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血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许多国家主张进行高血压管理,但管中治疗对改善高血压人群预后有何作用意见不一。此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血压防治策略的制定。本文依据北京东城区鼓楼地段1982-1987年高血压随访管理资料,并借助计算机与地段疾病监测死亡资料相核对,比较不同服药病人心,脑血管病预后,探讨高血压人群治疗效果,通过对1982-1987年1289例高血压计4283次的年内服药及年内预后情况的观察,作粗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威  邢丽丽  杨勇  杨学军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2-743,73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一社区高血压及高危人群进行为期一年的规范化管理与个体化健康行为指导,摸索出一套适合在社区中开展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方法以2002~2003年“北京市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筛选出的高血压及高危人群作为干预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干预对象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情况并测量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知识知晓率、体重控制率、限制食盐率均高与干预前(P<0.05);血脂水平比干预前明显下降。结论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干预对提高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自我管理2种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0年6月对有依从性、自愿参加监测的501名高血压患者(I组)进行1年的规范化管理服务。2012年5月将244名高血压患者(Ⅱ组)分成21个小组,开展为期6周的自我管理干预活动。通过对两组间和组内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行为指标的比较,评估2种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I组“酗酒”和“终身性疾病”的知晓率,“按医嘱服药”、“低盐”、“低脂”、“自测血压”等行为改变率和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提高。干预后Ⅱ组“诊断标准”等8项知识知晓率和“按医嘱服药”、“低盐”、“低脂”、“自测血压”等行为改变率及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提高。组问比较中,干预前Ⅱ组知识知晓率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Ⅱ组“低盐”、“低脂”、“自测血压”、“控制体重”、“与病友交流互助”的行为改变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促进其行为改变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982年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医院地段居民中1,248例高血压病人的管理。通过发现病人,建立病历,定期复访和年终总结四个步骤,掌握地段年初、年末患病人数、病人的并发症、死亡、防治效果等,並且结合疾病监测门诊进行防治。家庭访视每年一次,作到既基本了解情况又适应于目前基层卫生组织的能力,使工作能切实展开。1982年地段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年初现患率12.47%,年末现患率11.20%,脑卒中发生率1.30‰。病人因脑卒中、冠心病等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共101例,占居民总数的7.54‰。通过管理血压达有效下降占24.34%,各症状减少约1/3人次。未见到经常服药,不经常服药或未服药对人群中血压下降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981年6~11月在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医院地段15岁及以上居民7,924人的调查结果,居民高血压现患率为11.43%,标化患病率为8.64%,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20%及8.02%,男性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50%及6.32%,男性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22%及7.54%。说明吸烟、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既吸烟又饮酒者与只吸烟或饮酒者作了比较,初步观察到既吸烟又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只吸烟者及饮酒者,显示吸烟饮酒的协同作用比只吸烟或饮酒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改善高血压人群生活方式和降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沪东社区2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对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探讨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行为的改变情况及患者血压变化。结果 (1)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干预后高盐摄入、高脂摄入、吸烟、酗酒及存在心理障碍等生活行为均有所改善。(3)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显著性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积极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善武 《工企医刊》2012,25(6):43-44
目的了解健康干预对农村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综合干预措施针对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干预。结果高血压患者认知、行为方式有明显变化,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能有效降低危险因素,对高血压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部分人群食盐摄入调查及高血压限盐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北京市"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工作,了解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水平,并观察限制食盐摄入量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东城区、朝阳区和房山区的5个综合防治示范社区6岁以上人群进行食盐摄入水平调查及2个月的高血压患者限盐干预活动。结果从5个社区6岁以上人群24小时尿钠检测结果看,居民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2.1克。结论不论是采用盐勺等量具,还是改用低钠盐均可起到降低食盐摄入量的目的,若两种措施共同使用,效果更加明显;限盐对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川省苍溪县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试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对苍溪县健康促进试点村居民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试点村居民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现况调查.[结果]苍溪县健康促进试点村居民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知识、行为、态度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对高盐饮食、吸烟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吸烟行为的改变等共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提高了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使居民产生了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评价与分析干预效果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调400人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与分析对其开展社区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研究对象坚持锻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和药物依从性3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教育程度、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以及是否规律服药为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应加大利民卫生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促进居民健康改善;加强对能够胜任社区慢性病健康干预工作的适宜人才的培养;提高对社区规范化管理考核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东城区高血压社区管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开展城市慢性病预防自1989年起在北京市东城区疾病监测点作高血压调查,将居民按居委会随机分组,对干预组高血压进行管理,定期家访,健康教育,家庭保健指导。