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腹膜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进行肾移植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为移植组,术前患者均采用腹膜透析1年以上,另选取同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为对照组,同期进行腹膜活检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健康组.观察腹膜活检标本的形态,以健康组腹膜形态为正常标准,分析移植组腹膜形态正常率和异常率.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随访3年期间的人/肾生存率,并比较移植组不同腹膜形态患者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术后1、3年人/肾存活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腹膜形态与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患者均无腹膜形态的明显变化,移植组58例(85.29%)患者存在腹膜形态异常.移植组中,与术前腹膜形态正常患者比较,术前腹膜形态异常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升高,术后1、3年人/肾存活率则均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腹膜形态异常与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的相关性(r=0.342,P<0.05),与其术后1、3年人/肾存活率则呈负相关(r=-0.752、-0.783,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形态为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人/肾存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前采用腹膜透析常可导致腹膜形态的改变,而其腹膜形态可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这可能与腹膜透析破坏对腹腔内环境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的间皮细胞而移植肾的存活受腹腔内环境影响较大有关.因此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前应尽量减少腹膜透析,改用血液透析或其他维持治疗方法,防止腹膜形态异常及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2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了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抗体(PRA)的检测。术前阳性32例,阴性220例。肾移植术后PRA阴性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8例,占35.5%,7例丧失肾功能摘除移植肾5例,占3.2%。阳性组2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加速性排斥反应,21例急性排斥反应,占65.6%,5例丧失肾功能摘除移植肾,2例死亡。提示:PRA与肾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大关系,并针对PRA阳性原因,与肾移植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即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和逆转排斥反应。方法:对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准备行肾移植的患者和2例因第1次手术失败准备行第2次手术的患者行预防性治疗。2例为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病例,由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采用德国贝朗血透机或GambroAK100型血液透析代作血浆置换机,用YT50PP膜式血浆分离器,膜孔直径为330μm,有效面积为05m2,血流量为50~150mL/min。分离后弃去血浆为2000~…  相似文献   

4.
李献凤 《右江医学》2001,29(1):70-70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项有效手段。从 1 998年 1月到 1 999年 5月 ,我院共施行肾移植术8例 ,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就此手术配合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33岁 ,平均年龄 45岁 ,均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血液透析时间 3个月以上 ,均采用异体供肾 ,供肾者与受肾者血型相同。平均热缺血时间 9min ,平均冷缺血时间 5h。 7例手术成功 ,病人术后一般情况好 ;1例死亡 ,死因为急性排斥反应。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 术前 1日 ,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探望病人 ,了解病人…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7年以来进行12例14次同种尸体肾移植术,年龄22~47岁,其中小于40岁7例,大于40岁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1例,融合肾误切后无肾性尿毒症1例,其中10例术前经过透析支持。结果:7例因急性或慢性排斥引起移植肾功能减退,在术后3~7个月内用慢性血液透析替代肾功能。3例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伴加速排斥反应,又合并感染死亡。2例(其中1例第二次移植)长期存活至今已5年7个月。现将  相似文献   

6.
对2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了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抗体PRA)的检测。术前阳性32例,阴性220例。肾移植术后PRA阴性者发生一排斥反应78例,占35.5%,7例丧失肾功能摘摘除移植肾5例,占3.2%,阳性组2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加速性排斥反庆,21例生排斥反应,占65.6%,5例丧失肾功能摘除移植肾,2例死亡,提示,PRA与肾移植排斥反庆有较大关系,并针对PRA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成功的肾移植能完全恢复肾功能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院 2 0 0 0年 5月至今共行异体肾移植术 3例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4~ 37岁。均为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 ,病史 2~ 3年 ,正规血液透析 2~ 3年。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手术顺利 ,结果 1例于术后一直无尿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术后第 10 d因肾移植破裂被迫行移植肾切除、术后第 12 d口腔、泌尿系、消化道多系统并发霉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68例次尸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缓恢复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反应,输尿管并发症和急性环孢素中毒。经血液透析及药物治疗后恢复肾功能,并对其病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68例次尸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缓恢复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反应、输尿管并发症和急性环抱素肾中毒。经血液透析及药物治疗后均恢复肾功能。并对其病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采用抗胸腺球蛋白(ATG,100mg/d&#215;5d)、血浆置换(PP,1~3次)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每周1.0g/kg,分2~3次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排斥反应均逆转。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抗排斥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性并发症。随访12~38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6个月因慢性排斥反应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ATG联合PP—WIG能有效逆转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超急排斥反应(HAR)系一种反应最急剧、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血液透析(血透)可作为肾移植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后的应急措施.肾移植术后,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尿量很少、移植后血肌酐降低很慢,甚至由于高血钾、水负荷过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等原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DGF的发生可增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发生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肾移植的生存率有明显的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只要能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因此,如何鉴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就显得尤其重要[2].现将肾移植后出现DGF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苹 《华夏医学》2002,15(3):398-399
急性肾小管坏死 (简称 ATN)是肾移植术后第 1周除急性排异和其他外科并发症 ,而需血液透析治疗的并发症。在肾移植术后常见 ,导致肾功能延缓恢复或造成永久性损伤 [1 ]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 1 0 %~ 60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有效的观察和护理 ,对肾功能的迅速恢复具有重大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院 1 998年 6月至 1 999年 5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8例 ,其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33~ 58岁 ,平均 44.6岁。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尿毒症。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4例 ,3例治愈 ,1例因继发加速型排异反应 ,摘除移植肾后多…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活体亲属肾移植的效果,对16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体的术前准备、取肾方式及术后用药、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及随访。16例亲属供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mo-4a无手术并发症及肾功能异常改变。15例受者分别于术后2—4d血肌酐降至正常水平,15—22d痊愈出院,1例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而切除移植肾。15例随访至今无急性排斥反应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的肾移植术前准备效果.方法:在4年内,PD组和HD组各20例患者同期采用同一肾源或用同一批肾源的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均接受强的松,硫唑嘌呤、环孢素A标准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PD组和HD组患者在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人/肾存活时间、发生排异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与HD均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5.
我院用同种肾移植术治疗慢性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10例。通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使我们深深感到,肾移植术后的病人,体质虚弱,病情危重,经过肾移植手术的创伤,以及使用大量免疫抑制药物,颇易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因而严密观察病情,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使病人安全渡过术后难关的重要环节。 一、急性排斥反应:这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术后2~14天内发生较多,也有在几个月后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属于细胞性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与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期恢复(DGF)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尸体肾脏移植41例,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DGF,术后1周行移植。肾穿刺活检,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另2例术后1周活检接近边界值,但始终无临床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行血液透析,2~3周后,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结果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经血液透析2~3周后,肾功能恢复。另2例2~3周后,经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FK506治疗后,。肾功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DGF其病因较为复杂,尤其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推荐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再次肾移植49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丹枫  何长民 《上海医学》1996,19(4):196-198
我院自1978年6月至19995年4月共进行了1168次肾移植,其中再次肾移植49例。首次肾移植失败的原因以慢性排斥为主,其次为超急性排斥反应。首次肾失功至再次肾移植时间6个月以内8例,术后肾功能恢复达62.5%,其中2周以内再次肾移植4例,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半年至1年,1年至2年,2年以上再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分别为71.4%,40.%,4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 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