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2所综合性治疗医院获得性压疮的预防现况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欧洲和美国的调研工具,由培训合格的457名护士对12所综合性治疗医院的住院患者实施横断面调研,统计医院获得性压疮现患率,并分析其预防现况.结果 39952例患者中,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现患率为0.63%.预防现况为:床上使用减压装置落实率68.53%,每隔2~4h翻身1次落实率86.45%,未使用减压床垫者占31.47%,无计划或无规律改变体位者占13.55%.HAPU发生前压疮危险初评(Braden计分)和复评均未达到100%.结论 在综合性治疗医院中,医院获得性压疮的预防需要加强,建议建立压疮预警管理组织架构,定期调研和监控发生状况;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压疮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湖北省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的基线资料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获取湖北省26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压疮现患率。结果 :本次调查总人数为23 443人,发生压疮299例,现患率为1.28%;其中院内压疮62例,院内压疮现患率为0.26%;排除I期压疮后,现患率为0.91%。结论 :首次获得湖北省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的信息,能够为今后压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医院压疮现患率、发生率及压疮预防工具的使用情况,分析导致压疮发生的医院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医院压疮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压疮现患率调查表,分别于2013年7、10月及2014年1、4月某日(8:00-18:00)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严格按照护理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及统计数据。结果4次调查共纳入住院患者11624例,实查率为98.59%;医院压疮现患率为1.46%,发生率为0.59%;压疮首发部位为骶尾部与足跟部,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为压疮现患率高发科室;Ⅰ期压疮患者预防性措施(压疮敷料、减压气垫、翻身措施)的落实率分别为32.5%、42.5%、82.5%,Ⅱ期压疮患者预防性措施的落实率分别为79.3%、79.3%、93.5%。结论该院在压疮管理与预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改善与加强压疮监管及预防力度,早期合理采取预防性措施,对压疮现患率较高的科室采取重点干预,及时发现日常监测工作中的疏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研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方法 护理部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2 980例住院患者开展多科室、大样本量的压疮发生率和现患率调研.结果 压疮发生率为0.60%,现患率为1.34%.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的研究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对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的认知,有效地指导护士正确使用危险评估工具,及时辨别有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从而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预防现状。方法培训和考核本医院38名压疮联络员,熟练掌握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的调查方法,于同一时间准时参与多中心调研,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微型数据集和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所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为1.55%,其中医院获得性压疮的现患率0.48%。压疮危险患者共369例,其中30.1%使用了减压装置,压疮危险患者36.5%使用压疮敷料。结论在综合性医院中,高危患者的预防告知措施需要加强,医院获得性压疮的预防措施需建立流程。建议压疮预警管理组织架构,定期调研和监控发生状况,加强培训,提高压疮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
郭媛  杨蓉 《华西医学》2013,(10):1608-1610
目的评价Braden量表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意义。方法将Braden量表应用于2011年8月-10月住院患者,统计其压疮发生的低、中、高、极高危患者,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层管理。结果该期间共评估2435例患者,无危险者1630例(66.94%),低危者485例(19.92%),中危者148例(6.08%),高危者98例(4.02%),极高危者74例(3.04%)。无院内可避免压疮发生,也未发生由皮肤护理引发的护患纠纷。结论Braden量表的使用提高了护士对发生压疮危险的早期判断能力,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利于压疮的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湖南省新成立的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院压疮的现状、趋势、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降低院内压疮现患率、发生率和建立健全院内压疮预警管理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压疮现患率调查表分别于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某1天上午对本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经过医院连续4年的调查,4年实际调查总人数为2 435,危重患者占比13.88%,压疮的现患率为1.02%,带入压疮占比0.49%,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53%,Braden评分高危(≤12分)占比2.87%。4年压疮现患率居前3位的是ICU、普通外科和中西结合科;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ICU、中西结合科(普通外科并列第2位)、神经外科。压疮分期中以Ⅰ、Ⅱ期压疮最为常见,均占31.4%。压疮发生部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骶尾部、臀部、足跟(髂嵴并列第3位)。4年合计的高危压疮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大小便失禁程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该新成立的三级综合医院医护团队总体趋向年轻化,经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该院压疮监管力度,完善压疮管理制度,尤其对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泰安市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提供预防压疮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6年7月采用欧洲压疮专家组设计并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资料收集工具和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士协会制定的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泰安市7所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本次共调查了8091例患者,压疮现患率为0.91%,其中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10%。