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健东 《吉林医学》2011,(35):7458-7459
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和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后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方法:对骨性Ⅰ类,牙性Ⅱ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共49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单纯改良摆式矫治器组21例,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组28例,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单纯改良摆式矫治器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0 mm,切牙平均前移了3.3 mm,磨牙宽度平均缩小了0.2 mm。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0 mm,切牙平均前移了1.5 mm,磨牙间宽度增加2.5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使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对患者依赖性低,但对于上前牙较唇倾,面型要求高的患者,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后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于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轻中度拥挤的患者,通常采用摆式或口外弓等一种矫治器推上颌磨牙向远中,以达到矫治的目的[1],效果良好.但当第二磨牙萌出以后,单一矫治器往往难以完成,或矫治时间较长,或引起前牙过度前倾[2].作者采用简易摆式联合口外弓同时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牙列拥挤临床上常采用拔牙减数矫治,对于一些病例,推磨牙向远中得列间隙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临床上找准治疗时机推磨牙向远中,可减少拔牙率,使一些对拔牙持恐惧心理的病人得到满足.本文仅对混合牙列晚期,恒牙列早期的轻中度拥挤患者应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矫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外弓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优势。方法总结安氏II类磨牙关系并伴有牙弓轻、中度拥挤或上前牙前突患者5例,先采用口外弓推磨牙往后,再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两侧牙弓平均共获得间隙4.6 mm,排齐了牙列,同时改善了上牙弓的前突和后牙的牙合关系。结论对于由于乳磨牙早失,上颌恒磨牙前移,导致上颌牙弓轻中度拥挤或前突的一些临界拔牙病例,推磨牙往远中移动无疑是最好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16例患者,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在应用摆式矫治器前、上颌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牙齿测量项目、骨骼及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16例经过(5.1±1.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矫治后,前牙覆盖增加,覆减小;上唇突度增加;下后面高距、下颌综合长度、升支高度有所增加,而上下颌骨变化较小。结论: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疗效可靠,可用于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的矫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远中移动磨牙的临床效果,为正畸治疗时远中移动磨牙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3例安氏Ⅱ类错患者,对其中13例采用了微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和9例采用口外弓作为支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SNA、SNB、ANB、U1-X、U6-X、U1-Y和U6-Y来评价两种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微种植体的患者ANB和U6-X减小,U6-Y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接受口外弓治疗的患者,其ANB显著降低,U6-X显著增大(P<0.01),SNB和U6-Y显著增大(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均发挥了强支抗作用,在上颌磨牙矫治过程中,口外弓提供较高力值,对磨牙远中移动力强,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微种植体支抗提供持续轻力,治疗体验更好,患者依从性高,治疗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徐连本  郭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07-507,535
目的:介绍腭托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对腭托和口外弓在方丝弓增强支抗方面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在加例需要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选用腭托加强支抗;对照组:选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比较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0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5mml对照组:除3例因配合较差改用其它方法外,其余病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2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mm。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腭托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代替口外力的作用,起到磨牙强支抗的作用。该型腭托具有操作简单,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贾方  杨红 《河北医学》2006,12(11):1162-1164
本文将对口外弓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和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及注意事项综合介绍如下:1口外弓在正畸中的发展1.1口外弓的提出及发展:1866年,k ing[1]首先使用了头冒面弓Angle与case[2]等与19世纪末首次提出使用口外唇弓腭侧移动上前牙。30年代发明应用了头帽面弓。40年代Open-he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口外弓结合唇挡推磨牙向远中软组织变化。方法:12例(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08±4.42岁,观察口外弓结合唇挡推磨牙向远中软组织相应指标。结果: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推磨牙向远中6个月后,II类咬合关系恢复至安氏I类关系。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小,上唇位置后缩,上唇长度、上唇厚度、下唇厚度增加,面型变为较平直的面型。结论:口外弓配合唇档就能获得较满意的远移磨牙,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变为较平直的面型。  相似文献   

11.
12.
