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64例PICC置管病人在置管时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研究、总结。结果PICC置管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导管异位、穿刺失败、送管困难,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都通过专业的PICC护士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结论通过培训的、专业的PICC护士能有效控制PICC置管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工作流程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整的、系统的PICC置管工作流程,并对临床各科室各级护士进行导管维护的培训,专科护士在流程应用过程中进行临床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申请PICC床边置管会诊的护士能熟练掌握PICC置管适应证及其维护技术,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同时提高了患者及临床医生对PICC置管的满意度(P0.01)。结论 PICC置管工作流程的应用,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保证有效静脉通道的通畅和正常使用,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水平,避免了相关的医疗纠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管理组对PICC置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通过静脉治疗管理组对操作者资质审核、规范PICC置管技术、维护流程,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置管安全评价指标。 结果 静脉治疗管理组成立前后的一次置管穿刺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治疗管理组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的系统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专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0例神经内科患者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时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探讨该项技术的专科护理应用,观察效果满意。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能准确判断PICC尖端位置,防止导管异位,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的医疗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冯菊华 《华西医学》2014,(9):1720-1722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一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冀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4):2386-238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防范措施。方法对381例应用PICC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置管、带管时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实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的效果。结果381例应用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中355例通过安全管理的实施,顺利避开各种护理风险因素的干扰而达到治疗目的,26例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结论对临床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注意局部观察和护理,加强安全管理,出现护理风险因素及并发症后正确处理,不但可以提高PICC导管置管的成功率、延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保证肺癌患者长期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总结1例右侧乳腺癌左侧头臂静脉闭锁改行下肢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置管前对静脉通路的选择进行评估,发生置管困难时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分析讨论,选择最优路径置管,置管后预防并护理相关并发症。最终患者成功建立下肢大隐静脉PICC静脉通路,导管共留置154 d,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如果置管与维护不当可造成多种并发症,而护士置管与维护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导管置入与使用的质量。本文针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有关PICC操作人员资质和管理的要求进行解读,以帮助护理人员进一步理解与应用该标准,从而促进PICC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升静脉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包永华 《全科护理》2012,10(19):1779-178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在50例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应用PICC,同时加强护理。[结果]本组病人PICC置管成功率100%;出现穿刺部位渗血3例,自动脱管1例,静脉炎4例;均顺利完成化疗任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应用PICC,具有方便、安全有效、创伤小、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安志洁  陈鹏 《护理研究》2010,(1):237-23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肿瘤病人应用PICC置管可以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我科于2003年开始使用PICC,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2005年开展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建立护理管理档案的置管后专业化护理,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的治疗,降低了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2007年我科为了满足病人居家带管期间自我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刘雅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44-7244
目的探讨PICC外周静脉置管术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PICC外周静脉置管术致静脉炎进行原因分析,然后针对原因采取有力措施。结果 PICC置管术前后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静脉治疗的顺利完成。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所导致的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4-6月在我院老年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65例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进行PICC置管期间的管理;选择2012年1-3月PICC穿刺置管患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穿刺维护记录跟踪手册的设计和应用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的PICC导管管理,不仅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更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保证了老年患者的输液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另选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47例)。分别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和环节质量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5.1%(40/47)和95.7%(45/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32/47)和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5/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实施环节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肿瘤病人应用PICC置管可以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1].我科于2003年开始使用PICC,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2005年开展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建立护理管理档案的置管后专业化护理,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的治疗,降低了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2007年我科为了满足病人居家带管期间自我护理的需要,设计并应用PICC置管病人居家护理指导流程图,方便病人居家自行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艳红  王笑碧  潘三江 《全科护理》2013,(33):3140-3141
[目的]探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时间分段法将20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科PICC置管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并发症预防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感染、堵塞、脱管、静脉炎等为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隔日换药可效地预防和减少感染;掌握正确换药方法可预防脱管的发生;用50 u/m l肝素钠溶液封管可预防堵管;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型号,准确测量PICC置管长度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PICC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患者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对2008年11月-2010年3月收治的398例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采用建立专业化的PICC治疗团队,设计PICC置管临床路径,专业护士置管操作,对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行PICC置管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行首次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为(108.92±2.35) d,优于对照组的(82.65±3.7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均在术后30 d内并发症情况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6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防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并发症。[方法]医院成立PICC穿刺小组,提出PICC置管出现或潜在的护理并发症,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PICC置管并发症文献,寻找实证,并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结果]经过偱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偱证护理可减少PICC置管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