共筛选出压疮患者74例共计120处压疮,最常见的压疮部位是骶尾部占46.67%,其次是坐骨10.83%,足踝10.83%,髋部6.67%,跟骨4.17%,股骨隆突、肩胛骨、耳廓、髂棘处各2.5%,其他部位10.83%;最常见的压疮分期为2期占27.50%,1期占13.33%,3期占14.16%,4期占11.67%,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各占16.67%;使用减压装置者占63.51%,每2h变换体位者占87.84%,两种预防措施均使用者占59.46%。结论本次调研显示,三级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压疮的现患率高于二级医院,使用减压装置和实现规律翻身等预防措施落实欠到位,亟需加强压疮的预防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获得性压疮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加强医院压疮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发生的201例医院获得性压疮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提出预防建议。结果肿瘤科占比最高(33.83%),最常见的部位是尾骶部,占59.20%,压疮分期最多见的是Ⅱ期压疮,占76.12%;64.67%发生于住院2周内。 Braden评分〈12分者占58.21%,贫血者占72.14%,低蛋白血症者占75.62%,疼痛或胸腹水引起的强迫体位占26.87%,医疗器械压迫占10.95%。87.56%使用了减压垫,41.79%落实每2小时翻身一次。62.19%按指南实施了皮肤护理,38.81%经口或静脉营养支持。95.52%发生后及时上报护理部,1.99%通过查房发现,1.49%为患者或家属举报,1.00%在查阅病历时发现。结论肿瘤患者是院内压疮的高发人群,尾骶部为高发部位,Ⅱ期压疮为主,多发于住院2周内,好发于有压疮发生风险、低蛋白、贫血、强迫体位、无法落实定时翻身的患者。建议对肿瘤患者,特别是有癌痛和营养不良、强迫体位的肿瘤患者要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朱翠萍  张巧梅  林盈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13-1016
目的了解县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压疮预防和提高护理人员压疮防范意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拍照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丽水市青田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3月31日(除产、儿科外)住院且年龄18岁的所有患者进行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的调查。结果 2015年1月至3月调查患者共计2 570例次,压疮患病例数为50例(116处),现患率为1.95%。医院获得性压疮患者8例(14处),发生率为0.31%。压疮发生部位前3位分别为尾骶部22处(占18.97%)、髂嵴和股骨大转子21处(占18.10%)、足跟16处(占13.79%)。压疮发生与患者年龄、Braden评分、合并疾病数等有关。结论县级综合医院压疮现患率较国内三级医院高,医护人员应提高压疮防范意识,根据压疮发生的特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Ⅰ、Ⅱ期压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为早期压疮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Ⅰ、Ⅱ期压疮持续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46例Ⅰ、Ⅱ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被纳入此次总结分析。Ⅰ、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33%、0.41%。其中,院内Ⅰ~Ⅱ期发生率为0.23%,院外带入Ⅰ~Ⅱ期发生率为0.51%;早期压疮占压疮总发生数75.91%;发生部位以骶尾部39.53%居首,其次,为坐骨处,占11.48%。出院病人Ⅰ期基本痊愈率为32.95%,好转率为20.87%,Ⅱ期压疮基本痊愈率为21.04%,好转率为32.60%。结论对于早期压疮患者,护士应根据风险因素为高危患者制订个案压疮防治计划并落实。强调早期压疮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提示社区护理对压疮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徐玲  蒋琪霞 《护理学报》2012,19(9):9-13
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内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欧洲压疮专家组设计并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资料收集工具和伤口造口失禁护士协会制定的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组织463名护士对全国1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进行横断面调研.结果 全国12所医院共调查了39 951例患者,压疮现患率为1.577%,其中医院内获得性压疮现患率为0.628%,排除Ⅰ期压疮,现患率为1.121%.调研共筛选出630例患者共计1 034处压疮,平均每人1.641处.压疮现患率在ICU最高为11.916%,其次为老年病房3.335%,而在外科最低为0.805%.最常见的压疮部位为骶尾部,占46.518%,其余依次为髂嵴11.112%,足跟8.704%,大转子7.253%,足踝5.996%,其他部位20.417%.压疮分期分布为:Ⅰ期压疮占22.437%,Ⅱ期压疮占35.010%; III期及以上者占42.553%.结论 本次调研是我国首次进行的多中心联合压疮现患率调研.虽然参与此次全国性调研的医院仅有12所,但是由于医院覆盖面较广且样本量大,因此可以提供压疮现患率的基线数据.建议建立官方网站,联合全国更多的医院定期进行压疮现患率的调研,以获得更准确的压疮现患率,为评价护理质量和合理分配预防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医院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4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多中心横断面调研,964名受训合格护士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在同一时间内对住院时间≥24h、年龄≥18岁并知情同意的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皮肤,判断皮肤撕裂伤严重度分级、部位和损伤原因。结果:共获得18 806例有效资料,皮肤撕裂伤现患率为1.06%(199/18 806),均为院内获得,男性高于女性(P0.05),≥60岁者高于60岁者(P0.05);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P0.05),有发生压疮的危险、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有撕裂伤史者发生率较高(P0.05)。严重度以3级为主,占48.74%。结论:医院内皮肤撕裂伤均发生于住院期间,有发生压疮的危险、撕裂伤史以及营养不良、老年和住院时间较长者是重点预防对象。  相似文献   

14.
