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者社会生物学特征和避孕失败的原因,减少带器妊娠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计划生育门诊2007年1~6月实施负压吸宫术的198例带器妊娠者,与下1例负压吸宫术非带器妊娠者作为对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带器妊娠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带器妊娠组已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流产史情况无明显差异;带器妊娠组已婚人员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子宫位置无显著差异;带器妊娠组流产后避孕措施选择仍然为节育器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组带器妊娠有明显IUD下移者69例,占34.84%;在IUD位置正常者129例中,有明显留置时间过长者27例,无明显原因者102例。带器妊娠妇女年龄为22岁~48岁。其中年龄35岁以下达140例。占70.70%。带器妊娠IUD留置时间为3个月~20年。其中,IUD留置时间5年以内104例,占52.52%。结论宫内节育器主要接受人群目前仍然是已婚育妇女。计划生育工作者慎重帮助带器妊娠者选择合通的避孕方法或合适的IUD。同时应加强放置技术的提高,选择最合适的节育器,并术后定期随访,并明确告知IUD的性能、使用期限、副作用、随访时间与注意事项可以减少带器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带器妊娠原因分析与相应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找出带器妊娠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分析156例带器妊娠的临床、超声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带器妊娠的原因:(1)宫内节育器(IUD)位置异常占72.4%(113/156),其中IUD下移占66%(103/156),IUD嵌顿占5.8%(9/156),IUD异位占0.6%(1/156).(2)IUD过期失效占7.0%(11/156).(3)不能明确原因占20.5%(32/156).结论IUD位置异常及过期失效是带器妊娠的主要原因,带器妊娠的重点人群是年轻育龄妇女,好发时间是带器一年之内,所以应当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T型环与宫腔形态不匹配超声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英 《云南医药》2006,27(1):42-43
宫内节育器(IUD)在宫内常见的异常表现有位置下移、宫内成角、异位、脱落、带器妊娠等,而有关IUD与宫腔形态不匹配却很少报道。被检查者均来自医院1999年2月~2004年12月应用B超对宫内放置TCu的门诊患者及健康检查的妇女共157例进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抚宁县农村已婚育龄妇IUD使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合问卷、B超及妇科检查对11000例使用IUD育龄妇女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宫内节育器失败与受术者年龄、产次、从事体力劳动程度以及节育器种类、放置机构的关系。结果 IUD的失败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产次者中无明显差异。不同劳动强度者的带器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脱落/下移和因症取出率有显著性差异。带器妊娠率宫腔IUD最高为4.16%,与其他5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脱落下移率母体乐最高为6.38%,安舒和吉妮较低。因症取出率母体乐最高为11.49%,安舒、吉妮较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放置IUD的失败率比医疗卫生机构低。结论劳动强度、节育器种类、放置机构是影响IUD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育龄妇女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IUD。  相似文献   

5.
垢文志 《河北医药》2006,28(11):1067-1068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节育器一次放置于宫腔,即可避孕多年,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性节育方法.如何提高IUD在宫腔内的有效存放率,是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技术水平的关键[1,2].由于一些副作用及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带器妊娠等)影响了部分妇女对它的接受.引起这些副作用的原因除了IUD本身的因素外,IUD在宫腔内的异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B型超声能准确可靠的判定1UD在宫腔内正常和异常位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本文报道经B超诊断IUD在宫内异常180例,重点阐述IUD在宫腔内的异常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经B超显像诊断宫腔节育器异位70例,年龄25~55岁,平均31岁。均有放置节育器史,放置时间2~15年。其中,单圈式金属IUD35例,T形带线IUD28例,宫腔形不锈钢IUD7例。取节育器困难者6例,取器拉断者3例,带器妊娠者19例。1 仪器和方法 1.1 仪器 采用东芝SSA-250A及美国DIASON-  相似文献   

