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珍良  袁丽娟  刘雪琼 《全科护理》2020,18(26):3527-3529,3562
[目的]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在预防骨科术后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择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未应用FMEA理论进行管理的骨科手术病人2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应用FMEA理论进行管理的同类病人26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FMEA理论进行失效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分析影响成因,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比较改进流程前后RPN值的变化,观察两组病人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以FMEA理论进行护理管理后失效模式RPN值和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FMEA理论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量化指标确定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加以防范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保证骨科手术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模型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医院感染管理。以2017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1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患者满意率及两组流程风险指数(RPN)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后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模型管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洗手依从率,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运用FMEA找到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潜在失效模式,选取优先风险系数(RPN) 125分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实施FMEA前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实施FMEA后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失效模式的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失效模式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置管护理,可减少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根因分析(RCA)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3—12月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3—7月行剖宫产手术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8—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预防管理,观察组实施FMEA联合RCA模式的感染预防管理,计算实施前关键风险值(RPN)结果,分析实施前后RPN值,之后观察并记录FMEA与RCA前后RPN值和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前风险因素中RPN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未彻底清洗与消毒灭菌失效、未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与手卫生不规范、未严格执行规定与手术室环境未达标、医护人员宣教不足与消毒效果不达标。抽样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与RCA后(观察组)RPN值较实施FMEA与RCA前(对照组)RPN值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联合RCA模式可有效降低关键RPN值,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从而达到预防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耳部手术体位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4月于我院行耳科全麻手术10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将7~9月收治的1378例行耳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FMEA理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失效模式发生情况及耳部手术体位摆放流程中的危险系数(RPN)。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失效模式发生情况及RP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MEA模式运用于耳部手术体位摆放的风险管理中,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术后因体位摆放不当造成的并发症及各类失效模式的发生率,有利于耳科手术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在心内科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至6月心内科住院的162名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7年7至9月的176名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FMEA静脉小组,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非计划拔针率和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降低,非计划拔针率降低,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心内科患者留置针输液中,可有效降低RPN值,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降低留置针的非计划拔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日-12月1日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27镜次设为FMEA实施前组;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1日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44镜次设为FMEA实施后组。运用FMEA工具,对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查找每个环节中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FMEA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内镜消毒合格率、内镜故障维修率、手术患者等待时间、手术室护士AER使用熟练度以及医生满意度的变化。结果:FMEA实施后,经过筛选并整改的5个项目的RPN值均下降至<125分;总体的RPN值由1247.24分下降至475.05分,RPN值下降率为61.91%;比较FMEA实施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FMEA实施后手术患者等待时间为10.35±1.57min,低于实施前的12.38±1.91min(P<0.05);手术室护士AER操作考得分为92.50±3.92分,高于实施前的80.49±5.64分(P<0.05);医生满意度为93.87±2.16分,高于实施前的83.07±3.10分(P<0.05);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室软式内镜故障维修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FMEA干预,优化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流程,加强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使手术室护士软式内镜清洗操作更加熟练,提高清洗效率与质量,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管理模式对手术室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及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手术室8名麻醉护士及医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86例手术室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102例、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6月)8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麻醉风险管理, 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FMEA的麻醉风险管理。