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金龙  刘强 《医学综述》2014,(2):295-29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近年来,炎症与房颤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黏附分子作为炎症中必不可少的调控因子可能在房颤的发生、发展、维持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了解其结构、功能及在炎症相关机制中的作用,对进一步阐明房颤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炎症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根据炎症的发生是否与细菌感染有关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大类。无论在感染性炎症还是在无菌性炎症,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都是中性粒细胞的迁徙和聚集。中性粒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一线细胞,在感染性炎症中对于抵御入侵的病原体非常重要,而在无菌性炎症中对于组织和伤口的修复愈合同样重要,是炎症反应的核心因素,其功能对于人体生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损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脑损伤常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系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介导的一种病理过程,对损伤的脑组织和脑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可加重脑水肿,增加全身感染的机会,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作者简要综述SIRS的诊断标准、病理过程及其与急性脑损伤、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能够引起哺乳动物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促炎因子的释放。通过细胞表面的先天免疫分子受体识别LPS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过程。严重感染,如肺炎、脓毒血症等是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主要原因。LPS受体的识别、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是解决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的重要环节,理解类脂A的生化修饰过程及其在发病机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缺血后炎症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认为脑组织由于解剖位置及生理特性处于“免疫逃逸”的状态 ,近来研究结果表明 ,脑缺血后确实存在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早期产生的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构成了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胞间黏附分子 - 1 ( ICAM- 1 )是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重要物质。笔者就ICAM- 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  ICAM- 1的结构、表达与调控ICAM- 1是分子相对质量 76~ 1 1 4k D的单链糖蛋白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它的胞外区含 5个免疫球蛋白样功能区 ,作为配基与白细胞表面表达的配体 LFA- 1 ( CD11a/CD18)、Mac- 1 ( CD11b/CD18)分子相结合 ,介导不同细胞间的黏附。人类 ICAM- 1基因定位于 1 9号染色体 ,包括 7个外显子和 6个内含子 ,5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各被一个独立的外显子所编码。 ICAM- 1 m RNA是长约 3.3~ 3.5 kb的基因转录而成。ICAM- 1与一系列炎症性疾病和状态有关 ,众多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表明了ICAM- 1基因调控的复杂性 [1-2 ]。ICAM- 1分布广泛 ,正常情况下 ...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肢端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重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实验组(LIP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和缺血组设立5个时间点:6 h、12 h、24 h、48 h和72 h,每点6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LIP法建立脑缺血耐受模型,采用HE观察每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及IL-6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学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实验组的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整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mRNA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12 h、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IL-17、IL-6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蛋白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的IL-6以及在缺血12 h、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 LIP诱导脑缺血耐受,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创伤性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脑组织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脑损伤后数分钟内释放出大量免疫调节因子,它们介导一系列瀑布样炎症反应发生,包括黏附分子表达、细胞浸润、炎性分子分泌等共同导致脑损伤病情加重。本文就脑外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及炎性介质IL-1β,TNF-α,IL-6的作用等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究Natalizumab在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C57BL/6小鼠施以控制性皮质冲击(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CCI)以构建TBI小鼠模型;术后3 h小鼠腹腔注射Natalizumab或IgG同型对照抗体,随后在不同时间点对小鼠进行mNSS评分和Morris水迷宫测评;3 d后使用干湿重法评价脑水肿;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atalizumab治疗后小鼠脑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atalizumab治疗后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TBI小鼠在使用Natalizumab治疗后其mNSS评分显著降低,认知功能改善,脑水肿程度减轻。此外,Natalizumab能抑制T细胞和B细胞在TBI小鼠脑组织中的浸润,并降低炎症因子NOX2和IL-1β的表达。结论 Natalizumab能够抑制TBI小鼠的炎症反应并改善其神经功能障碍,有望成为潜在的TBI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重视对创伤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贺晓生 《医学争鸣》2004,25(9):769-771
0引言 颅脑创伤在平、战时极为常见,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发病率更高. 在美国,每十万人群中入院的闭合性颅脑外伤约有200人,开放性颅脑损伤约有12人[1]. 目前认为,颅脑创伤后的继发性因素,或称二次脑损伤因素,是造成脑损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些因素涉及:脑缺血、能量代谢障碍、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堆积、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炎性因子刺激等等. 其中炎症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由于炎症反应的复杂性和炎症因子的多样性,在颅脑创伤中,炎症究竟与脑水肿形成、神经细胞死亡、颅内压增高有何种因果关系目前仍不确定[2]. 我们就近年来TBI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和意义研究,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严重感染、烧伤、创伤、手术、急性胰腺炎以及缺血-再灌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促炎-抗炎自稳失衡所致的、伴有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的、持续且不受控制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衰竭(MOF)乃至死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尿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变化,探讨ICAM-1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DN发病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观察DN肾组织ICAM-1的表达、分布,了解ICAM-1介导的DN肾损害;探讨氯沙坦干预治疗对早期DN患者血清、尿液ICAM-1浓度的影响,初步解释氯沙坦的非降压护肾机制。