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为180例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分别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患者均行ERCP,99例采用治疗性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后二期行LC(A组); 81例患者于ERCP取石失败,放置鼻胆引流管后行腹腔镜手术,其中51例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B组),30例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C组)。A组手术时间平均(55.1±10.3) min,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2.2±0.8) h,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8.6±3.2) h,平均住院(4.6±1.4)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LC是处理胆囊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经ERCP处理困难的胆管巨大结石可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根据具体情况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2.
比较和分析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OC+OCBDE+TD)。B组26例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C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LCBDE),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13例,T型管引流17例。比较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性结石清除率C组和B组优于A组(P0.05);C组和B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使用次数少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术后住院时间C组B组A组(P0.05);术中出血量B组C组A组(P0.05);总住院费用C组、较B组和A组低(P0.05);C组、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B组短(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C组B组A组(P0.05)。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方面优于T型管引流患者,且胆管一期缝合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型管引流患者(P0.05);在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LC+LCBDE是较OC+OCBDE+TD及ERCP/EST+LC更为理想而可行的治疗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总体疗效优于T型管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1资料与方法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2010年1月—2014年9月,将70例经肝胆系统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男20例,女15例;年龄28~75岁,平均(54.6±6.3)岁。开腹手组35例,行开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一期缝合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27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B组(29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和C组(28例,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手术后并发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把握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手术指征及具备熟练的腹腔镜、胆道镜操作技能下,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20例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A组)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B组)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C组)20例,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C组比较,A组及B组所需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除腹腔引流时间较短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结果无明显区别.结论 三种不同方式的微创手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对适宜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疗效则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相似文献   

6.
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管组(n=8)和胆总管切开组(n=20)。患者经B超和术中胆道造影或加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确诊。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结果:胆总管切开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胆囊管组(P>0.05)。胆囊管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12.5%);胆总管切开组5例(25.0%),其中胆道并发症4例(20.0%),需要再次微创处理2例(10.0%),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胆囊管组(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点,适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疗法是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我院从2001年起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 pic cholecystectomy,LC),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技术对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后行T管引流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不伴有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近3年胆总管结石不伴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83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保留胆囊21例(A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切除胆囊25例(B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18例(C组);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19(D组)。观察4组的治疗过程、术后恢复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A组术后未出现胆瘘、结石残留等并发症,且随访24个月以上均未见结石复发;B组术后1例病人出现胆瘘,1例病人术后第18个月时复发胆总管结石;C组术后2例病人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例病人术后24个月时复发肝胆管结石;D组术后2例病人出现水肿性胰腺炎,1例在术后第9个月时出现反流性胆管炎,术后18个月时复发胆总管结石。4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微创方式对胆总管结石不伴胆囊结石的治疗各有利弊,临床需根据病人的情况采用个体化方式进行选择;对于胆总管结石不伴有胆囊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病人,行保留胆囊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抽取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联合腹腔镜组),另7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胡凯 《腹部外科》2011,24(3):187-1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17例术前通过B型超声、CT或MRCP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电子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十LCBDE),并与同期的2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OC+OCHTD)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的治疗效果和效益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7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观察组)。对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胆红素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休养时间及治疗费进行综合测量及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间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胆红素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休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置管引流在达到传统T管引流治疗效果的同时,住院时间、休养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后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腹腔镜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4年10月,2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A组),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B组),2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C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术后用药时间均少于B组和C组(P<0.01,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的微创手术,其保持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术后用药时间,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13.
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最优选择.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分析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05年12月以前患者23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均放置T管引流.1例术后1 d T管脱出行腹腔镜T管放置术,另有1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时出现胆漏而行腹腔引流术.2006年1月以后患者29例,根据术前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大小决定是否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其中6例胆总管结石≥12 mm者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行术前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mtomy,EST),成功取石16例(69.6%),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取石失败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1例放置T管引流;未放置T管引流者共10例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未出现胆漏、胆管狭窄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①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趋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②腹腔镜手术前是否行十二指肠镜取石应按胆总管结石大小来确定,对于胆总管结石超过12 mm或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病例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是安全的,并可避免T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和胃镜三镜联合在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3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道镜、胃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BD管引流+胆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方式;对照1组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的治疗方式;对照2组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胆道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三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引管拔管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单次结石取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腔感染、出血、胆漏、窦道断裂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胆道镜、胃镜三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BD管引流+胆管一期缝合,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痛苦小,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在X线透视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85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术中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造影,胆道镜取石网篮,在C臂机透视下用胆道镜网篮取石后经胆囊管取出。结果:85例患者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成功21例。3例因胆总管损伤中转开腹。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在X线透视下,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巧,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可一次完成,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甲组采用腹腔镜胆管T管引流术;乙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I期缝合术;丙组用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丁组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比较4组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肯定,腹腔镜胆道探查I期缝合、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3种方法与腹腔镜胆管T管引流方法相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为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胆囊管置管(C管)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术前经影像学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89例患者。结果: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5例,术后残留结石2例,胆漏4例,放置T管(24±5.6)d。经胆囊管取石C管引流39例,术后残留结石2例,无胆漏,C管放置(8±4.5)d,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是值得推荐的方法。经胆囊管路径,不仅可用胆总管取石后的引流,且可在胆道外科诸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2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先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再根据术中情况行经腹置鼻胆管引流(鼻胆管引流组)、一期缝合术或T管引流(T管引流组)。结果 289例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后239例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获得成功,15例留置T管引流,其他35例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汁引流失败、胆道引流管早期滑脱、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胆漏、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比T管引流组的胆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留置鼻胆管时间短。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手术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或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联合残余胆囊切除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6月我院对15例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开腹胆囊切除术后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8例)采用腹腔镜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或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联合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结果 14例(93.3%)完成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7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7例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1例(6.7%)因残余胆囊三角炎症严重中转开腹。结石取净率100%。1例术后T管脱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15例随访6~70个月(中位数20个月),未发生术前症状复发、胆总管结石复发或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或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联合残余胆囊切除是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