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8例甲状旁腺腺瘤和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TA)和腺癌(PT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PTA和PTC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中,腺瘤46例,腺癌2例,平均病程为(3.65±2.83)年;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正常;在多普勒彩超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定位明确且吻合的31例单侧单发病例中,18例行单侧甲状旁腺探查,无肿瘤遗漏;13例仍行双侧探查,但对侧探查均阴性。全部病例均行肿瘤切除,2例腺癌另行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及改良颈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均得到缓解,随访1个月至10年,无复发病例。术后血钙较术前有显著降低,在术后3 d时,血钙及PTH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正常,呈一过性低钙表现;在术后1周至3个月,血钙及PTH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多普勒彩超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0%和94.1%, 99mTc-MIBI分别为100%和97.3%。结论慢性骨病、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结石、溃疡病及胰腺炎患者,应作为PTA及PTC的疑诊对象;血钙检查作为筛查手段应列为常规;血钙和血清PTH测定是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多普勒彩超和99mTc-MIBI相结合可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定位明确的腺瘤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行单侧甲状旁腺探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及血钙水平的差别,分析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低钙血症104例(52.0%),甲状旁腺功能低下90例(45.0%),出现持续性低钙血症26例(13.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有被膜侵犯(P<0.001)、甲状旁腺的意外切除(P=0.005)及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P=0.006);而对血钙有影响的因素为病理(P<0.001)、性别(P=0.002);术后有无补充钙剂与术后甲状旁腺素(P=0.016)及血钙降低(P=0.003)均显著相关.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持续性低钙血症的唯一相关因素,P<0.001.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应及时复查PTH及血钙水平.女性、甲状腺恶性病变、被膜受侵及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患者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及低钙血症,应对上述患者常规补充钙剂,根据PTH及血钙水平调节补充钙剂的剂量,对PTH明显降低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免疫胶体金试纸法在双侧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快速验证甲状旁腺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共130例参与试验,随机分为试验组(免疫胶体金试纸组)74例和对照组2(常规肉眼组)56例。同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同单位采用纳米碳技术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患者资料为对照组1(纳米碳组)50例,比较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及术前、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值等。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操作完成。  结果  76份经过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其中74份PTH值>65 pg/mL,范围(62.1~1 340.6 pg/mL),2份PTH < 65 pg/mL。其余41例非甲状旁腺均 < 65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免疫胶体金试纸法判断甲状旁腺真阳性率(敏感度)为97.4%,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真阴性率(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2.63%,准确率为98.3%。试验组与对照组1术后第1天复查血钙及血PTH情况,分别为(2.073±0.167 vs.2.043±0.167)mmol/L以及(35.767±13.159 vs.34.570±11.620)pg/mL。试验组术后血钙及血PTH均值稍高于对照组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试验组血钙及血PT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分别为(2.073±0.167 vs.1.982±0.234)mmol/L和(35.767±13.159 vs.26.145±11.51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免疫胶体金试纸法可在术中高效、快速判别甲状旁腺,从而争取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避免误切,或在切除标本中有助于仔细寻找、辨认甲状旁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侵袭性,并减少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TA)和腺癌(PTC)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2011年共收治的14例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血钙水平为(3.27±0.36)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为(1453.25±551.20)ng/L。恶性患者4例均可触及颈部肿块,有2例术中冰冻明确诊断甲状旁腺癌,另2例术中冰冻仅提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10例,术前仅4例明确诊断甲状旁腺肿瘤,另6例术中冰冻疑为甲状旁腺腺瘤。后经石蜡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10例良性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加患侧甲状腺切除术,4例恶性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切除+患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随访9-86个月患者血钙及PTH正常,1例术前颈淋巴结转移者术后10个月死于骨转移,余均无转移及复发。结论:甲状旁腺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结合血钙、PTH、血生化检查与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甲状旁腺显像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术中冰冻病理价值有限。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途径根治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根治术)与对照组(n=43,行经胸前入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3天,两组患者血清中的PTH、血钙水平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患者PTH、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低PTH、低血钙、症状性低血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根治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且对甲状腺癌患者PTH、血钙水平的影响低于经胸前入路根治术,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经胸前入路相似,因此需要医师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手术条件选择较为合适且伤害较小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PTH)水平发生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80例病人资料,术后均给予预防性补钙,术后24小时均复查PTH、血钙,术后1、6个月随访血PTH及血钙水平。对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24小时、术后1个月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32.20%、19.40%,6个月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0.60%。年龄、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否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等是术后24小时发生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甲状旁腺移植、术后24 h PTH值是影响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显露、移植甲状旁腺及数量影响术后不同时期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术中甲状旁腺的血运及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的变化,评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血钙降低的情况和处理措施.方法 93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颈淋巴清扫程度分为A、B、C3组,检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的血液中PTH和钙离子水平.