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广东地区212株非O_1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应用国内新研制的一套81种分型血清体系对广东地区212株非O_1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试验的结果。在212株菌中有175株可以分型,37株未能定型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获得的175株菌中共有31个血清型,以O_7和O_2占优势。从水源获得的3株菌中有2个血清型(O_5 和O_8)。从海产品获得的34株菌中有9个血清型,其中O_(12)、O_(16)和O_(28)为优势血清型。试验结果肯定该分型血清系统比较实用,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建立一套更简单,分型率更高的血清分型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应用到非O1群霍乱弧菌的分型,以掌握广西地区非O1群霍乱弧菌血清型别的分布,并对此分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广西部分地区130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噬菌体-生物分型,并用多聚酯链反应(PCR)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 在130例菌株中有90株可以分型,占69.23%,分布于34个血清型,腹泻病人菌株可分为14个血清型,其中以O2以优势血清型,外环境菌株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广州市151株非O_1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分型试验结果。全部菌株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外报道一致。在151株菌株中有98株可以分型,33株未定型,需要进一步研究。98株菌分属39个不同血清型,以VBO_1型最多,占8.6%,其次为VBO_(51),O_2、O_(10)、O_(11)型,分别占6.62%和3.97%。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获得的26株菌对新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23种抗生素敏感;绝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两性霉素等耐药。非O_1群霍乱弧菌是指与O_1群霍乱弧菌鞭毛抗体相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抗原不同的一组弧菌。该菌对人类有致病性,被列为急性腹  相似文献   

5.
霍乱弧菌是强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原菌 ,霍乱在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 7次世界性大流行 ,前 6次均起源于印度恒河三角洲 ,由古典生物型引起 ,第七次起源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 ,由Eltor生物型引起 ,从 196 1年开始至今尚未停止 ,已持续 38年 ,波及五大洲 14 0余个国家和地区 ,引起数以百万计的病例。 1992年 10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和孟加拉湾又爆发了由一种新的霍乱血清群O139引起的类似霍乱的疾病 ,非O1群霍乱能引起胃肠炎 ,又能引起全身各部位的感染 ,其中某些菌株产生霍乱肠毒素。本文对部分非O1群霍乱弧菌的生化特性、VBO血清分型、药敏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区河弧菌噬菌体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 株噬菌体按 Gershman 的分型法,对从福建地区的人和外环境标本检出的271 株河弧菌作了分型试验。结果有223 株菌能被分型,分型率为8229 % ,共检出38 个不同噬菌体型,其中以600 、400 、740 、500 、640 、760 、020 和620 等8个型较常见,占总分型 菌的4908 % ;发现人源菌的常见型别与海产品源菌、水源菌和食品源菌的型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2日,天津开发区某合资企业七名员工,因食用外购盒饭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判定为非0_1群弧菌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鸭绿江中上游水中70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手工生化和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测定。结果 41株能被非O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VBO)分型,其中16株有生化变异,12株生化结果全部符合非O1群霍乱弧菌但未确定血清型别。70株非O1群霍乱弧菌对环丙沙星全部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他12种抗生素敏感率为37.7%~95.7%。结论本研究为非O1群霍乱弧菌感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噬菌体快速诊断副溶血弧菌及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国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0):954-954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 molyticus)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域区的海水及海产品中,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多年来,我们在腹泻病监测中常发现该菌的检出率在各种弧菌(霍乱弧菌除外)中居首位,且病例多以集体食物中毒出现,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例集中等特点.为探讨快速诊断方法,我们采用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细菌室研究建立的用噬菌体来快速诊断副溶血性弧菌及分型新方法.现将试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关系,作者等从外环境标本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中,根据裂解试验结果,选出7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和血清学试验,经过电镜形态,平板上噬斑特征观察及热失活、pH稳定性、不同柠檬酸钠浓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清中和试验和一级生长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的噬菌体株特性有所不同,此外,并经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可将7株噬菌体分成7种不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1984-2002年O1群霍乱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菌株的相关性。方法对59株O1群霍乱临床分离株(小川型20株,稻叶型39株)采用K-B法检测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NotI酶切基因组DNA,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重庆地区O1群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痢特灵和链霉素的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28.81%(17/59)、61.02%(36/59)和30.51%(18/59),人群分离株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新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21株小川型和40株稻叶型O1群霍乱弧菌被分为13种PFGE型18个亚型,从患者分离到的59株O1群霍乱弧菌的相似性值约在88%~100%。结论未发现重庆市O1群霍乱弧菌人群分离株的耐药性有明显改变,小川型和稻叶型的耐药性不同。重庆市O1群霍乱弧菌人群分离株同源性较高,可能为来自同一来源的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12.
应用噬菌体分型是在疾病发生流行时追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病学调查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作者采用自行分离的8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对实验室保存的214株副溶血性弧菌试验做了分型研究,结果分型率为89.72%,检出36个不同的噬菌体型,其中以400、100、300、010、440、220和220等7个型较常见,占总分型菌的57.48%。有明副溶血性弧菌 噬菌体型分布较复杂,型别多且分散,可能与本次供试菌株  相似文献   

