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行孙氏手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12例采用缺血侧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治疗的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4±8.4)岁。合并单侧下肢缺...  相似文献   

2.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Zheng SH  Sun YQ  Meng X  Zhang H  Hou XT  Wang JG  Gao 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77-1180
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6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45例,慢性主动脉夹层23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53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11例,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4例。急诊手术39例(其中紧急手术19例),择期手术29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7例,升主动脉加右半弓置换术6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术3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置入术4例,Bentall手术34例,改良的Wheat术1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全组死亡5例(7%),其中急诊手术3例,急诊手术病死率8%(3/39);择期手术2例,择期手术病死率7%(2/29)。共随访58例,随访率92%(58/63),随访时间(37±22)个月(5~77个月),死亡4例,累积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100%,95%和86%。结论StanfordA型夹层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决定,正确的手术指征、技巧和脑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95%CI:1.89~16.41,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95%CI:2.11~26.65,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95%CI:-35.08~6.54,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95%CI:21.21~49.26,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95%CI:0.56~2.13,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OR=2.91,95%CI:0.34~24.99,P>0.05)、术后1年再手术率(OR=1.22,95%CI:0.20~7.56,P>0.05)、术后5年病死率(OR=7.50,95%CI:2.11~26.6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重塑手术相较于再植手术,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较大及术后5年再手术率发生率较高、体外循环时间较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对较长。使用重塑和再植技术在术后住院/30天病死率、术后二次开胸手术、术后1年再手术率及晚期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主动脉根部的实际情况及术者经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妊娠期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AD) 患者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例妊娠期AAAD患者(年龄分别为:30岁、32岁、35岁) 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例剖宫产后3 d行Sun’s手术 (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胎儿宫内死亡;1例行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后立即实施Bentall+Sun’s手术成功;1例先行剖宫产,保留子宫同期行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 结果 3例孕妇顺利恢复,病例2及病例3 的胎儿亦顺利恢复。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假腔血栓机化形成。3例产妇术后恢复佳,2例存活婴儿发育正常。 结论 妊娠期AAAD的治疗原则为:首先及时准确地诊断至关重要;其次保证母体血流动力学平稳;第三应保证止血确切;最后,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保证母体及胎儿的良好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6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1岁.妊娠12~38周,平均24.5周.4例马方综合征,2例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A3S1例,A2C2例,A3C3例.5例手术治疗,1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其中Bentall手术1例,Bentall加孙氏手术2例,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2例,术后母亲和活体胎儿均接受随访.结果 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治疗9天后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母体及胎儿死亡.5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母体均生存,胎儿成活3例,死亡2例.体外循环75~210min,平均167min;主动脉阻断83~145min,平均98min;停循环19~27min,平均23.5min.随访1.0~3.5年,平均2.2年,5例均生存.CT示手术部位形态、结构、血流无异常,支架远端的自体血管无扩张;3例婴儿生长发育好,智力正常.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风险高、夹层破裂可导致母体及胎儿死亡的不良后果.术前应在多学科会诊下综合考虑主动脉病理改变、妊娠周龄来决定灌注部位、体外循环方法,选择恰当的胎儿处理方式及手术方式,从而最有效的保证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5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收治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1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5~63(47.2±11.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增强CT、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等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Sun’s手术29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Sun’s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17例,主动脉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Ⅰ期)+Sun’S手术(Ⅱ期)+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Ⅲ期)1例。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320.6±77.3)min,体外循环时间(190.4±63.4)min,心肌阻断时间(123.2±45.1)min,低温停循环时间(28.2±11.1)min,住院时间(13.4±4.2)d。死亡2例,死亡率为3.9%,其中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死亡1例。并发症包括出血、截瘫、瓣周漏、胸骨哆开各1例,内漏2例。术后随访49例,随访时间3~48(25.3±10.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同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有95例主动脉夹层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主动脉断端的加固方法不同,将其中72例患者(23例Bentall手术患者未纳入本研究)分为3组,A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8.67±9.23)岁,其中主动脉壁内外均使用毛毡条行“三明治”加固;B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8.00±9.17)岁,仅主动脉内膜内侧使用心包条加固;C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49.20±8.57)岁,主动脉断端不进行任何加固,与人工血管直接吻合。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转归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死亡8例[其中A组1例(4.35%,1/23),C组7例(18.42%,7/38)],住院死亡率11.11%。1例(A组)死于创面广泛渗血,最后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均为C组)死于术后针眼、吻合口广泛渗血,循环不能维持;4例(均为C组)术后三尖瓣重度反流,继发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肾功能衰竭5例,呼吸功能不全7例,严重脑梗死致偏瘫1例,轻瘫3例,延迟苏醒2例,下肢缺血坏死1例。术后胸腔引流量C组最多,A组胸腔引流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4例,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5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只有1例定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余4例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可以拄拐行走;3例轻瘫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主动脉夹层断端的吻合质量异常重要,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使用毛毡条行“三明治”加固可以减少吻合口渗血,预防吻合口撕裂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若主动脉夹层剥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切除内膜撕裂、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再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再建主动脉管道,同期处理合并的心瓣膜、心肌缺血病变。结果全组急诊手术13例,亚急诊(限期)手术16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6例,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例,延迟苏醒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24例(88.9%),随访时间23.6±10.1个月,1例行Bentall手术后16个月发生心内膜炎伴脑出血死亡,1例全弓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26个月猝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尽早手术是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以简化的手术、良好的疗效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及近中期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行外科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分析术后AKI对近中期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患者近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92例患者,其中男139例、女53例,年龄(53.3±11.4)岁。43例患者发生AKI,发生率为22.4%。出院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3.4±2.4)个月,失访率5.1%。AKI组患者出院后2年生存率为88.2%,非AKI组为97.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log-rank P=0.021)。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70,95%CI(1.026,1.116),P=0.002]、术中体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21年1月,89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外科手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合并下肢灌注不良75例,均为急性发病。结果:男61例,女14例,年龄(50.9±11.3)岁。体外循环(181.9±27.0)min,主动脉阻断(125.7±25.0)min,下半身停循环(20.4±3.1)min。全弓手术55例,半弓手术20例。48例夹层手术后下肢动脉灌注恢复。26例夹层手术同时接受了血管旁路移植术。另1例患者在夹层手术同期行膝下截肢术。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肾损伤9例,呼吸机延迟拔管(≥72 h)10例,肺部感染13例,气管切开6例,轻瘫1例,卒中2例,截肢3例。ICU滞留(5.8±4.5)天,总住院(21.4±13.8)天。全组死亡9例(12%),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髂动脉破裂1例,肠坏死1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放弃治疗1例。66例(88%)出院。随访(55.8±33.4)个月,5年生存率(96.7±4.2)%,10年生存率(56.4±16.3)%。结论:血管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可以同期处理夹层和下肢灌注不良的可行办法,操作简单、有效,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近20多年来,我国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诊疗发展迅猛,不仅建立了基于Stanford分型的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而且确立了中度低温停循环联合右侧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的心肺转流策略和孙氏手术的标准术式。基于上述有效的管理策略,ATAAD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各类复杂ATAAD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我国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STAAD)患者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多中心数据库中700例因ASTAAD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升主动脉大小(ascending aorta size,AAS),将患者分为AAS≥55 mm组和AAS<55 mm组两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ASTAAD出现的相关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排除标准,最后入组患者共有621例,其中男453例、女168例,平均年龄(48.24±11.51)岁。509例(81.94%)ASTAAD患者的AAS<55 mm。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术前心脏肌钙蛋白I和左室射血分数与ASTAAD发生相关。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3.04%(81例)。结论 影响ASTAAD患者的术前危险因素多样,在临床实践中,应多方面关注影响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判及个体化分析,并及时进行预防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的外科危重症。对于A型夹层的治疗,手术方式与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还存在争议。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置换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孙氏手术),其适应证是累及升主  相似文献   

