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晓文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454-1455
目的了解延安地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 assay,ELISA)对180例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1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抗弓形虫抗体(antitxoplasma antibody,ATAb)的检测。结果研究组ATAb的阳性率为28.89%(52/180),对照组为9.63%(13/135)。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脑型28.05%(23/82)、癫痫型44.44%(4/9)、精神病型32.14%(9/28)、神经衰弱型26.23%(16/61)。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47.62%(30/63),无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18.80%(22/117)。结论研究组AT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接触史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TOX感染与接触宠物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忠  陈方祥  何静  罗梅 《重庆医学》2007,36(24):2484-2485
目的探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非滤过组(A组)和滤过组(B组)患者血4、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6.67%(17/30),HPA抗体阳性率为16.67%(5/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6.67%(14/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3.33%(4/30)。两组比较,HL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于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联疗法与中药联合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120例胃溃疡合并Hp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胃炎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Hp消除率、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449,/9:0.028);观察组Hp阳性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6,P=0.011);观察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7,P=0.0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恶心等,对照组发生5例(8.33%),观察组发生4例(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3,P=0.115),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白行消除。【结论】三联疗法与中药联合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ETV0.5mg每天1次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ETV0.5mg/次、1次/d口服。观察ALT、HBV—DNA、HBeAg/HBeAb指标,在服药12、24、48周时的结果。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0.00%、75.00%和48.33%、60.55%,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91.67%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00%、61.67%和38.33%、51.67%,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1.67%和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1.67%、18.33%和10.00%、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35.00%和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联合苦参素治疗CHB可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eardiolipin antibodies,ACA)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ACI患者ACA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42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ACA阳性率24.64%,对照组ACA阳性率4.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患者年龄≤50岁的ACA阳性率36.11%,年龄〉50岁的ACA阳性率12.12%,ACI组患者ACA阳性率与年龄≤50岁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P〈0.05);而ACI组患者ACA的阳性率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42.86%,单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16.67%,ACA阳性率与脑梗死病灶数量呈正相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A是ACI,尤其是中、青年ACI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临床上应重视对ACA阳性患者的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适婚人群中HIV、HB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传播危险,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到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婚检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联合(HIV-Ag/Ab)检测。结果:29918名婚检人群中,HBsAg阳性居首位,占3.86%;其次是梅毒抗体阳性,占0.44%;再次是HIV.Ag/Ab阳性.占0.02%。男、女性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X^2=50.07,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X^2=9.63,P〈0.05);男、女性HIV.Ag/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X^2=5.37,P〈0.05)。2011-2013年HBsAg阳性率有逐渐下降趋势,各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P〉0.05);梅毒抗体阳性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结论:婚检人群作为特殊人群,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引起关注,特别是妇女隐性梅毒患者的存在更是增加了胎传梅毒和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葛玉兵 《河北医学》2013,19(9):1355-1358
均再次手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率为14.3%,远高于平均再次手术率(x^2=16.25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甲状腺癌发生率为66.7%(4/6),与平均发生率比较甲状腺癌显著增高(X^2=13.46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首次与再次甲状腺手术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喉部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甲减、气管软化及甲状腺危象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以甲状腺癌风险最大,因此术中谨慎操作、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伴发Tox感染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63例肺癌患者和293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Tox-IgM、IgG抗体。结果63例肺癌患者Tox-IgM阳性率为20.63%(13/63)、Tox-IgG阳性率为17.46%(11/63),293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Tox-IgM阳性率为3.41%(10/293)、Tox-IgG阳性率为7.85%(23/29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男性Tox-IgM阳性率为20.00%(8140)、Tox-IgG阳性率为17.50%(7/40),女性Tox-IgM阳性率为21.74%(5/23)、Tox-IgG阳性率为17.39%(4/23),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与呼吸系统其它疾病包括肺结核、胸膜炎、肺炎等患者相比,其Tox-IgM、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以IgM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静脉点滴唑来膦酸4mg。A组40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0Gy/10次/3周;B组37例采用常规分割,DT40Gy/20次,4周;C组33例不照射。结果(1)治疗结束时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A组90.0%,B组86.5%,C组66.7%(A组与C组X^2=6.03,P〈0.05,B组与C组X^2=3.80,P〈0.05;A组与B组X^2=0.02,P〉0.05);(2)KPS评分变化为A组82.5%,B组70.3%,C组51.5%(A组与C组X^2=8.04,P〈0.05;B组与C组X^2=4.43,P〈0.05;A组与B组X^2=0.54,P〉0.05);(3)骨转移灶修复情况A组84.3%,B组76.9%,C组57.7%(A组与C组X^2=10.69,P〈0.05;B组与C组X^2=4.94,P〈0.05;A组与B组X^=1.17,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疗效优于单纯唑来膦酸,但是低分割照射治疗周期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考核及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为制定和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别、乡镇和年龄组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群平均抗体水平3556.78mlu/ml,阳性率为91.81%;男、女两性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P=0.1573);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P=0.0012),2-4岁组阳性率为93.10%,6-8岁组阳性率为85.19%,13-15岁组阳性率为96.61%;不同乡镇之间人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P=0.3173)。