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色理论临床运用及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五色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五色理论的临床应用已少之又少了。  相似文献   

2.
色诊初探     
扁鹊望齐侯之色而断病,可见色诊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望色,主要以面部“五色”为据,推断疾病的发生和性质。笔者认为:“五色”有常,也有变。据临床观察所得异色出现的情况,可预测疾病的发生,推断其病位和性质。一、五色皆有常,客色因时变中医将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分属于五脏,并随五形之人而见。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主色者,人之脏气之所生也。”五形常色源于五脏生气各有所旺,蕴精化色,上华于面。木形色面容青黄;土形色面容黄红;火形色面容红黄;水形色面容黑黄;金形色面容白黄。为什么每一形  相似文献   

3.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五色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自然界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所以,本文即是根据这一理论归纳出黑色的食物大多具有补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其相对应的颜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五色,相对的脏腑分别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的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五味。  相似文献   

5.
56.正常人的面部色泽怎样?异常面色主病如何?答:我国人正常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异常面色有五种: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与五脏疾病相应。所以在临床上可以从病人面部色泽的变化来测知病变脏腑、病的性质以及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6.
吴沛田 《养生月刊》2009,30(12):1133-1133
灵芝药性中和,为滋补强壮之良药、扶正固本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谓其"久食轻身不老延年".记载灵芝有六色,分别为青、赤、黄、白、紫、黑,而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灵芝仅有五色,分别为青、赤、黄、白、紫.我国现存仅有赤色、紫色两种野生灵芝.  相似文献   

7.
吴沛田 《气功》2009,(12):1133-1133
灵芝药性中和,为滋补强壮之良药、扶正固本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谓其“久食轻身不老延年”。记载灵芝有六色,分别为青、赤、黄、白、紫、黑,而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灵芝仅有五色,分别为青、赤、黄、白、紫。我国现存仅有赤色、紫色两种野生灵芝。  相似文献   

8.
二、望色 (一)望色的内容主要观察面部及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变化。 1.颜色:青、赤、黄、白、黑五种。 2.光泽:鲜明荣润或晦暗枯槁。 (二)望色的意义 1.色:色主要反映五脏病证和邪气性质。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青黑主痛,黄赤主热,白主寒。2.泽:泽主要反映精气盛衰,鲜明荣润为精气未衰,晦暗枯槁是精气已伤。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色诊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而知之谓之神,<金匮要略>作为杂病辨治之书,望色而诊,内容丰富,现浅述如下. 望面:"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其时者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脏腑经络>).上2条前条从黄、白、微赤、青、黑、赤诸色分述其所属病症分别为脾虚停饮,血虚不荣,血虚虚阳上浮,血脉凝涩,肾虚劳损,风火上扰,脾虚湿郁,水饮上泛等;后条指出春时肝旺应脉弦色青,若非其时而有其色脉,均属非常之象.  相似文献   

10.
一、概说太极五行功的基本功法分为静功、动功、辅助功及抗癌系列功法四大类。静功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步功法。静功一步功(即初级功)是治病健身系列功法的主体工程。意念是练好本功法的关键。因此,司练者需首先了解人体内脏的基本位置,熟悉人体内肝、心、脾、肺、肾的五行属性及与其相对应的开窍五官——眼、舌、口、鼻、耳。还需熟记代表五脏的五色:青、红、黄、白、黑,以及八五脏的五昧——酸、苦、甘、辛、咸。在吸取宇宙万物的精华之气的意念现想物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但所想观想物的五行属性,必须与相对应的五胜及开窍…  相似文献   

11.
1《黄帝内经》有关五脏应五畜的论述《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论述了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畜鸡……。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畜羊……。中央色黄,……其味甘,……其畜牛……。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畜马……。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畜彘……。”这段原文中五脏应五畜是:肝应鸡,心应羊,脾应牛,肺应马,肾应彘。《黄帝内经.素问》中五常政大论篇叙述了五运平气、太过、不及的一般变化,对五脏应五畜提出探讨,“黄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敷…  相似文献   

