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背景已经证实踝.臂血压指数(AAI)减小有助于诊断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PAD)进而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AAI与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有报道。方法我们前瞻性地连续研究了242例50岁及以上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大学医院门诊患者。我们通过触诊及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校正心脏危险指数(rCRI)和AAI。有一名不了解患者手术前评估及AAI结果的独立观察者对手术后前7天的心脏并发症进行确证。AAI≤0.9或触摸不到4条动脉脉搏搏动定义为AAI异常。异常的AAI用于预测手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用似然比(LR)、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多元逻辑回归来校正rCRI。结果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60%为男性,19%患有糖尿病,14%患有缺血性心脏病以及35%的患者接受开腹或者开胸手术。手术后,242例中有14例(6%)患者发生心脏并发症,但无死亡病例。44例患者出现了异常的AAI,其中10例(23%)手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阳性LR4.79(95%可信区间:3.04—7.54),阴性LR0.34(95%可信区间:0.15—0.77),AUC:0.80。AAI与rCRj相比更具有说服力,rCRI阳性LR为4.22(95%可信区间:2.24—7.95),阴性LR为0.57(95%可信区间:0.34。0.96)和AUC=0.74。多因素变量分析,经过rCRI结果校正后,AAI异常的患者发生心脏并发症的校正优势比为10.16(95%可信区间:2.90—36.02)。结论AAI异常地低下是潜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同时还是非心脏手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其准确度和rCRI相似,而且AAI还可以为手术前心脏危险性评估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危险性的评估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越来越多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需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而死亡的患者大约有 5 0 %是由于心脏并发症所致[1] 。围手术期发生的心脏并发症大约 5 %~ 10 %为心肌梗死 ,主要发生于术后头3天 ,其病死率很高 ,可达 3 2 %~ 69% [2 ,3 ] 。术后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发生心血管问题的几率增加 2 0倍[4] 。因此 ,如何评估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脏危险性 ,如何预防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已成为外科医生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1 心脏危险性的评估1.1 评估对象一般来说 ,在任何外科手…  相似文献   

3.
背景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少手术后心血管死亡率、心肌缺血/梗死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我们就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心脏手术及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转归的证据进行了回顾。方法我们检索了11个大型数据库,时间从建库到2005年11月。并查阅了多种网上资源,以便发现未发表的研究和会议摘要。我们选取了对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或标准疗法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在3680篇收集到的文献中,有69篇符合入选标准。由于并无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因此在假定存在随机效应的情况下计算了比值比(oddsratio,OR)。结果β-受体阻滞剂减少了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OR(心脏手术):0.28,95%CI为0.13—0.57;OR(非心脏手术):0.56,95%CI为0.21—1.45],心房颤动^心房扑动[OR(心脏手术):0.37,95%CI为0.28—0.48],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OR(心脏手术):0.25,95%CI为0.18—0.35;OR(非心脏手术):0.43,95%CI为0.14—1.37]以及心肌缺血[OR(心脏手术):0.49,95%CI为0.17—1.4;OR(非心脏手术):0.38,95%CI为0.21—0.69]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并未减少[加权均数差(心脏手术):-0.35天,95%CI为-0.77—0.07;加权均数差(非心脏手术):-5.59天,95%CI为-12.22—1.04],与之前的报道相反,β-受体阻滞剂不能减少死亡率[OR(心脏手术):0.55,95%CI为0.17-1.83;OR(非心脏手术):0.78,95%CI为0.33—1.87],对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也没有影响[OR(心脏手术):0.89,95%CI为0.53~1.5;OR(非心脏手术):0.59,95%CI为0.25—1.39]。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但是对心肌梗死、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本院心外科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出各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AKI诊断标准为48 h内Scr上升≥26.4 μmol/L或较基础值增加≥50%;和(或)尿量<0.5 ml?kg-1?h-1达6 h。结果 1113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病率为33.24%,AKI患者住院病死率为6.49%,其死亡风险较非AKI患者增加5.373倍 (P < 0.01)。心脏瓣膜置换伴冠脉搭桥手术术后AKI发病率为75.00%,显著高于其它瓣膜置换手术类型(P < 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以及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55、2.110、1.768和2.994。 结论 AKI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术后更容易发生AKI。高龄、男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以及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 10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8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 10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749例(67.7%)、男357例(32.3%)。结果 51~70岁患者最多。发病部位依次为:左心房987例(89.2%)、右心房99例(9.0%)、左心室10例(0.9%)、右心室8例(0.7%)。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1 013例、Ⅲ~Ⅳ级93例。合并脑梗死301例、合并周围动脉栓塞57例。肿瘤大小与心脏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症状密切相关(P≤0.05),与周围血管栓塞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住院死亡2例(0.2%)。术后随访306例,随访率27.7%。中位随访时间7(1~18)年,全因死亡1例,23例复发,复发率2.1%。复发病例中,非典型粘液瘤15例(65.2%)、典型粘液瘤8例(34.8%)。复发患者再次手术与1 083例非复发患者手术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粘液瘤多见于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6.