1991年共管理3190例患者,与1989年基线调查相比,高血压患者吸烟率下降8.37%,戒烟及减少吸烟增加5.81%,饮酒率下降8.77%,注意少吃盐增加5.49%,DBP<95mmHg者增加27.81%。将上述各指标在干预组和对照组与基线调查相比,二者差别显著,说明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卡子湾街道办事处育林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对其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共9次的随访干预,对其中100名愿意进行血生化检测的患者进行了干预前后的血糖和血脂检测。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由3.89±2.40分提高到8.40±1.03分(P〈0.01)。干预后,调查对象测过血压的比例由89.0%提高到95.7%,运动参与率由44.2%提高到74.6%,膳食清淡率由28.6%提高到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由70.3%提高到90.3%(P〈0.01),控制率由32.9%提高到62.6%(P〈0.01)。进行了血生化检测的高血压患者,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成效明显,应研究有效提高良好行为形成率的措施,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综合性干预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许昌市东城区半截河社区,将1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综合干预组102例,对照组94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降压药物治疗,综合性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2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综合干预组102例,对照组94例。遵医嘱服药率,干预组为94.12%,对照组为52.13%(P<0.01)。高血压知识与生活行为正确率,干预前2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有效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限酒或不饮酒、适当体育运动的正确率,干预组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干预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组均高于干预组(P<0.01),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1)。[结论]城市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凤凰社区高哑压患者的知识、行为及生命体征,评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抽取22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和体格检查,数据通过Epidata软件录入后,经SFSS统计分析。结果干预使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下降明显,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女性,平均收缩压下降6mmHg;各年龄段中以55~64岁年龄组血压下降幅度最大;体重指数(BMI)正常者增多,超重和肥胖者减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提高.不吸烟者达到80.7%,只有8.7%的人饮酒,吃盐量也下降,治疗率达到95.8%。结论在社区实施此种健康教育对防治高血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现行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高血压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在管理组(n=549)实施高血压细节管理,对照组(n=200)采用现行的高血压管理模式。结果管理组末期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较基线下降3.94和1.72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基线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末期腰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较基线明显上升,HDL-C较基线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管理组在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知识知晓率、治疗规范性和满意度指标提高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细节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危险因素,较现行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宝山区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和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监控,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定义和危险因素分层,对社区1294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干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3年的社区干预管理,血压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收缩压平均下降了9.86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9.31mmHg。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吸烟、过量饮酒与不合理饮食(嗜盐)、超重等比例明显下降,而参加体育锻炼、遵医嘱正规服药、定期测血压等比例明显上升;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很大提高。结论本研究所运用的管理模式效果良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北京市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高血压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血压患者134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进行连续4年的综合干预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压达标率由2007年的71.64%上升到2010年的86.57%;对相关知识点的知晓率显著升高,达到90%以上;能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遵医嘱规律服药的患者比例较2007年提高了约30%,其他不良行为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血压达标率和行为改变率,是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When more than one follow-up measurement is analysed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re is no consensus how to analyse the overall intervention effect in a proper way. Mostly,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covariance is used, because with this method a correction is made for possible regression to the mean. However,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mostly) leads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A possible solution is the use of autoregression, although this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best solution, because it leads to an overcorrection. Due to these flaws,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is introduced in which a correction for the baseline value is made for the first follow-up, but no correction is made for the remaining follow-up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