12.
1.病色分为白、黄、赤、青、黑5种。反映不同性质的疾病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医者如将帅,药物犹士卒,将帅只有对其兵伍之才了如指掌,方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作为一名初学岐黄之术的后生,用何妙法尽快掌握本草之性,以便临证调遣游刃有余,笔者就此略述浅见。1五行配属法此法是用五行和药物进行类比来分析药性。五色:青入肝,赤走心,黄归脾,白达肺,黑至肾。青蒿色青,清泻肝胆,枢转少阳;丹参,味苦色赤,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养血安神,活血调经;黄精色黄,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善补脾润肺,久服亦妙;沙参色白,补肺生津;玄参色黑,壮水以治火,散无根浮游之火。五味: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  相似文献   

14.
古代医家把带下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象征着五脏各有其带。如清代著《张氏医通》的“张璐”说:“带下之证起于风气寒热所伤,入于胞宫,从带脉而下。又有五色带下之分”等等。又认为白带是由脾湿过胜和肾虚所致,治用健脾燥湿补肾之法。黄带是由脾湿过胜下注,郁久化热之因,治宜清热利湿等。  相似文献   

15.
望面色,即指望面部的颜色与光泽。历代中医文献在有关望诊的著述中颇为注重望面色,尤其《内经》中就有关于望面色的详细记载。兹将有关论述,作一浅析。一、来源及意义色诊来源于五行学说,色包括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是为人食天地间的五气、五味所化,乃内脏生气的外荣现象。《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其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  相似文献   

16.
浅探中医色彩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理论是近代心理学理论之一。它研究不同色彩对人体心理、生理、病理现象的不同反应,并利用它来调整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祖国医学早将它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保健,即所谓“色彩疗法”。也就是通过让病人眼观目睹各种有关颜色,从而产生刺激,以促进疾病和身心的康复,起到治疗的作用。 1 历史沿革 祖国医学对于色彩及其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及应用源远流长。《吕氏春秋·木生》记载:“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它指出了颜色对人“性”有关利与害的影响。《内经》更是明确指出:“东方……肝……在色为苍,南方……心……在色为赤,中央……脾……在色为黄,西方……肺……在色为白,北方……肾……在色为黑。”进一步把不同的颜色与脏腑功能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相应的五色入五脏,即“白色入肺”,“赤  相似文献   

17.
“带下”病是指阴道绵绵不断流出超常量的稀水或粘液,其质鲜晦稠稀不等;其色则白、黄、赤、青、黑不同,甚者赤黄相见,五色夹杂。其味腥臭难闻,苦不可堪言。“带”者,一因“带”脉致病;一因白带如“带”状绵绵不断,而名“带证”。带下病一证,历代医家和前贤多有精要论述,有说五脏主五带者;有说六淫(风寒暑温燥火)为患者;也有说七情内伤所致者。如《金匮要略》云:“妇女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此皆带下也”。《诸病源候论》云:“带下者,由劳伤过度,损伤经血,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入于胞络,搏其血之所成也…  相似文献   

18.
<正> 云母,神农本草經列为上品,謂其“味甘平,主身皮(?)肌,中風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一名云珠,一名云华,一名云英,一名云液,一名云沙,一名磷石,生由谷”。现中医多用作下气,补中、坚肌、治劳伤、瘧痢、瘡腫及癱疽药。别录曰:“云母生太山山谷,齐山廬山及瑯琊北定山石间,二月采之。云华五色具,云英色多青,云珠色多赤,云液色多白,云砂色青黄,磷石色正白”。陶弘景曰:“云母有八种,向日视之,色青白多黑者名云母,色黃白多青者名云英,色青白多赤者名云珠,如沐露乍黄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对面部青、赤、黄、白、黑等五色的望诊,而《内经》对面部五色诊论述尤详,其内容散见于各篇之中。现笔者搜隐索微、核其主要浅析如下,以求教于同道。一、望五色之神气,辨正气之盛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素问·六节脏象论》  相似文献   

20.
带下病是中医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或病情加重,可引起症瘕、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中医对带下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五色带下是《傅青主女科》首卷中论述的病理性带下总称,试从症状、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