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休克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释放时相及伴随的肠、肝、肺组织病理变化。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采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后30、60、90min及复苏后30、90min肠、肝、肺组织内TNF-α、IL-6 mRNA表达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HE和IHC染色检测伴随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休克30min时,肠、肝、肺内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未见升高;60min时肠道先出现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而肝脏在90min开始表达升高(P〈0.05),肺脏则在复苏后30min开始表达升高(P〈0.05)。复苏后90min肠、肝、肺的细胞因子表达都继续显著升高(P〈0.01)。②TNF-α 在肠、肝、肺的表达升高最早,其后为IL-6 mRNA。③30min时门静脉和外周血中TNF-α、IM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60min时门静脉血中含量显著升高(P〈0.01)。④休克后肠黏膜坏死脱落;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窦增宽、肝细胞变性坏死;肺脏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失血性休克时细胞因子的释放顺序是肠道、肝脏和肺脏,推测存在“肠-肝-肺”细胞因子释放轴的可能,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内毒素信号转导复合受体.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研究其与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腹腔注射5mg/kg体重内毒素(LPS)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内毒素注射后1、2、6h组(各10只),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LR4/MD2以及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LPS注射后1h,TLR4/MD-2及TNF-α基因表达开始升高,2h达高峰,6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TUM/MD2基因表达分别与TNF-α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LPS可上调心肌组织TLR4/MD-2基因表达并诱导早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基因表达。TLR4识别LPS信号是以TLR4/MD-2复合受体的形式完成的。而且在识别过程中,MD-2是TLR4必需的作用分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表达的变化及其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健康对照组(20名)、慢性乙型肝炎组(CHB,20例)、肝衰竭早期组(18例)和肝衰竭中晚期组(14例)患者PBMC中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血中内毒素、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B组、肝衰竭早期组和中晚期组患者PBMC中的TLR2 mRNA、TLR4 mRNA,以及血中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97、37.476、23.951、57.265和38.403,P值均〈0.01)。TLR2 mRNA的表达在肝衰竭中晚期组中高于早期组,而TLR4 mRNA的表达则相反。在肝衰竭早期和中晚期,TLR2 mRNA的表达与TNF-α、IL-6均有明显相关性(FTNF为0.865和0.921,rIL-6为0.762和0.851,P值均〈0.01),TLR4 mRNA在肝衰竭早期与TNF—α和IL-6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7和0.788,P值均〈0.01)。结论TLR2和TLR4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肝衰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每组8只。于术后24h留取各组大鼠血标本和肾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TLR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L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SCr和BUN升高,肾组织TNF-α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IPC组大鼠SCr和BUN降低,肾组织TNF-α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LR2表达及其信号通路,下调TNF-α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分析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变化与上述因子的关联,探讨AngⅡ促进NRK-52E细胞炎性反应、纤维化的天然免疫机制。 方法 细胞同步化后,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10-7 mmol/L)组、坎地沙坦(10-5 mmol/L)+AngⅡ组、TLR4阻断剂(20 mg/L)+AngⅡ组,培养6 h后RT-PCR法检测TLR4及转接信号髓分化因子88(MyD88)mRNA表达水平;12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TLR4蛋白表达;24 h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及HSP47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ngⅡ显著上调NRK-52E细胞 TLR4、MyD88 mRNA和TLR4蛋白表达(均P < 0.01),并诱导细胞TNF-α和HSP47的释放(均P < 0.01)。与AngⅡ组相比,TLR4阻断剂和坎地沙坦干预均显著抑制 AngⅡ对细胞TLR4、MyD88的刺激效应(均P < 0.01);坎地沙坦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 TNF-α、HSP47的释放(均P < 0.01),TLR4阻断剂对细胞 TNF-α、HSP47的下调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AngⅡ对NRK-52E细胞天然免疫信号TLR4、MyD88具有激活效应,该信号激活可能是AngⅡ促进肾小管细胞炎性相关因子释放的重要机制之一。坎地沙坦抑制肾小管细胞炎性因子的体外效应也与其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抑制剂YC-1预先抑制该基因表达对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周~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组)、I/R组和I/R±YC—I预处理组(YC—I组)。YC-1组于术前10min腹腔注入YC-1(1mg/kg),采用夹闭C57BL/6小鼠肠系膜前动脉45min后再灌注6h的方法造成肠YR损伤模型,取小鼠肺标本称重后计算肺湿干重比,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表达,反转录-PCR法检测HIF-1α、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mRNA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预先抑制HIFqct表达使肺实质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聚集减少,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肺湿干重比显著降低(RnOI),MPO活性下调[(1.88±0.82)u/g],TNF-α[(187±20)ng/L)]、IL一1β[(536±54)ng/L)]、HIF-1α、TLR4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YC-1预处理可使肺组织TLR4mRNA表达下调,抑制肠I/R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明显减轻小鼠肠I/R后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于腹腔感染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大黄素治疗组;C组: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组。