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东省常见河豚鱼含毒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河豚鱼的带毒状况,于1996年4-12月采集了广东省沿海捕捞的4个常见品种天然河豚鱼共64尾,用ELISA检测法对河豚鱼不同组织部位进行河豚毒素(TIX)含量检测。结果显示4种河豚鱼肝脏带毒率为0-21.5%,肝脏毒力平均值范围是0.05~9.92Mu/g,其中横纹东方豚肝脏毒力最大值为106.6Mu/g,属于强毒;4种河豚鱼性腺带毒率为0-16.67%,性腺毒力平均值范围是0.2~34.1Mu/g,其中横纹东方豚性腺最大毒力属于强毒;鱼皮和肌肉的平均毒力均属无毒。本次研究初步确定黄鳍东方豚、棕斑腹刺豚和暗鳍腹刺豚3种天然河豚鱼属肌肉无毒品种,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豚鱼的带毒状况,于1996年4-12月采集了广东省沿海捕捞的4个常见品种天然河豚鱼共64尾,用ELISA检测法对河豚鱼不同组织部位进行河豚毒素(TFX)含量检测。结果显示4种河豚鱼肝脏带毒率为0-21.5%,肝脏毒力平均值范围是0.05-9.92Mu/g,其中横纹东方豚肝脏毒力最大值为106.6Mu/g,属于强毒;4种河豚鱼性腺带毒率为0-16.67%,性腺毒力平均值范围是0.2-34.1Mu/g,其中横纹东方豚性腺最大毒力属于强毒;鱼皮和肌肉的平均毒力均属无毒。本次研究初步确定黄鳍东方豚、棕斑腹刺豚和暗鳍胺刺豚3种天然河豚鱼属肌肉无毒品种,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3.
大鹏湾海域河豚鱼毒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深圳大鹏湾海域河豚鱼毒性状况。方法 采集渔民在大鹏湾海域捕获的河豚鱼鲜活或冰鲜 ,采用小鼠生物试验法测定样本鱼不同组织的河豚鱼毒素 (TTX)含量。结果 共检测了五种河豚鱼样本 ,92份棕腹刺豚和 5份暗鳍腹刺豚样本鱼均未检出毒性 ;1份园斑腹刺豚、9份星点东方豚和 2 6份弓斑东方豚样本鱼各组织均检出毒性 ,肝脏毒力均值范围为 1 83 0 0~ 5 1 1 75MU/g,卵巢毒力均值范围为 2 1 2 84~ 35 4 1 0MU/g ,皮肤毒力均值范围为 9 2 1~ 38 31MU/g ,精巢毒力均值范围为 1 1 4 0~ 2 5 6 4MU/g,肌肉毒力均值范围为 7 2 3~ 9 1 7MU/g。弓斑东方豚卵巢的毒力在 3~ 4月份明显高于 9~ 1 0月份并高于其他组织。结论 本次检测的大鹏湾产的园斑腹刺豚、星点东方豚和弓斑东方豚均为有毒鱼种 ,可认为棕腹刺豚是一种可以安全利用的无毒河豚鱼种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沿海河豚鱼生态分布和毒素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我省沿海河豚鱼毒性分布情况。为控制和降低中毒事件发生,合理开发河豚鱼资源。方法 采用生物学鉴定方法分别测量体长、体重、性腺识别和称重、观察鱼体的斑纹(斑点)等鉴定鱼种。采用直接竞争抑制ELISA法,测定河豚鱼肌肉、性腺、肝、皮的带毒情况。结果 采集的河豚鱼种类共有9种,以黄鳍东方豚为主,占63.02%;季节分布以4、5、6月获得的标本为多,占总数的54.62%。带毒检测中,8份TTX含量较高的标本分别为菊黄东方豚的肝、皮部位,分别达445鼠单位,按东方河豚毒素毒力单位判定,可判为“强毒”等级;黄鳍东方豚其TTX含量较低。结论 菊黄东方豚是我省常见的河豚鱼种类之一,毒素检测显示其皮及肝脏为强毒,应加强对这一鱼种的识别和控制食用。  相似文献   

5.
河豚鱼味道鲜美,但由于人们对河豚鱼体内毒素分布的了解甚少,吃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常有发生。为了全面了解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分布情况,本文对我县沿海捕捞上来的黄鳍东方豚作了毒素分布检测分析。1 实验过程1.1 样品来源 渔船捕捞上来的新鲜黄鳍东方豚要求250 g以上,冷藏,每月采集一次。由于7~8月是禁渔期,故无样品,共计采集样品51尾。每尾鱼用流水清洗干净,取皮、肌肉、肝脏、肾脏和性腺各5 g,分别捣碎。1.2 毒素提取与检测 按1996年《浙江省河豚鱼生态学及毒力监测》课题中的方法操作,样品毒素提取液,送卫生部食监所,统一做TTX(河豚鱼毒素)检测。2 结果  相似文献   

6.