邵永胜  张应天 《腹部外科》2010,23(4):203-204
心源性意外如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每年行非心脏手术的1亿成人中,约有50万(0.5%)死于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接受非心脏手术病人的人数逐年上升,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将随之上升.如果在术前不能准确评估病人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未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仅会导致病人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还会使病人术后心源性病死率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加以评价。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162例(164例次)接受普通外科手术(不含血管外科和肝脏外科手术)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相关信息等临床数据,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确定与主要出血事件和非出血性并发症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162例(164例次)手术中,12例(7.3%)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出血事件,27例(16.5%)术后发生非出血性并发症。7例(4.3%)病人围手术期发生Ⅲ级并发症,1例(0.6%)病人死亡(V级)。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相比,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5.0% vs. 4.9%,P = 0.007),非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 vs. 16.7%,P=1.000)。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因素包括急诊手术[比值比(OR)=6.455,95%置信区间(CI) 1.672~24.472,P=0.008]、手术时间 ≥ 60 min(OR=14.989,95%CI 1.683-2015.140,P=0.009),以及主动脉瓣膜置换(OR = 3.408,95%CI 1.001-12.191,P=0.050)。术后发生非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是胃肠道手术(OR = 4.323,95%CI 1.740-11.629,P = 0.002)和房颤(OR=2.717,95%CI 1.053-7.022,P=0.037)。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可以安全的接受普通外科择期手术,而且,只要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栓治疗管理,急诊手术的出血性并发症风险同样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8.
《麻醉与镇痛》2010,(6):1-28
美国心脏病学院镁国心脏协会工作组有关实践指南的一份报告(编写委员会对2002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指南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患者453例,其中男150例、女303例,平均年龄(42.2±14.6)岁。主要病种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14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例,心脏肿瘤105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9±0.8)h,体外循环时间(101.2±3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2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6±9.4)h,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2.6±13.9)h,术后住院时间(6.0±1.7)d。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中转开胸2例,术中扩大切口3例,术后胸腔镜下二次止血3例,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各2例,心室颤动1例。术后随访(22.6±1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陈政文  张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70-107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58例,记录术中、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射血分数(EF)<50%]等心血管事件,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年龄、血糖、血脂、血压等,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代谢紊乱情况明显,术前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年龄、心衰、微量白蛋白尿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以上危险因素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合并症(冠心病、心衰、肾病)是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行改良迷宫术的经验。结果:16例患者全部存活。随访3-14个月,14例为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复发;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脏不停跳改良迷宫手术有以下优点;(1)心脏不停跳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2)用电热凝代替左心房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3)无水酒精注射代谢冷冻简单可靠;(4)术中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脏并发症是构成大血管手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部分。围术期5-10d是心脏应激期,术后2-3d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峰期。本文从大血管手术前高危因素,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心脏并发症的处理诸方面着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手术教学培训对心血管手术胸骨正中切口的瘢痕状况的影响。方法 2022年4月-6月 于我院心血管外科开展“手术教学培训”活动,选取同期32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另 选取2022年1月-3月32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胸骨正中切口愈合时 间、瘢痕宽度、瘢痕评分、切口并发症以及患者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胸骨正中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 照组,瘢痕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18.75%(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 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4.38%(P<0.05)。结论 手术教学培训可促进心血管手术胸骨正中切口愈合, 改善瘢痕宽度,降低瘢痕评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比较接受肝移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硬化(NASH)与酒精性肝硬化(ETOH)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差异,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了从1993年8月至2010年3月共242名患者(其中包括115例NASH与127例ETOH)。