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炎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尿酸钠(MSU)晶体诱导的炎症动物模型,探讨炎性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规律及其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相应部位注射MSU晶体制作大鼠急性腹膜炎和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在大鼠腹膜炎实验中,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PPARγ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规律,检测炎症诱导后4、8、24、48 h不同组别大鼠腹腔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变化,以评价吡格列酮的抗炎作用;在皮下气腔炎症实验中,观察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小鼠皮下气腔炎症不同时间点浸润的炎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PPARγ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MSU诱导的急性腹膜炎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中表达迅速降低,并与炎性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随炎症缓解而趋恢复.MSU诱发的腹膜炎自发缓解早于皮下气腔炎症.在大鼠腹膜炎模型,20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 h和8 h即可显著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70.6%和64.5%;在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20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8 h方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49.3%和42.4%,而4 mg·kg-1·d-1吡格列酮无明显作用.结论PPARγ参与了MSU诱导的痛风相关炎症过程.吡格列酮可减轻MSU诱导的动物体内炎症反应,该作用在MSU诱导的大鼠腹膜炎早期即可出现,而在小鼠皮下气腔模型诱导后48 h才表现出来.吡格列酮的上述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巨噬细胞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尿酸钠(MSU)晶体诱导的炎症动物模型,探讨炎性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酌(PPAR酌)表达的规律及其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相应部位注射MSU晶体制作大鼠急性腹膜炎和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在大鼠腹膜炎实验中,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PPAR酌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规律,检测炎症诱导后4、8、24、48h不同组别大鼠腹腔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变化,以评价吡格列酮的抗炎作用;在皮下气腔炎症实验中,观察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小鼠皮下气腔炎症不同时间点浸润的炎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PPAR酌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MSU诱导的急性腹膜炎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中表达迅速降低,并与炎性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随炎症缓解而趋恢复。MSU诱发的腹膜炎自发缓解早于皮下气腔炎症。在大鼠腹膜炎模型,20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h和8h即可显著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70.6%和64.5%;在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20mg·kg-1·d-1和10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8h方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49.3%和42.4%,而4mg·kg-·1d-1吡格列酮无明显作用。结论PPAR酌参与了MSU诱导的痛风相关炎症过程。吡格列酮可减轻MSU诱导的动物体内炎症反应,该作用在MSU诱导的大鼠腹膜炎早期即可出现,而在小鼠皮下气腔模型诱导后48h才表现出来。吡格列酮的上述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巨噬细胞实现。  相似文献   

3.
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体重)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诱导肥胖糖尿病模型,用大黄酸(100mg·kg-1·d-1)进行预防性干预或治疗性干预,均显示大黄酸能降低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肥胖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水平、抑制肾小球肥大、TGF-β1mRNA的高表达及改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吡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水平的影响,吡格列酮(20 mg·kg-1·d-1)灌胃8周后取肾皮质行RT-PCR半定量检测RAGE mRNA水平的变化,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间RAGE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吡格列酮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RAGE mRNA的表达,减轻高血糖和糖基化终产物对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 HIF-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对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DN组(20只)和吡格列酮组(P组,20只),以正常大鼠(C组,20只)作对照.干预8w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肾脏HIF-1、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1)DN组大鼠尿蛋白、肾脏HIF-1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PPARγ表达下调;而P组大鼠上述指标呈现相反的改变,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HIF-1蛋白、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DN组大鼠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吡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途径下调DN大鼠肾脏HIF-1表达,从而发挥其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格列本脲对抗高血压新药盐酸埃他卡林心血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蔚  肖文彬  汪海 《高血压杂志》2003,11(4):359-362
目的 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上观察ATP敏感性K+ 通道拮抗剂格列本脲对盐酸埃他卡林心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无损伤性套尾法测定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率 ,用四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麻醉正常血压大鼠股动脉压 ,用SMUP PC软件记录心功能参数。结果 在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上 ,盐酸埃他卡林 1 5mg·kg- 1 po的降压作用确切、平稳 ,持续时间长 ,对心率的影响轻 ,特异性ATP敏感性K+ 通道拮抗剂格列本脲 50mg·kg- 1 po既能对抗也能预防盐酸埃他卡林 1 5mg·kg- 1 po的降压作用 ,并且格列本脲 1 2 5mg·kg- 1 ·po- 50mg·kg- 1 po的预防性对抗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在麻醉正常血压大鼠上 ,盐酸埃他卡林 0 1 2 5~ 2 0mg·kg- 1 iv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外周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同样条件下 ,吡那地尔 1 0mg·kg- 1 iv与硝苯地平 1 0mg·kg- 1 iv也具有上述作用。特异性ATP敏感性K+ 通道拮抗剂格列本脲 2 0mg·kg- 1 iv能完全拮抗盐酸埃他卡林 0 5mg·kg- 1 iv及吡那地尔 1 0mg·kg- 1 iv的心血管作用 ,不影响硝苯地平 1 0mg·kg- 1 iv的心血管作用。