14.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的临床经验与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7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施行了孙氏手术,其中男6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26 ~79)岁.手术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30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加孙氏手术10例,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12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孙氏手术21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1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9例,术后通过CTA评价胸腹主动脉塑形及假腔愈合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平均(248.1±69.8)min,选择性脑灌注(38.2±10.5)min.手术死亡5例(6.85%,5/73例).术后60例随访2个月~7.6年,术后3个月CTA复查显示,91.7%的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形成血栓,患者术后1、5和7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7%、87%和81%.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STAAD)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STAAD术后并发ARDS且行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俯卧位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和不良事件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64例STAAD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ARDS并行俯卧位通气患者40例,其中男37例、女3岁,平均年龄(49.88±11.46)岁。与俯卧位通气前相比,俯卧位通气开始后4 h、12 h,俯卧位通气结束后2 h、6 h氧分压、氧合指数及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P<0.05)。俯卧位通气结束后2 h,氧合指数<131.42 mm Hg提示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或多次俯卧位通气。结论 STAAD术后中重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氧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浆D—二聚体( DD)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并探索DD在Stanford A型A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AAD患者36例,分为A组和B组:A组Stanford A型AAD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9.92±11.78岁;B组为Stanford B型AAD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4 ~ 75岁,平均年龄51.02±12.14岁.对照组为同期的健康人群.抽血化验血浆中DD、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肌钙蛋白I(cTnI),对比分析DD诊断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中DD、CRP、IL-6和cTnI水平均升高,DD、CRP和IL-6三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D水平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A组DD诊断的阳性率63.1%、敏感性为93.8%和特异性为77.3%,均高于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检测对于Stanford A型AAD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探讨其手术技术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1 2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5~66(54±7)岁。19例患者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1例。AC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5例,AS型(DeBakeyⅡ型)4例。AC型患者中行孙氏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10例,部分弓置换5例;19例患者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4例患者术中取出位于右冠开口的支架。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因术前合并脏器灌注不良,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平均随访30(18~56)个月,其中1例因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二次漏修补术,1例因远端夹层新发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1例因左主干支架闭塞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因髂动脉闭塞行股股转流。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  相似文献   

19.
<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病情凶险,可引起急性脑梗死、心包填塞、休克等发生,甚至会造成病人死亡,是主动脉夹层疾病最危重的类型~([1])。发病24~48小时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周内死亡率高达90%。手术是治疗TAAD唯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治疗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共收治20例尿毒症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26~63岁,平均(47.8±11.3)岁。18例血液透析,2例腹膜透析,透析时间为1周~11年,平均(4.5±3.9)年。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