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例心包积液病人均应用Seldinger法从心尖区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结果 20例均穿刺成功,引流时间3天~30天,平均6.5天,引流积液量350ml~4000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可用于治疗心包积液.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统计穿刺情况、疗效、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 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6例左侧胸壁进针,25例剑突下进针;无严重并发症,1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第2天引流管堵塞,肝素水冲注后再通,引流液300 mL左右后心包填塞症状得到缓解;留置导管时间5~14 d,平均(8.31±1.42)d;总引流量500~1 500 mL,平均(978.16±72.64)mL;治愈26例,治愈率为83.87%,显效5例,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者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许多疾病可累及心包 ,使浆膜及其底层下的表层心肌产生炎症反应 ,引起心包积液 ,使心脏受压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症状时 ,需立即放液减压 ,否则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对 2 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引流和注入相关药物治疗心包积液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9月住院病人 ,男10例 ,女 15例 ,年龄 3 2~ 68岁。其中结核 2例 ,心包转移瘤 10例 ,放射性 8例 ,心肌梗塞后 2例 ,其他 3例。大量心包积液 19例 ,中等量心包积液 6例。其中 5例出现休克 (收…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45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的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5 d,引流量500~15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在B型超声引导下常规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3天导流管不再有液体流出后,拨出引流管。同时用链霉素、异烟肼等规范抗痨化疗,辅以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结果:临床心包压塞症状完全缓解,胸透及胸片复查心影基本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包液性暗区消失。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技术安全、无不良反应、结合规范抗痨化疗等治疗.是治疗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6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剑突下或心尖部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当24h引流量少于10ml 2~3天,B超证实无心包积液后拔管。[结果1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放液最少700ml,最多2700ml,外观为血性心包积液31例,淡黄色积液15例。留管时间最短4天,最长15天,复查B超无心包积液。[结论]该方法引流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少、恢复快,提高了生活质量。特别适用于心包积液量大、年老体弱者。 相似文献
15.
恶性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的出现是肿瘤发展到晚期的表现之一,尤其恶性心包积液,病情发展快、积液量大、心包填塞和心衰症状重、病情反复、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常规穿刺减压需反复多次进行,并发症和风险较多.我院采用经皮心包或胸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恶性积液共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置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6例伴有填塞症状的病人,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人心包腔内行持续引流和局部用药。结果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积液量减少或消失。平均置管时间9天,无穿刺并发症发生,无继发感染,病人耐受性好。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作用和疗效。方法:24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例用18G静脉穿刺针行心包穿刺置入导管引流26例,经导管对结核性,化脓必,肿瘤性的大量心包积液彻底引流,反复冲洗,注入药物。结果:除1例于6月后出现心包缩穿外,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留置导管引流,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避免了反复穿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对71例中等量到大量的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超声定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71例均穿刺成功,引流时间1-14天,引流积液量300 ml-1500 mL,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可以替代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常规心包穿刺术操作的风险一直有争议,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1.4%~20.0%。我们于2003年1月至11月对10例心包积液的住院患采用中心静脉留置管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置管引流组(30例)和单纯穿刺组(28例)。观察两组病人抽液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置管引流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0.00%;单纯穿刺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25.00%。置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纯穿刺组(P〈0.001),操作相关并发症少。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