比较实施FMEA前后8名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两组患者优先风险指数(RPN)、麻醉不良反应及护理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麻醉护士基础知识、围手术期知识、操作技能、风险控制、职业发展、岗位胜任力总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访视麻醉风险告知不充分、术前风险评估方法不规范、麻醉药品基数管理缺失、手术室麻醉护士配备欠妥、麻醉监测与监控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复苏观察及处理不当RPN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及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78%)低于对照组(23.81%), 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FMEA前后分为两组,观察组(FMEA实施后)采用FMEA方法计算出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确定护理计划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FMEA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先风险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行为专业程度、护理要求满足程度、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EA方法通过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使操作流程更规范与科学,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FMEA对术后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危急值(RPN),找出需要优先干预的高风险因素,并针对各高风险因素,制定防范的优先计划和应对措施,且与实施FMEA前(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RPN值进行比较.结果 危急值FMEA在实施后明显降低,DVT发生率由实施前6例降至实施后0例,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应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肠内营养输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1日~6月30日接受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输注流程;将2018年7月1日~9月30日接受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输注中的风险因子危机值(RPN)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输注中RPN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FMEA重视操作流程实施前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输注安全,规避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在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02例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护理模式。术后观察两组风险优先指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等评估风险优先指数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护理模式应用于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112例留置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168例留置导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FMEA。包括创建相应的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制定并执行改进措施。比较观察组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意外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改进措施后RPN值及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对照组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FMEA进行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留置导管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法在PICC置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行PICC置管的122例患者,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找出PICC置管操作及维护中所有的失效模式和潜在的风险原因,计算风险数(RPN)值,对优先风险数(RPN)值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实施后观察效果。结果 FMEA法干预后PICC置管操作及维护中所有的失效模式RPN值均明显下降,PICC置管成功率为95.08%;一次置管成功率达85.25%,并发症发生率为9.84%。结论采取FMEA法干预可提高护理人员置管技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对护理人员在全程管理与护理服务特殊性关键流程中起指导作用,使得问题解决及时,保证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为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髋部脆性骨折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20年1—12月因髋部脆性骨折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控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各环节失效风险优先指数(RPN)值、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环节失效风险RPN值分别为100.80 ± 13.39、103.96 ± 9.96、103.76 ± 8.04, 谵妄持续时间(36.33 ± 9.07)min, 疼痛评分(1.86 ± 0.76)、(4.16 ± 1.17)分, 住院时间(8.98 ± 4.64)d, 谵妄发生率6.0%(3/50), 均低于对照组的RPN值274.10 ± 8.48、291.00 ± 10.10、287.78 ± 11.64, 谵妄持续时间(78.70 ± 20.10)min, 疼痛评分(2.26 ± 1.02)、(4.74 ±...  相似文献   

16.
李兰  任娜  巨丽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40-174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实施FMEA管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实施FMEA管理模式联合FTS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 FMEA 模式分析对提高心内科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 FMEA模式,寻找心内科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 RPN 值;风险优先排序;针对3项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改良效果。选择应用FMEA 模式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应用 FMEA 模式后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 FMEA 模式后出入量记录失误率由26.67%降至6.67%,试验组3项潜在失效模式的 RPN 值也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将 FMEA 应用于心内科出入量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入量记录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MEA模式在预防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使用肠内营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操作治疗方案;将2018年7月—12月使用肠内营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工具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流程分析,确立主题,组建团队,制定优化操作流程,分析失效模式发生的原因,实施改进措施。比较两组失效模式的RPN值和与肠内营养相关的腹泻发生率。结果实施FMEA模式后,观察组4个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模式的实施可以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帮助维护肠黏膜的屏障作用,稳定肠道菌群生存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FMEA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7月)新生儿52例,FMEA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6月)新生儿68例。利用新生儿低血糖失效因素调查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法、料、环"五因素及鱼骨分析法对我院近3年新生儿低血糖失效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各失效因子风险优先数(RPN)值,针对得分较高的主要失效因子进行深入探讨,制定对策并持续改进方案。统计FMEA实施前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各主要失效因子的风险优先数(RPN值),另采用满意度工作调查表评价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FMEA模式实施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EA模式实施后各主要失效因子RPN值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100.00%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防范管理中应用FMEA模式切实可行,其不仅能有效降低临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84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循医院原有的胸壁港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方法, 干预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臂输液港置入围手术期风险优先指数(RPN)、高危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中配件丢失、穿刺位置过低、导管裁剪过短、导管与注射座连接不紧、切口缝合后再进行导管定位、术后健康教育不充分等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环节风险性,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