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128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分成4组:完全瘫痪,不完全瘫痪,根性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测量初次X线片骨折脱位处椎管最小矢状径及相邻的未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Pavlov值。结果:损伤节段椎管最小矢状径;除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相差十分显著。未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Pavlov值:A、B组与C、D组间分别有显著、十分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定量研究表明:脊髓的损伤程度与骨折脱位部位椎管最小矢状管径有关;永久性脊髓伤的患者在损伤发生前就已存在颈椎管狭窄;颈椎骨折脱位时颈椎管较宽者比较窄者更可能幸免于脊髓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3.
颈椎矢状骨折7例报告金正帅1王道新1陶松年1李翔1颈椎矢状骨折为颈椎骨折特殊型,其断面位于椎体矢面。国外文献报道不多〔1~3〕,国内尚无报道。复习我院1987年~1996年间住院颈椎骨折病人的CT片,发现矢状骨折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  相似文献   

4.
<正>颈椎矢状位骨折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颈椎损伤类型。但是,该类损伤往往导致严重神经损伤四肢瘫痪,病死率亦较高[1~3]。笔者自2002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矢状位骨折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矢状平衡的影响及各矢状平衡参数与临床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探索可以预测术后疗效的平衡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4于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8岁。比较术前、术后各矢状平衡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的变化,探究各矢状平衡参数之间及其与临床恢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9分,术后平均13.1分,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1.8%。术前矢状平衡参数:C_0-C_2 Cobb角为(21.4±1.1)°,C_2-C_7 SVA为(25.3±1.2)mm,T_1-Slope为(25.1±1.2)°;术后末次随访时:C_0-C_2 Cobb角为(24.2±1.0)°,C_2-C_7 SVA为(29.2±1.5)mm,T_1-Slope为(28.5±1.4)°,三项参数术后较术前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NDI、VAS及SF-36评分分别为(22.1±5.2)分、(2.9±1.2)分和(41.3±6.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以上评分分别为(11.7±5.1)分,(1.3±0.9)分,(52.4±6.8)分,三种评分术后较术前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_0-C_2 Cobb角增加值及术后T_1-Slope增加值均与C_2-C_7 SVA增加值呈正相关,术前C_2-C_7 SVA与术后JO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于颈椎矢状平衡产生明显的影响,术后颈椎有发生前倾趋势。对于术前存在高C_2-C_7 SVA的患者,术后发生颈椎矢状平衡失衡的危险性增加,严重的颈椎矢状平衡失衡可导致患者颈部疼痛、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三角函数知识推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关系的公式:d=h×(sinβ/sinα-1),α角是术前椎板与冠状面的夹角,β角是术后椎板与冠状面的夹角,h是双开门椎弓正中劈开点到两侧椎板开门处连线的垂直距离,d是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在2010年9月~2014年4月期间实施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其中C3~C7节段20例,C3~C6节段12例。术前及术后1周时在C3~C7节段各椎弓根层面的CT轴位片上应用PACS软件测量α、β、h、d。根据所测量的C3~C7各节段α、β、h值,应用公式计算相应节段的d值。应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节段PACS软件直接测量所得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和公式计算得出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两组数据,以验证此公式的正确性。结果:C3~C7各节段公式计算得出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分别为5.15±0.47mm、5.39±0.47mm、5.22±0.37mm、5.25±0.25mm、4.35±0.35mm;PACS软件直接测量所得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分别为5.17±0.40mm、5.43±0.52mm、5.27±0.44mm、5.29±0.28mm、4.38±0.33mm;将各节段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t值分别为0.42,0.68,1.58,1.38,1.11,各节段的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节段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8953,0.8155,0.9159,0.7821,0.9238,各节段的两组数据间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公式d=h×(sinβ/sinα-1)准确反映了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椎板开门的角度能预测椎管矢状径的增加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亚洲黄种人群颈椎矢状位曲度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32名成人无症状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及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0-C2角(Occiput-C2 angle)、C2-C7角(C2-C7 angl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头部重心(center gravity of head,CGH)~C7 SVA(CGH-C7 SVA)、C2-CGH SVA,和胸椎矢状位参数:T1倾斜角(T1 slope)、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脊柱-骨盆的方向性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全脊柱矢状位参数:脊柱骶骨角(spinal sacral angle,SSA)、C7-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C7-S1 SVA)。使用Toyama等颈椎矢状位序列分型方法将所有志愿者分为三组:前凸组,后凸组,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并比较三组人群各参数间差异。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单因素ANOVA分析相关数据。结果:C0-C2角的平均值是15.13°±6.69°,C2-C7角的平均值是12.03°±7.64°。C2-C7 SVA平均值是18.67±7.96mm,CGH-C7 SVA的平均值是22.95±12.18mm,CGH-C2 SVA的平均值是7.08±5.38mm,T1 slope平均值是26.33°±7.01°。三组志愿者中,前凸组共43名(占32.6%),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共74名(占56.1%),后凸组15名(占113%)。C2-C7角与T1 slope(r=0.422)相关,T1 slope与TK(r=0.434)、TK与LL(r=0.574),LL与SS(r=0.459),SS与PI(r=0.727)相关。三种志愿者中C2-C7角,CGH-C7SVA,Tl slope,TK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无症状成人亦存在颈椎的变直或鹅颈畸形甚至后凸改变。颈椎后凸表现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局部问题而非整体脊柱骨盆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9.