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时出现最低值;各组水平间比较为仅甲状腺全切>单侧颈淋巴清扫>双侧颈淋巴清扫;.本后各组患者均有低PTH、低钙症和低血钙症发生,各组比较,双侧颈淋巴清扫>单侧颈淋巴清扫>单纯甲状腺切除(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且程度与手术范围呈正相关;术后第1天可选为检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全昌银  张志强  胡鹏  杨卫兵 《癌症进展》2018,16(6):705-707,73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除切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 选取4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2例(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35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TH和血钙水平.结果 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分别为(1.28±0.32)pmol/L和(2.21±0.32)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7±0.44)pmol/L和(2.48±0.4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血钙和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0.74%、46.67%和31.85%,高于对照组的28.01%、18.07%和1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78.20±14.29)ml,高于对照组的(32.02±10.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发生率均为15.56%,均低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P﹤0.05).结论 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比例高,且手术方式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5岁和60岁,病程分别为4个月和10个月,1例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两者均存在高血钙、高PTH和高血碱性磷酸酶血症.B超和CT检查2例均发现占位病变;1例行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为阳性;术后病理2例均为腺瘤囊性变,其中1例疑似腺癌.结论 单纯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不能排除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者不适于行穿刺抽液;对于甲亢症状典型且进展迅速的甲状旁腺囊肿患者在手术时应行快速冰冻切片,以尽早明确囊肿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 收集实施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达芬奇甲状腺癌根治术,研究组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对两者术后Ⅵ区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数目、血钙、PTH水平、低钙血症发生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甲状旁腺误切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Ⅵ区总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247和173枚(Z=-2.228, P=0.026),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9和65枚(Z=-1.986, P=0.047);两组术后第1、2天血钙及PTH水平均较术前1天下降,但研究组术后第1、2天血钙及PTH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别为4例(13.3%)和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可以更好清扫Ⅵ区淋巴结,同时能有效保护甲状旁腺,但对喉返神经无肯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1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术中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1.7%,对照组为5.2%(P=-0.587);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5.5%(P=-0.023);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P=0.492);PTH暂时性减低发生率分别为3.3%和12.0%(P=0.140);PTH永久性减低发生率分别为0和1.7%低(P=0.492).[结论]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尤其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炭组,比较2组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情况及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情况。结果误切甲状旁腺常规组7枚(23.3%),纳米炭组0枚(0.0%)(P<0.05)。2组均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及PTH降低。一过性低钙血症常规组10例(33.3%),纳米炭组2例(6.7%)(P<0.05)。PTH暂时性减低常规组8例(26.7%),纳米炭组1例(3.3%)(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效果确切,有助于将甲状旁腺组织与甲状腺组织及淋巴脂肪组织区分开来,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肥胖对甲状腺癌全切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期间于我院甲乳外科428例甲状腺全切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分为两组,肥胖组85例(BMI≥30 kg/m2),正常组343例(BMI<30 kg/m2)。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h、术后1日、术后2日和术后3日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和血磷水平,对所有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门诊随访1年,观察低血钙症状及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状况。分析甲状腺癌全切术后肥胖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与正常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病理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h、1 d、2 d、3 d的PTH及血钙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 天的PTH 及血钙均达最低值,PTH 及血钙在术后各时点均为正常组高于肥胖组,PTH及血钙在组内、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肥胖患者刀口感染、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低钙血症发病风险较正常组高(P<0.05);两组术后1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低钙血症患者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肥胖患者甲状腺癌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比体重正常患者发生率高,术后同一时间点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水平低于体重正常患者,故肥胖患者术后应给予钙剂、维生素D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14.
140 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晓爱  昌红  姜涛  修磊  文祯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3):1035-103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待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 月至2016年6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40 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分为甲状旁腺癌组(parathyroidcarcinoma ,PC)13例(9.29%),增生组(parathyroid hyperplasia,PH)27例(19.29%),甲状旁腺瘤组(parathyroid adenoma,PA)100 例(71.43%)。 PC组的病程长,PH组的病程>PA 组(P < 0.05);PC组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 = 0.003);PC组病变的直径>PA 组,且PA组>PH 组(P < 0.05);PC组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 )、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PG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氨酸转肽酶(glutametet ranspeptidase ,GGT )、尿素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 )、血肌酐(creatine,CRE )最高(P < 0.05),且尿钙和尿磷最高(P < 0.05);PH组血钙、PTH 、AKP 、尿钙均 0.05);PC组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的表现的比例分别为76.92%(10/ 13)、76.92%(10/ 13)、15.38%(2/ 13),高于PH组和PA组(P < 0.05),其中PH组在泌尿系统表现的比例>PA 组,PC组病理性骨折、便秘的比例最高30.77%(4/ 13)、38.46%(5/ 13)(P < 0.05)。 结论:PC组的病程较长,发病年龄较年轻;PC组的病变组织最大,PH组病变组织>PA 组,术后PC组的血钙最低,而PTH 水平最高。