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检测尿足细胞在活动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检测尿足细胞的方法可否作为无创评估肾小球损伤的指标.方法:采用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60份尿标本采自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于肾活检前留取晨尿检测尿沉渣中足细胞,30份尿标本采自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60例患者均经皮肾活检,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根据肾小球病变活动性炎症损伤与慢性损伤分为两组,并与尿足细胞阳性和阴性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⑴间接免疫荧光尿沉渣染色抗足细胞PCX抗体仅与足细胞特异结合,可用于检测尿足细胞.⑵尿足细胞见于成人多种类型肾小球疾病,而健康成人尿足细胞阴性.⑶肾小球活动炎症性损伤者尿足细胞阳性率72%,慢性损伤者尿足细胞阳性率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尿足细胞阳性组肾小球病理平均活动指数积分154±60,尿足细胞阴性组肾小球病理平均活动指数积分8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抗人足细胞PCX单克隆抗体尿沉渣染色,是一种特异性检测尿足细胞的方法,这项无创检查可作为预测肾小球疾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5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足细胞的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采集IgAN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肾活检光镜结果,其中光镜参照Hass分级,各项病理指标参照Fofi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程度,电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平均动脉压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降低(P<0.05);②光镜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P<0.05),而两组比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硬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组织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显示:肾小球节段硬化和球性硬化处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缺失;④电镜观察提示,无论是否伴足细胞尿,其足细胞足突均可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检查的尿沉渣谱在判断肾疾病病理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日晨尿标本1 140对份:(1)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2)尿蛋白定量(g/24 h).(3)尿沉渣谱分型:尿沉渣结合蛋白定量后分4型,Ⅰ型:血尿为主,多细胞及管型;Ⅱ型:蛋白尿为主,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型:有核细胞为主,少量蛋白和有核细胞管型;Ⅳ型:非特异尿沉渣和少量蛋白.(4)肾病理类型分类: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特点和病变部位,将肾疾病分为三大类:肾小球增殖性病变、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病变.(5)比较各种肾疾病的尿沉渣谱类型及特点,将尿沉渣谱类型与肾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应性分析.(6)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和x2一致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40例行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显示:肾小球增殖性病变419例,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375例,肾小管间质病46例.(2)肾病理类型与尿沉渣谱相关,肾小球增殖性病变84%呈Ⅰ型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93.1%呈Ⅱ型尿沉渣谱,肾小管间质病变67.4%呈Ⅲ型尿沉渣谱.(3)将300对份尿沉渣谱与肾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对应性分析显示:Ⅰ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球增殖性疾病符合率84.8%,Ⅱ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球非增殖性疾病符合率86.0%,Ⅲ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管间质病符合率73.7%.结论:尿沉渣谱对于判断肾疾病的病理类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足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尿中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检测在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病例选自我科经肾活检病理证实的FSGS患者12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20例,8例健康人作对照.取晨尿离心,沉渣甩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中足细胞特异蛋白Podocalyxin(PCX)阳性染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足细胞PCX的表达.结果:FSGS组尿中足细胞阳性8例(阳性率66.67%),MC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尿足细胞均为阴性.FSGS患者中,尿足细胞阳性者临床上呈肾病综合征表现.FSGS患者肾活检标本中,肾小球内均可见足细胞特异标记蛋白PCX表达呈节段性缺失,并与肾小球节段硬化部位一致;而MCD患者肾活检标本的肾小球中,上述标记蛋白表达完整.结论:在肾病综合征中,尿足细胞检测可作为FSGS与MCD鉴别的一项可靠、方便、无创性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肾脏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4例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36.13±4.56)岁,按新月体形成所累及的肾小球比例分为两组:〈10%组和≥10%组。分析了临床表现、肾活检病理诊断类型及其预后。 结果 血尿:〈10%组镜下血尿15例,〉10%组为27例;蛋白尿:〈10%组尿蛋白〈1.0g/d者20例,尿蛋白〉1.0g·d^-1者19例,〉10%组尿蛋白〈1.0g·d^-1者13例,尿蛋白〉1.0g·d^-1者32例;肾功能:血肌酐〈133μmol·L^-1者〈10%组34例、〉10%组29例,血肌酐〉133μmol·L^-1者〈10%组5例、〉10%组16例,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共6例、〈10%组及〉10%组各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6例、〈10%组2例、〉10%组14例;高血压:〈10%组24例、〉10%组32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中IgA肾病75例,膜性肾病3例,2型原发性新月体肾炎2例,膜增生肾小球肾炎1例,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1例;两组间血尿、蛋白尿及血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病理多样,如果伴有新月体形成,进展恶化快,预后差。因此,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进性肾炎 (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RPGN)是引起急性肾衰竭的重要肾小球疾病。急进性肾炎是指在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 ,肾功能急骤进展 ,短期内到达尿毒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的病理改变特征为肾小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积 ,又名新月体性肾炎 ,我国目前采用的新月体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为肾穿刺标本中 5 0 %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 (新月体占肾小囊面积 5 0 %以上 )形成。该病病情危重、预后差 ,但如能早期明确诊断并根据各种不…  相似文献   

7.
