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血脂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32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统计分析127例(观察组)长期服用血脂康联合阿司匹林患者及200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脑梗死复发率观察组为8.66%,对照组为20.5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长期服用血脂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蚓激酶或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蚓激酶或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2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统计分析42例(观察组)长期服用蚓激酶(22例,一日120~180U,服药时间>150 d)或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20例,一日50~70 mg,服药时间>150 d)的患者及85例(对照组)未正规服用抗凝药物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结果脑梗死复发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30.5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长期服用蚓激酶或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病例76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治疗组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0.2g,3次,日,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流变学。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好。结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单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及血液流变学改善,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中风复春汤(葛根、川芎、水蛭、黄芪、全虫、地龙、三七参、丹参、山楂等)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神经内三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病例23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中风复春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118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复发17例,复发率14.4%;对照组中复发26例,复发率22.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风复春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纤溶酶序贯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符合入组要求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急性期静脉纤溶酶治疗7天后单独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纤溶酶治疗结束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及蚓激酶,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复发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降纤治疗(纤溶酶序贯蚓激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能减少梗死复发率。联合使用不增加出血危险及肝肾毒性。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降纤治疗(纤溶酶序贯蚓激酶)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且副作用较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观察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阿托伐他汀片10~20 mg,po,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病死率、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3%和5.0%(P>0.05);但观察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vs 36.7%,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显著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应给予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预防脑梗死症状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160例脑梗死病例的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再发脑梗死的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接受治疗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略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预防脑梗死再发病率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a,服阿司匹林50-75mg/d和一般治疗;另脑梗死患者30例用一般治疗,为对照组,随访3a,结果前者脑梗死复发率7%,对照组则为30%(P<0.01)。证实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0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查颈动脉彩超,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个月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减少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失败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9例阿司匹林预防失败的脑梗死患者及24例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社区体检者,采集病史,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常规等指标,其中60例无心房颤动脑梗死患者及24例社区体检者检测尿11-去氢-血栓素B2(11-DH-TXB2)浓度。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预防失败脑梗死患者男性、吸烟、既往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比例、尿11-DH-TXB2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尿11-DH-TXB2浓度与阿司匹林预防失败密切相关。结论:男性、吸烟、既往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HDL-C降低与阿司匹林预防失败有关,阿司匹林抵抗是阿司匹林预防失败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梅劼  吴丽春 《中国药业》2007,16(17):48-49
目的观察早孕妇女服用宫血宁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56例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A组,84例,服安慰剂),宫血宁胶囊1组(B组,86例,第1天服米非司酮前3h口服宫血宁胶囊2粒,3次/d,共9d),宫血宁胶囊2组(C组,86例,服米索前列醇3h后口服宫血宁胶囊,用法同B组)。结果在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方面,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或0.05),B组的出血量低于C组(P〈0.05),B组的出血时间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4dB超监测宫腔图像正常者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0.01)。结论宫血宁胶囊可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推荐第1天服用米非司酮前3h即开始服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他汀类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缺血性脑卒中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SSS评分均有下降表现,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后肌酸激酶、TB、γ-G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勋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441-44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通过阿司匹林等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辛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及显效人数分别为15例和6例,显效率为7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及显效人数的8例、5例和显效率的44.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不良反应率为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在终止14~28周妊娠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12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14~28周妊娠妇女,分为3组,A组单纯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B组口服米非司酮2d后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00~600μg;C组口服米非司酮1d后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记录用药时间、宫缩发动时间、胎儿胎盘免出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出血多少等。结果 3组流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3组在子宫出血,胎盘胎膜残留以及患者的痛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终止14~28周妊娠口服米非司酮1d后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流产率高,用时短,术中术后出血少,胎盘胎膜残留少等优势,克服了这一孕期单纯用一种方式流产率低,需要再次穿刺,增加感染机会,以及孕14~16周这一时段对个种方式及药物的敏感度低等困难。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谷胱甘肽对4-HNE浓度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3家医院因脑血栓或脑栓塞住院治疗的97例缺血性卒中1年内复发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97例未复发患者为对照组并进行配对.观察组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又分为常规治疗组(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55)接受血栓通治疗,观察组(n=55)再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血中心区和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缺血中心区和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血中心区和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β、CRP、TNF-α、IL-6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稍高于对照组5.45%,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保护缺血半暗带,并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F amilial polyposis coli (FPC), also called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is clin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undreds of adenomatous polyp (AP) on the colorectal mucous membranes. This disease is a dominant chromosomal inheritance disease in both ma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在急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预防卒中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急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卒中症状发生后的24 h内随机分配接受替格瑞洛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后9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卒中、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以及次要终点事件(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 307例患者,替格瑞洛组651例,阿司匹林组656例。治疗90 d内,替格瑞洛组47例患者(7.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38例复发缺血性卒中(5.9%);阿司匹林组52例患者(7.9%)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44例复发缺血性卒中(6.8%)。替格瑞洛治疗能显著降低二次卒中的发生率(P=0.03)。对于次要终点事件观察发现:替格瑞洛组发生轻微出血8例(1.3%),呼吸困难40例(6.2%);阿司匹林组轻微出血4例(0.6%),呼吸困难9例(1.4%);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略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结论 对于急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相比于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二次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并与仅采用西医西医卒中单元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15d和30d时BI、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