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9筛选适合于高原部队防治由于HP感染所致的上消化道疾痛的HP根除治疗方案,设计了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胃镜检查证实的140名HP阳性的患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C-尿素呼吸试验复查,溃痔患胃镜复查并行HP快速尿素醇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以蒋诺为主的2号和3号四联方案HP根除率分别为92.23%和91.67%,但不良反应较多;4号方案(雷尼替丁150mg2/天,甲硝唑200mg4/天,呋哺唑酮100mg4/天)HP根除率为83.33%,但与2号和3号四联方案比较并无显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般从性好,药品成本低。因此,根据我们的结果,4号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并适合于高原基层部队的HP根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HP)是上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ilicobacter Pylor,HP)的关系近年来引起关注,我们对92年到95年间胃镜检出的51例胃癌,67例胃溃疡,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1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共311例病人进行比较性回顾,旨在探讨HP感染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关系,1997年8月~2004年8月,我们对本院健康体检人员行^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探讨生活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颖波 《山东医药》2006,46(23):45-45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2001年8月~2005年8月,我们检测了肝硬化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后重感染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差异很大.我们对85例HP根除后患进行1~2年随访.定期于停药后3,6,12,18和24个月进行^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查。在停药后12、24十月或当呼吸试验呈阳性结果时分别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取胃赛及胃体粘膜行尿素酶、组织学及培养等检测HP.并观察溃疡复发情况。结果:①发现HP阳转在停药3个月有6例(7.1%)、6个月有1例(1.2%)及6个月必后无l例②经随机引物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停药3个月感染之HP菌株分别与该患治疗前HP菌株具有相同的电诛图谱,表明停药早期检出的HP感染实为复发而非再感染③本组病人中有20例患在治疗前有l~7次的溃疡出血史,根除治疗后在随访1~2年中无1例再发出血。结论:中国人HP根除后年重感染率低于2%,与发达国家报道相仿。  相似文献   

7.
目前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较多,在非侵袭方法中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对确定患者的HP感染状态是一种非常可靠而又无创伤诊断方法。本文通过对临床上具有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症状而又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诊断HP感染。对HP阳性患者给予三联抗HP治疗,并观察临床症状缓解率及HP根除率。现将应用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澳大利学Barry MashalI和Robin Warren在胃内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iori,HP)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工作。研究表明,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其传播主要为口——口和粪——口途径,人群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生因素之一。近来的研究还揭示,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而且常伴 HP 感染,为探讨 HP 在FD 中的作用,我们将伴 HP 感染的 FD 作根除治疗,并与胃肠道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作对照,结果表明根除 HP 治疗在 FD 中症状缓解率差,副作用多,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T辅助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窦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HP抗原诱导胃窦粘膜产生以CD4^ Th1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但是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对HP感染不仅无保护作用,而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与此同时CD4^ Th2细胞受到抑制,从而导致B细胞分泌的IgA减少,不能有效地清除HP,因此HP感染持续存在。现在开发的疫苗是通过诱导胃窦部粘膜产生以Th2为主的免疫反应,促进粘膜局部的B细胞分泌足够的IgA来清除HP,从而有效地预防HP感染,甚至清除慢性HP感染病人粘膜中的HP。  相似文献   

11.
慢性血吸虫病人结肠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病人胃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后,人们对其致病性和相关性疾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大量资料表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但HP在慢性血吸虫病人结肠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尚未见报道.为探讨慢性血吸虫病人结肠内HP感染现象,收集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就诊内窥镜室病人186例,进行结肠黏膜压片找血吸虫卵和结肠黏膜活检检测H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 DyspepsiaNUD)是一类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的疾病。许多研究表明,NUD发病除与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及胃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外,约1/2以上的NUD病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00例NuD病人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探讨与HP感染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NU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报道胃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后,掀起了有关HP的研究,是近年来的医学热点.经过近18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此确也弄清了很多有关问题.今将与临床有关的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与HP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并在病变部位取3块活组织。对病理诊断为胃癌的235例组织再作必良Gimesa染色,以确立HP感染与否。结果:癌肿病变部位HP感染率在胃窦部占58.33%,胃角部占38.33%,贲门部占37.50%,胃体部占16.95%。在控制不同形态胃癌的影响下,不同部位胃癌间HP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肿病变形态HP感染率,在早期隆起型占31.11%,中晚期息内型占75.55%,溃疡型占37.39%,弥漫浸润型占26.67%。在控制不同部位胃癌的影响作用下,不同形态胃癌间的HP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按组织分型,HP感染率在腺癌中占39.0%,粘液癌占6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HP感染阳性胃癌与阴性胃癌患者在年龄、性别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窦部中晚期息肉型癌肿可能与HP持续感染关系最为密切。源于胃组织起源不同,粘液癌HP感染率比腺癌为高。胃癌发生年龄、性别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对经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查的1245例慢性胃病(CG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除复合性溃疡(COPU)HP检出率为55.6%外,其他CGD患者HP检出率为30.8%~36.6%。结论 HP的存在与CG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研究中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长期发展过程、幽门螺杆菌(HeJicobacter pylorl,HP)感染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新近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Hp感染的年龄、Hp诱导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以及Hp的CagA和VacA阳性菌株等对胃癌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澳洲学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活检中分离出后,近年在国际上对HP的微生物学,致病机理、诊断方法、抗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认为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且与胃癌有一定关系。本试从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角度,观察其与HP感染的关系,以期阁明HP感染在胃脘痛不同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从而启发临床思维,以利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变化,指导开发抗HP中药。材料与方法 108例慢性胃病分为以下5型:①脾胃虚寒型26例;②脾虚夹热型24例;③胃阴不足型16例;④脾胃湿热型19例;⑤肝胃不和型23例。HP的检测:①涂片Gram染色;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3)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 HP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84.2%)、肝胃不和(78.2%)、脾虚夹热(58.3%)、脾胃虚寒(38.5%)、胃阴不足(31.3%)。实证(脾胃湿热和肝胃不和)型HP的感染率和虚证(脾虚夹热、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型比较,经x~2检验,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型HP的感染率存在差异,实证型感染率明显高于虚证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对人胃螺旋菌病例(GH)的随访中观察到5例病人近期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伴有胃窦的急性糜烂性炎症。复检日期在5~80天,平均24.1天,均未经服抗菌药治疗。病变为大小不等的片状糜烂,表面附黑苔,肿胀明显,HP菌体形态肥大、粗短、两端纯圆,在糜烂表面、糜烂间组织最多,而糜烂中心HP较少。这表明,急性HP感染可表现为糜烂性胃炎,可于感染后的1周内出现;菌体肥大的HP可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HP感染可因胃镜活检而引起。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过去认为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近年许多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一周根除 HP 并与单用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维持一年治疗 HP 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