孙秀丽  冯国徵  孙玲  雷震坤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26-930,1005,1006
目的通过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足细胞与临床病理关系,探讨尿足细胞检测代替肾活检的可能性。方法选取80例NS患者被肾穿前1d的晨尿和20例正常对照的晨尿各100ml,离心涂片。用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分别对尿沉渣涂片和肾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尿足细胞数目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比较NS各种类型尿足细胞排泄情况与。肾脏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分析其与尿足细胞和肾组织足细胞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尿未见足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PCX,可见大量足细胞;NS不同类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尿足细胞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类型组中,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患者尿中检出的足细胞数最多,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再次是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各组患者尿足细胞数与24h尿蛋白量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肾小球肾足细胞密度呈负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性(P〉0.05);各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密度与24h尿蛋白量及尿足细胞呈负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P〉0.05)。结论尿足细胞的检测是一项可反映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病情轻重的无创性指标;尿足细胞数有可能作为反应肾脏病变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来氟米特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LEF干预组(5mg/kg/d,灌胃)。2周末检测24h尿蛋白含量、血清学指标;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变化。结果病理对照组24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小球内细胞数、含新月体肾小球数、硬化肾小球数、肾组织中MCP-1、ED1^+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ED1^+细胞数与尿蛋白排泄量、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数与尿蛋白排泄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LEF干预组大鼠尿蛋白水平、肾小球细胞总数、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肾小球ED1^+细胞浸润及MCP-1表达均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1,0.05)。结论LEF能改善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青年患者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肾脏穿刺活检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的84例青年患者,对其病理进行分析。对肾活检标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部分标本行电镜检查。结果 84例患者病理如下:1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IgM肾病,1例薄基底膜肾病,50例IgA肾病。34例非IgA肾病病理中无1例出现新月体,50例IgA肾病病理中有5例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或纤维素样坏死,5例出现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结论对于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的青年患者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是非常必要的,对明确其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波  李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5):35-35
1本例患者的诊断:IgA肾病诊断依据:患者有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每次发作均在感染后(24~72小时)出现突发性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肉眼血尿消失后,转为镜下血尿。尿沉渣检查显示尿红细胞增多,变形红细胞占80%,IgA水平升高。肾脏穿刺活检病理可见20个肾小球,其中有全球硬化、节段型硬化、肾小球球囊粘连、细胞性新月体、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其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呈弥漫性中、重度增生,可见肾小管呈局灶性萎缩,间质灶状纤维化单核细胞浸润,肾小动脉内膜增厚。Masson染色肾小球系膜区可见结节状嗜复红蛋白物质沉积,;免疫荧光:I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方法选择符合肾穿刺适应证342例,其中肾功能不全9例,使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与Menghini穿刺针负压抽吸式124例相比较。结果 (1)Tru-cut型活检针取出肾小球数多,>10个小球达96.2%,成功率高;(2)出血为主要并发症,肉眼血尿发生率5.6%,肾周血肿2.6%,输血1 000 mL以上的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占0.3%;(3)两种方法各有1例严重出血,均为CKD3期,血肌酐190~350μmol/L,尿蛋白3+,双肾长径9.2~9.6 cm,皮质厚度正常回声增强,病理诊断:硬化性肾炎。但有5例双肾长径9.5~13.4 cm,血肌酐700~1 200μmol/L,病理示:硬化性肾炎、纤维性新月体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和骨髓瘤肾病,使用Tru-cut型活检针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结论 Tru-cut型活检针相对负压抽吸法单人操作,简便易学,取材质量高,并发症相似。肾功能不全不是穿刺禁忌证,双肾偏小者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LN患者根据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SCr、BUN、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并分析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与mAlb的关系.结果 四组(狼疮性肾炎各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之间相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5.235及156.871,P<0.05),狼疮性肾炎各组的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Ⅰ组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开始升高,Ⅱ组及Ⅲ组尿CTGF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尿CTGF显著高于Ⅱ组.狼疮性肾炎各组的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与mAlb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5,P< 0.05;r=0.456,P<0.05).结论 血清及尿液CTGF在狼疮性肾炎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检测血清及尿液CTGF水平对于LN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4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过敏性紫癜组(76例)和紫癜性肾炎组(73例),分析两组患儿血清IgM、IgG、IgA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的差异特征.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IgG阳性率(28.95%)、IgA阳性率(80.26%)高于紫癜性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尿液NAG、Ig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水平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A、IgG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发生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尿液NAG、IgG、TRF、MA水平差异对判断患儿早期肾损伤具有更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的监控与输液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尿量变化的监测,探讨肾移植术后的输液方案。方法:以4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1~5d)尿量为研究对象,将术后第1日及第3日尿量、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3个方面的术后监控内容。结果:肾移植术后早期,尤其是前3d为术后尿量峰值(P<0.001)。输液量依尿量而定(P<0.001),同时术后早期多尿发生率高(81.82%)。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是监测的重要内容,尿量与输液量的关系应依据"量出为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常规尿检整合分类作为肾病理损伤的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尿检整合分类是否能预测肾病理损伤。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当日晨尿标本146份,行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查尿蛋白定量(g/24 h),进行尿检整合分类。尿沉渣谱整合蛋白定量后分3类,Ⅰ类:蛋白尿,多细胞及管型;Ⅱ类:蛋白尿,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类:少量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或有核细胞管型。对肾活检标本常规处理,行光镜(HE、PASM、Masson染色)、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做出病理诊断。将常规尿检资料整合与分类的关系及分类与肾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kappa检验,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肾小球增殖性病变95例、非增殖性病变46例、小管间质病5例。(2)常规尿检资料整合对分类的影响:单凭尿沉渣镜检,146例中有67例(46%)归于Ⅰ 类,79例(54%)不能确定;再整合尿蛋白定量可从79例中再确认75例,4例仍不能确定。(3)尿检分类与肾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肾小球疾病符合率为77.7%。结论:常规尿液检查整合分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肾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6.