方法 正常人(对照组)12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50例进入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个亚组:正常蛋白尿组(21例)、微白蛋白尿组(14例)、临床蛋白尿组(1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Cef)治疗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TLR4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Cef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液压冲击法制备SD大鼠脑损伤模型,Cef治疗组于致伤前5d注射Cef(200 mg/kg),连续5d.通过干湿比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大鼠脑皮层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皮层TL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脑损伤组比较,Cef治疗组明显减轻液压冲击性脑损伤的脑组织含水量(P<0.05),降低大鼠脑皮质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P<0.05),明显下调TLR4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 Cef可以通过抑制TLR4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病人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的变化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14 9例EH病人和 72例健康人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变化进行检测。③结果 EH病人CRP和sICAM 1浓度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37.35 9、2 7.12 7,P <0 .0 0 1) ;不同病期EH病人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F =2 5 5 .935、134.16 2 ,q =10 .879~ 31.5 96 ,P均 <0 .0 1) ,且以Ⅲ期EH病人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增高最明显。EH病人血清CRP与sICAM 1浓度呈正相关 (r =0 .72 9,P <0 .0 0 1)。④结论 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增高参与EH的发生与发展 ,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臭氧应激促进炎症细胞与气道上皮细胞的黏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支气管上皮细胞(brochial epithlial cells,BECs)炎症过程中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调节因子的调节效应,建立有效的细胞研究模型。方法:用臭氧(O3)应激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观察O3应激引起的BECs与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s)、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黏附的影响,及在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同时观察ICAM-1抗体对黏附的阻断及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O3应激可增加BECs与PMNs、EOS的黏附率,产生应激反应;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抗体能阻断BECs与PMNs,EOS的黏附;O3应激使ICAM-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O3应激引起气道炎症,且介导BECs与PMNs,EOS黏附的黏附分子是ICAM-1。  相似文献   

16.
林重辉  杨应明 《广东医学》2007,28(10):1704-1705
二次脑损伤(SBI)也称继发性脑损伤,即是在已有脑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因某些因素的改变(如血压、脑温、颅内压、脑血流及脑灌注压),进一步加重了原发的脑损害.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脑损伤后脑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是二次脑损伤的机制之一,IL-1β是主要的致炎性因子,具有触发炎症反应并级联放大炎症过程的作用,引发大量炎性因子分泌,有人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最终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本文就IL-1β在加重原发性脑损伤,导致二次脑损伤中所起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创伤引起全身反应倍受关注 ,近年有提出了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这一概念。笔者回顾分析近年资料完整的脑损伤共 39例 ,探讨基层医院脑损伤患者发生SIRS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本组 39例 ,男 2 3例 ,女 1 6例 ,年龄 3~ 76岁 ,平均 38.5岁。致伤原因 :车祸 34例 ,高处坠落 1例 ,其他致伤 4例 ;按G·C·S标准诊断重型脑损伤 1 8例 ,中型 2例 ,轻型 1 9例。经CT或手术证实脑挫裂伤 2 6例 ,颅内血肿 1 3例 ,合并肋骨骨折及血气胸 2例 ,四肢骨折 6例 ,颈椎骨折 1例 ,肾、脾同时破裂 1例。手术 1 6例 ,死…  相似文献   

1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时,临床多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败血症。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这类病人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血浆中炎症介质增多,而细菌感染并非必要条件[1]。基于上述原因,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合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的概念,并于第2年在Critical Care Med上发表[2]。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由此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炎症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素细胞粘附分子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方法】研究12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3组,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Pi选择素、B选择素水平。【结果】SICAM-1、SVCAM.1、P-选择素、D选择素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Ⅱ型病变高于Ⅰ、Ⅲ型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可以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筛选指标,选择素细胞粘附分子参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胡黄连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肾脏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红  刘尚喜  刘志强  周展眉 《广东医学》2006,27(12):1806-1808
目的研究胡黄连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肾脏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胡黄连提取物不同剂量给药组,采用切除右肾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60 min再灌注72 h的方法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大鼠模型,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酐、尿肌酐,并结合尿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肾小管计分,免疫组化观察肾脏ICAM-1,MCP-1的表达,实时定量荧光RT-PCR测定肾组织ICAM-1,MCP-1 mRNA表达。结果肾脏I/R损伤时大鼠Ccr明显降低,肾脏病理变化明显,肾脏ICAM-1,MCP-1表达明显,肾组织ICAM-1,MCP-1 mR-NA表达增加;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胡黄连提取物组肾脏ICAM-1,MCP-1表达减弱,肾组织ICAM-1,MCP-1mRNA表达降低,肾小管计分降低,Ccr升高。结论胡黄连提取物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ICAM-1,MCP-1表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