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相同容量的0.1%和0.25%的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分别每点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Ⅱ组分别每点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上述各个神经.在注射完局麻药后5、10、20、30、40min时,分别对四支神经所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评估.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有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后5min均可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时间和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肌皮、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情况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明显的痛觉和运动阻滞,这种阻滞效果与相同容量0.25%的左旋布比卡因相似.  相似文献   

2.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为新型长效局麻药,前者是消旋布比卡因的纯左旋异构体,后者是局麻药中第一种纯左旋异构体,两者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显著低于消旋布比卡因[1,2].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腰麻、臂丛、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较多,且多为两者分别与消旋布比卡因对照,国内尚无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对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肱中法臂丛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评价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肱中法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0.25%、0.3%、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准备行上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麻醉强度依次增加,40m1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率低,仅为85%;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显示出与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率则提高到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率低,不是临床使用的适宜浓度;0.3%、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推荐用于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而以0.375%罗哌卡因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为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传统的腋动脉旁单点注射阻滞法(简称单点法)易出现阻滞不完善现象。本研究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设计了腋动脉周围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法(简称三点法),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进行对比,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特性.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为0.375%布比卡因,Ⅱ组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Ⅲ组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节段数、术中镇痛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药前、注药后5、10、30、60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Ⅱ、Ⅲ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Ⅰ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Ⅱ、Ⅲ组长于Ⅰ组但差异无显著性,Ⅱ、Ⅲ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阻滞节段数、术中牵拉痛发生率、HR及MAP差异无显著性;Ⅰ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肾上腺素不延长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左旋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需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40ml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1ml(100μg)右美托咪定(LD组)和1ml等渗氯化钠(LS组)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时间以及HR、MAP、SpO2等。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LD组明显短于LS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LD组明显长于LS组(P<0.05),镇痛时间LD组长于LS组(P<0.05)。MAP在给药后的15、30、45、60、90和120minLD组较LS组显著下降(P<0.05),HR在给药后所有时点LD组均显著慢于L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00μg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可以缩短其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7.
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1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0.375%左旋布比卡因0.4ml/kg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和720min采血2ml,分离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所得数据经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选择最佳房室模型,绘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0.46±0.21)h、消除半衰期(t1/2β)(4.58±0.66)h、达峰时间(Tmax)(0.31±0.19)h、峰值浓度(Cmax)(0.95±0.31)mg/L、曲线下面积(AUC)(3.76±0.52)mg.h-1.L-1、清除率(CL)(0.42±0.07)L/h和表观分布容积(Vd)(1.34±0.44)L/kg。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其临床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8.
黄斌  张倩 《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3):257-258,261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断指再植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30ml,对照组0.596%甲磺酸罗派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神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映及麻醉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试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手术需时较长,或要求术中肢体不动的显微外科手术麻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左旋布比卡因持续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和留置针技术的日益发展,外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均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具有较低的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而被应用于临床[1,2]。但目前两种药物用于持续臂丛阻滞行术后镇痛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布比卡因作对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ASAⅠ或Ⅱ级行上肢手术病人共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20~60岁,体重(65±9)kg。其中肱骨内固定36例,尺骨内固定26例,桡骨内固定15例,其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I~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尺神经松解术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的注药方法(2点注药或3点注药)对神经阻滞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肘管综合征拟行肘管切开尺神经松解前置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点注药组(30例)和3点注药组(30例)。2点注药组定位在桡神经和肌皮神经,3点注药组定位增加正中神经。臂丛神经阻滞成功被定义为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阻滞完全,比较2组在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点注药组的阻滞成功率(95.5%)要高于2点注药组(54.5%,P〈0.01),两组间差异主要由于2点组的正中神经阻滞率较低。但2组的外科麻醉完全率并无显著差别。结论 神经刺激器辅助的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地用于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对于这一术式,定位肌皮神经和桡神经2支神经足以满足外科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H对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LEVO)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和Ⅱ组(试验组),分别用0.375%LEVO及其碱化液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0、20、30、4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等剂量不同浓度局麻药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90例尺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将左旋布比卡因50 mg复合利多卡因1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A组)、30 ml(B组)、40 ml(C组),行垂直法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桡神经、正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C组(P<0.05),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少于B、C组(P<0.01);A、C组运动恢复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相同药物等剂量情况下低浓度的麻醉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增加麻醉阻滞效果,超过一定的容量后,高浓度会延长神经阻滞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0.06%布托啡诺+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B组:1%利多卡因+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麻醉后4、6、8 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骨科上肢肘关节以下部位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喙突下组(A组)和腋路组(B组),每组30例.刺激器初始电流设置为1mA,频率2 Hz.A组在喙突下2 cm处,用神经刺激绝缘针垂直于皮肤进入,当电流减少至0.5 mA仍可见到正中、尺、桡神经三支神经支配区肌肉颤搐时,固定刺激针,回吸无血后各支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10 ml.B组取腋动脉上方搏动最强处进针,诱发出无名指和小指颤搐反应,注入相同局麻药30 ml.记录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臂丛阻滞效果及感觉阻滞成功率;记录副作用;评价综合满意度. 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A组较B组短(P<0.05);维持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桡、肌皮、腋、前臂内侧、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3.3%~100%,明显高于B组(60%~86.7%)(R<0.05);尺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相似;综合满意度A组较B组高(P<0.05).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喙突下臂丛阻滞方法操作简便,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阻滞成功率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