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3.
角膜胶原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越  闵燕 《眼科》2004,13(6):367-370
角膜胶原膜不仅能营养、保护、促进角膜伤口的愈合,而且是良好的药物载体,能够运载、释放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真菌药物、抗纤维增殖药物、抗青光眼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在治疗眼科多种疾病上可以替代局部频繁点眼和结膜下注射,同时还是活细胞转运和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技术(CXL)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至6月行CXL或屈光手术联合CXL者62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圆锥角膜42例(46只眼),采用核黄素及紫外线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薄角膜及高度近视20例(38只眼),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联合CXL。术后随访12...  相似文献   

5.
眼用胶原膜及其复合物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Fyodoror(198)首先研制成角膜胶原膜以后[1],美苏均有商业产品问世。目前,在国外角膜胶原膜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国内也有研究报道,其应用前景已得到众多眼科学者的高度重视。一、胶原:胶原是动物主要的结缔组织蛋白。动物体内的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并释放出可溶性胶原单似它由3条卷曲的多肽链螺旋组成,当其被释放出来时,自动整理成重叠的队列,形成先由氢键再由单体队列间共价键稳定的纤维。胶原的氨基酸:l/3是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各占氨基酸总量的10%。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共占10%。精氨酸和丝氨酸各约占5%,其…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发病率很高,是眼科常见病。本文采用自制胶原膜载释托百士滴眼液治疗兔眼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2 3例,并与美国产的Bio Cor胶原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离心法制备的角膜胶原膜,直径14 5mm ,曲率半径9 0mm ,厚0 0 0 6~0 0 98mm ,中  相似文献   

7.
蛋白多糖及胶原为角膜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角膜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在某些疾病情况下的改变以及研究进展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王越  闵燕 《眼科》2005,14(Z1):56-59
目的探讨应用牛腱胶原研制的国产牛腱角膜胶原膜制作缓释妥布霉素及其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家兔36只.方法将36只新西兰家兔(72眼)随机分为3组局部频繁点眼组、角膜胶原膜载药组、结膜下注射组,对3组兔眼分别用0.3%妥布霉素眼液频繁点眼、载药的角膜胶原膜贴覆于角膜表面和结膜下注射20mg硫酸妥布霉素,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每组中3只兔(6眼)用药后0.5、1、3及6小时房水中妥布霉素的药物浓度.主要指标兔眼房水中妥布霉素的药物浓度.结果0.5、1、3和6小时频繁点眼组兔眼房水中妥布霉素的药物浓度分别为(0.23±0.18)μg/ml、(0.30±0.13)μg/ml、(0.21±0.04)μg/ml、(0.23±0.12)μg/ml;角膜胶原膜组房水中妥布霉素浓度分别为(4.15±0.85)μg/ml、(12.31±2.75)μg/ml、(9.03±1.47)μg/ml、(1.40±0.72)μg/ml;结膜下注射组分别为(3.55±2.82)μg/ml、(17.65±2.67)μg/ml、(7.64±4.39)μg/ml、(2.44±1.74)μg/ml.房水中妥布霉素的浓度在四个时点角膜胶原膜组和结膜下注射组都显著高于局部频繁点眼组,结膜下注射组除在1小时显著高于角膜胶原膜组外,其余时点与角膜胶原膜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国产牛腱角膜胶原膜能够提高妥布霉素的角膜穿透力和其滴眼液的生物利用度,是良好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
角膜胶原交联(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技术是通过紫外光A和感光剂核黄素的光化学反应使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形成共价键,从而增加胶原纤维机械强度、生物学稳定性及角膜抗扩张能力。角膜融解( corneal melting)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我们对角膜融解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及紫外光 A核黄素介导角膜胶原交联术基本原理、在角膜融解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航  王立  邹留河  董东生  陆爱丽 《眼科》2004,13(6):354-356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大鼠角膜胶原Ⅰ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紫外线辐射对角膜的损伤机制。方法:用20mW、260~365nm的紫外线照射大鼠角膜,用RT-PCR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角膜胶原Ⅰ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角膜经过紫外线辐射后30分钟,角膜胶原ⅠmRNA的表达量稍有上升,2小时下降最多,6小时回升超过正常,在24小时、48小时及7天、14天中角膜胶原ⅠmRNA的表达量呈持续缓慢上升。结论:紫外线辐射可影响大鼠角膜胶原Ⅰ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角膜胶原交联术经过十余年发展,在欧洲已成为治疗膨隆性角膜病变的常规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止角膜膨隆的进展,同时在眼科临床其他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仍在国家审批过程中,我国作为角膜植片严重匮乏、广泛大量开展角膜屈光手术、严重感染性角膜炎仍是主要致盲因素之一的国家,我们亟需重视对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认识,倡导并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眼科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李婧  姜黎  沈政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13-1715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CL)是一种二十一世纪初应用于临床的最新的角膜成形技术。以核黄素作为光敏剂应用370nm紫外线对角膜进行局部照射,刺激胶原纤维交联,增加角膜硬度。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崭露头角,有望成为人们比较熟悉的角膜成型技术如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和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的辅助治疗手段。这些被称为角膜成形学的治疗或手术技术,可望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治疗以往无法治疗的某些角膜疾病。利用CCL,眼科医生可重塑角膜结构,而不需使用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等创伤性技术。用这种方法代替角膜基质环植入术,或与之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经过几年的苦心研究,CCL的技术方法得到了改进,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大。不仅用来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同时也为难治性角膜溃疡、角膜变性、术后角膜扩张病等角膜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对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药物及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予行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患者行疼痛感评分、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IOP、视力、前节OCT角膜厚度测量及内皮数量和形态检查。