结论曲江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1.81%,但6-8岁抗体阳性率较低,说明该年龄段接种情况较差,需加强此年龄段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延安市神经系统疾病与抗弓形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延安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TOX感染情况,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对180例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1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TAb检测。结果疾病组ATAb的阳性率为28.89%(52/180),健康对照组为9.63%(13/135)。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脑型28.05%(23/82)、癫痫型44.44%(4/9)、精神病型32.14%(9/28)、神经衰弱型26.23%(16/61);不同性别患者ATAb阳性率:男性患者ATAb阳性率为35.63%(31/87),女性为22.58%(21/93);不同年龄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25岁,33.33%(6/18);26—50岁,30.00%(18/60);≥51岁,27.45%(28/102)。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47.62%(30/63),无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18.80%(22/117)。不同抗体TOX阳性率分别为:IgG12.22%(22/180);IgM阳性率8.89%(16/180);IgM、IgG双项阳性率7.78%(14/180)。结论对临床上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务须开展TOX的常规检测,以便及早诊治,降低TOX脑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孕早期妇女弓形虫(TOX)不同感染状况对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早期妇女血中弓形虫IgG及IgM抗体,根据检验结果组成急性感染组、活动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随机抽取无感染者作对照组,比较4组妊娠结局.结果 在3 500名孕早期妇女中弓形虫感染率为7.69%,其中近期急性感染占16.9%,活动性感染占30.1%,既往感染占53.6%.比较4组结果为:各组出生缺陷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感染组出生缺陷率高于活动性感染组、既往感染和未感染组(P<0.05),活动性感染组高于既往感染和未感染组(P<0.05),既往感染和未感染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Tox既往感染者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其是否发生再次感染或激发感染复发密切相关.孕早期Tox不同感染状况出生缺陷发生率从大到小次序为:急性感染、活动性感染、既往感染和无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891例孕妇外周血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活动性感染组,随机抽取200名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弓形虫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4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在3 891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感染353例,其中急性感染51例、既往感染197例、活动性感染105例,总感染率为9.07%(353/3 891);对应各感染组及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2.03%(4/197)、6.67%(7/105)和1.50%(3/200)。急性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孕妇弓形虫阳性率高于市区妇女,农民阳性率高于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者,有动物密切接触史和喜食生食者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和活动性感染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建议孕妇加强弓形虫筛查工作,以便及早诊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水源、粪便等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DNA酶B抗体滴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量滴定法分别测定了SLE患者77例和正常人43例血清中的抗DNA酶B抗体滴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组抗DNA酶B抗体的阳性率为76.6%;对照组5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P=0.018)。血清抗DNA酶B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热、关节炎、肾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X^2依次为4.084,5.502,8.606,P分别为0.043,0.019,0.003);血清CRP增高,补体C3降低以及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者亦显著增多(X^2依次为4.247,9.899,4.987,6.512,P分别为0.039,0.002,0.026,0.011)。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抗DNA酶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8%和16.7%,活动期患者显著为高(X^2=14.62,P=0.000)。结论SLE患者中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人,SLE合并肾损害时需要排除GAS感染。GAS感染与SLE病情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通过液体蛋白芯片-MS/MS技术(即CLINPROT技术)发现并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记物,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CLINPROT技术对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电泳、质谱鉴定等方法对筛选的蛋白分子进行鉴定,最后通过ELISA方法对其在健康正常人和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品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CLINPROT技术,发现了一个在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样本中特异性上调的蛋白,进一步通过蛋白电泳和质谱鉴定方法,发现该特异性上调蛋白为SAA;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和80%。结论可将CLINPROT技术应用于弓形虫感染血清分子标记物的寻找和鉴定;可将SAA蛋白用作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后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组(23例)和良性肿瘤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性别、年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发病年龄以2—10岁的患儿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腹膜后肿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肠管损伤、术中大出血、输尿管损伤、胰漏、肾衰等,所有患儿随访1年,恶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为39.13%(9/23),良性肿瘤组为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60,P〈0.05);恶性肿瘤组的死亡率为30.43%(7/23),良性肿瘤组无死亡例数。结论:小儿腹膜后恶性肿瘤多见以2-10岁的男孩,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积极提高手术技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弓形虫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上的变化,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12项指标、评定BPRS、SAPS、SANS。然后。按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3.1%;两组患者的BPRS总分、SANS总分、SAP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P〉0.05),但BPRS中的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和P〈0.05);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呈高粘滞低脑血流量的血液流变学特点,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电脉率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存在某些类似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特性,但也各有其特点,揭示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PET和CT对原发和复发鼻咽癌诊断价值的差别。方法对48例均经病理确诊鼻咽腔内有癌组织存在的鼻咽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按治疗经过分为原发组(A组)和复发组(B组),分别统计、比较PET和CT对A、B两组病例的检出率。结果A组的PET和CT的检出率分别是94.74%(36/38)和84.21%(32/38)(P〉0.05,χ^2=1.30);B组的PET和CT的检出率分别是10%(1/10)和30%(3/10)(P〉0.05,χ^2=0.83)。PET检查A、B组的检出率分别是94.74%(36/38)和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27.56),CT检查A、B两组的检出率分别是84.21%(32/38)和3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9.20)。结论18F-FDG PET和CT对鼻咽癌病灶的检出率有高度的一致性,^18F-FDG PET/CT诊断原发鼻咽癌比复发鼻咽癌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对诊断和鉴别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速率法检测12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3种血清酶。结果3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其平均阳性率以肝癌最高为66.0%,其次胃癌组43.3%,直肠癌组39.0%,肺癌组34.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提高了临床检测肿瘤的敏感性、有效性。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