罗祈康 《右江医学》2012,40(2):168-170
目的观察丹参地黄汤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早期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降低血管通透性、抗过敏、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0.5mg/(kg.d)晨顿服,病情稳定后递减至维持量,疗程8周。第1周同时给予西咪替丁1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第2周改为5mg/(kg.d),分2次口服;维持治疗至第3周末停药。观察组口服丹参地黄汤,每日2次,每次50~100ml。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肾脏损害发生率、肾脏损害开始发生时间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肾脏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脏损害开始发生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红细胞、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均<0.01),并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IB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PT则显著延长(P<0.01),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gA、IgM、IgE水平及对照组血清IgM、Ig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且观察组IgA、IgM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丹参地黄汤可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脏损害几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在小儿肾脏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ELISA方法对255例不同肾脏疾病患儿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种肾脏疾病尿RBP水平高低不同,狼疮性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最高,其次为肾病综合征、乙肝肾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对17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尿RBP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尿RBP在活动期最高,随着尿蛋白下降和阴转而逐渐减低至正常。对55例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疾病患儿进行尿RBP检测,结果发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最高,增殖性肾炎其次,而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升幅最低。结果提示尿RBP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脏病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患者尿液中小圆上皮细胞(small round epithelial cells,SREC)阳性指标与BK病毒尿症的相关性。方法 定期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152名肾移植患者的尿液标本,检测尿SREC指标以及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尿液标本中BKV-DNA拷贝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将BK病毒尿症患者的尿沉淀进行尿沉淀染色液和免疫荧光染色处理。结果 36名(23%)BKV尿症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2.5±0.5)个月,患者尿液标本里发现94%为SREC阳性指标,首次检测SREC阳性指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0.5)个月,SREC阳性指标以及SREC持续阳性时间段(the duration of SREC positivity,DSRECP)在BK病毒尿症患者的检测率高于非BK病毒尿症患者(P<0.05)。SREC持续阳性时间段能提前(1.0±0.5)个月预测BK病毒尿症发生,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85.34%。回归模型分析证实SREC阳性指标与阳性持续时间段可预测BK病毒尿症的发生不受干扰因素影响(P<0.05),ROC曲线中SREC阳性持续时间段在诊断BK病毒尿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89.11%,cut-off值为8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患者尿SREC阳性指标与BK病毒尿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并辅助诊断BK病毒尿症的潜在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BK病毒感染的检测,包括:尿沉渣decoy细胞、尿液BKV-DNA、血浆BKV-DNA。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肾移植患者中,尿沉渣decoy细胞阳性29例(31.5%),出现decoy细胞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8.3月。decoy细胞对诊断BK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和86.9%。病毒尿症22例(23.9%),中位时间为术后16.3月;病毒血症9例(9.8%),中位时间为术后39.5月。decoy细胞阳性组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decoy细胞阴性组(58.6% vs 28.6%,P<0.01)。血浆BKV DNA阳性的9例患者中,8例出现了肾功能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免疫诱导和未接受血液透析是术后BK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免疫抑制方案、肾脏原发疾病、术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K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BK病毒的感染将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异常。尿沉渣decoy细胞和尿液BKV-DNA检测能早期发现BK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成凡  楚雍烈  贺大林  杨林  陈萍  杨娥 《医学争鸣》2003,24(8):693-695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6q的微卫星改变(MA)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研究6q的杂合性缺失(LOH)与膀胱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6q21区域附近D6S404,D6S434微卫星标志,以PCR—SSLP—银染法对31例膀胱肿瘤的尿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64.5%的肿瘤组织和58.1%的尿脱落细胞发生MA;10例非膀胱肿瘤对照未出现MA;检出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无相关性;肿瘤组织D6S404 LOH发生率35.5%,D6S434 LOH发生率22.6%.结论:尿脱落细胞微卫星分析有早期诊断意义;6q21区域附近可能存在与膀胱肿瘤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