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2.
黄璇 《中外医疗》2008,27(29):35-35
目的 探讨胎头前不均倾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72例胎头前不均倾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中有60例临产后胎头不入盆,占83.3%.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46例,占63.9%.潜伏期停滞.胎膜早破25例(34.7%).70例剖宫产(97.2%)2例因产力强,骨盆大,胎儿小的条件下勉强由阴道助产娩出胎儿. 结论胎头前不均倾位是分娩难度极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及早诊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年来围产保健工作迅速发展,臀位、横位难产的发生率已逐渐下降。头位难产则成为产科中较突出的问题。而前不均倾为头位产中严重的胎位异常,已逐渐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年来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临床对胎头前不均倾位的认识,对1990年1-1993的6月间的2630例产妇进行分析。其中前不均倾位67例(占2.5%),产程中先露下降受阻、尿、潴留、宫颈水肿等系前不均倾位的颖似征象。阴道检查主胎头之矢状缝明显后移,大、小囟门均居骨贫后方即可确诊。认为前不均倾位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胎位之一。产程中使用催产素或手转胎头前应排除前不均倾位等梗阻难产。诊断一旦确定,应及时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5年2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前不均倾头位86例,前不均倾头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之一.在胎头位置异常导致的头位难产中属首位,多数行剖宫产分娩,本现将病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头位分娩总数8760例,其中前不均倾头位80例,占0.91%,80例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9岁.孕38~43周.   ……  相似文献   

6.
前不均倾头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之一.在胎头位置异常导致的头位难产中占第4位[1],多数行剖腹产分娩,极少阴道分娩.我院1990年3月至2000年9月收治前不均倾头位86例,本文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对本病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  相似文献   

7.
8.
李晓娟 《中原医刊》1997,24(9):11-12
前不均倾位14例临床分析李晓娟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100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14例前不均倾位,探讨诊断和处理方法,以提高产科质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991年10月~1996年10月我院分娩总数2538例,其中前不均倾位14例,占0...  相似文献   

9.
探讨前不均倾位诊断和处理方法,以改善母儿预后。对1995年至2003年我院收治的前不均倾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持续性枕后位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前不均倾位可通过产时临床表现及阴道检查扪到产瘤位于前顶骨上可确诊。与持续性枕后位剖宫产组比较,手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伤,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提高对前不均倾位这种严重异常胎位的认识,一旦确诊,尽快尽早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0.
前不均倾位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院 1991~ 1999年 6 4例前不均倾位的临床表现 ,并和同期随机6 4例持续性枕横位组相比较。结果 除具有一般头位难产的表现外 ,前不均倾位在产程中几乎都出现胎儿头皮产瘤及胎头矢状缝随产程进展而平行向骶岬移动。和持续性枕横位组相比较 ,手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裂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在产程中 ,前不均倾位几乎都出现胎儿头皮产瘤和矢状缝随产程进展水平后移 ,可以导致严重的母儿并发症 ,一经确诊 ,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仅行剖宫产,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缩宫素使用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恶露干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子宫肌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剔除方案,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香港周杰医师1991年创立的一套改式剖宫产术对50例产妇进行手术并与同期腹部横切口传统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所用时间短,术中出血小,术后排气暗暗科痛轻、产褥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胎头位置异常 12 0例及臀位 6 0例施行气囊助产术研究 ,可使多数按常规处理应行剖宫产术的胎头位置异常者转化为阴道分娩 ,还能顺利解决正常体质量之臀位经阴道分娩 .方法 运用气囊助产法扩张宫颈与软产道 ,等于提前模拟胎头作用 ,排除或减少胎儿通过软产道的阻力 ,为顺利分娩提前创造了良好条件 .结果 胎头位置异常组经阴道分娩率为 94.2 % ,剖宫产率为 5 .8% (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 8.3% ,剖宫产率为 91.7% ,P<0 .0 1) ,臀位经阴道分娩率为 10 0 % (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 11.7% ,剖宫产率为 88.3% ,P<0 .0 1) .结论 运用气囊助产不仅明显缩短产程 ,还能促进多数胎头位置异常者及正常体质量之臀位能自然经阴道分娩 ,故气囊助产术是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并降低剖宫产率的新型助产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芳 《重庆医学》2012,41(18):1834-1835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正确诊断,及时行剖宫产术.方法 将该院以胎儿窘迫为第一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的2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宫口开大情况分为未临产组、潜伏期组、活跃期组,分析各组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5.43%.胎儿窘迫发生在未临产组115例(52.04%),潜伏期组54例(24.43%),活跃期组52例(23.53%).3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39%、98.14%、98.08%.221例病例中早产33例,未临产组30例(90.91%).结论 加强产前、产时胎儿的胎心监护,早期发现胎儿受损迹象,及时进行干预,可以减少新  相似文献   

