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2位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而主动脉弓上颅外血管(包括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此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2].我院2006年7月~2008年6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弓上颅外动脉狭窄34例,治疗狭窄动脉36根,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2位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而主动脉弓上颅外血管(包括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此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2].我院2006年7月~2008年6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弓上颅外动脉狭窄34例,治疗狭窄动脉36根,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方法采取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对120例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40例青年组,40例中年组,40例老年组,对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为85.0%,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青年组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较大比重,其高发于大脑动脉;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且脑动脉狭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 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35-33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且以中度及重度患者多见。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概率,并且中老年人颅内、外动脉狭窄比例高于青年人。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与患者的年龄具有关联性,早期的积极干预措施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动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06~2008年1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并对38例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和护理。结果除4例剧烈躁动而终止动脉溶栓行常规药物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可明确病因定位诊断,早期选择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采用无创伤性的经颅多普勒检查方法,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有效手段。现就我院近几年来经颅多普勒检查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学、导管技术及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还将不断扩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主要是指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和取栓技术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技术[1-3].该项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为脑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4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结果 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仅有颅内病变,31.8%仅有颅外病变,33.0%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病变的发生率为68.1%,稍高于颅外病变的64.8%。青年组单纯颅内病变的比例较高(75.0%);中年组(38.5%)低于青年组(P〈0.01);老年组(28.1%)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以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比例较高(36.8%,P〈0.01)。后循环病变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在颅内、颅外及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在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在颅内动脉病变中的比例(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的比例逐渐增多,后循环病变增多。高龄是颅外动脉病变的显著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颞浅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浅动脉不仅是颈外动脉插管注射抗癌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选血管,而且颞浅血管皮瓣在面部整形外科中亦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颅外(主要是颞浅动脉)——颅内动脉吻合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日渐推广,带颞浅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的移植也相继获得成功,因此,颞浅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颞浅动脉插管的成功率,正确选择颞浅血管皮瓣和颅外——颅内吻合血管,我们做了颞浅血管的解剖。  相似文献   

11.
刘玲  杨欢  李双成  汤朝晖  李建霞 《河北医药》2013,(13):1947-1949
目的分析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提示有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特点,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9例神经内科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共有狭窄或闭塞162处,颅内动脉狭窄22处,颅外动脉狭窄150处,其中单一动脉狭窄5例,54例(91.5%)合并2处以上狭窄(狭窄程度≥30%);颅外动脉重度狭窄(NASCET)的标准(>70%)占46.9%,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占6.1%,造影发现合并未破裂动脉瘤5例(8%),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支架治疗的46例,占77.9%,其中发生并发症3例(6.1%),1例合并高灌注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技术操作可行,但常多发血管病变,需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综合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对MBRT对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身心放松疗法(MBRT),对照组39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使用经颅多普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基底动脉的舒张末期、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血管阻力指数与血管搏动弹性指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MBRT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查可见患者脑血流速度与血管阻力均得到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过去对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多采用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其中一些病人获得治愈,但不少病人却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瘫瘫、失语等后遗症,以致不能自理生活或工作。有鉴于此,自五十年代,便有人尝试用手术方法来治疗这类疾病:1950年Henschen采用双侧带蒂颞肌颅内移植术治疗一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而有癫癇发作者,术后症状消失。1954年Eastcott对颅外颈动脉闭塞症行动脉内膜切除术,重建了血流的通畅。1967年Yasargit成功地施行了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颅内颈内动脉分支阻塞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自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治疗的各种方法相应而生,诸如大网膜颅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用经颅多普勒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多根血管进行检查,并与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经颅多普勒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组颅内血管狭窄患病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组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颈动脉检查结果在部分血管病变中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1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彩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99.01%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的91.09%和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的93.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与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138处,其中检出大脑中动脉狭窄38处,前动脉狭窄12处,大脑后动脉狭窄28处,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8处,基底动脉狭窄22处,椎动脉狭窄30处。其中轻度狭窄67处、中度狭窄38处、重度狭窄21处、完全闭塞12处。颈部血管彩超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颅外动脉狭窄146处,其中检出大脑中动脉狭窄40处,前动脉狭窄14处,大脑后动脉狭窄29处,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9处,基底动脉狭窄23处,椎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6.
<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是最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脑的供血动脉比较复杂,包括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近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颅外段及颅内的主要分支。不同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与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及B超观察及对比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DSA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69例(检出率86.67%),受累动脉132支,颈动脉狭窄伴斑块75支,颅内动脉狭窄32支,其他颅外动脉狭窄25支,颈动脉狭窄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不同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狭窄1级52支,2级41支,3级26支,4级13支。B超检出颈动脉狭窄(斑块)61例(检出率76.7%),CCA16例,BIF35例,ICA20例,管腔确定为管腔狭窄23例,管腔明显狭窄30例,血管完全闭塞8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利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比B超具有检查广泛性、确切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在中枢神经疾病中占很大比例,与肿瘤和心脏病同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向为人们所重视,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最多见,据 Kurtzke 氏1969年统计其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62%,其中血管阻塞部位的1/3在颅内,2/3在颅外,除采用内科治疗外,近20年来,开展各种外科手术治疗日  相似文献   

19.
我于1978年8月开始,先后在兄弟医院及我院施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共五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合并症,均获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曦  陈安强 《贵州医药》2010,34(1):32-3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DSA证实约80%存在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若及早诊断颅内外血管病变,适时实施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或脑卒中的再发。目前认为DSA是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金标准。本文总结了我院2004-05—2009—08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