生理上直立脊柱的矢状位平衡能够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维持椎体间对齐,颈椎功能紊乱及颈椎终板负荷过重会出现颈椎疾病。近年来研究中衡量颈椎矢状位平衡常用的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胸1倾斜角、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脊柱-颅角、颈部斜率、胸廓入口角以及胸1倾斜角减颈椎前凸。各参数间存在相互关联:胸廓入口角近似等于颈部斜率与胸1倾斜角之和,胸1倾斜角、颈椎前凸分别与脊柱-颅角呈负相关;颈椎前凸、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分别与胸1倾斜角呈正相关。另外,有研究发现,腰椎前凸减胸椎后凸(LL-TK)是颈椎曲度(CC)的独立影响因子,二者存在如下关系:CC=10-(LL-TK)/2。通过测量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可以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预后,目前常用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颈椎前凸,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及胸1倾斜角;无症状人群颈椎参数不仅与年龄、性别相关,可能还与种族相关,此外,体位变化也会对部分颈椎参数产生影响;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对脊柱排列进行更全面评估的重要性,胸1指数与第2颈椎-骨盆倾斜角可以反映颈椎与脊柱整体的关系;理解胸腰椎区域和全脊柱排列对颈椎畸形的影响,以及矫形手术方案的标准化设计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的增多.颌面部骨折病人迅速增长.并且由于CT检查技术的普及以及三维重建的应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得到明确的诊断和定位.近几年来本院共收治了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髁状突矢状骨折脱位的病人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颈脊髓矢状径MRI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脑脊液柱矢状径)正常参考值,筛选出较科学的评估颈脊髓病的影像学标准.方法 在120例正常人颈椎MRI片上,对各节段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桥脑-延髓交界处矢状径)进行测量,计算脊髓矢状径与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以及脊髓矢状径和M值的比值(C/M值),研究它们与性别、年龄和颈椎长度的相关性.评估脊髓矢状径与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和C/M值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脊髓矢状径、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脊髓矢状径和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和C/M值男女无差别(P>0.05).颈脊髓矢状径和M值随着颈椎长度的增加而增加(r=0.215,P=0.010;r=0.151,P=0.020).颈脊髓矢状径和颈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与年龄成呈相关(r=0.242,P<0.01),与颈椎长度无明显相关(r=0.082,P=0.200).C/M值与年龄和颈椎长度均无相关性(r=0.06,P=0.359;r=0.003,P=0.900).结论 C/M值能够很好评价颈脊髓萎缩、受压、损害的状况,它很少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是临床评估颈脊髓疾病的良好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无脊髓神经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将我们收治的21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报告如下,并试以解释其损伤机制和提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6例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前、术后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法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早期死亡1例。15例获1~6年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者7例,明显改善者6例,2例无改善。结论完整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行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后行棘突“8”字张力带钢丝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无椎前高信号组,其中椎前高信号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21~83岁,平均(58.10±14.78)岁;无椎前高信号组61例,男49例,女12例,年龄32~77岁,平均(55.05±10.36)岁。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下颈椎各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并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椎管狭窄节段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ASIA运动评分椎前高信号组为52.56±31.97,无椎前高信号组为67.70±22.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椎前高信号组患者的髓内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椎前高信号组(P=0.006);两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与损伤节段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存在正相关(P=0.003),且椎管狭窄节段越多,ASIA分级越差。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过伸伤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均与伤后神经功能相关,而存在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更易遭受严重的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15.