PC组的生化和临床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外科根治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对患者意义重大。既往术中穿刺快速检测可准确鉴别术中可疑淋巴结,有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及原位保留。探讨甲状旁腺细针穿刺Diff-Quik染色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是否可降低术后低血钙及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发生率。方法:纳入40例2018年10月—2020年1月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进行。细针穿刺组在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如遇到可疑的甲状旁腺,由手术主刀医师对肉眼判断的可疑甲状旁腺进行细针穿刺,立即行Diff-Quik染色,如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甲状旁腺组织或者非淋巴结予以保留。术后对穿刺吸取物行H-E染色以比较Diff-Quik染色诊断的可靠性。所有对照组和细针穿刺组患者术后第2天查血清钙及PTH,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血清钙及PTH。结果:利用Diff-Quik染色法,快速从病理学层面诊断甲状旁腺联合淋巴结的排除避免术中误切甲状旁腺,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准确率达100.0%,高于对照组的88.2%。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清钙及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a =0.076,P 2a =0.088,P 1b =0.070,P 2b =0.082);两组患者术后2 d,术后1个月的血清钙水平及PTH均低于术前(P 3a =0.001,P 4a =0.006,P 3b =0.007,P 4b =0.016)。细针穿刺组患者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血清钙及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 5a =0.001,P 6a =0.017,P 5b =0.032,P 6b =0.04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清钙及PTH水平与细针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7a =0.802,P 8a =0.675,P 7b =0.857,P 8b =0.696)。结论:甲状腺癌术中使用细针穿刺可疑甲状旁腺Diff-Quik染色有助于原位保留甲状旁腺,降低术后低血钙及低PT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 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疑似PHPT患者99mTc-MIBI显像、血清PTH测定及B超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99mTc-MIBI双时相显像、血清PTH测定及B超检查三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术后病理证实,57例患者99mTc-MIBI显像与血清PTH测定两种诊断方法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49%(80.85%)、50.00%(80.00%)、84.42%(80.70%);99mTc-MIBI显像与B超检查两种诊断方法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49%(76.60%)、50.00%(70.00%)、84.21%(75.44%)。结论:99mTc-MIBI显像对PHPT定位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都高于血清PTH测定及B超检查结果,但特异性较低。99mTc-MIBI显像联合血清PTH测定及B超可以提高PHPT的诊断准确性,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甲状旁腺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12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47±11.3)岁.其中甲状旁腺腺瘤12例,甲状旁腺癌5例,甲状旁腺囊肿10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局部骨肿物、泌尿系结石、恶心呕吐、口渴乏力、多尿多饮、声嘶、胸闷咳嗽等.术前定性检查为血清钙离子及血甲状旁腺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为B超、99mTc-MIBI、CT、MRI.甲状旁腺腺瘤12例(1例多发性腺瘤)、甲状旁腺囊肿10例均经手术治疗,症状缓解,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5例均经手术治疗,3例分别于随诊9、13、14个月后死亡,1例随诊2年3个月无瘤生存,1例随诊1年6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血清钙离子及血甲状旁腺素检测结合B超、99mTcMIBI、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的诊断.手术为甲状旁腺占位病变的治疗手段.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如有颈淋巴结肿大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单纯肿瘤切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与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对照组则未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观察两组患者甲状旁腺血运情况、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以及血钙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3.70%、44.44%,对照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15.09%、23.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88.89%、11.11%,对照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48.89%、4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1d、2d血钙水平分别为(2.19±0.11) mmol/L、(2.16±0.13) mmol/L,对照组术后ld、2d血钙水平分别为(1.72±0.09) mmol/L、(1.63±0.08)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对术后甲状旁腺血运的影响较小,对甲状旁腺的损伤程度较轻,且血钙水平下降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骨病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8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8岁(21-54岁)。所有患者均有骨痛和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6例(75%),纤维囊性骨炎7例(87.5%),大部分患者多骨受累。实验室检查显示高钙血症、高尿钙、低磷血症、甲状旁腺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关节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稀疏、骨膜下骨质吸收、纤维囊样骨炎、颅盖骨磨砂玻璃样变等。1例患者接受左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之后接受甲状旁腺瘤切除术,其余患者均转入外科接受甲状旁腺腺瘤摘除术。结果术后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骨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血钙均恢复正常,8例患者病理回报均为甲状旁腺瘤。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6例骨科病损大部分好转。结论PHPT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血钙常规筛查,对于高血钙者进一步检测PTH并结合骨关节x线特征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住院的甲状腺癌患者,所行术式为甲状腺全切术+单侧或双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BMI<24 kg/m2(正常组,193例)、24≤BMI<28 kg/m2(超重组,130例)和BMI≥28 kg/m2(肥胖组,32例)分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减低、恢复及低血钙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范围(单侧或双侧)、是否合并甲亢或慢性甲状腺炎、术前血钙、误切甲状旁腺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前血清PTH分别为(44.2±16.6)pg/ml、(48.1±18.9)pg/ml、(53.7±19.9)pg/ml,其中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BMI与血清PTH之间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84(P=0.001)。三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明显的血清PTH下降,术后第1天血清PTH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幅度均为60%左右,三组降幅之间无显著差异(P=0.795)。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1月、半年的血清PTH水平降至15 pg/ml以下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当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PTH>7 pg/ml时,术后1月血清PTH水平全部恢复至15 pg/ml以上。术后第1天、1月及半年,三组患者之间低血钙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MI与血清PTH呈正相关,肥胖者血清PTH水平较正常者显著升高,但肥胖并不影响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幅度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