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双对比小肠检查方法,随诊观察21例有腹痛、腹泻和X 线上有回肠末端局限性浅表异常的患者4—7年,无一例发展成Crohn′s 病,又回顾比较了149例Crohn′s 病,指出那些局限于回肠末端的浅表异常没有病理意义,不是Crohn′s 病或任何其它小肠慢性进展性病变的早期表现。其特点为一、X 线的异常表现局限在粘膜下(浅表);二、病变范围短;三、X 线异常表现的发展过程和临床症状较恒定。回肠末端浅表异常的X 线表现有三种类型:一、粘膜结节型:表现为光滑的多发性粘膜突起,结节大小为3—10mm,可孤立但常融合;二、异常粘膜皱襞:表现为粘膜皱襞变钝、消失、粗糙和不规则。皱襞也可有明显的轴向和/或扭曲而不是正常的与肠纵轴垂直方向平行的或环形的皱襞;三、钡斑:表现为细小的钡斑聚积在粘膜之间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3例年龄分别为15、32、22岁的男性小肠Crohn′s病患者,伴有息肉样的改变。2例X线表现为小肠多发息肉样肿块,疑为淋巴瘤和腺瘤,另1例因有6年的Crohn′s病史,并有典型的回肠炎表现,所以回肠的息肉样肿物术前被认为是炎性的。3例被切除的回肠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表明均有全层性的炎症,但粘膜下层是非匀称性的受累,粘膜面相对的受侵甚微。粘膜下纤维化、淋巴集结的增生导致了管壁不对称性增厚、管腔狭窄和扭曲变形,虽然无窦道、瘘管形成,但粘膜面有溃疡和裂隙的存在。3例均为节段性、不对称性的肠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导1例十二指肠Crohn氏病并发腺癌。该例有较长的肉芽肿样回肠炎的病史,两次回肠切除术及回肠升结肠吻合术史。4年后又经内窥镜检查,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并发腺癌。作者指出,十二指肠是上胃肠道Crohn氏病最易侵犯的肠段。超过80%的十二指肠Crohn氏病合并末端回肠或/  相似文献   