使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参数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3例(13眼)患者入选并顺利接受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患者术前疼痛指数为7.6±1.2,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3±1.6和5.5±1.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8.593,P<0.01);术前角膜上皮缺损评分为4.5±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3.4±0.6和2.8±0.9(F=12.580,P<0.01);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为2.7±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透明度显著增加,评分分别下降至1.9±0.5和2.2±0.6(F=6.122,P<0.01);术前角膜厚度为(862.2±146.4)μm,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厚度显著降低,分别为(707.5±92.7)μm和(718.8±47.2)μm(F=5.859,P<0.01)。但术后3个月时部分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增加、角膜透明度下降,角膜厚度回升,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够在术后早期显著改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眼部症状,增加角膜透明度,降低角膜厚度;但其疗效并不持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跨上皮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对36例(54眼)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行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表面麻醉下采用意大利SOOFT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仪将0.25%的核黄素导入角膜10 min(电流1.0 mA),370 nm的紫外线照射9 min(能量10 mW/cm2)。平均随诊(14.1±2.3)个月。术后1 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3、6、12个月复诊。检查指标包括UCVA、BCVA、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生物力学、角膜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1 d裂隙灯显微镜下发现角膜上皮点状混浊、水肿,次日好转。未出现角膜溃疡、角膜溶解、haze、剧烈眼痛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UCVA从4.27±0.23提高到4.41±0.20(t=3.962,P<0.01),BCVA从4.69±0.23提高到4.82±0.14(t=3.507,P<0.01);Kmax下降(1.25±0.68)D(t=9.351,P<0.01);散光值下降(0.30±0.21)D(t=7.227,P<0.01)。角膜最大压陷深度从(1.21±0.11)mm下降为(1.16±0.12)mm(t=4.131,P<0.01)。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法可以有效控制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发展且未出现类似传统去上皮法导致的多种并发症。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有望取代去上皮法成为进展期圆锥角膜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紫外线引发角膜交联光动力学的关键问题,并以实验数据确认紫外线在核黄素内的吸收动力学理论。方法 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和分析公式推导出3个重要的参数:安全深度(z*),安全剂量(E*) 和交联时间(T*)。经由对时间函数的核黄素吸收系数实验测量,核黄素的动态频谱显示光敏剂随时间的耗竭。角膜交联光动力是由7个关键参数决定:核黄素(B2)的消光系数,浓度,光敏剂穿透深度,紫外线的强度和剂量,照射时间以及角膜厚度。结果 核黄素浓度范围为0.1%~0.2%,穿透深度范围为0.02~0.04 cm,安全剂量范围为2.3~8.2 J/cm2。我们的数学模式显示,较高的紫外线强度和消光系数导致较短的表面交联时间,而角膜厚度大的交联时间也增加。安全深度为消光系数和光敏剂浓度的反比函数。结论 基于我们的新的发现,角膜胶原交联术的动态安全参数包括安全深度,安全剂量,交联时间,和安全光敏剂浓度,我们提出一个新的交联临床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黄素/紫外线A(UVA)诱导的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XL)用于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9例(30眼),予去上皮核黄素/UVA诱导的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Kmax值、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参数变化。采用单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UCVA(LogMAR)为0.78±0.33,术后第3、6、12个月时分别为0.77±0.34、0.72±0.33、0.67±0.31,术后第12个月U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BCVA(LogMAR)为0.42±0.33,术后第3、6、12个月时分别为0.31±0.27、0.29±0.23、0.23±0.20,术后第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Kmax分别为(62.1±11.3)D、(61.6±9.9)D、(60.4±9.9)D、(59.9±9.5)D,术后第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由术前的(446±41)μm降低到术后第12个月的(430±39)μm(P<0.001),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EC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核黄素/UVA诱导的去上皮CXL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视力,降低角膜K值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炎症性疾病,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或眼球摘除术.角膜交联术(CXL)是近年来治疗一些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其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面少有研究.目的 观察CXL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8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15只,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10只兔刮除右侧角膜上皮行角膜划痕,涂抹镰刀菌液,然后行异种脱细胞角膜片覆盖,制备真菌性角膜溃疡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测量角膜病灶的直径,并观察角膜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于CXL治疗后第3、7、14、21、28天分别对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兔眼行眼前节照相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治疗后4周,收集15只实验兔角膜组织,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角膜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兔右眼造模后3d即可见角膜病灶区灰白色溃疡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浅基质层局部见豆荚样菌丝.造模后l周角膜溃疡灶加深,范围扩大,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浅基质层见大量真菌孢子和短棒样菌丝,可见角膜内皮细胞层有炎性细胞及前房内渗出.CXL治疗后3、7、14、21 d,CXL治疗组兔角膜上皮缺失范围均小于非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兔角膜胶原纤维束平均直径分别为(24.6±1.8)、(24.9±1.9)和(43.0±7.4)nm,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5,P=0.00),其中CXL治疗组胶原纤维直径较非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0、5.40,P<0.05),胶原纤维间见较多成纤维细胞;而非治疗组兔角膜胶原纤维直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正常对照组胶原纤维间少见成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