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脊柱截骨术”一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1第1期20页姜洪和医师发表的《多节段全脊椎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1]一文之后收益甚大,但对其所用之“全脊柱截骨术”一词有不同的见解,特提出与同道商榷。 自1945年Smith-Petersen[2]对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脊柱后凸畸形采用脊柱截骨术(spinalosteotomy)的治疗方法以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把单纯的椎板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圆背畸形称之谓“脊柱截骨术(spinal osteotomy)”。由于近10年来脊柱外科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截骨术也产生了新的分类方法,在解剖上大体分为椎弓截骨术、椎体截骨术和椎弓椎体联合截骨术。…  相似文献   

2.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张光铂  曹永廉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37-739,I001
目的:了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自1985年5月~1995年5月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67例(87膝),其中38例(49膝)获得平均5年4个月的随诊。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7.6%,5年以上组优良率为7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是有效的,它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手术确切重建及术后保持下肢正常力线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上下颌联合截骨术124例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全麻下为上颌后缩及下颌前突畸形实施上下颌联合截骨矫正术124例,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24例,男52例,女72例,年龄15~39(平均22.3±4.67)岁,体重40~95(平均57.3±10.82)kg。术前肝肾功能正常,ASAⅠ~Ⅱ级。术前心电图异常者12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预激综合征和左前半枝阻滞各1例)。手术时间3.5~6h。  相似文献   

4.
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2150例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通过恢复肢体力线,使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受力重新分布,减少内侧间室受力,促进内侧关节软骨自然修复,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功能。但需严格选择手术指针,行外侧闭合或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采用钢板内固定或环形外固定架矫形,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选择矫正角度,避免下肢力线的过度矫正,保持正常胫骨后倾角,可达到临床满意效果。该文就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实施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报告1组成年人髋臼发育不良(DDD)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RAO)的疗效。方法:采用王金成改良Ollier髋外侧入路,行大粗隆截骨,截骨块连同臀中肌一起向近端反转,在关节囊外距髋臼骨性边缘约1.5cm处做穹隆状截骨,将整个髋臼以球形方式截断并向前、外、下方旋转,覆盖股骨头。结果:12例患者经平均2.5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RAO手术是治疗成年人DDD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及生理特点,明显降低患髋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宽鼻背缩窄截骨术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阳  陈兵  柳大烈  曾高  康虹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8):1054-1056
目的:总结运用内外侧联合截骨术治疗鼻背宽大畸形的经验.方法:经鼻小柱旁入路行鼻骨内侧截骨术,经鼻内梨状孔处黏膜切口或口内上齿龈沟切口,沿鼻颌沟行外侧截骨术,内、外侧联合截骨治疗鼻背宽大畸形.结果:本组24例患者,术后随访2个月~10个月,效果满意,鼻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内外侧联合鼻骨截骨能有效地矫正鼻背宽大畸形,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足母外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20例,36病足)和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50病足,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足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两组病人患足疼痛情况,测量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us angle, IM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联合手术治疗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为(33.75±5.27) ml,手术时间为(55.14±12.89) min,均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12.88±4.75) ml,(27.67±10.1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18;t=4.293,P=0.012)。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1年的VAS评分[(3.24±0.98)分、(2.17±0.45)分、(1.31±0.12)分]均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3.42±0.74)分、(2.57±0.36)分、(1.88±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P=0.028;t=2.991,P=0.017;t=2.542,P=0.021)。两组病人术后的HVA、IMA、AOFAS评分、满意度评分、AOFAS优良率比较,联合手术治疗组[12.67°±2.13°、8.31°±1.02°、(81.21±9.24)分、(91.67±4.12)分、88.8%]优于Chevron截骨治疗组[10.42°±3.52°、7.59°±1.33°、(62.22±6.42)分、(75.32±5.91)分、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37;t=2.984,P=0.029;t=3.342,P=0.012;t=3.943,P=0.007;χ2=7.274,P=0.032)。结论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具有更好的术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双L截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徐立录作者自1988~1994年,采用小切口双L截骨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中男性94例,女性56例;年龄21~68岁,平均43.9岁;病程7d~5年。急性发...  相似文献   

