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罗远材  郭路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60-3663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核因子NF-κBp65、磷酸化型NF-κBp65(p-NF-κBp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sHP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p-NF-κBp65在67例宫颈癌、14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GIN Ⅰ-Ⅲ)、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F-κBp65、p-NF-κBp65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升高,并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NF-κBp65、p-NF-κBp65在hs-HPV阳性组的表达高于hs-HPV阴性组(P<0.05);NF-κBp65、p-NF-κBp65在癌细胞高分化、肿瘤直径≤4 cm、临床Ⅰ-Ⅱ期组的表达低于癌细胞中低分化、肿瘤直径>4 cm、临床Ⅲ-Ⅳ期组(P<0.05).结论:hs-HPV能促进NF-κBp65的表达和激活,NF-κBp65的表达和激活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kBp50(NFp-κBp50)和P16INK4A在感染HPV 6/11、HPV16/18型尖锐湿疣(condylomata acuminate 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确定CA组织HPV 6/11阳性同时HPV 16/18阴性26例:HPV 16/18阳性同时HPV 6/11阴性21例;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26例低危型CA、21例高危型CA和18例正常包皮组织中NF-xBp50和P16INK4A的表达.[结果]NF-κBp50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部分细胞核也表达,NF-KBp50在正常包皮、低危型、高危型.CA三组间阳性表达强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6.739,P<0.05),P16INK4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P16INK4A在正常包皮、低危型、高危型CA三组闻比较表达程度无差异(χ2=5.860,P>0.05).[结论]NF-κBp50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细胞增殖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在抑制人支气管上皮(16HBE)NF-κBp65表达的抑制效应,为后续研究NF-κBp65在环境化学污染物诱导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设计针对NF-κBp65的siRNA,构建NF-κBp65-shRNA的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载体Lipofectamine2000TM和siPORTTMXP-1两种转染系统比较其抑制率,选择抑制效果较高的转染系统,优化转染条件,从而达到最优的NF-κBp65的抑制模型。[结果]阳离子脂载体Lipofectamine2000TM和siPORTTMXP-1两种转染系统进行比较,siPORTTMXP-1转染系统NF-κBp65的抑制效率更高,约为40%。优化质粒的浓度和转染时间,荧光定量PCR结果质粒浓度为0.4μg,转染48h时NF-κBp65的mRNA抑制率较高,为62.9%。Western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约为60.2%。[结论]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16HBE细胞中的NF-κBp65表达,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 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HPV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宫颈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宫颈组织中HPV16 E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病交的关系. [方法]选择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者中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的213例为研究对象,根椐病理学诊断分为CCSC(官颈鳞状细胞癌)组,共13例;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共114例;无病变组,86例.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 E6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者CSCC发病率为6.1%(13/213),CIN Ⅲ发病率为18.3%(39/213),CIN Ⅱ发病率为23.9%(51/213),CIN Ⅰ发病率为11.3%(24/213),无病变者占40.4%(86/213).②3组官颈组织中HPV16 E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13)、37.7%(43/114)、24.4%(21/86),两两比较P均<0.05.③相关分析发现HPV16 E6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病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P<0.05). [结论]发生病变的官颈组织中出现HPV16E6阳性表达,其阳性率随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慢性宫颈炎、16例低级别CIN和25例高级别CIN中P16和Ki-67的表达。结果P16在慢性宫颈炎中表达阴性或仅散在表达,低级别和高级别CIN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80%,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Ki-67表达上移且阳性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区分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100%,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5%。Ki-67在区分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和90%,在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P16/Ki-67联合检测在区分宫颈慢性炎和低级别CIN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90%,而在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5%。结论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有助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莪术油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组织学诊断为CIN患者100例,CIN Ⅰ 33例行Leep术,CINⅡ33例及CINⅢ34例行冷刀锥切术,(均为切缘不净,要求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拒绝补充二次手术),术后第7天补充莪术油栓1.74g/粒,每晚l粒置于宫颈处,(月经期停用),连续用药3个月,阴道镜下官颈组织取活检,再次作病理免疫组化检测Ki67、P16、P53蛋白表达,与用药前蛋白表达比较.结果:不同组别CIN患者莪术油治疗后P16蛋白阳性表达率较莪术油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除CIN Ⅰ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CINⅡ、Ⅲ组患者莪术油治疗后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油治疗CIN患者后能够有效降低P16、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莪术油对CIN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萍  肖宏  胡雅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14-4817
目的:研究圆柱瘤基因(CYLD)、核因子κB(NF-κB)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例(CINⅠ级26例,CINⅡ/Ⅲ级38例),宫颈鳞癌45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CYLDmRNA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CYLDmRNA在宫颈鳞癌、CINⅡ/Ⅲ、CINⅠ、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52.6%、73.1%、80.0%,NF-κBp65蛋白的表达率为66.7%、47.4%、34.6%、15.0%。宫颈鳞癌组、CINⅡ/Ⅲ组中CYLDmRNA及NF-κBp6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鳞癌组织中CYLDmRNA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YLDmRNA的低表达及NF-κBp65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级别、P16和Ki67的表达与HPV感染型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行阴道镜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标准分为LSIL组(99例)和HSIL组(77例),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和PCR反向杂交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中P16、Ki67的表达及HPVDNA分型。结果高危型HPV(HR-HPV)在HSIL组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LSIL组(P0.001),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HSIL组明显高于LSIL组(P0.001),HPV16型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HPV16、HPV58与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有关(P0.05)。