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人际关系敏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护理评估及其后的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康复护理、出院后延续护理等各个方面对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康复护理进行综述和评论,并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既往的临床研究及综述分析,发现早期心理康复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其躯体功能的恢复,更减少了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因而,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减轻抑郁症状及减少脑卒中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舍曲林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对2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者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的6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舍曲林,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63%.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3.76%;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舍曲林或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后对其抑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心理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段俊英 《现代保健》2009,(15):43-43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的居家康复指导,积极开展脑卒中的社区护理,包括建立康复健康档案、心理支持、生活指导以及康复训练,可及时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人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心理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r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对急性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探究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以及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情况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地抽取我院半年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分别对着60例患者的卒中类型、病灶位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症状自评量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自评表进行统计和评价,对这60名患者中有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在这60名患者之中,情感障碍的总共有34例,中度抑郁的有14例,中度焦虑有33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情感障碍有了明显的缓解.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以及抑郁的状况,如果对这些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社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46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住院健康教育、出院康复指导和慢性病随访计划;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本主义社区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6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应用人本主义社区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AMD和SDS评分,减轻症状,其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社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及中国卒中量表(CSS)得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SCL-90得分和CS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7,t=5.238,t=2.98,t=3.55;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桃林  王伯余  何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00-2301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首发脑卒中伴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选评定,符合抑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和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每周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 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DS、CG I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钟秋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09-2510,2520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某市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康复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使用自编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及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进行测评,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心理康复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FMA评分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使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入住某医院的80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发病1周后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和家属同时开展心理护理疏导、个性化健康教育、家属参与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杨玲 《职业与健康》2012,28(23):3005-3006
目的探讨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PSD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康复等常规治疗以及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及第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接受干预后4周SDS评分为(39.2±12.8)分,与对照组[(47.3±12.7)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DS评分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延续差异有进一步明显的趋势。NIHSS及ADL评分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干预8周后,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高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进行认知的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各自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期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脑卒中患者136例,在康复期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136例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香格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487-248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与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与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NDS、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给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预后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现状,并探讨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对113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7.00±4.72)分、(7.08±4.74)分,有焦虑、抑郁倾向及反应的患者分别占19.47%/24.78%,17.70%/27.43%;创伤后成长平均得分为(59.26±15.015)分;抑郁、焦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225,P<0.05、r=-0.357,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创伤后成长现象,并且焦虑和抑郁对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有负性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积极心理改变,并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促使其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随机抽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5-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调查研究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其产生抑郁的原因,探求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从60例患者中筛选出42例,分析其产生抑郁心理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对治疗的信心增加,能够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比较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心理护理及有效的沟通能够改善患者的适应及应对能力,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心理护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使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其生存质量,增加了死亡率.本文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方法对PSD的发生进行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昕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1-49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康复技术治疗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价值。结果:对6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情况,包括入院时的心理状况,入院时的肢体功能情况,出院时的肢体功能情况,并比较了该组患者表现的抑郁状态与表现为焦虑状态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发现该组患者抑郁症的总发生率为18.2%,焦虑的总发生率为30.3%,无论是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无功能组的抑郁的发生率均高,而依赖组和独立组的抑郁发生率相对较低。焦虑症状在依赖组患者中反应得较明显,在无功能组患者中表现得不明显。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治疗,使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得到充分的恢复。抑郁组的好转率为50%,焦虑组的好转率为70%。结论:心理观察和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好于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