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口服小剂量胺碘酮的方法治疗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 3 9例 ,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入选对象 :为常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且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1 2 除外标准 :( 1)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有家族史者 ;( 2 )严重全身性疾病 ;( 3 )洋地黄中毒 ;( 4)有明显肝脏疾病 ;( 5 )电解质失衡 ,尤其是低血钾 ;( 6)心动过缓 ,心率 <60次 /min ;( 7)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 -T综合征 ;( 8)由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 ;( 9)碘过敏或对胺碘酮过敏者。1 3 一般资料 :1997年 11月~ 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粒细胞减少症与抗粒细胞抗体 (IgG)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免疫竞争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抗粒细胞抗体 (IgG)。结果 :30例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抗粒细胞抗体 (IgG)阳性 12例 ,阳性率4 0 % (12 /30 )。对照组 4 0例不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抗粒细胞抗体 (IgG)阳性 2例 ,阳性率 5 % (2 /4 0 )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抗粒细胞抗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8~ 2 0 0 2年 1月确诊治疗呼吸道念珠菌感染 38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1)有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疾病 ;(2 )有明确的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体征 ;(3)X线胸片或CT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 ,包括基础病变 ;(4) 3次或 3次以上痰培养 ,检出相同的念珠菌。具备上述 4条即可确诊为呼吸道念珠菌感染。1 2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住院患者 ,住院时间 13~ 42天 ,平均 (2 4± 7)天 ,其中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2~ 81岁 ,平均 (5 7 2 8± 11 75 )岁 ,5 0岁以上 16例 (6 8 4 2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源性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与升白细胞药物联用对预防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作用。方法将204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在ATD治疗的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B组单纯使用ATD,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发生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例数及病情好转例数。结果A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少于B组(P<0.05),两组病情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ATD治疗的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可使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降低,且对甲亢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ITP 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s)结合后,使得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RES)被大量破坏,而形成出血症状。急性 ITP 有80%以上的患者能够自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剑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54-155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和抗微生物药物导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一般特点及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治疗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及其特点.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粒细胞减少和缺乏是抗甲状腺药物和抗微生物药物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发生率高、危害程度大.对严重的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的药物治疗.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要优于传统升白药物.结论:药物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不良反应,应当引起药师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减少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是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稳定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减少心血管病及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合理应用降压药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当今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优点为:(1)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患者顺应性,有益于长期治疗;(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和减小血药浓度波动,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3)显著减少峰值血药浓度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减少首剂效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4)有动脉抗粥样硬化、保护内皮,且不影响糖代谢、脂代谢等作用,大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5)改善微循环状态,改善局部组织供氧和物质代谢等。可见,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开发研究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产生机制.方法 比较仪器法测定及手工法计数的血小板结果;采用瑞-姬染色法观察D抗凝和不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抗体IgG、IgA和IgM.结果 ①EDTA-PTCP的发生率为1.17%,多发生于老年人,与性别无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生率较高;②EDTA-K2抗凝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血小板计数值[(41.15±19.1)×109/L]明显低于手工法计数血小板计数值[(181.6±75.3)×109/L](P<0.05);③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seudothrombocyto penia,PTCP)患者EDTA抗凝血涂片与不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明显不同;④PTCP患者多表达IgG或IgM抗血小板抗体.结论 应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EDTA抗凝血可引起PTCP的发生,这可能与自身抗体IgG或IgM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9.
汤建雷  周彦  高云明 《海南医学》2016,(14):2277-2279