结论 盐酸埃他卡林的心血管作用与硝苯地平不同 ,与吡那地尔相似 ,具备ATP敏感性K+ 通道激活剂的药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并予以吡格列酮治疗,经治疗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肾小球HIF-1α和VEGF表达降低(均P<0.01).提示吡格列酮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肾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VEGF缺氧反应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水平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洛沙坦1mg·kg-1·d-1或 2mg·kg-1·d-1灌胃 8周。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 ,采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面积。 结果 DM 8周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增高 ,肾小球面积增大 ,肾小球ECM蛋白水平增加 ,2 4h尿白蛋白排泄增多 ,同时肾小球P2 7水平增高。洛沙坦降低DM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ECM蛋白水平 ,减少 2 4h尿白蛋白排泄 ,降低肾小球P2 7水平。洛沙坦的上述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洛沙坦不改变DM大鼠血糖水平。 结论 洛沙坦可减轻DM大鼠肾小球肥大程度 ,此作用可能与洛沙坦降低DM大鼠肾小球P2 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48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低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8 w后检测存活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右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核因子(NF)-κB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给予吡格列酮处理8 w后,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过度活化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吡格列酮对糖尿病 (DM )大鼠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Ⅳ型胶原 (CⅣ)蛋白表达的作用。 方法  5 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 ;糖尿病组 (DM组 ) :链脲佐菌素 70mg/kg腹腔注射 ;吡格列酮治疗组 (DP组 ) :吡格列酮 2 0mg·kg-1·d-1灌胃。检测各组第 2、4、8周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肾脏肥大指数 ,免疫组化观察肾皮质内TGF β1和CⅣ 表达水平。 结果 DM组及DP组TGF β1及CⅣ 表达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 ,DP组TGF β1低于DM组 ,在第 4周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DP组CⅣ 亦低于DM组 ,在第 4、8周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DP组的UAER、肾脏肥大指数 ,在各时段均略低于DM组 ,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结论 DM大鼠肾脏中TGF β1及CⅣ 表达增加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TGF β1,减少CⅣ 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从而发挥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模型组、吡格列酮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吡格列酮组予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另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断尾取血测空腹血糖(FPG),心包取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另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FPG、HbA1c、FINS、HOMA-I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病理改变轻于模型组。结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血糖、HbA1c和FINS,改善糖毒性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虎杖免煎冲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和RAGE、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8只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w后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应分别用虎杖免煎冲剂(1.5g&#183;kg-1&#183;d-1)、氨基胍(100mg&#183;kg-1&#183;d-1)、蒸馏水灌胃。8W后观察各生化指标的变化;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虎杖组的肾重/体重、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量、肾小球平均体积均下降(P〈0.01,P〈0.05),肾脏病变程度轻,肾小球RAGE、VEGF表达下调(P〈0.01)。结论虎杖免煎冲剂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RAGE、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s,分为正常对照(NG)组,高糖(HG)组及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干预(P1、P2、P3)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对上清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进行检测。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内ROS水平增加,T-SOD、CAT活力降低,MDA含量增高(P0.01)。吡格列酮各干预组上述变化均受到抑制(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诱导的MCs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发成糖尿病模型。吡格列酮治疗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结果提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皮质TGF—β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卡托普利联用对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给40只雄性SD大鼠口服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omega)-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50mg·kg-1·d-1连续4周后,其中24只制作高血压肾损害模型,分成3组,各组继续给予L-NAME,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5mg·kg-1·d-1;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30mg·kg-1·d-1;联用氟伐他汀和卡托普利组给予氟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剂量同前。12周后,把大鼠处死,测定血及肾皮质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inotensinⅡ,AngⅡ)的水平。电镜检查肾小球。蛋白印迹法测定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表达。结果口服L-NAME大鼠血及肾皮质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01),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变形以及足突紊乱,肾皮质TGF-β1、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升高;氟伐他汀或卡托普利能缓解口服L-NAME大鼠血及肾皮质中NO水平的降低和AngⅡ水平的升高,两药联用作用更明显。(P<0.001)。结论L-NAME引起的高血压肾损害有血及肾皮质中NO水平降低,AngⅡ水平升高,TGF-β1在肾脏过度表达: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聚集,在高血压肾小球硬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氟伐他汀或卡托普利及两药联用可缓解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16.
