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彩超、CT和MRI的诊断率分别为76.9%,88.5%,94.7%。其中良性肿瘤9例,占34.6%,恶性肿瘤17例,占65.4%。肿瘤完整切除率73.1%。其中恶性肿瘤64.7%,良性肿瘤88.9%。术后良性肿瘤复发2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7例,3例行根治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PRPT早期诊断困难。彩超、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PR阿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脾脏肿瘤23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检查均首先发现脾脏肿块,14例再行CT检查,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1例综合诊断为脾脏囊肿,8例术后病理证实;10例综合诊断为脾脏恶性肿瘤,8例术后病理证实。全组中20例行手术治疗,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无手术并发症。脾脏良性肿瘤预后佳,8例脾脏恶性肿瘤仅2例存活至今。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为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良性肿瘤尽量保脾,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脾切除术及术后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1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6例。肿瘤全切除术12例,联合脏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全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CT检查有助于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11例行CT平扫,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6例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2例。CT正确定位23例(88.5%),正确定性9例(34.6%),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全切15例(57.7%),肿瘤部分切除9例(34.6%),2例行开腹探查仅取活检。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及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而在判断肿瘤组织类型方面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1/2008—12收治的28例原发性腹膜后的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7例,术前能正确诊断仅18例,占64.29%。结论: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B超、CT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其影像表现。6例作CT平扫,16例作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2例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7例。CT正确定位19例(86.4%),正确定性10例(45.5%)。结论CT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定位优于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和B超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26例经病理确诊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以及B超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6例确诊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中存在68例恶性肿瘤,58例良性肿瘤;B超诊断恶性66例,良性60例,误诊12例,漏诊14例;CT诊断良性肿瘤66例,恶性肿瘤60例,误诊2例,漏诊4例。CT诊断灵敏度94.12%、特异度96.55%及准确率95.24%均高于B超诊断的79.41%、79.31%、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结果显示68例恶性肿瘤,其中10例卵巢癌、29例子宫颈癌、16例子宫内膜癌及13例盆腔转移瘤,CT检查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总诊断符合率94.12%高于B超诊断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结果显示58例良性肿瘤,其中32例卵巢良性肿瘤、26例子宫肌瘤,CT检查妇科盆腔良性肿瘤的总诊断符合率96.55%显著高于B超诊断的79.31%(P ...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探讨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对2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早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70.3%与胆囊结石合并存在。胆囊结石病史长达1月~20+年。平均11.4年:24例行B超检查提示4例有胆囊窝内较强回声团。12例干手术前行CT扫描有6例提示胆囊癌。本组早期胆囊癌(Ⅰ期和Ⅱ期)仅占12.5%。而晚期(Ⅲ、Ⅳ、Ⅴ期)占87.5%。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的长期存在有明显相关性;B超检查是原发性胆囊癌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CT的早期诊断作用可能不如B超;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B超和/或CT等影像学检查并实施手术治疗及术中病检,可望早期诊断原发性胆囊癌。  相似文献   

9.
张国建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30-103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982年1月~2002年1月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系膜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晚期以横向活动的腹部肿块和腹痛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9例,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原发性小肠系膜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选择小肠造影、B超及穿刺细胞学等检查。可以获得较高的术前确诊率。预后与肿瘤的组织病理、治疗方法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评价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 5 5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有阳性发现 ,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18例 ( 32 7% ) ,原发性恶性肿瘤 31例 ( 5 6 4 % ) ,转移性恶性肿瘤 4例 ( 7 3% ) ,交界性肿瘤 2例 ( 3 6 % )。其中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 4 9例 ,误诊 6例 ,定位诊断正确率 89 1% ,良恶性诊断符合率 6 6 7%。结论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无创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X线、B超及CT在原发性甲状穷腺机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力进症的X线、B超及CT检查资料。结果:X线检查15例均有明显的骨质改变;颈部B超检查5例中4例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颈部CT扫描3例,结果均与手术病理相符。结论;X线检查是本病影像诊断的基本方法.B超及CT具有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术前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1990年以来诊治的3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20例被误诊,误诊时间1~15个月,误诊率51.3%。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4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9例.回肠8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黄疸等。2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5例获随访,死亡12例,存活8例。B超、CT诊断符合率较低,DSA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结论:误诊的原因为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是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资料,分析近五年临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方法等。该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学诊断证实。肿瘤完整切除13例(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探查和活检1例,其中良性和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和28.57%。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B超、CT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根治性脾切除(必要时合并胰体尾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本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43例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像为:1.腹膜后壁层受压前移;2.腹膜后结构被推前移,被包绕或与肿瘤界面不清;3.其它:本组CT定位诊断正确率83.72%。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囊性和均匀密度的肿瘤都为良性,不均匀密度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CT定性正确: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继发于鼻窦的眼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提高鼻窦源性眼眶肿瘤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73例侵犯眼眶的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性质及原发性部位、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首诊眼科的42例,眼部症状以眼球突出为最常见占60.2%(44/73)、病理检查:良性肿瘤46例,恶性肿瘤27例,CT和MRI检查的定性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8.8%和72.2%,结论:鼻窦肿瘤易侵及眼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多学科联合诊治,对提高鼻窦源性眼眶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较多,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既有原发的,又有转移的。由于腹膜后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故大多在体检时发现,或是肿瘤较大引起压迫症状时发现。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2010年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收治腹膜后肿瘤临床病例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3~77岁,平均(45.46±19.04)岁。33例中,27例是体检时发现的,6例是CT检查时偶然发现的。33例腹膜后肿瘤经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良性患者仅定期随访,恶性肿瘤患者转其他科室进行放疗、化  相似文献   

19.
36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未确诊前的超声诊断与其经手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良性肿瘤3例,占8.33%;原发性恶性肿瘤23例,占63.89%;转移性恶性肿瘤10例,占27.78%。其中超声检出腹膜后肿瘤34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94.44%。声像图特征:多数原发性恶性肿瘤外形不规整,呈低回声,无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良性肿瘤及转移性恶性肿瘤则多数外形较规整,内部回声较均质,彩色多普勒探测,多数恶性肿瘤血流丰富,转移性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血流信息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6例,误诊10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4%;在73例恶性肿瘤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另5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余13例良性肿瘤均诊断正确,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94.2%。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