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补阴更年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补阴更年方治疗3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并与更年安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者34例(97.4%),而对照组总有效者22例(68.8%),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清E2、FSH、L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E2含量升高、FSH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P<0.01),这些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提示补阴更年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内分泌系统失调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应用更年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34例,药物组有效率85.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部分患者作治疗前后血浆ACTH,血清TSH,FT3,FT4、FSH、LH、E2,Te与β-EP含量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ACTH、ET3、FT4含量明显下降(P<0.05)。动物实验示更年舒能明显降低去热大鼠下丘脑中NE、DA、5-HT含量及血清FT3的含量。提示:本病发病机理在于患者神经内分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与血脂代谢的关系。选择126例患者参加本实验。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含量(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型HDL2-c、HDL3-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示高血压病患者的TG、LDL-C/HDL-C、TC/HDL—C较对照组高(P<0.01),HDL─C、HDL2─C、HDL2─C/HDL3─C较对照组降低(P<0.01),肝阳上亢组的TG升高(P<0.05),阴虚阳亢组TG、TC/HDL─C、LDL─C/HDL─C升高(P<0.01),阴阳两虚组的TG升高(P<0.05),痰浊中阻组的TG、LDL─C、TC/HDL─C、LDL—C/HDL—C升高(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本身已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其中阴虚阳亢型和痰浊中阻型的血脂变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而阴虚阳亢、痰浊中阻和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同时并发有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认为: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重视防治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调整脂蛋白代谢紊乱,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调脂胶囊能降低实验性高血脂鹌鹑血清TG(甘油三酯)和T-ch(总胆固醇)含量,使F-ch(游离胆固醇)和che(胆固醇脂)减少,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调脂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TG、T-ch、F-ch分别下降61.9%、16.0%、30.8%,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HDL-C上升35.9%,LDL-C下降23.3%,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与多烯康组比较在降低TG和升高HDL-C作用方面明显,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T-ch、F-ch、che、LDL-C的影响与多烯康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本品对实验性高血脂鹌鹑有显著的降脂、调脂、升高HDL-C和降低LDL-C/HDL-C比值作用。在降TG、升HDL-C方面优于多烯康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 TI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 80例 TIA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TIA组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D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而 HDL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低 HDL血症与 TIA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腔隙性梗塞(L1)并观察该方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作用。结果表明:益元活血方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L1组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高于健康组(P<0.01~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低于用药前(P<0.05~0.001);治疗组用药后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L1的机理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调节血栓素与前列环素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辨证分型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9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荣 《山西中医》2000,16(5):24-25
采用辨证分型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98例。结果:痊愈36例,显效4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9%。同时对43例进行治疗前后性激素改变观察,<50岁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降低FSH和LH的趋势,便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改变均无显著性(P>0.05);T值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8.
降脂保肝胶囊降脂及抗氧化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结果表明,降脂保肝胶囊对高脂血症鹌鹑有显著性降低血浆TG(P<0.05,P<0.001)、CH(P<0.05,P<0.001)含量的作用,可提高RBC中SOD的活力(P<0.001,0.05<P<0.01),降低血浆中MDA的含量(P<0.05,0.05<P<0.01),具有降血脂防、止或延缓动物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抗氧化作用,长期服用对肝脏无损害及其它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芎茶胶囊是纯中药复方制剂,本文用Wistar大鼠,昆明种小鼠,采取三种不同方法对其进行降血脂实验。实验研究显示山芎茶胶囊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大鼠、小鼠血清中TC、TG、LDL-c,升高HDL-c,(P〈0.01或P〈0.001),升高HDL-c与月见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鼠食物性高血脂症的治疗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升高HDL-c,且有量效  相似文献   

10.