4.
临床和病理学文献上常常强调检查肛管病变对于鉴别Crohn 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作者复习了241例双对比灌肠检查时所摄的直肠肛门象(其中74例为Crohn 病,32例为溃疡性结肠炎,135例无炎性肠病)。约半数结肠Crohn 病患者有肛管异常的X 线表现(即:裂隙、瘘管或脓肿)。13%小肠Crohn 病患者,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无肠道炎性疾病患者有肛管异常。其中2例Crohn 病患者肛门周围皮肤和肛管体检为正常,但数天后,X 线检查却证实有广泛的肛门周围病变。作者描述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的肛管X 线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分析病变肠管的数量、部位、肠壁厚度、增强后的强化特点及并发症。结果 MSCT均能显示小肠Crohn病的病变肠段,敏感性为100%。35例中共显示112段炎症肠壁,病变累及第6组小肠(回肠远段)35例,累及第5组、第4组、第3组、第2组分别为29例、16例、7例、4例,累及回盲部25例,广泛累及结肠4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肠壁有较明显强化,呈分层状或均一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21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3例,炎性肿块1例,瘘管2例,不全梗阻4例。结论 MSCT检查是小肠Crohn病的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小肠Crohn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肠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分析病变肠管的数量、部位、肠壁厚度、增强后的强化特点及并发症.结果 MSCT均能显示小肠Crohn病的病变肠段,敏感性为100%.35例中共显示112段炎症肠壁,病变累及第6组小肠(回肠远段)35例,累及第5组、第4组、第3组、第2组分别为29例、16例、7例、4例,累及回盲部25例,广泛累及结肠4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肠壁有较明显强化,呈分层状或均一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21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3例,炎性肿块1例,瘘管2例,不全梗阻4例.结论 MSCT检查是小肠Crohn病的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小肠Crohn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且在间隔1个月内(1~30 d,平均8 d)同时行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23例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8例(78%)、黏膜增粗22例(96%)、线形溃疡17例(74%)、卵石征16例(70%)、肠腔狭窄14例(61%)、假憩室样改变6例(26%)、瘘管/窦道6例(26%)、肿块/脓肿2例(9%).CT小肠造影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9例(83%)、肠壁增厚23例(100%)、强化增加22例(96%)、肠壁分层14例(61%)、蜂窝织炎16例(70%)、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12例(52%)、肠腔狭窄9例(39%)、窦道/瘘管7例(30%)、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7例(30%)、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22%)、假憩室4例(17%)、多发淋巴结肿17例(74%).X线显示黏膜病变22例,CT小肠造影显示肠壁病变23例,CT较X线显示了更多的Crohn病相关的肠腔外病变.结论 X线和CT小肠造影两者结合有利于对小肠Crohn病的正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Crohn''''s病MRI检查技术和应用价值--15例小肠钡灌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各种序列在分辨Crohn’s病肠道病变、发现并发症以及判断病变活动状态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 15例Crohn’s病 ,其中 8例急性发作期 ,7例为静止期。所有病例均完成小肠钡灌肠 (SBE)造影、MRI的SE -T1WI、SE -T2 WI、SPIR -T1WI、SPIR -T2 WI和水成像。结果 Crohn’s病MRI呈现肠壁增厚、形态固定、信号改变、管腔改变、浆膜面毛糙、肠系膜血管毛刷征等征象 ,MRI和SBE显示肠道病变节段的符合率为 90 .8%。MRI各序列就病变肠段的阳性率依次为SE -T2 WI(10 0 % )、SPIR -T2 WI(88.5 % )、水成像 (80 .8% )、SE -T1WI(5 0 .0 % )和SPIR -T1WI(4 8.1% )。病变活动期与静止期的肠壁厚度(t=4.72 9,t0 .0 1( 13 ) =3 .0 12 ,Ρ <0 .0 1)和高信号改变 (χ2 =5 .5 3 ,χ20 .0 5( 1) =3 .84,Ρ <0 .0 5 )均有显著差别。结论 相对SBE而言 ,MRI检查判断Crohn’s病更为全面、安全和简便 ,且在发现肠外病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克隆(Crohn)氏病以前认为国内罕见,据统计1949—1981年曾有400多例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自1949~1979年,30年的积累仅有60例。我院自1984年开展小肠灌肠造影以来,两年多时间就发现10例,其中8例经手术和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Crohn病螺旋CT表现。将螺旋CT表现与小肠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小肠造影发现6例异常,表现为肠腔节段性狭窄、肠粘膜破坏及瘘管形成。10例CT表现为多节段肠壁及肠系膜增厚,肠壁不同程度强化,3例出现肠瘘,2例出现腹腔脓肿及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部位及性质诊断较小肠造影更具有优势,同时能更多观察肠内外病变.并能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小肠Crohn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收集了93例日本 Crohn’s 病人,应用小肠和结肠双重造影检查,其中90例具有纵形溃疡或鹅卵石样征象。按部位将病变分三组即:局限性小肠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肠套迭     
作者报道了近30年来所遇到的25例成人肠套迭,占同期病例的16.6%(25/150)。男13例,女12例,18—29岁、平均52岁。23例有明确病因(92%):1.肿瘤13例(52%),其中恶性肿瘤8例(61.5%),累及小肠6例(回肠淋巴瘤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2例、转移癌1例),结肠2例(原发腺癌、原发网织细胞肉瘤各1例);良性肿瘤5例(38.5),累及小肠3例、结肠2例(空肠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回肠、结肠脂肪瘤,结肠感染性纤维血管息肉各1例)。作者指出,以往报道成人结肠型肠套迭多见于结肠原发肿瘤,小肠型多见于良性肿瘤,而本组病例有6例为小肠恶性  相似文献   

13.
小肠Crohn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小肠Crohn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3例小肠Crohn病的MRI表现 ,其中男 12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17岁。分析病变肠管的数量、部位、肠壁的厚度和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后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比或病变肠壁的增强百分比及并发症 (蜂窝组织炎、炎性肿块、脓肿和瘘管 )。其中 6例行MR注气小肠灌肠 (MRenteroclysis) ,即经小肠导管向肠腔注入空气约 10 0 0ml直接行冠状面和横断面带脂肪饱和(fatsaturation)的增强扫描 ;另 7例行小肠MR水成像 ,即扫描前 4 5min间断口服 2 5 %等渗甘露醇共15 0 0ml后行带脂肪饱和的冠状面平扫及冠状面和横断面增强扫描。扫描前均静脉注射山莨菪碱 2 0mg以抑制肠蠕动。结果 MRI均显示了每例小肠Crohn病的病变肠段 ,敏感性为 10 0 % ,13例 }共显示 36段炎症肠壁 ,平均每例 2 8个病变肠段。小肠Crohn病的MRI表现为增强后病变肠壁强化明显增加 ,注气灌肠组增强后的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比为 1 9~ 2 5 (平均 2 1) ,水成像组增强后的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比为 1 3~ 2 9(平均 1 9) ,病变肠壁的增强百分比为 96 %~2 2 3% (平均 133% ) ,而正常肠壁增强百分比为 31%~ 78% (平均 5  相似文献   