林慧  刘义兰  汪炜 《当代护士》2014,(6):104-106
目的了解江西省上饶地区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压疮好发部位、压疮分期等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江西省上饶地区二级医院压疮管理及监测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上饶市县区4家二级医院,调查总人数为706人,采用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使用的压疮患病率量表调查压疮患病率,并分析压疮来源、分期、部位风险及影响因素。结果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为2.25%:其中院内压疮患病率2.27%,院外压疮为o.28%;排除Ⅰ期压疮,患病率为1.13%。住院患者压疮好发部位于骶尾部(65%),其他分别是臀裂处(20%)、脚踝(10%)、背部(5%)。发生压疮的患者平均年龄及住院天数高于未发生压疮患者(P〈0.05),但压疮的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P〈0.05)。结论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主要来源于科内,其次是院外,且以Ⅰ期、Ⅱ期、Ⅳ期为主。二级医院压疮患病率相对较高,应引起医院及学校的重视。定期监测压疮患病率情况可作为评价医院对压疮管理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在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实施前(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住的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40例为对照组,以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住的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疮预防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压疮预防管理基础上实施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病人依从率、难免压疮发生率、认可度。结果:观察组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预防措施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发生难免压疮少于对照组,护士和病人认可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中应用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患方压疮预防措施依从率,减少难免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在伤口护理会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对照组48例85处压疮采用传统护理会诊方法;实验组45例76处压疮实施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转归、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结果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93.42%)好于对照组(82.3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可以更好地改善压疮的转归,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  相似文献   

17.
压疮是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身体的骨隆突处[1]。压疮不是一个普通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负担,可降低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在中国国内,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为1.579%,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压疮现患率排序前3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排序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内科[2]。徐玲等[3]对中国12所医院压疮现患率和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调研,压疮在外科发生率最低为0.805%。外科术中患者的压疮发病率也有较大差异,全科手术为9.50%,俯卧位手术为9.28%,心脏直视手术为17.27%,肝脏移植手术为15.10%,其他在实施干预措施前提到的术中压疮发生率还有骨科大手术11.82%、妇科腔镜截石位手术16.67%、PFN70.1%等[4]。中国近年来缺乏对压疮发生率和现患率的持续调研,国外则一直在进行。压疮的发生情况在各地也不尽相同,Wilborn等调查德国患者压疮患病率平均为4.7%;在巴西医院压疮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中,显示第1天患病率为11.4%,第2天患病率为10.3%。压疮患病率在监护病房最高,平均为32.7%;Tubaishay等使用欧洲压疮咨询小组(EPUAP )数据收集表,调查约旦的压疮平均患病率为12%,其中压疮最常见部位为骶尾部和足跟部;在威尔士,J ames等同样使用EPUAP数据收集表收集社区医院的压疮发生率数据,参与调查的社区医院占全部社区医院的25%,经过数据分析显示压疮患病率平均为26.7%[5]。  相似文献   

18.
外科重症患者压疮发生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外科重症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47例外科重症患者资料,将其中发生院内压疮的14例患者设为压疮组,未发生压疮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间对2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压疮组在ICU住院期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总计小时数、动脉血乳酸最高值、机械通气总天数、血液净化治疗天数、排便失禁天数5项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总计小时数、动脉血乳酸最高值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压疮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控制原发病,在抢救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减压措施,以提高危重患者压疮防控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难免性压疮患者实施风险告知,促进医护合作,规避护理风险.方法 将难免性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整合,设计成难免性压疮告知书,对2013年1-12月84例难免性压疮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或陪护共同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并与2012年1-12月的压疮发生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84例难免性压疮患者中发生压疮17例(20.2%),比去年同期压疮发生率(30.3%,24/79)下降10.1%,护患纠纷下降至0.0%.结论 对难免性压疮患者履行风险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规避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本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诊的11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压疮的发生情况,总结出引起手术压疮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1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9例,压疮发生率8.18%,其中Ⅰ期压疮7例,Ⅱ期压疮2例。压疮部位分别为:骶尾部3例,约占33.3%,髂部2例,约占22.2%,足跟部2例,约占22.2%,踝部1例,约占11.1%,肩胛部1例,约占11.1%。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 Alb)、禁食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为老年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 Alb)、禁食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为老年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压疮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