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根除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肝硬化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对比,HP阳性组明显比HP阴性组增高,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氨浓度与HP阴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治疗后仍呈阳性,血氨浓度明显高于转阴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患者与HP阴性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常规降氨治疗下,还要给予根除HP降氨治疗,以此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吴钢  姜琦 《吉林医学》2012,33(36):78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后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相互关系。方法:抽取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Hp检测结果、血氨水平、数字连接试验(NCT)结果、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以及HE临床表现。经检测Hp为阳性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加克拉霉素片加阿莫西林胶囊,1周后实施胃镜复查,给予Hp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和血氨水平。结果:Hp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水平及HE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中治疗组实施Hp根除治疗,血氨水平下降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感染能够使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升高,实施Hp根除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CT及胃镜检查等确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96例,其中A级33例、B级32例、C级31例.根据HP检查结果分为两组,HP阳性组46例;HP阴性组50例.选择同期HP检测阳件的普通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HP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HP根治方案(奥美拉唑20mg或果胶秘240mg+阿莫西林1.0g或甲硝唑0.4g+克拉霉素0.5g,每天2次×7d).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均给予低蚩白饮食[0.8~1.0g/(kg·d)],口服乳果糖10~20mL,3次/d,同时给予一般性保肝治疗.不用任何降血氨药物.结果 ①三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的比较:治疗前HP阳性组血氨浓度比HP阴性组明显增高,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P阳性组仍阳性者血氨浓度显著高于转阴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者及HP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氨浓度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HP阳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对肝功能正常者血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20例HP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9例HP阴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对11例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及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HP阳性、19例HP阴性组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8.37μmol/L、119.6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9例根除,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31、25μmol/L、81.6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病例,初次及复查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9.14μmol/L、125.79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氨影响不大,但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比未进行治疗的病例血氨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64-1665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将收治的15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记录入院后第一次血氨结果,根据胃镜了解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两者均阳性为HP感染,分析HP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的关系,对不同Child分级血氨的影响。结果:无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54%,轻度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52.4%,中度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45.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76.5%,与前三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PHG的HP感染率46.7%,轻度PHG的HP感染率48.1%,重度PHG的HP感染率72.1%,重度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不同Child分级之间血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不同Child分级之间血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HGB)及肝性脑病(HE)发生风险,因此,针对肝硬化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或血氨升高患者,检测HP,感染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除HP,有利于降低上消化道出血(HGB)及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HP感染与血氨浓度的关系。方法 :对 6 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其中HP感染阳性 4 3例 ,阴性 2 5例 ) ,确诊次日空腹检查静脉血氨浓度。对 4 3例HP感染阳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 2例 ,给予根除HP治疗 ,对照组 2 1例 ,仅给予一般保肝药 ,于根除治疗结束后 1周复查静脉血氨浓度。结果 :HP感染阳性患者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 (P <0 .0 1) ;观察组根除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显著 (P <0 .0 1) ;观察组血氨浓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 ,HP感染可能是引起血氨浓度升高原因之一 ,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忠  邹燕  魏尉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53-45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不同肝功能分级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56例肝炎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ALT、TBIL、NCT、血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CT血氨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分级ChildA、B级患者NCT血氨均明显下降(P<0.01),ChildC级两项指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ChildA、B级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可做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14 0例 ,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 ;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空腹血糖 ,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 ;同时 ,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 ;另外 ,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 ,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结果 :HP阳性组血糖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HP根治后血糖显著下降 (P <0 0 5 ) ,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 (P <0 0 5 ) ;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C、B级明显高于A级组 (P <0 0 5 ) ,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 ,易于并发糖尿病 ,根治HP有利于防治肝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王皓  王果  祝斌 《海南医学》2005,16(9):89-9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高氨血症的作用,以及根除Hp治疗后降低血氨的效果。方法 确诊为高氨血症的70例肝硬化患者行胃粘膜活检病理和屺呼气试验检查,Hp阳性46例,Hp阴性组24例。所有肝硬化患者给予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同时对Hp阳性者行三联根除治疗2周。方法洛塞克20mg每日1次,阿莫西林1.og,每日2次,瑞贝克40mg,每日2次。在降氨及Hp根除后复查血氨。对同期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组(非肝硬化组)25例对照。结果 Hp阳性的肝硬化血氨浓度高于Hp阴性组,P〈0.05;也明显高于Hp阳性的溃疡组,P〈0.01。治疗后肝硬化Hp阳性组的血氨明显下降,P〈0.01。而Hp阴性组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溃疡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对肝功能正常者血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将217 例肝硬化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气郁结、水湿内阻、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6个证型.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并分别测定血氨水平及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下血氨水平的差异.