7.
宫内节育器(IUD)是简便、有效的长效避孕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是IUD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机械性损伤和使间质组织发生炎性细胞浸润而达到避孕效果。而带器妊娠者妊娠时IUD仍在子宫内。虽然脱落、出血及疼痛是IUD主要的副反应,但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对症治疗。而带器妊娠却足防不胜防,危害更大。我们试图通过对带器妊娠者的IUD类型,易发人群特征的分析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警惕,共同寻求避免和杜绝带器妊娠发生的措施和办法。 1 资料和方法 所有资料来自1991-1994年门诊年龄18~45岁、孕5~1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宫内节育器(IUD)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分析,为IUD知情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项目监测点所有放置IUD的育龄妇女进行跟踪随访和记录报告,收集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所发生的534例IUD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4例不良反应位列前四位的为月经异常、IUD下移、腰腹疼痛、带器妊娠,月经异常发生率最高,占50.19%;其次是IUD位置下移,占36.14%;腰腹疼痛占11.80%;带器妊娠占1.12%。不同种类IU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相同,不含吲哚美辛类IUD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含吲哚美辛类IUD。从IUD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来看,放置IUD以1年以内尤其是3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 IUD避孕效果好,但仍可能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随访和IUD不良反应的监测与防治,加强新型IUD的研发,提高置器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MYCuIUD安全性和续用率。方法规范放置MYCuIUD,术后即时B超检查,于术后1、3、6、12个月随访。结果放置MYCuIUD100例术后即时B超检查,发现1例畸形子宫,放置IUD未到位即刻取出,其余位置均正常;观察满12个月无带器妊娠、脱落、下移发生;1例因经血多而终止,续用率为97.00%;四次随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结论规范放置MYCuIUD,是提高续用率的关键,术后即时B超检查确定放置IUD在宫腔的正确位置,是提高MYCuIUD安全性和续用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县600例使用安舒、吉妮柔式、元宫Cu220 IUD的育龄妇女的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随访18个月。结果安舒190例,吉妮柔式200例,元宫Cu220210例,三种IUD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53%、0.5%、0.48%,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移、脱落率分别为3.16%、0.5%、5.24%,吉妮组与其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11%、3.50%、8.57%,安舒和吉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元宫Cu220与其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IUD避孕效果可靠,均适用于自愿放置IUD而无放置禁忌症者使用。吉妮柔式适用于宫腔过大或过小及放其他IUD易脱落者。安舒适用于有痛经、月经量多或以往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者。  相似文献   

11.
郭秋英 《北方药学》2011,8(11):41-42
目的:观察r型IUD及TCU220型IUD、活性165IU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性研究,以随机方法给600例健康育龄妇女放置三种不同IUD,其中r型IUD200例,Tcu220型IUD200例,活性165IUD200例,于放置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r型IUD使用12个月带器妊娠率、脱落率、下移取出率、因症取出率分别为3%、7%、7%、10%。Tcu220型IUD使用12个月带器妊娠率、脱落率、下移取出率、因症取出率分别为4%、5%、4%、13%。活性165IUD使用12个月带器妊娠率、脱落率、下移取出率、因症取出率分别为6%、19%、5%、10%。r型IUD及TCU220型IUD脱落率明显低于活性165IUD的19%(P〈0.05),r型IUD及TCU220型IUD的总终止率(分别是:13%、13%)明显低于活性165IUD的20.5%(P〈0.05)。结论:r型IUD及Tcu220型两种IUD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r型IUD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胡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91-1492
目的:观察Mcu 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放置Mcu IUD,对照组放置宫腔形IUD.结果:观察组带器妊娠率、脱落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续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cu IUD是一种新型宫内节育器,具有放置时疼痛轻、带器妊娠率低、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和续用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宫内节育器(IUD)以其安全、有效、经济、可逆、长期、稳定的避孕效果而受到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但由于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带器妊娠、出血、疼痛等)而影响部分妇女对它的青睐。引起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除节育器本身的因素外,它在宫腔内的位置是否正常是一个重要因素。B超能准确可靠地判断IUD在宫腔内的位置正常与否,它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监测手段,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莆田市计划生育服务站  相似文献   