六种河豚鱼组织中EPA与DHA含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河豚鱼组织中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方法:利用带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作为检测设备,取河豚鱼的肌肉、肝脏进行EPA、DHA定量测定。结果:河豚鱼肌肉未能检出EPA、DHA;肝脏含EPA范围0.0367.800g/kg,含DHA范围0.030-45.672g/kg;东方豚肝脏中EPA、DHA含量显著高于腹刺豚;无毒的棕腹刺豚和暗鳍腹刺豚肝脏内的EPA、DH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豚鱼肝脏含有丰富的EPA、DHA。棕腹刺豚肝脏没有毒性,是摄取EPA、DHA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4种民间食用河豚鱼毒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地处沿海,海域河豚鱼资源丰富,当地居民素有食用河豚鱼的习惯,尤其是棕斑腹刺纯、弓斑东方(鱼屯)等被大量食用[1].为掌握广东省常见食用河豚鱼的毒性,对2008-2009年在广东省海域内采集居民经常食用的4种河豚鱼的毒性进行检测分析,为河豚鱼的安全食用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河豚鱼资源的开发利用,预防河豚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8.
鲜河豚鱼安全烹制与食用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1999年期间 ,江阴市卫生防疫站、江阴市烹饪协会在卫生部和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的确认、支持与指导下 ,对江阴市 3 2 5 72名鲜河豚鱼 (暗纹东方豚 )试食者进行了效果观察 ,结果无不良反应 ,为今后特许有条件监控食用鲜河豚鱼积累了科学数据 ,现将 5年来试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与要求1.1 河豚 试验用河豚为科、东方属、暗纹东方豚[1] 。捕捞地点 :长江江阴段、尾重 3 0 0~ 10 0 0 g。状态 :鲜活。1.2 试食点 在市区内确认具有一定规模的饭店、大酒店试点。条件要求 :(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主动申请 ;( 2 )厨师必…  相似文献   

9.
日本河豚鱼食用安全监管有关法规条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河豚鱼消费国,每年消费的河豚鱼总量在2万吨左右,其中养殖的红鳍东方豚占1万吨,其他为各种野生的河豚鱼;养殖河豚鱼中有40~60%依赖进门,野生河豚鱼中有60~70%依赖进口。中国是对日河豚鱼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养殖的雄性暗纹东方鲀精巢营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雅  陶宁萍 《营养学报》2012,34(4):406-408
<正>河豚鱼(Fugu)又名气泡鱼,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其味道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目前,国内养殖技术较成熟,常见的品种有暗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和黄鳍东方鲀等。其中,暗纹东方鲀个体大、长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淡水养殖后,暗纹东方鲀毒性下降,可  相似文献   

11.
棕腹刺豚的食用安全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开展对棕腹刺豚的含毒状况食用安全性调查和营养分析,为棕腹刺豚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生物试验法测定各组织毒性;调查居民对河豚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参照食品检验国标方法测定棕腹刺豚的营养成分。结果 棕腹刺豚各组织均未检出毒性;沿海原居民认为棕腹刺豚皮肤、肌肉、肝脏无毒性并有长期食用史;肌肉含蛋白质19.3%,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4.52%,肝脏含二十碳五烯酸(EPA)0.674g/k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5.881g/kg,肝组织锌含量103.5mg/kg。结论 深圳大鹏湾海域的棕腹刺豚无毒性,含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脂肪酸和锌元素,是一种可以安全食用的河豚鱼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在长乐市近海海域捕获,有开发利用的河豚鱼种的带毒情况.[方法] 在水产加工厂采集新鲜河豚鱼,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河豚毒素含量.[结果] 腹刺属暗鳍腹刺(Gastrophysus wheeleri )1种共34尾.除7月份外,3~11月均有捕获,毒素含量范围为<4.0×10-2~3.3 MU/g.河豚毒素含量与鱼体部位、性别、捕获季节相关性不显著,而同种间个体毒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并与捕获海域有关.[结论] 鱼体各部位均属无毒级,可以食用,开发利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在长乐市近海海域捕获,有开发利用的河豚鱼种的带毒情况.[方法] 在水产加工厂采集新鲜河豚鱼,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河豚毒素含量.[结果] 腹刺属暗鳍腹刺(Gastrophysus wheeleri )1种共34尾.除7月份外,3~11月均有捕获,毒素含量范围为<4.0×10-2~3.3 MU/g.河豚毒素含量与鱼体部位、性别、捕获季节相关性不显著,而同种间个体毒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并与捕获海域有关.