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盱眙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4273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109.6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0.12%。发病顺位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淋病、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3.42/10万、47.80/10万、6.95/10万、1.46/10万。结论盱眙县应注意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龙州县10 a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率为198.99/10万;年均死亡率为2.69/10万;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途径传播传染病为主,两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5.32%;传染病发病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结论 2000-2009年龙州县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缓慢上升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麻疹、淋病、疟疾和艾滋病是龙州县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昭通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传染病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共103 933例,死亡456例,年均发病率为204.90/10万,发病率波动在172.70/10万~264.22/10万之间,呈下降趋势.10年来主要流行病种发生变化,血液及性传播疾病逐年在上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数居前5位的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疟疾,占发病总数的91.89%.结论 要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梅毒、艾滋病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潍坊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16年人间疫情监测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9—2016年潍坊市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24种、115 708例,累计报告死亡3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3.62/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20/10万,总病死率0.28%。2009年以前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略有回升;发病率最低是2002年(58.20/10万),最高为1999年(102.0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肺结核、细菌性痢疾、乙肝、出血热、梅毒,分别占总累计发病数的33.45%、21.16%、10.07%、8.38%、7.08%。结论潍坊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009年之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2016年主导病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04年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等主导变为肺结核、梅毒为主导,应及时调整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东海县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东海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计5 026例,死亡24例,年均发病率86.33/10万,年均死亡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0.48%。男、女发病率比为2.05∶1,年龄以50~70岁为主,占30.10%,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占71.47%。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58.95%),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25.0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结论东海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龙岩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9 429例,年均发病率226.47/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死亡103例,年均死亡率0.47/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年发病居前5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男女性别比2.26∶1,男性年均发病率(307.30/10万)高于女性(142.05/10万);5-9岁、10-14岁组发病率较低,分为43.44/10万和32.15/10万,60岁以上发病率均高于300/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49.9%)。结论应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继续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是今后的防治重点,男性农民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鲁芳  陈忠伯  易萍 《中国校医》2014,(10):742-743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九江市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浔阳区2008~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发病病种顺位。结果 2008—2012年浔阳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9 2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0.2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6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从2008年的749.97/10万下降到了2012年的412.69/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72/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4.18/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8.16/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22/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8—2012年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虽然在2011年有小的上升,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为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应做好相应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襄阳市襄州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襄州区2006-2010年上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5年间传染病总发病数为14 519例,年均发病率为283.77/10万,2006-2010年传染病年发病率分别为349.62/10万、256.43/10万、252.30/10万、270.49/10万和291.29/10万;死亡47例,年均死亡率为0.9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11 178例,丙类传染病6种3 341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4 850例)占33.40%,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 608例)占31.74%,第3是肠道传染病(3 709例)占25.55%;发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88.30/10万)、肺结核(81.25/10万)、手足口病(42.22/10万)、疟疾(21.73/10万)和菌痢(12.12/10万)。结论襄阳市襄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疟疾和痢疾是主要传染病,保护儿童、学生和农民身体健康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杨诚  张红梅  王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4):456-457,460
目的分析南京市雨花台区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累计发病5 882例,死亡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1.2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16/10万。痢疾、肺结核、梅毒10年中一直位居发病率的前5位。发病分类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例最高,为35.02%,结论 2001—2010年该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梅毒是雨花台区传染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同时进一步关注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楚雄州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0年各县(市)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州2006—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20 156例,死亡1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54.91/10万~76.9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6.37/10万,居传染病发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44.65/10万~79.4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3.30/10万,居传染病发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23.97/10万~43.5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9.52/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在1.36/10万~3.4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艾滋病和肺结核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死亡总数的52.55%和35.77%;发病数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及副伤寒、梅毒、淋病,合计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96%。结论近几年来,楚雄州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艾滋病、梅毒、丙肝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状况,适时调整传染病防控策略,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来宾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来宾市2009—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应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发病率年度变化趋势。结果来宾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45 1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0.17/10万,年均死亡率为8.14/10万;发病率呈平稳态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8.67%和47.0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道、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AIDS/HIV、丙肝;肺结核、AIDS/HIV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前4位的传染病依次是AIDS/HIV、狂犬病、肺结核、乙肝;AIDS/HIV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狂犬病、肺结核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9—2013年来宾市乙类传染病防控取得了较好成效,当前威胁该市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梅毒、肝炎、AIDS/HIV、狂犬病等。  相似文献   

13.
2004-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掌握流行趋势,做好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共5 9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77/10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为: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7%,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结论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金湖县黎城镇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落实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湖县黎城镇2003—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 706例,年均发病率为170.20/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呼吸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67/10万、61.25/10万、0.50/10万、94.78/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0.40/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69.34/10万)、肺结核(59.26/10万)、淋病(18.36/10万)、梅毒(16.26/10万)、痢疾(3.99/10万),共报告病例1 676例,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8.24%,年均发病率167.20/10万。结论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大对乙肝、梅毒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安晓红 《中国校医》2018,32(7):503-504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徐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6年徐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整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徐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6 570例,年均发病率为102.9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4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占46.26%,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33.88%,肠道传染病占18.60%。发病集中在3—10月,高发人群为0~1岁和20~29岁,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肺结核、肝炎、梅毒。结论 2014—2016年徐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肝炎、痢疾、肺结核等发病率均有所下降,艾滋病、淋病等发病率有所上升,提示我们在做好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进区2005—2016年网络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武进区共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9种54 648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死亡59例,年均发病率为298.8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2/10万。男性病例34138例,女性20 510例,男女比为1.66∶1。4—7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9.32%。2005—2007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均居首位,肝炎居第2位。2008年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后,手足口发病率居首位,肺结核居第2位,肝炎发病顺位随之后移;梅毒从2007年起就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一直保持在第3位;近两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结论传染病防控任务依然很严峻,手足口病、肺结核、梅毒、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是当前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湖北省十堰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共38 323例,死亡63例,年均发病率为381.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3/10万;发病居前6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甲型H1N1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02%。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共32 736例,年均发病率为325.99/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2.91%。结论 2010—2013年,该市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相对比较稳定;丙类传染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的肝炎、肺结核、性传播疾病,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应作为现阶段防治工作重点,应建立综合性的长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张家港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6 843例,年均发病率141.01/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80.94/10万),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4.00/10万)和肠道传染病(15.48/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结论张家港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6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楚雄州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2种45 541例,死亡408例,年均发病率152.45/10万,年均死亡率1.37/10万,病死率0.90%。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56.86/10万)、乙肝(37.37/10万)、痢疾(15.68/10万)、梅毒(14.27/10万)和丙肝(6.64/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为元谋县(231.67/10万)、武定县(175.82/10万)、双柏县(172.27/10万)。农民(占69.79%)和学生(占5.53%)发病数最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42.04%)、呼吸道传染病(占38.95%)、肠道传染病(占17.45%)构成比较大。结论 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等仍是楚雄州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元谋县、武定县、双柏县为防控的重点地区,农民、学生为防控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仍是楚雄州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黄冈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271 625例,年均发病率为374.77/10万;死亡13种524例,年均死亡率为0.72/10万;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最多(53.6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8.99%)、肠道传染病(7.01%)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16%),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居前四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和梅毒;手足口病位居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3位;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肝炎是该市传染病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病种。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是黄冈市主要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发传染病)是主要传染病死亡负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