在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业中发生颈椎骨折 ,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瘫痪病人中占一定比例。对这部分病人的处理 ,目前仍有很大争议 ,尤其对晚期脊髓损伤。我们对早期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瘫痪 32例病人 ,根据损伤程度不同 ,临床体征不一 ,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中 ,男 30例 ;女 2例。年龄 7~ 5 5岁 ,平均 36岁。颈椎骨折 6例 ,颈椎骨折脱位 18例 ,单纯颈椎脱位 8例。屈曲型损伤 30例其中椎体压缩粉碎性骨折 ,或椎体粉碎型骨折 2 4例。过伸型损伤 2例 ,均为椎体脱位合并椎体、椎板骨折。损伤部位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屯009年9月收治16例创伤性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齿状突骨折7例,寰枢椎脱位5例,Hangman骨折2例,Jefferson骨折2例。9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2例。除7例采用颈椎牵引及支具固定外,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术2例,Apofix寰枢椎后路固定+植骨融合2例,枕颈融合术1例,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个月。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经6个月以上随访骨折或植骨获愈合,未见内置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枕颈融合术后2年因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死亡。9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上颈椎不稳均获得有效治疗。结论上颈椎外伤性失稳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和移位状况。AndersonI、Ⅲ型齿状突骨折和LevineI、Ⅱ型Hangman骨折经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齿横韧带损伤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及不稳定的Jefferson骨折和Hangman骨折应手术治疗。寰枢椎后路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外伤性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可靠、短节段固定、三维固定、融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alo—Vest架对急诊外伤所造成的颈椎骨折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自2001年至2003年4月,我科对12例急诊颈椎骨折及脱位患者采用Halo—Vest架复位固定治疗,其中寰枢椎脱位4例,C3~6椎体骨折6例,C4-5椎体骨折伴脱位1例,C5~6椎体骨折伴脱位1例,18例患者中6例无神经压迫症状,3例有轻度神经压迫症状,3例为不全瘫,无全瘫病例。结果经4~28个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达完全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Halo-Vest架解决了患者行颅骨牵引长期卧床的痛苦,对急诊外伤所造成的颈椎骨折及脱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患者上颈椎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22年7月行上颈椎手术的1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矢状位参数,包括枕颈角(C0-C2 Cobb角)、下颈椎曲度(C2-C7 Cobb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2-C7 Cobb角为15.18°±12.41°,小于术前的24.30°±15.57°;末次随访时患者的T1倾斜角为28.09°±15.20°,大于术前的24.14°±1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者C0-C2 Cobb角和C2-C7 SVA增大,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ΔC2-C7 Cobb角与术前C2-C7 Cobb角的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2-C7 Cobb角>20°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颈椎曲度减小。结论:接受上颈椎手术的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下颈椎曲度减小,术后下颈椎曲度的丢失与术前C...  相似文献   

19.
颈椎骨折脱位并发的椎动脉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椎骨折脱位并发的推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易发因素,方法:1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均接受颈椎MRI及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3例合并有椎动脉损伤(均为单侧),由屈曲暴力致伤及存在小关节脱位。嵴髓损伤均为A级(ASIA标准)。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可能并发椎动脉损伤、脊髓完全性损伤及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应常规进行MRA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椎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18.3(48~86)岁。随访时间22.7±11.3(9~4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C1-2 Cobb角、C2-7 Cobb角、颈椎弧弦距(cervical arc chord distance,CACD)、颈倾角(cervical tilting,CERT)、颅倾角(cranial tilting,CRAT)、颈总角(cervical global alignment,CGA)、T1倾斜角(thoracic 1 slope,T1S),C7倾斜角(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线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入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