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B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确诊为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32例(3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底表现、FFA及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眼底表现:3例未见异常,26例可见视盘周围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出血.3例出现玻璃体腔出血.FFA:26例视盘周围可见视网膜下出血遮蔽荧光;12例早期视盘可见局限性强荧光,晚期边界呈结节状强荧光,余20例未见特异性结节状着色.32例患者B超检查均可见视盘处的不规则扁平隆起病灶,呈类圆形强回声.结论 对于伴有近视合并视盘周围出血的青年患者,采用FFA结合B超检查可提高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PSRH)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41只眼)PPSRH患者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临床资料.结果 25例(41只眼)中,19例为近视眼,平均年龄为37.8岁,单纯PPSRH9例(16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15例(24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FFA检查显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呈不规则强荧光或结节状强荧光,未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结论 推测PPSRH的发病与视盘埋藏性玻璃疣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黄骅市人民医院眼科,诊为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125例(246只眼),并分析其OCT、FFA的相应特征。结果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OCT表现为视盘神经纤维层下、神经上皮层间发现类圆形似有囊膜包裹的团状高反射信号,相应处视杯变浅,FFA则为高荧光结节。结论无创的OCT检查并联合FFA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从而提高该病的诊断率,降低其漏诊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eripapillay subretinal hemorrhage,PPSRH)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3例(23只眼)PPSRH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等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23只眼)均为中、轻度近视眼患者,矫正远视力大于或等于1.0;单纯PPSRH9例(9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13例(13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PPSRH均位于视盘鼻侧;FFA显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呈结节状强荧光,对侧眼各期未见异常荧光。 结论 推测PPSRH的发病与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96-97)  相似文献   

5.
徐伟刚  潘波  刘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40-2342
目的:探讨埋藏性视盘玻璃疣在OCT检查中的特异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FA和B超检查确诊为埋藏性视盘玻璃疣6例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O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6例在由视盘玻璃膜疣引起的视盘的高荧光区(造影检查结果),由OCT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在视盘玻璃膜疣处均显示出特异的宽大的条带样的光反射增强的钙质沉积区,这些沉积区能投下阴影,并且之间显示出空隙样的结构。结论:埋藏性视盘玻璃疣在OCT检查时可以见到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所以,OCT可以作为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特异性较强的一种辅助检查,可提高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eriapillary subretinal hemrrhage,PPSRH)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5例(27眼)PPSRH患者的眼部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平均年龄为30.32岁。2例为双眼。中度以下近视25只眼,远视2只眼。眼底检查仅PPSRH改变的3只眼,PPSRH伴视盘火焰状出血18只眼,除PPSRH和视盘表面出血外,伴少量玻璃体出血6只眼。FFA显示PPSRH为边界清晰的深层遮蔽荧光,其表面的视网膜血管走行及充盈未见异常。17只眼在FFA的后期视盘呈不规则的荧光着色。结论根据眼部表现和FFA改变,推测PPSRH与埋藏型视盘玻璃疣和近视眼有关。  相似文献   

7.
报道2例视盘内与邻近视盘视网膜下出血病例,均系中国人,年龄分别为19岁及13岁,单眼累及,起病急。均有飞蚊症,视力分别为0.8及1.0。眼底除视盘内出血外,紧邻视盘鼻侧视网膜下亦有半月形暗红色出血。荧光血管造影出血区荧光遮蔽,后期视盘有轻度渗漏。门诊观察,2~3个月后出血吸收,未有复发,说明这是一良性自限性疾病。本文结合文献讨论视盘内与邻近视盘视网膜下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可能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26例视盘黑色素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1972~1992年临床资料完整并有眼底摄象记录的26例视盘黑色素细胞瘤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5例,占57.7%;女性11例,占42.3%.初诊年龄3~59岁,平均36例.均为单眼发病.病灶大小为1/4~1.5视盘直径.2例发现玻璃体内色素播散,其中1例还出现色素沿Cloquet管突入玻璃体腔.22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仅有4例(18.1%)出现视盘强荧光.13例随访的病例中,2例可能为肿瘤增大所致.视盘黑色素细胞瘤为一种良性肿瘤,无需特殊治疗.定期眼底摄像及随访检查,有助于监测肿瘤的增长速度.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236-238)  相似文献   