目的:针对Graves病(GD)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通过苦参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ATD致白细胞减少的GD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记录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粒细胞(NE)数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随后患者在继续ATD治疗同时联合苦参应用,10 d后再次检测外周血WBC、NE数量及血清中IL-1、IL-6含量。结果 GD患者ATD治疗后外周血WBC、NE数量、血清IL-1、IL-6含量分别为(3.45±0.25)×109/L、(1.72±0.21)×109/L、(0.29±0.06) ng/mL、(1.40±0.14) ng/mL,联合苦参治疗后患者外周血WBC、NE数量、血清IL-1、IL-6含量分别为(4.31±0.38)×109/L、(2.34±0.28)×109/L、(0.40±0.07) ng/mL、(1.67±0.08)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IL-1、IL-6水平与外周血WBC、NE数量呈直线正相关(r=0.595,0.456;0.473,0.467,P<0.05或0.01)。结论苦参对ATD致GD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能明显提升其WBC和NE数量,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促进体内免疫细胞因子IL-1、IL-6的表达进而刺激患者骨髓造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经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其诊断须符合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体征:(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32mmHg(4.27kPa);(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000/mm3或<4000/mm3,或未成熟粒细胞>10%。有资料[1]表明,脓毒症反应者中,菌血症阳性率为45%;菌血症者也不一定表现为脓毒症,约26%的患者体温正常。脓毒症和SIRS在性质和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病因不同而已。一般认为,脓毒症是由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而不是细菌或毒素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1例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甲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WBC)数量及是否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将其分为3组:A组(甲亢白细胞正常组)133例、B组(ATD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组)32例、C组(ATD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组)36例;记录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和甲亢的病因,对B组和C组进行运动试验后行白细胞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患者中白细胞正常与白细胞减少的甲亢病因分布存在差异(P<0.05),B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甲亢症状出现3个月左右;C组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B组与C组在运动试验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约为甲亢症状出现后3个月,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左右;甲亢本身及ATD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存在粒细胞循环池及边缘池分布异常情况,甲亢常见病因中GD患者更容易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多种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技术对102例诊断明确的ITP患儿进行人细小病毒(HPVB19),柯萨基病毒(CBV1-6),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及EB病毒(EBV)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102例ITP中HPVB19-IgM阳性41例(40.12%);CBV1-6-IgM阳性28例(27.45%);HCMV-IgM阳性17例(16.66%);EBV-IgM阳性7例(6.86%);四种病毒总阳性率50.98%,除EBV外其他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病毒感染是小儿ITP的主要致病因素;(2)HPVB19感染是引起ITP最常见的病因;(3)HCMV感染与婴儿ITP的发生、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4)CBV1-6感染也是ITP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和临床分级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HCT)的主要并发症。其特征类似于自体免疫及其它免疫疾病的症状,如:硬皮病,S-综合征,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消耗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慢性免疫缺陷症。慢性GVHD的发病机理不明确,一般在异基因HCT后3年内出现,通常有急性GVHD病史,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受损,引起器官衰竭。据报道在异基因HCT中,慢性GVHD发病率是60%~80%,依据年龄,供体分型,HCT、来源(外周血、骨髓、脐血),移植处理(T细胞去除)及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入的不同情况而定。受限条件有:(1)缺乏标准及广泛使用诊断指南;(2)治疗者的随意性;(3)移植后文献报道有限;(4)不同统计方法;(5)早期慢性GVHD症状变化多端,造成诊断困难,因此回顾性研究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概念与命名 消化不良(Dyspepsia,DP)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还可包括下列症状中的一项或数项:(1)餐后饱胀; (2)腹部胀气;(3)嗳气;(4)早饱;(5)厌食:(6)恶心;(7)呕吐;(8)烧心;(9)胸骨后痛;(10)反胃。许多疾病均可引起消化不良,如(1)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炎、食管癌、消化性溃疡、胃癌、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胰腺癌、肝炎、肝硬化、肝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2)其它系统器质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胶原疾病;(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电解质紊乱;(4)药物:酒精、非类固醇抗炎剂、毛地黄等。这些器质性疾病引发的消化不良称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但  相似文献   

15.
用计算机化清醒大鼠血流动力学测定技术研究了酮舍林侧脑室给药对血压(BP)、血压波动性(BPV)、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控制功能(ABR-BP)和心率控制功能(ABR-HP)的影响。结果表明:(1)酮舍林侧脑室给药无明显的降压作用;(2)酮舍林具有中枢性降低BPV、升高ABR-BP和ABR-HP的作用;(3)BPV的降低与ABR-BP的升高有关,而与BP水平无关;同时也可以认为酮舍林升高ABR-BP在其降压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4)在用酮舍林后,ABR-BP与BPV之间无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癜(ITP)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 ACA-IgG,ACA-IgM。结果 30例 ITP 患者 ACA-IgG 阳性率为70%(21例),其中高滴度(index value≥2.2)50%(15 例);IgM 阳性率为56.7%(17例),高滴度20%(6例)。20例健康对照组 ACA-IgG 阳性率5%(1例),IgM 阳性率5% (1例)。结论 ITP 患者 ACA-IgG 和 ACA-IgM,尤其是高滴度 ACA-IgG 对 ITP 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随访情况及转归。方法 10例AIDS患者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非韦伦/奈韦拉平+司他夫定+拉米夫定),观察CD4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改变情况。结果 10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由平均(31.3±18.7)×109/L上升至(138.0±76.0)×109/L;CD4细胞计数由平均的(170.1±82.9)个/μL上升至(319.9±173.6)个/μL,均有明显改善;无机会性感染及HIV相关的死亡事件出现。结论及时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方法:(1)学习讲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找出医疗事故隐患,制订整改措施;(3)执行《条例》再造工作流程。结果: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医疗纠纷300%,全院病人满意率由95%上升为98%。结论:规范医疗行为,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洪日珍 《广东医学》1992,13(4):215-216
严重多发伤是指病人有2个以上的脏器受累并有下列各病症之一者:(1)休克;(2)颅内血肿、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3)腹腔实质或空腔脏器破裂(包括活动性出血);(4)膈肌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或肺破裂、液气胸;(5)骨盆或胸腰椎骨折;(6)  相似文献   

20.
抗甲状腺药物有时可引发粒细胞减少。我们采用具有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中医药方法治疗粒细胞减少患者3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20岁1例,21~60岁18例,60岁以上17例(70~80岁11例)。乏力36例,发热30例,扁桃腺肿大18例,咽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