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疾病分类体系是中医疾病术语标准化的基础性框架。当代中医药界对中医疾病分类体系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高,近年来鲜见专题讨论。已颁布的中医药学国家标准,与国际医学标准化的进展相比较,其疾病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及稳定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中医疾病分类特点,在遵循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对医学术语分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医学术语标准的分类原则,对中医疾病术语的标准化及其分类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医疾病分类体系是中医疾病术语标准化的基础性框架.当代中医药界时中医疾病分类体系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高,近年来鲜见专题讨论.已颁布的中医药学国家标准,与国际医学标准化的进展相比较,其疾病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及稳定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中医疾病分类特点,在遵循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付医学术语分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医学术语标准的分类原则,对中医疾病术语的标准化及其分类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快速推进。古代中医药文献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药语言系统构建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将促进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古代中医药学分类框架与现代中医药学和西医分类框架的接轨,在前期“中医临床术语分类与代码标准”的工作基础和借鉴SNOMED CT的框架结构,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研究成果上,基于《千金方》研究古代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世界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潮流中,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的基础,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传统医学领域中均无先例和具体的方法指导.本研究通过调研一体化语言系统、SNOMED、ICD等国外分类代码标准,以及我国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的相关工作,通过研究分析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特点和临床诊疗思路的异同点,借鉴SNOMED CT的构建模式,以中医药学自身独特理论及学科特点为核心,探索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实世界规范化应用技术体系是践行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重要保障,也是连接中医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桥梁。构建该术语技术体系存在缺乏集成性标准和理想的分类框架、应用模式与方法及综合运维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应在标准性、可用性、实用性、便捷性以及动态可更新性、历史延续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以标准术语集成为核心与基础,建立核心运维小组与终端用户组并共同参与,建立基于互联网络的术语管理平台,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应工作规范、指南。  相似文献   

6.
规范、准确的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是建立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本研究结合目前的临床、科研实际需求,确定术语覆盖范围,完善术语分类框架,通过多渠道收集肝衰竭黄疸症的相关术语,遵循科技术语的命名原则规范各术语名词;依据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要求和科技术语的内涵界定规则,结合专家咨询论证,明确术语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术语间的概念体系,形成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集。  相似文献   

7.
SNOMEDCT(System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依据特定的原则,进行了现代临床医学相关术语的分类设定,建立起19个具有内在关联关系的层级体系(Hierarchies)。发布5年来,SNOMEDCT已得到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引进,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临床科研的重要领域,说明该术语集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进行术语分类的原则符合现代西医学的自身规律。本文在回顾SNOMED术语顶级分类几次重大调整的基础上,以剖析SNOMEDCT顶级分类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提出现代西医学本体论是SNOMEDCT进行术语分类框架体系设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多种与中医行业相关的标准化研究工作,颁布了一系列中医标准。而中医术语标准作为基础标准,更是成为创建中医标准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相关的术语国家标准有《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中医行业各个领域,从总体情况、收录范围、用词习惯、术语展现形式4个方面对这些术语标准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术语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中医病名的规范化是中医古籍精华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础,对促进中医药学术创新有重要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中医儿科病名为例,在收集、整理古籍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古籍中儿科病名存在的病、证、症混淆,一名多义,异体字、繁体字误用混用等问题,提出病名规范化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从建立疾病的体系框架规范病名分类、辨析疾病病名内涵、确定疾病病名首选术语、确定病名上下位关系的方面入手。结果 本研究共从11部古籍文献中整理出儿科相关病名784条,规范化后确定首选术语174个。结论 研究对中医古籍中病名的规范化研究方法提出了基本思路,对中医儿科的规范化诊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统一建立中医病名规范化术语体系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中医脉象诊断信息分类框架与编码体系,实现中医脉象诊断信息的规范化、数字化。方法参照已有的脉象分类方法,采用线分类与面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类目、分类目构建分类框架,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编码的方式,对中医药有关标准中的脉象信息进行编码。结果建立了11个类目、70个分类目的中医脉象诊断信息分类框架,设计了由9位定长的主码和5位不定长的补充码组成的编码体系。结论中医脉象诊断信息分类与编码为计算机识别、处理脉象信息奠定了基础,但还须进一步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版(以下合而简称“新版国标”)内寓的“病证理法相贯”法则及其逻辑关系,以促使当代中医临床再铸神魂,重新回归中医学术本体及其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中医学、术语学、标准学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及计算机本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对标准的源起,标准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中医疾病分类体系的溯源,“病”“证”“理”“法”等概念的梳理,以及“治病求本”“辨病本、守病机”等相关学术理念的剖析,并借助于“中医国家标准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标准平台”),呈现新版国标“病证理法相贯”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 新版国标界定了中医“病”“证”“理”“法”等术语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治病求本,病证相贯,理法相契,方药以贯”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将之作为中医临床思维和诊疗规范的“根”与“魂”,贯穿于中医国家标准修订的全过程,并将“病证理法相贯”理念与法则纳入了新版国标的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结论 新版国标内寓“病证理法相贯”的诊疗法则,可通过标准平台得以充分展示及应用,并能够引领中医临床按照自身的学术与临床轨迹开展医疗活动,规范其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12.
SNOMED CT(System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依据特定的原则,进行了现代临床医学相关术语的分类设定,建立起19个具有内在关联关系的层级体系(Hierarchies)。发布5年来,SNOMED CT已得到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引进,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临床科研的重要领域,说明该术语集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进行术语分类的原则符合现代西医学的自身规律。本文在回顾SNOMED术语顶级分类几次重大调整的基础上,以剖析SNOMED CT顶级分类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提出现代西医学本体论是SNOMED CT进行术语分类框架体系设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技术》2005,7(2):73-73
中医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语言,这使中医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而繁重。首先,一个中医术语的规范与审定,并不仅仅是简单确定用哪一个词的问题,术语的确定必须把它放在学科的概念体系中,既不能游离于本学科之外,又不能在本学科体系内出现交叉或叠加,因此是一页难度较大的工作。其次,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多学科,这就要求中医术语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医药名词术语"气"的规范化研究和层级处理,把现存文献中大量而散乱的中医术语进行分类、分级、分层编码,归纳整理,使之逐步纳入相对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体系,进一步推进中医走向世界的进程[1]。  相似文献   