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槲皮素100mg*kg-1*d-1,治疗共8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力.RT-PCR检测方法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槲皮素对肾小球形态及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存在肾小球高滤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明显升高.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肾小球肥大.给予槲皮素治疗2周及8周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肥大均较糖尿病未治疗组显著降低,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及TGF-β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肾脏病理改变不显著.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力可以纠正糖尿病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并同抑制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吡格列酮防治NAFLD发病和进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吡格列酮组大鼠在高脂饮食8周后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于第20周结束时将3组动物处死,取材备检。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变化:模型对照组动物肝细胞均出现中、重度大泡性脂肪变、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聚集,吡格列酮组肝细胞也出现较明显的脂肪变和炎症表现,但较模型对照组病变轻。②TIMP-2染色指数3组分别为1.22±0.31,4.52±0.61,1.89±0.45,PDGF-B表达面积3组分别为(0.82±0.13)、(3.79±0.32)、(0.91±0.27)μm2,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吡格列酮干预后TIMP-2染色指数和PDGF-B表达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中PDGF-B和TIMP-2表达增强,吡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纤维化变性程度,同时能降低PDGF-B和TIMP-2表达水平,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随机双盲法、与安慰剂平行对照,比较48例T2DM病人用吡格列酮30mg和安慰剂(1:1)干预治疗12w后的血糖、血脂、IR、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w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2h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模型IR指数(HOMA-IR)较治疗前也减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12w治疗后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上述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病人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IR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防治T2DM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大鼠和正常大鼠冠状动脉RhoA及Rho激酶(ROCK)表达水平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冠状动脉组织RhoA及ROCK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普通饮食;DM组给予高果糖饮食+链脲佐菌素(25 mg/kg)造模,PIO干预组在糖尿病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1 ·d-1干预.4周后采血检测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分离冠状动脉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中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DM大鼠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为P <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RhoA(F =5.131,P=0.019)、ROCK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F=6.953,P=0.011),ROCK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PIO干预后ROC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323,P=0.045).结论 PIO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TC及TG水平.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RhoA/ROCK蛋白表达增加,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组织ROCK2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灵芝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灵芝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干预作用。 方法  4 3只正常雄性SD大鼠 ,分成正常对照组 (C组 )和糖尿病组 (系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糖尿病组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 (D组 ) ,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 ,灵芝治疗组 (L组 )。A组予苯那普利 10mg·kg-1·d-1灌胃 ,L组予灵芝 6 0 0mg·kg-1·d-1灌胃 ,D组予相同体积的饮用水灌胃。 结果 治疗 12周后 ,L组和A组的肾重 /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基质 /肾小球面积比较D组明显下降 ;D组肾皮质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mRNA的表达增强 ,A组和L组较D组减弱 ,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也同步改变。 结论 灵芝能明显降低糖尿病鼠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及形态学异常 ,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TGF β1的表达和合成 ,表明灵芝对糖尿病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