13.
非O_1群霍乱弧菌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已在1988年9月—1990年11月对我市非O_1群霍乱弧菌做了菌型分布调查。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非O_1群霍乱弧菌在致腹泻病人的规律及在生熱肉、小菜中的分布与对临床用药的关系进行探讨,于1991年8月对我市市售生熟肉、小菜及医院送检菌共71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市售生肉检出29株;熟  相似文献   

14.
非 0 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与 0 1群霍乱弧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形态相同而菌体抗原不同的一大类细菌 ,过去曾称作不凝集弧菌 ( NAG) ,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急性腹泻病原之一。为了解武汉地区非 0 1群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分布状态 ,血清型别及毒性基因 ,1996年 8~ 10月首次对武汉市 3个大型集贸市场的部分水产品、外环境水及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进行监测 ,检出非 0 1群霍乱弧菌共 175株 ,分别进行了生物学特征、血清分型及毒性基因检测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从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非 0 1群弧菌 3 7…  相似文献   

15.
海口地区240株非O1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报告海口卫生检疫局(海口570206)黄廷学黄春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陈天寿非O1群霍乱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病人粪便及外环境中常能检出。大量调查资料表明,该菌不仅能引起人类急性腹泻,而且还可引起胃肠道...  相似文献   

16.
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及噬菌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噬菌体分型,探讨马鞍山市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肠毒素产生情况以及该菌在此地区的流行特点。方法运用m in 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肠毒素,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中有106株为阳性,总阳性率77.9%;23种噬菌体分型有111株被分成12个型别,有90%是Ⅲ群,有25株用本次噬菌体系统无法分型,分辨率达81.6%。结论该地区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有很高的比率,以Ⅲ群噬菌体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对夏秋季腹泻病人病原学的调查表明,新发现的腹泻病原菌日益增多,致病性弧菌所引起的腹泻也屡见不鲜。我们从1986~1988年3年从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54株非OI群霍乱弧菌,进行了血清型分型,报道如下。菌种来源:均由北京西城区各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经常规细菌学鉴定,  相似文献   

18.
对非01群霍乱弧菌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其在腹泻病原学上的地位愈显重要。目前利用O抗原分类系统有四个即日本的Sakazaki系统,美国Smith系统,原苏联齐耶那夫系统和我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制的VBO系统。本文对我市近年来分离的非01群霍乱弧菌用VBO系统进行分型及对18种药物进行了耐药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自1990年以来本站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为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肠道腹泻病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17年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分离的6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PFGE分型。结果65株副溶血性弧菌,tdh携带率为100%,trh基因全部菌株阴性。65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43.1%,对磺胺异恶唑敏感率为36.9%,对阿奇霉素和头孢西丁敏感率分别为95.4%和98.5%,对其他13种抗菌药敏感率达到100.0%。6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图谱分为51个PFGE型别,不同PFGE型别的相似系数介于7.08%~94.87%,同一带型2株菌以上的带型有10个。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主要携带tdh基因,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阿奇霉素头孢西丁这4类抗生素有耐药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PFGE型别呈多态性,同时存在2株以上的聚集簇,对于患者相关PFGE图谱成簇的菌株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20.
364株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分型技术对于追溯传染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早在1938年.Graigie和颜春晖[1]就首先报道了用Vi噬菌体讨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型.并阐述了其流行病学意义。自60年代以来.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我省80年代和90年代在腹泻检测中检出的各种致泻病原菌中大肠杆菌亦有相当比例。为了解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型的意义及与流行病学的关系,1995年我们应用何晓青等研制的大肠杆菌分型噬菌体对近年从山东省腹泻病人和病畜中分离的364株大肠杆菌进行了分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菌种来源地方菌种为1990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