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瑜  曲路  操静  王玲  周晓初  熊沛 《家庭护士》2009,7(14):1238-123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对17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病人实施围术期护理,并与同期19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观察病人术前恐惧发生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经费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BDE组病人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均显著优于OCHTD组,无一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LCBDE术式微创,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及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共完成23例LCBDE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借助纤维胆道镜取石及其检查胆管病变,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并间断缝合胆管壁.结果:23例成功施行LCBDE,无中转开腹.18例术中一次取尽结石;置T管引流21例,胆总管一期缝合2例.随访1~3年,无胆管狭窄,1例结石复发.结论:LCBDE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成功.中转开腹15例.10例因术中明确肝内胆管结石残留,留置T管.3例术后经ENBD管造影发现胆管残留结石,使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最佳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管引流的新术式.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LCBDE时根据取石难易、结石性状、胆管炎症程度采用T管引流或改良支架引流.后者是先将导丝经胆管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再将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管推入胆总管及十二指肠腔内,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结果 同期成功完成的62例LCBDE中,放置改良支架33例,放置T管29例;支架和T管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9.6 min和42.4min(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7 d和9.5 d(P<0.05),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全部支架自行脱落并随粪便排出,支架排出时间为(13.6±2.55)d.结论 在LCBDE时,对明确结石已取净、无明显絮状物者应首选改良胆管支架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防胆漏T管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术后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率和拔管时间,探讨防胆漏T管预防拔T管后胆漏发生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8月将该院自行设计和制作的防胆漏T管应用于42例LCBDE患者中,每个患者术后每隔1~2周行T管窦道造影,观察窦道形成的过程和时间,在明确窦道完整形成后拔管。结果 42例LCBDE患者术后拔管无1例胆漏发生,平均拔管时间为4.8周。结论防胆漏T管能全程观察窦道的形成过程及明确窦道完整形成的时间,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拔管,不仅完全避免了胆漏的发生,而且明显缩短了带管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急诊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的经验。方法:1993年9月至2007年10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胆管镜取石,T管引流等)有选择地对51例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重症急性胆管炎51例中,急诊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胆漏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其他多种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同期112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49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3例行剖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结果拟行EST LC52例中2例改开腹手术,49例成功施行EST LC。剖腹组63例中术后7例残余结石,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结论该研究证实EST 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需T管引流、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使大部分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免除开腹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5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78例,前者行LCBDE手术,后者行常规开腹T管引流术,比较2组主要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6.3±20.9)ml、术后恢复排气时间(16.3±4.3)h、住院时长(5.4±2.2)d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残余结石和胆漏,腹腔镜组术后疼痛和切口感染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行改良腹腔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5例(观察组),同期开腹手术86例(对照组)行常规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效果,可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淮阳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开腹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3.6±12.4)ml、(1.35±0.47)d、(7.7±2.6)d,开腹组为(50.5±20.8)ml、(3.16±0.90)d、(15.9±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胆道内置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立明  彭毅  王秋生  冷希圣  周汉新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46-1148,11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以胆道内置管引流代替T管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过去4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6月共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6例,其中70例因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较严重的胰腺炎等放置T管引流外,其余96例术中确诊已取净结石、无胆道狭窄的患者放置内置管引流取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放置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为45~237min,平均98min。术后胆漏4例,引流2~4d自止,无需特殊治疗;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当日行再次腹腔镜手术结扎止血成功。内置管除3例不能自行排出,于术后1个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外,其余93例患者内置管均自行排出。随访3个月~4年均未发现胆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防止胆道高压,保证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避免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应于大多数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行胆道镜取石、T型管引流术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本组5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37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例。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5例,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2例,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2例,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带T管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个体化采用腹腔镜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后缝扎胆囊管(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n=10)、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加术中留置鼻胆管引流(n=11)、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原位缝合并肝圆韧带局部缝合加固及术中鼻胆管引流术(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下胆道扩张并鼻胆管引流再一期缝合手术(n=7)治疗,并对上述治疗方法加以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胆漏及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个体化选择手术适应证行不带T管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能否一期缝合的争论由来已久[1],一般认为胆总管一期缝合前须放置适当的胆道引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制作了一胆道内置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用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效果较满意[2],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腹置鼻胆管引流30例(鼻胆管组)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5例(T管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和3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优势更明显。T管组术后并发症共11例(44.0%),鼻胆管组共10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水、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几乎均由T管引流造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T管引流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增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适应证范围内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及胆管一期缝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以评价各种腹腔镜胆道探查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 ̄2003年6月根据4项筛选标准,对符合条件的61例病人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经胆囊管组(n=14)和胆总管切开组,后者又分为胆总管一期缝合组(n=23)和T管引流组(n=24)。比较观察3组病例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经胆囊管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P<0.05),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P<0.05),而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除手术时间外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胆囊管组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7.1%),一期缝合组出现手术并发症3例(13.0%),均为胆道并发症;T管引流组出现手术并发症7例(29.2%),其中胆道并发症5例(20.8%)。3组患者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适合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优于胆管切开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而后者中胆管一期缝合的疗效又明显优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朱载阳  李英 《华西医学》2011,(6):893-89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0月7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胆道镜配合胆道手术器械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进行治疗.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4例出现术后胆漏,经腹腔引流3~5 d治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2月实施的1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和16例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胆总管通过时间(the hepatic hilum to the duodenum through time,HDT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75±20)min,术中平均出血(25.7±4.5)mL;并发胆漏2例;平均住院时间(8.1±1.6)d。随访3个月~1年,未见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组术后HDTT一过性升高后随之明显下降,TNF-α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胆漏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低,提示对患者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B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B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利用腹腔镜B超,对肝胆系统进行探查,代替术中胆道造影,以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减少漏诊及胆道损伤。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69例LC中应用腹腔镜B超进行检查的病例。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轻易找到胆总管位置及其病变,其中1例发现胆总管变异,1例胆总管癌变,2例胆总管结石,无中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B超对肝外主胆管能作出准确的术中定位,避免术中胆道损伤,也可判断胆总管内有无结石,对指导LC手术和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实用价值,可代替术中胆道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在腹腔镜下游离胆总管,胆囊管近壶腹端夹闭,在其夹闭的下端将胆囊管剪一侧孔,检查胆囊管内有无结石,如有结石,将结石挤出,从胆囊管侧孔中插入一直径约2mm的引流管,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无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胆囊管引流管用弹力线双重结扎固定,检查引流管有胆汁流出,引流通畅,结束手术。术后淀粉酶恢复正常,拔除胆囊管引流管,观察1、2d出院。结果该组31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淀粉酶升高,术后1 ̄5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腹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拔除胆囊管引流管,无胆漏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引流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进行胆总管减压引流,防止胰腺炎加重,促进胰腺炎病人的康复。3 ̄5d拔除胆囊管引流管后,胆囊管弹力回缩自动关闭,不会出现胆漏。因无需切开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大大缩短了住院、带管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