15.
覃春燕 《华夏医学》2013,(5):908-910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发生、发展及围生期的结局.方法:将2004~2005年头位难产272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2012年头位难产66例作为观察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头位难产的最主要原因均是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但2011~2012年高龄产妇和非致死性畸形胎儿造成的头位难产较2004~2005年有增加趋势.结论:头位难产发生率高,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是早期发现和避免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同时提高产科大夫的助产水平是提高围生期安全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对855例急诊剖宫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霞  杨慧霞 《中国医刊》2005,40(2):39-41
目的探讨急诊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分布,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两年间855例急诊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结果同期剖宫产率48.8%,其中急诊剖宫产占总剖宫产的37.3%,占总分娩数的18.2%。急诊剖宫产以胎儿窘迫为主,居首位,占急诊剖宫产的62.9%,占同期剖宫产的23.5%。新生儿窒息率在胎儿窘迫组为1.86%,与同期非胎儿窘迫组的1.26%,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诊断宫内感染168例,经胎盘病理和宫腔培养确诊83例,术前、后诊断一致率43%。急诊剖宫产发生在宫口开大3cm时最多,占26.6%。结论应严格掌握胎儿窘迫和宫内感染诊断标准,产程中积极处理减少活跃期停滞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560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8.89%。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4.28%,社会因素28.21%,妊娠并发症17.50%,臀位11.78%,巨大儿3.93%,珍贵儿3.21%,高龄初产1.07%。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责任助产,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临床决策,提高VBAC成功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中心TOLAC孕妇共452例,其中VBAC孕妇342例,TOLAC失败孕妇110例,根据最终分娩方式从各随机选取110例孕妇分为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BAC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1)总体VBAC率为75.67%(342/452),TOLAC失败率为24.33%(110/452)。(2)产前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VBAC组与TOLAC失败组孕妇的孕周分别为(38.44±2.13)、(38.96±1.34)周,既往因不良孕产史行引产分别为11.82%、2.80%,存在妊娠合并症为32.73%、20.56%,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统计1991~2004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产钳及胎吸分娩数,对14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难产包括子宫收缩乏力、相对性头盆不称、巨大胎儿、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等,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但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指征上升最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而产钳、胎吸助产率则逐年减少。结论: 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正确诊断胎儿窘迫,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责任制助产,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程潜伏期延长的发病因素及处理。方法 收集了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7月间符合潜伏期延长诊断者 6 2例 ,同时收集了无潜伏期延长者 85例加以对照 ,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延长组中胎儿体重≥ 35 0 0g者及胎头位置异常者分别占 40 35 %和 5 1 6 1% ,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1 81%和2 3 5 3% )。潜伏期延长组中难产发生率及羊水粪染率分别占 37 10 %和 43 5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2 94%和 2 3 5 3% )。结论 胎儿体重≥ 35 0 0g和胎头位置异常所致的头盆不称是引起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因素。重视对潜伏期的观察及处理是预防潜伏期延长的关键 ,从而可减少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