造模12h,2,4h,36h后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并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结果:CLP后大鼠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而C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TNF—α、IL-6明显升高,而C组升高较B组明显(P〈0.01),肠粘膜损伤评分变化也有相同趋势(P〈0.05)。结论:大黄素能减轻CLP所致腹腔感染大鼠的炎症反应和肠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和优化溃结方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优化溃结方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TNF-a含量和TNF-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TNF_a含量和TNF-d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SASP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结果表明,优化溃结方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a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1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前30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于再灌注3h处死大鼠,取回肠末端组织,电镜及TUNEL法观察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测定肠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神经酰胺(CER)含量,RT-PCR法测定肠粘膜鞘磷脂酶(SMase)mRNA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肠粘膜SOD活性降低,MDA含量、CER含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SMasemRNA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组MDA含量、CER含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SMasemRNA表达降低,S01)活性升高(P〈0.05或O.01)。I/R组肠粘膜SOD活性与CER含量呈负相关(r=-0.775,P〈0.01),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CER含量呈正相关(r=0.852,P〈0.01);P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CER含量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异丙酚可抑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下调SMasemRNA表达、减少CER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对CpG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核因子-kB(NF-kB)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后(0.2~1.0mg/ml),ELISA测定h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确定硫喷妥钠对CpGDNA刺激细胞分泌TNF-α及IL-6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hPBMC胞核NF—KB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0.2~1.0mg/ml)显著抑制CF)GDNA诱导hPBMC NF—kB P65表达和TNF-α、IL-6释放(P〈0.05或P〈0.01)。提前1~4h给予硫喷妥钠或同时给予硫喷妥钠和CpGDNA(0h),其拮抗CpGDNA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非常显著(P〈0.01),且硫喷妥钠在刺激物CpGDNA给予后1h再加入,也能观察到显著拈抗作用(P<0.05)。结论硫喷妥钠可通过下调CpGDNA诱导hPBMCNF—kB P65表达,从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18):高剂量液体复苏组(HLR组)、中剂量液体复苏组(MLR组)、低剂量液体复苏组(LLR组)及未复苏组(Sham组),前3组的液体复苏剂量分别为45、30和15 mL / (kg · h)。复苏后检测所有大鼠肠黏膜的通透性。于复苏后24、48及72 h,均分别抽取6只大鼠检测动脉血中乳酸和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测量肠湿/干重比,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分。结果 复苏后,HLR组的肠黏膜通透性高于其余3组(P<0.05)。复苏3~8 h内,Sham组的所有大鼠均死亡,而其余3组大鼠均存活。术后24 h时LLR组的乳酸水平低于其余2组(P<0.05);HLR组的TNF-α水平在术后24、48及72 h均高于其余2组(P<0.05),在48 h时,LLR组低于MLR组(P<0.05);术后24 h时,LLR组的肠湿/干重比最低,HLR组最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组大鼠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均随时间好转,但在48和72 h时,LLR组的肠绒毛基本正常。结论 复苏剂量为15 mL / (kg · h)的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术后早期酸中毒的程度和TNF-α的释放,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轻对肠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引流肠系膜淋巴液对重症腹腔感染(SII)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引流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引流组采用人工胃液联合大肠杆菌腹腔内注射制备大鼠SII模型;引流组于制备模型后2h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并引流肠系膜淋巴液;对照组以等量10% BaSO4营养肉汤腹腔内注射.3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6h处死.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血浆D-乳酸水平,Elisa法检测回肠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6浓度.结果 模型组光镜下见回肠黏膜组织结构紊乱,透射电镜下见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明显,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可见早期凋亡细胞;而引流组肠黏膜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上皮内质网和线粒体轻度肿胀;对照组回肠黏膜组织结构正常.引流组、模型组及对照组肠组织DAO分别为(5.9±0.4) U/L、(3.0±0.1) U/L及(18.3±2.1)U/L,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浆D-乳酸水平(256.0±177.2)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45.4±37.9) μg/L(P<0.05);引流组血浆D-乳酸水平(136.9±21.5) μg/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肠组织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3431.3±23.9) ng/L和(86.3±1.6) ng/L,与对照组[TNF-α(2730.0±408.7) ng/L和IL-6(30.2±0.9)ng/L]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而引流组肠组织TNF-α和IL-6分别为(2653.2±324.1)ng/L和(50.9±0.7) ng/L,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引流肠系膜淋巴液后可明显改善腹腔感染后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对肠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时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特点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移植术后肠道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R组):假手术组大鼠开腹后只进行肝血管的分离,模型组大鼠建立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在肝脏阻断20min后,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后4、8、16、24h4个亚组(即R4组、R8组、R16组和R24组),每组各5只动物。