15.
《中医术语编码与术语服务平台基本功能规范》定义了中医术语的编码规则、中医术语集逻辑模型、中医术语集概念模型及中医术语服务平台总体功能架构。中医术语集的制定,既要满足中医学科本身的特征,如在确定中医术语主体框架的情况下,提炼术语之间的关系,体现中医学科的理法方药特征,实现学科知识的扩展,又要满足信息学科的相关特征,如编码、索引、校验等,以实现信息学科所需要的高效、准确的查询与检索功能。术语集制定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构建术语服务平台,开发、发布及应用各类术语服务,实现术语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快相关政策的推行,加速中医学科相关标准的推行与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医疾病名术语及其分类体系30多年来研究的回顾,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和原则性的阐述。鉴于对该体系在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学术发展、学术规范,尤其是研究成果评定、维护其法律地位等方面的认知缺失,建议有关管理和研究机构应对中医疾病术语及其分类体系研究给予足够重视,切实实施有力保障举措,大力推进其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1980-2003年间,国内至少出版了24部“汉英中医辞典”。“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本文评析和肯定了魏迺杰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中英文中医名词术语体系的构建原则、来源和形成方法,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认为对中文中医名词术语源流进行研究,对中文中医名词术语分层实现标准化——中医典籍术语标准化、现代通用中医学术语标准化、中西医结合中医学术语标准化,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杨永超 《河南中医》2012,32(4):510-512
中医药标准体系是以中医药技术体系标准和管理体系标准为主体轮廓的标准体系,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医药基础标准属于中医药技术标准领域的范畴.中医药基础标准包涵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中药理论及应用基础标准、中医药名词术语分类和代码等.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与实际工作需要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在中医术语学国际化的背景下,以现有的中医“汗”症术语为基础进行扩展,以ICD 多轴心等级分类为指导思想,提出中医“汗”症的细目分类原则,最终确定中医症状下“汗”类症状的分类规则,推动中医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临床数据是开展临床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是临床数据的载体,其完整性与规范性是获得高质量临床数据的重要前提。分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质量的基本要求及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在完整性、规范性、概念关系等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利用本体技术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并总结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构建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构建临床常用术语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中医临床术语标准规范、获取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关系、进行本体验证与可视化。从本体的角度对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进行概念识别与描述,建立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消除中医概念及其关联关系的不明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