10.
背景:跖痛症是指发生于跖骨头下方的前足疼痛,可由解剖结构异常、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诱发。其病变主要是因为前足集中的局部应力负荷反复作用造成。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大部分跖痛症而言,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可采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恢复前足正常的应力分布。目的:探讨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应力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跖痛症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应力性跖痛症患者65例,其中42例(63足)患者资料完整,得到随访,男8例(13足),女34例(50足);年龄39~78岁,平均56-3岁。单侧11例,双侧31例;病变于第2跖骨头下24例,第3跖骨头下ll例,第2、3跖骨头下同时累及7例。合并跖趾关节脱位12例,跽外翻畸形16例,跖间神经瘤5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32足),B组23例(31足)。A组采用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B组采用Jacoby截骨术治疗,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局部疼痛症状、患者足底应力变化、足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手术前后疼痛缓解均有显著性差异,以Weil截骨组疼痛缓解更明显,但两组间疼痛缓解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趾跖骨头下应力峰值明显下降。Weil截骨组,手术前后立位时和足跟抬高时的病变跖骨头下应力分别下降35%和51%;Jacoby截骨组分别下降25%,n4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优,A组24足(占75%),B组22足(占71%);良,A组6足(占18.8%),B组5足(占16.1%);可,A组2足(占6.2%),B组4足(占12.9%)。A组优良率为93.8%,B组为87.1%。结论:对于应力性跖痛症患者,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确切的效果。但weil截骨术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Jacoby截骨术对初学者更易掌握。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体需求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植骨的术后骨预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43例,分为A、B两组,A组术中植骨(骨移植或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B组未植骨,比较两组骨性愈合程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骨愈合时间(16.42±1.53)周,B组骨愈合时间(17.80±1.72)周(P=0.08)。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钢板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植骨也可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lter骨盆截骨与转子间内翻联合截骨术治疗Pcrthe's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对9例有股骨头骨骺塌陷和包容不良合并半脱位的5~13岁(平均7.4岁)患儿,同时完成Salter骨盆截骨和转子间内翻联合截骨术,利用转子间取出的楔形骨块行髂骨截骨间隙内嵌入植骨,6例双截骨端用双克氏针交叉固定,3例髂骨截骨端双克氏针交叉固定,转子间截骨端用90°小钢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4~8年,全部顺利完成骨愈合,X线形态测量包容良好,头基本恢复圆形,临床Harri's评分平均术前78分改善到术后随访时的98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Slter骨盆截骨与转子间内翻联合截骨对Perthe's病的扁平化后遗症和继发性髋臼指数增高的防止效果满意,对年龄小、病程短、髋关节形态明显异常者矫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的胫骨扭转角和足前进角的变化,探讨胫骨内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并髌股关节炎患者24例(30膝)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男5例7膝,女19例23膝;年龄49~55岁,平均53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以足印迹法测量患侧足前进角,同时于术前和术后行CT扫描,测量患侧胫骨扭转角。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术前患侧足前进角为8.95°±2.99°,术后6个月时为-2.23°±4.11°;术前胫骨扭转角为33.77°±8.12°,术后为21.27°±8.48°。统计学分析显示足前进角和胫骨扭转角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扭转角比术前减小12.50°±2.60°,术后足前进角比术前减小11.08°±2.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使胫骨内旋和足前进角减小,影响手术的效果及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重症脊柱畸形是脊柱外科难治疾患之一,许多学者进行了不断的探讨,以求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3]。作者自1988年3月以来,应用自制的脊柱截骨器械,采用畸形顶椎全脊椎一次楔形截骨术,矫正重症脊柱畸形30例,平均矫正率68.3%,经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3~31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结核性脊柱后凸6例,术前平均弯度92.1°(Cobb法),术后平均弯度29.2°,术后平均身高增加5.1cm。截骨部位,T102例,T112例,Tl2 6例, L; 10例, L。 6例, L。 2例, L。 2例。术中输血600~2000ml(平均1100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6.2±9.7)个月.患足切口均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有限元素方法比较分析传统的股骨转子下封闭楔形外翻截骨术与自行改良的“Z”形转子间外翻截骨术的术后力学差异。方法利用标准人造股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建立术前股骨颈夹角分别为120°、110°、100°和90°的4个股骨颈内翻的实体模型,分别经传统的转子下封闭楔形外翻截骨术与自行改良的“Z”形转子间外翻截骨术两种不同的外翻截骨矫正手术后,将股骨颈夹角一致矫正为15005并据此建立有限元素模型。模型施力条件为单脚站立;材料设定为线性、均质,截骨界面设定为接触形态给予摩擦系数,并针对两种不同截骨术在4种不同外翻角度条件下,两者术后的股骨形态、截骨面及固定钢板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股骨颈夹角90。情况下,以传统式截骨术矫正为150。后,股骨整体严重变形,且邻近截骨区域有明显应力集中现象;而改良“z”形截骨术矫正4种不同术前股骨颈夹角的股骨为150。后,四者间的股骨表面应力分布无明显差异;术前股骨颈夹角为90°时,“Z”形截骨术后股骨变形较小,截骨面的应力较高。结论 以“Z”形转子间截骨术矫治较大角度的股骨颈内翻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Ludloff截骨和跖骨基底斜楔形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近期临床结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男2例,女19例)29足实行拇外翻矫形手术。Ludloff截骨术7例(11足),基底楔形截骨14例(18足)。采用AOFAS评分对患足进行临床功能评价,同时拍负重位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随访结果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随访时间5~13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23足基本无痛(Ludloff截骨9例,基底斜楔形截骨14例),6足偶有疼痛或轻微疼痛(Ludloff截骨2例,基底斜楔形截骨4例)。有两足拇外翻纠正欠佳(基底斜楔形截骨),但无疼痛症状。18人,26足基本恢复正常活动。3人,3足(其中1人为双侧,但只有1足有症状,Ludloff截骨术1例,基底截骨术2例)在长距离或长时间行走时出现疼痛。术后AOFAS评分平均为83分(58~92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的有17人,24足(Ludloff截骨术10例,基底截骨14例);感觉较好的2人,3足;感觉一般的2人,2足(Ludloff截骨术1例,基底截骨1例)。对外形满意的19人,26足(Ludloff截骨术10例,基底截骨16例);一般的1人,1足(Ludloff截骨术);不满意的1人,1足(基底截骨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最终的临床结果没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全脊椎楔形截骨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节段全脊椎楔形截骨术姜洪和,王长纯,高吉昌,商广友我科在沿用Smith-peterson所设计的椎弓楔形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这一术式的基础上,于1985年6月开始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截骨器械及新术式──多节段全脊椎楔形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至1993...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女,58岁,因双足疼痛不适11年于2019年6月17日至我院就诊.查体:双侧前足明显增宽,足横弓消失,双足拇外翻畸形(见图1A),前足第1跖趾关节内侧明显突起,左足第2~5趾屈曲畸形,第2 ~5 跖趾关节脱位.入院诊断:① 类风湿关节炎;② 双足拇外翻畸形;③左足第2~5锤状趾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