腭托与口外弓在方丝弓增强支抗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腭托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对腭托和口外弓在方丝弓增强支抗方面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在40例需要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选用腭托加强支抗;对照组选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比较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0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5mm;对照组除3例因配合较差改用其它方法外,其余病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2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mm.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腭托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代替口外力的作用,起到磨牙强支抗的作用.该型腭托具有操作简单,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摆式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对12例(骨性Ⅰ类,牙性Ⅱ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0~13岁.通过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观测比较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中切牙的近远中变化,及磨牙区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3 mm,第一前磨牙平均前移了2.5 mm,切牙平均前移了3.3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宽度平均缩小了0.2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较好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效率高、效果好,属于非患者依赖型矫治器,对于因磨牙前移造成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着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New distalizer矫治器与Pendulum矫治器2种方法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轻、中度拥挤病例,按照配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分为2组,分别使用New distalizer矫治器(N组)和Pendulum矫治器(P组)进行不拔牙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2组矫治前后牙颌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种矫治器的戴用时间上,N组明显短于P组,P<0.01;矫治前后相比较,两组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明显,但磨牙远中倾斜N组1.0°±0.8°,P组3.7°±0.8°,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组上颌前牙唇向倾斜1.2°±1.7°,改变不明显,P组2.4°±2.4°,矫治前后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两种矫治器都能有效推磨牙远移,但New distalizer矫治器表现出快速、整体地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前牙支抗消耗相对要低。  相似文献   

15.
固定式横腭杆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固定式横腭杆、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 ,对其上颌磨牙前移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前者支抗丧失较后者多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固定式横腭杆同样可获得较好的支抗控制 ,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摆式矫治器联合Ni-Ti推簧在自锁托槽系统上推磨牙远中移动的疗效。方法测量7例采用自锁托槽系统上运用该装置远移磨牙病例的矫治前后模型,测量磨牙远移的长度,磨牙区的宽度及前牙覆盖的变化。结果推磨牙远移的时间为1.6~3.7个月,平均为2.1个月;磨牙远移的平均速度为2.2mm/月,获得平均每侧5.5mm的间隙,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宽度平均增加2.0~2.2mm,前牙覆盖平均增加1.8mm。结论摆式矫治器联合Ni-Ti推簧在自锁托槽系统上是极为有效的快速推磨牙远移的矫治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与口外弓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15~26岁安氏Ⅱ1类错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口内联合支抗和口外弓增强上颌磨牙的支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矢状方向上,口内联合支抗组的U6A-RL和U6S-RL分别增加1.13 mm和1.64 mm,口外弓组为0.95 mm和1.34 mm,但均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两组的磨牙近中倾斜角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口内联合支抗组的U1A-RL和U1E-RL分别减小2.38 mm和4.96 mm,口外弓组为2.69 mm和5.04 mm,两组的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分别减小15.22度和13.15度,上颌突度分别减小1.25 mm和1.50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上,两组的支抗磨牙伸长量、下颌平面角和面高比例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口内联合支抗具有与传统口外弓同样的强支抗效果,且戴用不需依赖患者配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作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0例,口外弓支抗组1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反映牙、颌、面形态特征的标志点位置变化,并通过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矫治后在矢状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56±1.37)mm,上唇突点后移(4.36±0.79)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56±0.66)mm,上唇突点后移(3.86±0.73)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5±1.36)mm、(1.81±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压低(1.96±0.82)mm,上第一磨牙压低(1.59±1.15)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伸长(0.60±0.74)mm,上第一磨牙伸长(0.24±1.7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U1-SN角减小(16.76±2.85)°、口外弓支抗组U1-SN角减小(20.10±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备较强的矢状向支抗作用,同时具备有传统口外弓支抗难以实现的垂直向支抗能力,有效压低前牙以利于矫正深覆、露龈笑畸形,压低上磨牙以利于骨性Ⅱ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推磨牙向远中往往多用口外弓。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向远中装置,临床上用来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咬合,减少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拔牙率[1]。但是口外弓每日戴用时间较长,虽然其牵引力的方向与作用点的调控很大程度上由医生掌握,而其大小力值控制与戴用时间较大程度地依赖患者的合作与配合。临床上少数患儿往往因配合情况欠佳而错过矫治时机并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卢建东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68+30-68,30
目的比较使用口外弓与Nance弓增强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拥挤伴前突的患者20名,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口外弓和Nance弓增强支抗,对治疗前后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结果口外弓组上颌磨牙位置较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外弓支抗比Nance弓支抗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