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新技术名词解释(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B1、B型血流显示技术 B-FLOWB-FLOW是一种临床上很有前途的工具,数字编码超声(Di.gtallyEncodedUltrasound;DEU)可以使操作者观察到实时血液动力学的血流与有关静态的组织的关系。本技术可提供:(1)、上佳的空间分辨率 显示在血管解剖学、狭窄的病损以及血流动力学;(2)、清晰的血管腔;(3)、具有较彩色血流更高帧率扫描 改善了时间分辨率;(4)、全景观察可提供更精确的解剖学资料。总之,BFlow可提供B型成像的高分辨率和高帧率,提供检出和显示实时血液动力学的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创性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BOMEDNCCOM_3),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阻滞组。分别在麻醉和手术前后仰卧和俯卧体位时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监测,目的在于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俯卧位手术时对人体循环功能的影响,以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结果发现:(1)全麻下俯卧位手术对人体循环影响轻微;(2)硬膜外阻滞下平面达T_(6~8)~S时,仰卧位时循环系统各项参数无明显变化,改俯卧位时发现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等6项循环系统参数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醚的麻醉效应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拟行胸腔镜手术思考2,分为七氟醚组和安氟醚组12例,采用BOM-ed NCCOM-3型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记录麻醉前、麻醉时、手术时、手术毕等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连续监测SPO2、PECO2的变化,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结果:AG组在麻醉手术期间血液动力学各参数较麻醉前有明显的下降(P〈.05);SE组除手术开始时MAP、S、D  相似文献   

4.
肝功能不全患者因外伤、肿瘤、肝脏疾病并发症等原因需要施行手术治疗,而麻醉和手术势必对肝功能不全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就围麻醉期质量管理而言,如何改善肝功能、减少麻醉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预防凝血及异常出血倾向等问题均应引起每个麻醉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腹式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完全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行腹式子宫肌瘤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T1、T2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较T0时下降,但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高于对照组;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较T1时上升,但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3 d内,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对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控制更稳定,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赵清林  左云霞 《华西医学》1998,13(4):468-470
目的:为了解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颞叶癫痫病人皮层脑电监测中痫灶放电电位的影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把25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安定组和非安定组,术中T8ECOG痫灶定位,观察NBP、P、EKG、SPO2变化。结果:安定和静脉复全麻药对皮层痫灶电位无显著抑制作用;两且间各麻药量无显著差异;插管时△SBP、△DBP升高,ECOG中△SBP升高,△DBP升高,△HR、EKG、SPO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中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应用的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在静吸复合全麻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中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相关危险因素是ASAⅢ级,OR=4.942,P<0.05。结论 ASAⅢ级老年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中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应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手段,确保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朱清  殷红 《急诊医学》1995,4(2):75-78
对1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作呼吸监护,测定P(A-a)O2,RI,PaO2/FiO2(通气/灌流指数),比较上述三个肺换气效率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1)P(A-a)O2,RI,PaO2/FiO2三项指标都能反映慢支肺气肿组,慢支伴I型呼衰组肺换气效率,可用于病情动态观察,(2)P(A-a)O2,RI值受通气功能影响。Ⅱ型呼衰时,此值用病情动态观察的参比性差,对抢救并无指导意义;(3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颞叶癫痫病人皮层脑电监测中痫灶放电电位的影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把25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安定组(n=14)和非安定组(n=11),术中T8ECOG痫灶定位,观察NBP、P、EKG、SPO2变化。结果:安定(x=028mg·kg-1)和静脉复合麻药对皮层痫灶电位无显著抑制作用;两组间各麻药量无显著差异(P>005);插管时△SΒΡ、△DBP升高,(P<001),ECOG中△SBP升高,(P<001),△DBP升高,(P<005);△HR、EKG、SPO2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ECOG中癫痫灶电位抑制不显著,适宜于痫灶定位切除术。但应注意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行胆道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胆道手术患者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连硬复合全麻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应用MEC-509多功能监护仪监测SP、DP、HR、SPO2、ECG,并记录下麻醉前、切皮时、牵拉后各时相观察指标。结果:连硬麻中,胆道区域操作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尤以老年人为甚;静吸复合全麻及连硬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以连硬复合全麻为优。结论:(1)连硬麻简便易行,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护理方便。(2)静吸复合全麻镇痛完善,肌松好,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3)连硬复合全麻具备(1)和(2)的优点,且术毕清醒快,拔管时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用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氧浓度(FiO2)相关图指导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氧疗的效果。