结论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级别增高,P16、Ki67的表达增强;并且P16的表达强度与高危型HPV16、HPV58有关,提示临床工作中要重视这两种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及ER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4例患有宫颈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中P16INK4A、Ki-67及E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00%、85.19%、90.91%、100.00%、95.45%;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30.00%、100.00%、100.00%、100.00%、100.00%;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3%、90.00%、85.19%、12.12%、9.37%、4.55%。CINⅠ、CINⅡ、CINⅢ、鳞癌组中P16INK4A、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CINⅢ、鳞癌组中ER的阳性表达率与CINⅠ、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INK4A、Ki-67表达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表达增高与其呈负相关;P16INK4A、Ki-67及ER免疫组化检测对不同宫颈病变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E7蛋白(HPV16E7)与宫颈癌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宫颈鳞癌、17例腺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①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且在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②HPV16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成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预防HPV感染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P21^waf、Ki67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以及Ki67、P21^waf表达的情况。结果:1)与正常官颈组织相比,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癌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增高(P均〈0.05),且浸润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70=5.670,P=0.017);2)P21^waf在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P21^waf表达与HPV16感染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3)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从CINⅡ到SCC Ki67的表达都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浸润癌与CIN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452,P=0.000)。Ki67的表达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P〉0.05);4)P21^waf与Ki67的阳性表达在CIN演变到宫颈鳞癌的过程中呈负相关(P〈0.05,r=-0.406)。结论: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16的感染、P21^waf的弱表达或阴性表达以及Ki67高表达有很大关系。HPV16与P21^waf表达为负相关,P21^waf表达与Ki67表达也为负相关。可能进一步揭示了HPV16引起宫颈鳞癌的作用机制,并且配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具一定参考价值。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Ki-67的表达及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宫颈组织石蜡标本94例,包括慢性宫颈炎20例,CINⅠ13例,CINⅡ17例,CINⅢ20例和宫颈癌24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INK4A、Ki-67的表达及PCR技术检测HPV16/18型DNA。结果:①P16INK4A在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0%、53.8%、76.5%、95.0%、100.0%,CINⅢ组及宫颈癌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Ki-67在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0%、69.2%、88.2%、95.0%、91.7%,CIN组和宫颈癌组与慢性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HPV16/18主要感染高级别CIN及宫颈癌;④P16INK4A及Ki-67的表达强度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并且与HPV16/18型感染也呈正相关。结论:HPV16/18、P16INK4A、Ki-67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与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手术切除的120例宫颈病变组织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16/18的DNA表达。结果不同宫颈组织的HPV16、HPV18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阳性检出率:SCC明显高于AUC、CIN、NC,CIN明显高于N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UC与CIN、N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8阳性检出率:AUC明显高于SCC、CIN、N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C、CIN、N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AUC中,就高、中、低分化的HPV16、HPV18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18感染是CC的高危因素,可以客观反映出宫颈恶性病变的程度,而HPV型别可以反映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同时检测6 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正常及炎症组、CIN组、宫颈癌三组中HPV16/18型的感染率,及各组中HPV-DNA病毒含量的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及炎症组中HPV16型感染率2.6%(166/6 325),HPV18型感染率1.1%(69/6 325),总感染率3.7%(235/6 325),CIN组中HPV16型感染率24.67%(19/77),HPV18型感染率10.39%(8/77),总感染率35.06%(27/77),宫颈癌组中HPV16型感染率50%(5/10),HPV18型感染率10%(1/10),总感染率60%(6/10)。结论HPV16、HPV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宫颈上皮类瘤样变关系密切,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同时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宋艳亭  丁晓萍  何君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44-1046
P16INK4a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P16I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且随着病情发展甲基化率有增高的趋势。P16INK4a异常甲基化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中。  相似文献   

18.
陈金石  李隆玉  李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82-428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及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16/18 DNA及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48例宫颈腺癌中HPV16/18感染阳性34例,HPV16/18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强阳性表达34例,宫颈腺癌在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阳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94.12%与HPV16/18感染阴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16/18的感染与宫颈腺癌的进展无关,p16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病程进展中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有相关.p16蛋白强阳性表达可以作为宫颈腺癌筛查HPV16/18感染的一种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HPV16/18感染及p53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亮  任志强  杜玉开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250-125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PCR技术,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 DNA和p53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HPV16/18 D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1.1%和46.7%,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的15.0%和10.0%和正常乳腺组的5.0%和0.0%(P<0.01);有腋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癌者(P<0.05);随着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TMN)分期的升高,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HPV16/18 DNA与p53蛋白的表达有关(χ2=6.517,P<0.05)。结论 HPV感染和p53突变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HPV感染可能是促进p53突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