14.
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25例检查前30min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500ml,检查前1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3例小肠梗阻直接进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6例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插管法小肠气钡造影结果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正常小肠10例,Crohn’s病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十二指肠腺瘤样增生1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小肠腺癌3例,回肠息肉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梗阻3例,小肠系膜扭转1例。18例小肠器质性病变诊断敏感性100%(18/18),特异性77.8%(14/18)。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G组链球菌可在人体很多部位聚集,包括胃肠道。但对人类致病较罕见。作者对3例G组链球菌关节炎患者进一步作了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均发现肠道异常改变。作者推断,G组链球菌关节炎合并胃肠道异常时,就成为致病菌进入机体的通道,统称“肠道关节病”。有人报道这组病病常见的类型有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Crohn’s和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s病)——关节炎。病变可侵犯单个(2/3)或多个关节(1/3)。也有报导认为多关节受累是多次感染G组链球菌所致。G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影像学表现。结果:60例中多节段病变43例(72%),单独小肠受累21例(35%)、小肠和大肠同时受累35例(58%)、单独大肠受累4例(7%)。小肠累及的56例(93%)中,累及回肠末端39例(70%)。MSCTE所见包括:肠壁增厚60例(100%)、强化增加58例(97%)、肠壁分层39例(65%)、肠腔狭窄32例(53%)、肠壁脓肿5例(8%)、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39例(65%)、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19例(32%)、蜂窝织炎40例(67%)、腹腔脓肿和炎性肿块13例(22%)、窦道/瘘管15例(25%)、假憩室12例(20%)、多发淋巴结肿42例(70%)、肛周病变4例(7%)。肠管增厚、肠管分层、强化增加、肠壁内脓肿、病变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血管增多(梳征)等可反应病变的活动性。动脉期与静脉期比较,未提供肠壁、肠管外病变的更多信息。结论:CT小肠造影可同时显示Crohn病的小肠和结肠病变,对肠壁病变及肠腔外并发症的显示以及在判断病变活动性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硬化性胆管炎:广谱X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化性胆管炎表现为广泛性肝外胆管的纤维增生和肝内胆管不同程度受累。胆汁阻塞的发展常常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常并发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s 病。作者研究19例病人,并根据ERCP、“T”管造影或PTC 图象,订出X 线表现的4个不同类型。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18.
长形溃疡(或称纵形溃疡)是缺血性结肠炎或Crohn 氏病的特殊征象之一,极少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作者报道122例经双对比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发现有5例(4%)长形溃疡。女4例,男1例。4例病史1年,1例  相似文献   

19.
正摘要目的确定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病人中MR活动性指标(MR index of activity,MaRIA)和MR全小肠成像评分(MEGS)同儿童CD疾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全小肠成像(MRE)的经证实患有CD的32例儿童(中位年龄14.5岁,18例男性)。对MRE为基础的评分、简化的CD内镜评分(SES-CD)、儿童CD活动性指标(PCDAI)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PCDAI,对具有中度活动性和严重活动性的患儿的全小肠Ma RIA和MEGS进行比较。结果全小肠MaRIA同  相似文献   

20.
MR注气小肠灌肠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检查(MR enteroclysis)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临床怀疑小肠非急性炎症性疾病且无肠梗阻的患者接受了MR注气小肠灌肠检查。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7岁,症状主要为腹痛10例,血便或黑便4例,腹泻2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1周。MR检查前先将小肠导管经鼻插入十二指肠远端,经导管注入空气1000 ml左右以扩张小肠,然后经静脉注入山莨菪碱20mg以抑制肠蠕动,采用37.2%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2ml行直接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带脂肪抑制的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SE序列和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as tspoiledg radient echo,FSPGR)序列。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以评价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正常小肠5例,Crohn病6例,回肠间质瘤2例,淋巴瘤、肠结核和易激综合征各1例。MR注气小肠灌肠的正常小肠在T1WI肠腔为无信号,肠壁在肠腔气体和周围充气肠管的衬托下显示为中等信号,肠壁厚度为1~3mm,肠腔直径为17~28mm;Crohn病表现为节段性肠壁增厚,强化增加,肠腔狭窄,肠管外可形成炎性肿块或瘘管;肠结核侵及回肠末段、盲肠及升结肠近端,肠壁明显增厚,强化增加,盲、升结肠近端短缩。间质瘤为等T1、长T2信号的圆形肿块,强化显著。1例术后复发的回肠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增厚,强化增加,但无肠腔狭窄,1例易激综合征为小肠功能紊乱,其形态及信号正常。MR注气小肠灌肠将1例以肿块为突出表现的Crohn病误诊为淋巴瘤,1例易激综合征诊断为正常小肠,其余14例结合临床资料,MRI均做出正确诊断。MRI对小肠器质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结论 MR注气小肠灌肠是诊断小肠器质性疾病,尤其是Crohn病和肿瘤的敏感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小肠Crohn病的病变范围和肠管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