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PaO2与FiO2相关图对38例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ⅡRF)患者进行氧疗(治疗组),与42例慢性肺心病ⅡRF常规氧疗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气变化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氧疗6小时后PaO2比氧疗前上升〔(8.12±1.98)kPa(1kPa=7.5mmHg)与(4.71±2.64)kPa,P<0.01〕,对照组氧疗6小时后比氧疗前血气值均无显著变化。治疗6小时后2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HCO-3均明显上升(P均<0.01)。结论:按PaO2与FiO2相关图选择FiO2能迅速提高患者的PaO2;HCO-3的升高可能与基础数值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种简单的吸入一氧化氮的输送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解决国内在缺乏昂贵NO浓度监测仪的情况下应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的难题。方法  17只犬随机分为二组,吸入性损伤模型成功后,对照组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吸氧(FiO2,0.45)+0.0045%(45ppm)NO。NO输送系统由三个转子流量计分别控制 O2,N2和 NO三种气体管道出口,按需调节三股气体流量比例,在呼吸回路的吸入支置钠石灰罐。 FiO2和二氧化氮((NO2)数据行多个样本均间方差分析,NO行两样本均数间t检验。结果FiO2实测值比预计值高10.8%(P>0.05),NO2在钻石灰处理后比钠石灰处理前降低80.2%(P<0.01),NO实测值比预计值高11%(P>0.05)。结论  本系统既避免了产生过高NO2的危险,同时又克服了NO浓度不恒定的缺点,能较好地满足基础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应用SPECT观察激素对股骨头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激素后股骨头血流动力学及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肌注甲基强的松龙制备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动物模型,用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股骨头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组织病理相对照。结果应用激素后股骨头血流量2周下降为正常的65%,4~6周最低,仅为正常的59%,经计算机POMS软件处理,F检验,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由于激素的缩血管作用,家兔股骨头动脉痉挛收缩,组织缺血,导致骨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4.
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氧输送与氧消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证实在多器官衰竭(MOF)患者中存在氧输送(DO_2)与氧消耗(VO_2)关系中的氧摄取缺陷。18例患者被分成MOF组(n=10)和非MOF组(n=8)。在观察的初期(入院后6h)和末期(拔除肺动脉导管之前)所测的氧动力学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终末期的病死率,MOF组(80.0%)显著高于非MOF组(12.5%),但出院病死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非MOF组相比,MOF组有较高的氧耗病理性氧供依赖性的发生率。因此,研究的结论是单次氧动力学测量不能反映组织的氧合状况和疾病的危重程度;以出院病死率作为选择预后评价指标的标准可能是不合适的,氧耗的病理性氧供依赖性可能是MOF的一个重要病埋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单次快速注射异丙酚后年龄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单次快速注射较高剂量的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年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探讨应激状态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变化及其与多器官衰竭(MOF)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急性危重病患者应激状态下血清IL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危重患者血清IL2水平于第1天即明显下降(P<0.01),第3~5天达最低浓度;IL2含量下降与应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MOF患者于应激早期血清IL2下降程度较非MOF者更为显著。提示:动态观察血清IL2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通气频率时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组胺致肺损伤犬气体交换、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胺持续滴注时,当通气频率分别为60及100次/min时,HFTJV时的PaCO_2较HFJV时均显著降低(P<0.0、1),pH均显著升高(P<0.01),而PaCO_2、氧耗量、氧运输量、心输出量、肺动脉压、气道压、肺及时吸系统阻力、顺应性等均无明显改变。提示:HFTJV能够显著增强组胺致肺损伤大的CO_2排除,而对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右心浮导管测量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压,ELISA法测定血小板的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结果 观察1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PDGF-AB(3.90±0.67ng/L,P〈0.001)较正常组有较明显升高,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气PH、PaO2呈负相关,与PaO2呈正相关,与肺毛细管  相似文献   

19.
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0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头高脚低位(rT)和CO2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无创血流心排监护仪(TECO2)及Datex监护仪,监测rT位气腹及术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rT位后SV、CO、CI均明显下降,气腹后除SV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参数无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虽属微创手术,对机体干扰小,但对老年人、心功能欠佳者仍需注意加强监测治疗,以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对受体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总结1230例肾移植术的麻醉处理,以提高麻醉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0肾移植术受者,在硬膜外麻醉前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后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下降明显,阻断髂内动脉后MAP,CVP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肺循环阻力(PVR)则明显升高。开放供肾血流后20min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PVR明显升高,CVP、SVR明显下降。开放后60min循环趋于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效果理想、确切;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手术步骤而不同,并相对较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