检测各组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小肠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在光镜下观察发现S组大多数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各模型组肠组织光镜下可见上皮层结构出现破坏,由最初的绒毛尖端上皮下间隙增大逐渐发展到上皮层与固有层大量分离,累及绒毛两侧,部分绒毛顶端甚至出现破损,这些病理改变在R8和R16组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恢复。与S组比较,各模型组Chiu’s评分增高(均为P〈0.05);各模型组相比,R8组、R16组较R4组、R24组Chiu’s评分增高(均为P〈0.05)。与S组比较,R16组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增高(P〈0.05);各模型组的肠组织TNF-α、IL-1β、IL-6在肝脏再灌注后4h(R4组)开始升高,在16h达到高峰(R16组),在24h开始逐渐恢复(R24组)。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小肠黏膜损伤,4h内损伤逐渐加重,24h开始逐渐恢复;该损伤可能与小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β6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甘草次酸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用甘草次酸2.5 mg/kg加入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注,而Ⅱ组只用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注,在心肺转流即刻(T0)、停心肺转流30 min(T1)、1 h(T2)、4 h(T3)、12 h(T4)取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同时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按公式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无明显肺部并发症。与转流前比较:RI在停转流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TNF-α在T1、T2时明显升高(P〈0.05);两组IL-6在T1、T2、T3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8Ⅱ组在停转流后各时点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Ⅰ组仅T2时升高(P〈0.05)。组间比较,Ⅱ组患者在T1、T2、T3时TNF-α、IL-6、IL-8及RI值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甘草次酸可通过抑制心肺转流所致的炎性反应起到有效防治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及其下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绞窄性肠梗阻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绞窄性肠梗阻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分别于造模完成后6 h、12 h、24 h、48 h 4个时点处死,留取肝组织,采血1~2 mL。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肝内NF-кB活性及TNF-α蛋白含量,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内NF-кB活性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12 h达高峰;同时TNF-α蛋白含量也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除6 h组外,其余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后可致急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随时间逐渐加重;NF-κB在绞窄性肠梗阻的肝组织中被激活,并可增加TNF-α的转录表达,共同参与肝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组、EDS低(20 mg/kg)、中(30 mg/kg)、高(40 mg/kg)剂量治疗组(n=8).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大鼠ALI模型,3个EDS治疗组于建模1 h后予不同剂量的EDS腹腔注射,其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取肺组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Western blot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用ELISA测定各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RT-PCR检测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LPS组可见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EDS治疗组肺损伤明显改善,效果随EDS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肺组织的SP-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TNF-α含量、TNF-α mRNA表达、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5).与LPS组相比较,不同剂量EDS治疗组肺组织SP-A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TNF-α含量、TNF-α mRNA表达、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EDS高剂量组比中、低剂量组效果明显 (P〈0.05).结论:蜕皮甾酮对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通路来降低肺组织中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并促进抗炎物质SP-A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及相关炎症因子在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拟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2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PS患者31例列为HPS组,同时随机选取行肝移植术且未合并HPS的终末期肝病患者30例为非HPS组及1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HPS组、非HPS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或治疗前1 d检测血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2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HPS组和非HPS组分别于术后3、7、14、21、28 d检测总胆红素、TLR2 mRNA、TNF-α和ET-1水平。术后随访,记录随访期间的阳性事件和生存时间。结果截止至2008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2.4年(最长4.4年)。目前,HPS组中26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存活15例,死亡11例,非HPS组中存活24例。肝移植术前HPS组患者的LPS、TNF-α、ET-1、TLR2 mRNA,i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但与非H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HPS组患者的TLR2 mRNA和ET-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iNOS mRNA、LPS与TNF-α也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PS组患者肝移植术后28 d较术前TLR2 mRNA、TNF-α、ET-1水平有所下降(均为P<0.05)。结论 LPS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在HP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