14.
1240例吉妮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2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爱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203-204
目的:观察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IUD)在减小对子宫宫腔刺激,减少出血疼痛及子宫的排异反应,提高宫内节育器继续存放率及避孕等方面的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3月1日~12月30日,本站自愿选择放置吉妮柔适IUD的1240例患者,术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节育效果与不良反应等。结果:终止使用13例,其中因出血取出7例,因疼痛取出1例,脱落2例,1例带器妊娠,因个人原因取出2例,终止率为1.05%。无一例异位妊娠发生。结论:吉妮柔适IUD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显示其继续存放率高,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出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使用其他类型IUD失败或子宫宫腔大,子宫前屈或后屈而不适宜使用其他类型IUD的人群,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占山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106-106,108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是我国妇女目前采用的主要避孕措施.其并发症如月经过多、带器妊娠、IUD迷路等,尤其是节育器穿出宫腔至盆腹腔,给患者造成痛苦而要求取出节育器.异位于宫腔外至盆腔的节育器需经腹手术取出,术前做出准确诊断和精确定位十分重要.我们采用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节育器异位于宫腔外进行诊断和定位,并指导手术取器,结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轻度子宫脱垂伴宫腔较大妇女放置吉尼IU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既往有一次或两次以上脱落史及带器妊娠史,且自愿放置吉尼IUD、子宫轻度脱垂、宫腔在9~11 cm的已婚育龄妇女10例,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吉尼IUD脱落率、终止使用率、因症取出率低,累积续用率高。结论:吉尼IUD对子宫轻度脱垂伴宫腔较大妇女具有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B超测量子宫底厚度及置器后IUD定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B超监测置宫内节育器 (IUD)时IUD在宫腔内位置 ,了解置器质量 ,提高有效存放率。方法 :应用B超对822例健康育龄妇女置器前测量子宫底厚度 ,置器后立即测量IUD顶端距子宫底外缘的距离。结果 :822例子宫底厚度均数 (SD)为 (14.35±1.15)mm ,范围10~19mm ;IUD顶端距宫底外缘距离均数 (SD)为 (15.39±2.06)mm ,≤14mm者191人 (23.2 % ) ,14.1~20mm者613人 (74.6 % ) ,>20mm者18人 (2.2 % ) ;子宫位置对置器距离有影响 ,后位子宫置器距离大于前位子宫 (P=0.0181)及平位子宫(P=0.0268)。结论 :置器人员的置器水平还需提高 ,需加强置器技术培训 ;置器前后测量宫底厚度及置器距离能及时准确了解IUD在宫内的位置 ,发现低置的IUD ,提高IUD的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内节育器(IU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放置IUD避孕者2620例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5~9MHz。结果 IUD异常发生率3.4%(90/2620),分别表现为:节育器低置者80例,占88.9%,合并宫内妊娠者62例;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者3例;节育器脱落3例;节育器变形、残留、断裂2例;宫内双器者2例。结论 经阴道超声定期检查,是诊断节育器在宫腔内异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厦门市海沧区育龄妇女3种常用宫内节育器(IUD)下移原因.方法 追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因IUD下移到本站就诊要求换环的育龄妇女资料,从中分析MCu375、宫铜型、带铜T型3种常用IUD下移的原因.结果 出现IUD下移的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年轻、孕产次少的顺产育龄女性,下移多发生在放置<1年和≥5年,环型以MCu375为主.结论 对于IUD下移最常见的年轻、孕产次少的育龄妇女,在放置IUD手术中尽可能选择与宫腔形状相似的合适型号的IUD,避免使用MCu375.  相似文献   

20.
节育器下移是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常见于放置IUD后一年之内[1].我站2008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409例,其中节育器下移45例(不包括带器妊娠人数),占手术的11%.现将这45例节育器下移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