肝移植后随访时间≥12个月,并排除了伴有肝细胞癌和其他肝脏疾病的病例。本研究采用了Kaplan-Meier和Cox分析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其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定义为:在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任何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死亡,以及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或)卒中等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例。结果显示, NASH组患者年龄较大(58.4岁比53.3岁),且女性更多见(45%比18%,P<0.001);NASH组患者有更多的病理性肥胖(32%比9%)、更多的脂质代谢紊乱(25%比6%)及更多的高血压患者(53%比38%,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对受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进行调整后,与ETOH患者相比,NASH患者在肝移植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高〔26%比8%,优势比(OR)=4.12,95%可信区间(95%CI)1.91~8.90〕。大多数的心血管事件(70%)发生在围手术期,并且在总体病死率中有50%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但是受者、移植物及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心血管事件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NASH是独立于传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一个肝移植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其并不影响总体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病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如果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已经得到充分评估,管理措施的重心就应该是了解心脏缺血机制,熟悉病人心血管系统所存在的病理损害和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选择适宜的麻醉技术,运用药物和监测等综合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围术期心肌缺血,特别是术后缺血,常常与心血管的不利结局如心肌梗死关系密切。因此对这类患者处理主要在于改善围术期心脏的血液供应,以避免出现长时间严重缺血所致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30%~60%的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涉及心脏不良事件,非心脏手术术后死亡的病人中半数以上都是因为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如何降低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显得意义非常重要。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病人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所有在本院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 网络(AKI Network, AKIN)推荐的AKI定义评估心脏手术后AKI的患病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术前、术中、术后与AKI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总共10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328例,患病率为31.06%。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1.59% 比 0.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每增加10岁,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0倍)、术前高尿酸血症(OR = 1.97)、术前左心功能不全(OR = 2.5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瓣膜手术(OR = 2.79)、手术时间延长(每增加1 h,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3倍)、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OR = 11.08)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KI患者预后较差。高龄、术前高尿酸血症、术前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心脏并发症是构成大血管手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部分。围术期5~10d是心脏应激期,术后2~3d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峰期,本文从大血管手术术前高危因素、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心脏并发症的处理诸方面着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分次阻断胸腹主动脉重建术13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Guan H  Liu C  Li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25-828
目的 总结胸腹主动脉瘤(TAA)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胸腹主动脉重建的经验,探讨该手术方式对降低手术病死率、减少严重并发症-肾衰、截瘫等的作用。方法 运用改良的Crawford法行胸腹主动脉分支重建术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TAA分型为I型1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3例(Craw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Debakey I型1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4例(其中2例为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病例);主动脉缩窄1例。结果 1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于手术即将结束时因心脏意外死亡,手术病死率为7.7%(1/13)。本组病例手术并发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ARDS 1例,胸腔出血2例,截瘫、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各为7.7%。结论 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及凶险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脏器的缺血性损伤,是常温全身麻醉下行主动脉置换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胸外科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32例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自1982年6月至1991年10月连续1172例胸外科非心脏手术病例中,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者32例,其中心律失常22例(室上性18例,室性4例),全部治愈。≥60岁老年组心血管并发症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1)。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胃吻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弓下吻合者(P〈0.01)。全肺切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者(P〈0.01)。32例发症中,24例发生于术后3天内。作者强调,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