9.
视盘玻璃疣的影像(英)KheterpalS…/Eye.,1995,9(1).67~69从视乳头水肿或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盘水肿中,区分出掩蔽的视盘玻璃疣常常是困难的。作者对4例视盘肿胀的患者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型超声波、CT和MRI检查。目的...  相似文献   

10.
视盘血管炎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盘血管炎15例报告广州部队武汉部医院眼科金中秋,许亚宏,尹禾武汉市六七二医院眼科曾祥冰本组报告15例I6眼视盘血管炎,其中1型即视神经乳头水肿型4眼,11型即视网膜静脉阻塞型12眼。所有病例进行了视力、眼底及荧光造影检查.属于11型的患者进行了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视盘及盘周视网膜出血(intrapapilary and peripapillary hemorrhage)的临床特点和分析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视盘及盘周视网膜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视力、屈光及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检查、B超。结果18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年龄14至85岁(平均44±21.45岁)。有屈光不正(近视)14例,视盘直径小13例。出血部位在视盘鼻侧9眼,上方5眼,颞侧4眼,视盘出血形态多为裂隙样、扇样,盘周视网膜出血多为新月形。矫正视力无变化13眼,轻度下降5眼,视野检查8眼,正常5眼,局部I级暗点3眼。18例均行FFA检查,晚期视盘荧光轻度增强4眼,B超检查4眼,未见玻璃体牵引和视盘隆起。患者随访2-25月,出血吸收时间3周-8月,未见再出血。结论视盘及盘周视网膜出血多于女性、近视患者,出血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与视盘水肿、Valsalva动作、玻璃体牵引有关,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联合超声检查对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SD-OCT对视盘进行横向扫描,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视盘前有无强回声光团.结果 通过SD-O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5例(27只眼),平均年龄25.6岁,其中12例为双眼发病(80.0%).27只眼中,所有病灶均位于鼻侧视盘,其中23只眼为近视状态(85.2%),平均屈光度-3.6 DS.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SD-OCT特征为:视网膜外核层下方可见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反射信号的疣体,疣体上方的视网膜神经纤维高度隆起呈强反射光带;在连续扫描的数个层面上,均可以看到疣体.该病的眼球超声检查表现为:视盘前一个结节状的强回声光团,当增益降低至眼球正常结构消失时,强回声光团仍清晰可见.结论 SD-OCT联合超声检查可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视盘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ODV)的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地观察了9例(10只眼)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结果:I型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T)显著延长,静脉充盈迟缓。Ⅱ型视盘血管炎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除了FFA上静脉充盈时间延长外,脉络膜血管也显著扩张。结论:两型视盘血管炎的FFA都有静脉充盈迟缓的特点,I型还表现为ART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4.
应用OCT观察视盘小凹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OCT观察视盘小凹的特征。方法:3例(3眼)视盘小凹病人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3眼的视力分别为0.8.0.8和1.2。两例女性病人年龄分别为42和52岁,一例男性病人年龄为30岁。结果:OCT显示3眼小凹处均有神经纤维缺损黄斑区无神经上皮脱离:第1例女性病人的视野显示旁中心暗点,第2例女性病人为向心性视野缩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双侧黄斑区均有窗样缺损,有黄斑前膜并伴有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三个小凹均表现为晚期高荧光。结论:OCT对于诊断视盘小凹是非常有用的,并且可以有助于发现有无神经上皮脱离和黄斑水肿,以便及早给予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埋藏性视盘玻璃疣(ODD)患者视网膜浅层结构及血管密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埋藏性ODD患者的36只眼资料(ODD组)及26只正常眼资料(对照组)。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视野、谱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及相干光层...  相似文献   