[结论] 鱼体各部位均属无毒级,可以食用,开发利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海海域河Tun鱼的毒性检测及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黄海海域几种河Tun鱼含有的河Tun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预防引起自然毒食物中毒。方法:对分布于我国黄海海域的数种河Tun进行毒性检测并作卫生学评价。结果:毒性的大小为假晴东方Tun>虫纹东方Tun>铅点东方Tun>黄Ji东方Tun及月腹刺Tun;对不同部位的毒性进行比较,结果为鱼卵>鱼肝>鱼肠>鱼鳔,而鱼Ji、鱼皮及肌肉毒性极低、鱼胆、鱼心则无毒检出,结论:为防止食物中毒,应加强品种鉴别,以及在烹调过程中剔除有毒脏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鱼露中河豚毒性及长期存放的影响。方法用小鼠生物法检测鱼露中的河豚毒素(TTX)毒力。结果 TTX实验结果显示,受试物3号组(原料河豚鱼含量66%,存放时长为0年)有1只小鼠死亡,呼吸停止后,心脏持续搏动7 min,其余小鼠未见死亡;含较多河豚鱼的鱼露有较明显的毒性表现;含河豚毒素的鱼露长时间存放后毒性有所下降,但毒性可能会长期存在。结论含河豚鱼毒素的鱼露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起织纹螺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市首次发生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采用鼠单位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结果:此次中毒的原因是由于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织纹螺毒性大小在2500-9400MU/100g。结论:防治重点为建立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疫情报告制度及定期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红旗东方豚肉食用的安全性 ,对红旗东方豚肉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 [方法 ]先将河豚鱼去皮取 10g肉剪碎 ,置高速组织分散器中加少量蒸馏水匀浆 ( 80 0 0r/min) 1min ,重复 3次 ,加蒸馏水至 2 0ml,供试验用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 2 0只 ,雌雄各 10只 ,体重为 18~ 2 2g。以 10g/kg体重的剂量进行灌胃 ,灌胃量为 0 2ml/10g。连续观察 14d。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 ;同时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2 0只 ,雌雄各 10只 ,体重为 18 0~ 2 2 0g。灌胃量为 10ml/kg体重 ,剂量相当于 10g/kg ,连续观察 14d。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 [结果 ]在本实验室条件下 ,以 10g/kg体重的剂量灌胃 ,两种性别的大鼠、小鼠、14d观察期间 ,未见明显中毒症状 ,也无死亡 ,尸检未见各脏器有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受试的河豚肉对两种性别的大鼠、小鼠经口LD50 均大于 10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红参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雌、雄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19.2 g/kg·bw。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8.0 g/kg.bw,4.0 g/kg·bw及2.0 g/kg·bw 3个剂量组的实验动物均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摄食量、饮水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红参属于实际无毒物,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鲜河豚鱼的安全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茂起  包大跃 《卫生研究》1996,25(3):172-175
为安全开发利用河豚鱼资源,协作组对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河豚毒素问接或直接竞争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 法)的应用解决了加工现场河豚鱼毒素快速监测问题。河豚样品毒素提取液稳定性的研究证明,采用乙酸定容法取代 PBS定容法,可大大提高河豚毒素提取液的稳定性。对11种不同种类的河豚鱼的肌肉、肝脏、皮肤等部位进行了毒素含量测定,遘选出可供鲜食的鱼种和可食部位。研究建立的鲜河豚鱼去毒加工工艺流程,经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人体试食试验证明,该工艺去毒效果可靠。上述研究结果,为加强河豚毒素的监测和安全利用河豚鱼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2017年漳州沿海一起赤潮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中毒事件为研究起点,研究贝类海产品中的PSP在自然条件下的衰减情况。方法 在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海域采集牡蛎和贻贝进行PSP检测。结果 2017年6月8日相关海域海产品最大毒素总毒力为21 056.7 μg/kg,2017年6月26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86%以上,2017年7月20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97%以上,2018年12月所有海产品中PSP均未检出。结论 本次赤潮发生后,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两个海域贝类海产品约需45天净化周期方可食用,相关海域约需18个月净化至贝类毒素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