L水平相差不大,但三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位操作者获取结果具有一致性(r〉0.6,P〈0.05)。结论心外膜下心肌片层结构之间在同一水平、同一心动周期大部分时相呈反向运动,其相互运动均数趋势曲线呈"反向螺旋"状,其规律的往复运动与心肌反向排列结构有关,并得到病理证实;采用高频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能从时域观角度探讨心肌构筑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揭示心肌解剖结构和力学机制,有助于临床心脏整体和局部舒缩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胎儿心功能。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n=63),另选同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55)。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两组患者胎儿的心功能进行检测,比较舒张末期的右心室面积(LVDA)、右心室周长(RVDC)、左心室周长(LVDC)及收缩末期的右心室面积(RVSA)、左心室面积(LVSA)、右心室周长(RVSC)、左心室周长(LVSC);比较胎儿三尖瓣流速(TV)、二尖瓣流速(MV)、左右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E峰值流速、A峰值流速)及其比值(E/A)、左心室收缩分数1(LVSF1)左心室收缩分数2(LVSF2)、右心室收缩分数1(RVSF1)、右心室收缩分数2(RVSF1),比较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胎儿收缩末期的LVSA、RVSA、RVSC、LVSC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舒张末期的LVDA、RVDA、RVDC、LVDC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胎儿舒张期的心功能指标MVA、MVE、MV-E/A、TVA、TVE、T...  相似文献   

18.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形变与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局部、整体左室心肌形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①对10例健康人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结果的对比性分析。②回顾分析80例正常对照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测量心尖两腔、三腔和四腔切面左室节段、整体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并分析其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①应用STI、TDI两种方法测量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左室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正常组左室各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呈现一致性分布(P>0.05)。③心梗组左室各心肌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④心梗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长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P>0.05),但LVESV、LVEDV和WMSI明显增加(P<0.05)。⑤峰值收缩二维总应变、总应变率与LVESV、LVEDV、LVEF和WMSI相关良好。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既能定量测定左室局部和整体心肌的收缩形变,评价局部和整体心肌组织的收缩功能,且与反映左室重构的指标间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部CKD患者46例;同时选取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超声参数,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LVEF,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CKD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2、0.02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不明显,仅下壁、后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4、0.041,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KD患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4,0.447,P均<0.01)。 结论2D-STI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评价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的应变、应变率参数评价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单纯VSD患儿40例按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进行分组:分为VSD无PH组及VSD伴PH组.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右室常规参数.应用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的峰值应变,收缩期应变率.结果:VSD伴PH组与VSD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的舒张末期面积及收缩末期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各节段及整体的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无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SD合并PH时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应变、应变率参数对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