16.
视盘及视网膜前血管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视盘及视网膜前血管袢(prepapillary and preretinal vascular loop, PRV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77年以来诊断的20例PRVL患者24只眼的症状、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特点等临床资料。结果PRVL66.7%发生于单眼,95.8%的血管袢位于距视盘1DD内。动脉袢17只眼,占70.8%;静脉袢3只眼,占12.5%;动静脉复合袢4只眼,占16.7%。伴有其他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或变异者15只眼,占62.5%。结论PRVL多数为动脉袢,其中多位于视盘上方。严重扭曲的PRVL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视网膜出血,引起视力下降。(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9-11)  相似文献   

17.
视盘边缘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新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64-1265
目的:探讨视盘边缘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眼底检查时发现的98例视盘边缘出血者进行视力、视野、眼压、三面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血压检查。部分病例进行了头颅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视盘边缘出血的相关疾病。结果:除1例未查出确切的原因外,其余97例中与盘缘出血相关的疾病有14种。结论:盘缘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盘缘出血不但与眼部本身的一些病变如:视盘水肿、AION、视盘的非特异性炎症、眼外伤等相关;而且与某些先天性视盘病变以及一些全身疾病有关;还应特别注意是否有青光眼的存在。临床上发现有盘缘出血者应该进行详细全面地检查,尽可能找出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王原 《眼科新进展》2003,23(6):392-392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7岁 ,10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 ,视物不清 ,在当地县医院诊治无好转。于 2 0 0 2年 5月 19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右眼视盘血管炎”收入我科。查视力 :右眼0 .6 ,左眼 0 .8,双眼睑无红肿 ,眼球无压痛及转动痛 ,眼前节正常。眼底 :右眼视盘轻度水肿 ,边界模糊 ,周围可见片状出血 ,静脉迂曲 ,黄斑区未见渗出及出血 ,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视盘边界清 ,视网膜正常 ,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双眼视野有和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缺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右眼底像见视盘边界不清 ,盘面上血管扩张 ,见羽毛状遮荧区 ,视盘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先天性视盘血管襻9例(9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视力、初诊主诉。根据检眼镜眼底检查、眼底照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分析血管襻在视盘的部位、血管性质(动脉性或静脉性),襻的数目,玻璃体及视网膜状况,除血管襻外的其它眼部合并症。结果共9例(9只眼),其中右眼5例,左眼4例,均为单眼性;以血管性质分:动脉性血管襻7只眼,静脉性2只眼;襻状血管与视盘关系:以上方及颞上多见共6只眼,下方3只眼。血管襻数目为单个6只眼,2襻1只眼,3襻以上2只眼,以单个多见。初诊主诉(自觉症状):飞蚁症6只眼,视矇2只眼,眼科检查中偶然发现1只眼,以飞蚁症(眼前飘动性黑影)最常见。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混浊5只眼,血管襻出血3只眼,分枝静脉阻塞1只眼。出血病例均经中医辨证内服中药治疗,分枝静脉阻塞者行激光光凝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均获临床治愈。结论本病初诊自觉症状(主诉)以飞蚁症最常见,视矇(视力下降)及因其它病眼底检查中也可发现。发现时年龄多为青壮年,无男女差别。本病单眼、双眼均可发病,本组病例均为单眼,可见单眼应常见。血管襻多为动脉性,多在视盘表面或盘缘附近,以上方(颞上、上)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视盘血管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视盘血管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开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来的诊断为视盘血管襻的14例(16眼)临床资料。结果:视盘血管襻的分布62.5%于视盘上方;动脉襻占10眼,静脉襻6眼;合并玻璃体积血8眼;视力在0.5以下占78.5%。结论:视盘血管襻动脉居多,多于视盘上方,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