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观察大黄虫丸(DZP)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期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血栓素β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并与控制血糖组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和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0.001),治疗组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用药前后MAR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MAR明显降低(P<0.001),治疗组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6-Keto-PGF1α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差值无明显变化(P>0.05);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降低(P<0.01~0.001),治疗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XB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其差值大于对照组。提示:大黄虫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病期有明显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调节血栓素-前列腺素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在中国、德国妇产科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特别是用于卵巢功能不全、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的临床。从西医学观点推断,是对丘脑下部、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学机制的干预。该实验对生育期女性服用前和服用3个月后各种激素变化进行探讨。蒲公英中提取的T-1成分为中心,从内分泌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的观点验证其对排卵和中枢的效果。结果:脑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有上升倾向,泌乳素(PRL)下降,雌二醇(E2)、孕激素(P)呈上升倾向。痛经、四肢不温等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动物实验显示蒲公英T-1有促进排卵作用,下丘脑LH-RH增加,脑垂体LH-RH增加,认为其作用部位为下丘脑-脑垂体系。进一步使神经传导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血清素(SR)增加,这些物质也和痴呆关系密切,蒲公英T-1的药理作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电针不同经穴对不同性周期雌鼠黑质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经穴的镇痛作用及针刺镇痛中多巴胺(DA)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在去卵巢(OVX)大鼠和OVX加注雌二醇(OVX+E2)大鼠黑质(S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几种刺激的诱发反应之后,分别电针“肾俞”或“三阴交”两穴,以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上述反应的影响。结果电针“三阴交”后,两组自发放电均趋抑制;而电针“肾俞”后,两组放电均有不同程度激活。结论经、穴对同一SN单位的不同作用表明经、穴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经、穴分别产生不同的调节机制;针刺在镇痛过程中可能对体内的激素水平、镇痛系统和递质系统产生了复杂的综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度更年丸对围绝经期SD大鼠E2、TC、TG、HDL-c、LDL-c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机制,从而为临床防治围绝经期综合症及血脂异常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40只12月龄体重(400±50)g自然围绝经期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安高组,安低组,乙烯雌酚组,每组10只,10只3月龄体重(200±50)g青年雌性大鼠作为对照组。灌胃4周后检测血清雌激素(E2)水平和血脂四项(TC、TG、HDL-c、LDL-c)。结果:安度更年丸能够提高围绝经期E2、HDL-c水平,降低TC、TG、LDL-c水平。结论:安度更年丸能够改善围绝经期性激素及血脂代谢,降低围绝经期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的关系,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11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型,测定患者排卵期雌二醇(E2)、孕酮(PT)、睾酮(TT)、催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值.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性激素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LH、E2水平降低,PRL、PT水平升高,TT、FSH无显著变化.其中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的LH、E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RL、P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冲任失调型虽然LH、E2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值,但FSH水平却明显高于正常值.E2水平按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依次降低.结论: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内分泌呈紊乱状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激素分泌各不相同,性激素的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及临床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调更方加减治疗绝经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00例MPS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替勃龙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调更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免疫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后观察组FSH、LH、ET、TC、TG、LDL-C、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NO、HDL-C、CD3+ 、CD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肾调更方加减治疗MPS疗效显著,可改善性激素水平、血管内皮因子及脂代谢指标,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两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4例,采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Ⅱ组4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于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本治愈+显著进步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血脂紊乱,血粘度偏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Ⅰ组优于Ⅱ组,两组比较部分指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采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作用,对调整血脂,降低血粘度亦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发现该方可显著升高男性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睾酮 (T)水平 ,同时亦可使女性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明显上升。提示 ,金匮肾气丸通过良性调节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体内性激素水平 ,而使“肾气”及“天癸”的非健康状态得以改善 ,也许是金匮肾气丸在多系统、多病种被广泛应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HD)和血脂代谢变化的相关性,以及补益肝肾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绝经后妇女CH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分别给予补益肝肾法和尼尔雌醇治疗6个月,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末抽血检测雌二醇(E_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1)CHD组E_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中药组治疗6个月后E_2逐渐上升(P<0.01),LDL—C、TC明显下降(P<0.05),与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中药组治疗6个月后,E_2水平上升,而TC水平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l=-0.905,P<0.01);E_2水平与LDL水平亦呈显著负相关(rl=-0.909,P<0.01;r2=-0.912,P<0.01)。结论:妇女CHD发病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其变化与中医肾虚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女性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例女性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依据“辨证施治”基本原理,采用耳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肥胖指标、Kupperman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瘦素(LP)、胰岛素(IN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水平的变化。结果 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肥胖指标、Kupperman指数、Y值、LH、FSH、GnRH、LP、INS水平畀常升高,而E2、NO、NOS和IAI水平畀常低下。针灸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同时,患者Kupperman指数、Y值、LH、FSH、GnRH、LP、INS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尸<0.01),而B、NO、NOS和IAI水平均显著回升(P<0.01)。结论 针灸疗法对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指数、Y值、E2、LH、FSH、GnRH、NO、NOS、LP、INS、IAI水平具有良性调整作用,针灸改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紊乱的机能以及纠正瘦素抵抗(LR)和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