[结果] (1)217例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率为 40.1%;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肝功能分级Hp感染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2) 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型>水湿内阻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3) Hp 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血氨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Hp 阳性组不同中医证型中,瘀血阻络型血氨水平显著性高于其他各型 (P<0.05),其他5型之间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4)肝功能A级与B级、A级与C级之间血氨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B 级与C级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Hp 感染是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硬化患者感染Hp后血氨水平会明显升高,各证型中瘀血阻络型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肝功能越差,血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治后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用13C-呼气实验方法,选择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中3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检测根治幽门螺杆菌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27例胃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血氨明显升高(P<0.01),根治后血氨降低(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升高,根治后能降低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肝硬化高氨血症并Hp感染阳性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三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结果 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9.4%(27/34)和85.3%(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三联根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相比,血氨浓度下降显著(t分别为4.02、5.11,P均〈0.01);序贯根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相比,血氨浓度亦下降显著(t=4.68、5.83,P均〈0.01),但两组间血氨浓度同步下降的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状况以及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关联。方法:肝硬化患者406例,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及抗HCV,PCR法查HBV—DNA和HCV—RNA,金标法查Hp—cagA。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HTY1001HP测试仪,如≥0.1dpm/molCo2判定为有Hp活动性感染;血氨采用比色法。胃镜下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2块,行HP的组织学涂片检查。选117例HP感染的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给予枸缘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进行根除治疗。对照组53例用乳果糖治疗。用PCR法对肝组织进行HpDNA扩增分析。结果: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47.2%)明显高于对照组(24.7%,P〈0.01)。Hp阳性组中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6.4%(4/11例),对照组为60.0%(6/1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Hp根除治疗后,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出血率为40.2%(47/117例),阴性组出血率为13.7%(18/131例),两组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p阳性率60.5%(26/43例)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Hp阳性率53.8%(35/65例)。肝源性溃疡组Hp的感染率为60.9%(39/64例)与非肝源性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3例患者肝组织中扩增出Hp的16SrRNA基因。结论: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存在Hp感染。慢性肝病并有Hp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浓度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对420例慢性乙肝病人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用谷氨酸脱氢酶两点法测定病人的血氨浓度,同时对随机选取的70例Hp阳性乙肝患者进行抗Hp治疗.结果血氨浓度重度肝炎组[(87.0±14.7)μmol/L]高于轻度[(59.0±18.9)μmol/L]和中度[(62.0±20.1)μmol/L]肝炎组(均P<0.05).血氨浓度轻度、中度、重度肝炎组病人中Hp感染者[(56.0±14.7)μmol/L、(58.0±17.9)μmol/L、(87.0±14.7)μmol/L]与非感染者[(55.0±14.7)μmo1/L、(60.0±15.5)μmol/L、(86.0±20.1)μmol/L]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伴Hp感染的乙肝病人抗Hp治疗前血氨浓度[(59.0±15.4)μmol/L]与治疗后血氨浓度[(64.0±21.5)μmol/L]的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血氨浓度与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而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病人,随机分为A、B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A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联合中药辨证论治4周;B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联合中药辨证论治2周.观察3组HP根除率,并采用症状积分量表测评.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3组治疗后有效率及H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HP感染能根除HP,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低于单独应用西药序贯疗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均给予H.pylori根除治疗1周,比较治疗前及停止根除H.pylori治疗后4周患者的空腹血氨水平。结果 (1)79例肝硬化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54例,H.pylori感染率为68.3%;(2)肝硬化H.pylori阳性者的血氨水平为(82.8±8.1)μmol/L,显著高于肝硬化H.pylori阴性者的(40.7±7.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pylori阳性组中39例患者治疗后H.pylori根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为(86.9±9.3)μmol/L和(37.3±7.8)μmol/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pylori阴性组患者抗H.pylori治疗前、后血氨水平〔(40.7±7.3)μmol/L与(39.3±8.1)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加重肝硬化患者的高氨血症,根除H.pylori治疗可以降低血氨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肝硬化肝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组织活检后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70%,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率23.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47例,HP阳性率10.6%,十二指肠溃疡113例,HP阳性率94.7%;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68例,HP阳性率17.6%,十二指肠溃疡16例,HP阳性率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932例,其中2660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阴性组,272例HBsAg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结果 阳性组患者检出消化道溃疡62例(检出率22.79%),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溃疡14例,阴性组患者检出消化道溃疡294例,其中胃溃疡71例、十二指肠溃疡176例、复合溃疡47例,阳性组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男性检出消化道溃疡41例(检出率28.28%)、女性检出消化道溃疡21例(检出率16.54%),男性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阴性组男性检出消化道溃疡156例(检出率11.41%)、女性检出消化道溃疡138例(检出率10.67%),阴性组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HP检出196例(检出率72.06%)、阴性组患者HP检出1545例(检出率58.08%),两组HP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患者其消化道溃疡、HP感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且消化道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最高,HBsAg阳性患者男性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消化道溃疡之间具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筛选出临床特征相似的患者164名,各组 82人,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疗程3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机体炎症反应变化。结果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0.01);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机体炎症反应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纯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其肝功能、肝纤维化及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